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x
《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项目编号:GXHBS-2006-02-广西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研究所证书编号:编制时间:二Oo六年六月(简本)I1 11.1 评价目的11.2 评价依据11.3 评价范围21.4 评价方法21.5 评价技术路线32 规划概述与分析42.1 规划概述4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早期介入对规划的影响93 环境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113.1 生态环境现状113.2 海洋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123.3 海洋生产力评价143.4 内陆地表水现状及变化趋势153.5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163.6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63.7 规划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和制约因素174
2、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14.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结论214.2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14.3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24.4 空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44.5 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54.6 固体废物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54.7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54.8 对旅游环境的影响分析结论254.9 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结论255 环境容量及资源承载力265.1 海洋环境承载力265.2 内陆地表水环境容量265.3 空气环境容量275.4 生态及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286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分析306.1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306.2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316.3 规划布局的合理
3、性分析326.4 规划的循环经济分析336.5 规划方案调整及优化建议337 环境管理综合措施357.1 环境保护对策357.2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67.3 沿海工业区规划建议408 环境管理红线指标428.1 开发活动环境管理红线428.2 区域开发红线439 1459.1 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459.2 规划影响分析499.3 规划主要环境影响509.4 综合评价结论521总则1.1评价目的通过对沿海工业所处的区域自然环境、SH环境及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弄清工业发展规划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在全面分析工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准确、科学地识别规划的环境影响因子。通过研究规划区域的环境特点、
4、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沿海工业发展规模、产业定位、功能布局的合理性、有效性。(4)预测实施规划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符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环保对策和措施。从环保角度评价沿海工业发展规划的可行性,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建设单位加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1.2 评价依据1.2.1 falv法规依据包括国家和地方的falv、法规依据。1.2.2 技术规范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规划评价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规范等1.2.3 项目依据包括十一五的相关规划:广西沿海工业规划、广西工业规划、经济SH发展等各地市相关工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1.3 评价范围1.3.1 陆域评价范围陆域评价范围主要包括防城
5、港市、钦州市、北海市所管辖的陆地区域以及沿海滩涂,陆域评价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空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沿海三市所产生的固体废物。1.3.2 海域评价范围海域评价范围为沿海岸带外延20km,西起ZG与越南交界的北仑河口,东至与广东接壤的英罗港,海岸线全长1595km。1.4 评价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本评价拟采用以下技术方法:(1)区域规划及分析主要采用物料衡算、类比分析、查询参考资料、工艺全过程分析和排污系数法等技术方法、对规划方案用情景分析进行。(2)环境现状评价主要采用收集资料、遥感、现场勘察、现状监测、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3)环
6、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主要采用数学模型、类比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4)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利用环境质量模型计算评价范围内受纳体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放量,并根据有关falv法规提出评价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5)公众参与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座谈会征询意见的方式进行。1.5评价技术路线评价工作技术路线见图1-1。图1-1评价工作程序图2规划概述与分析2.1 规划概述2.1.1 规划总体目标到2010年,沿海工业发展环境和企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工业总量迅速扩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建成一批对我国北部湾区域和西南
7、地区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并辐射东盟地区的优势企业,实现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完备,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态势。2.1.2 主要工业经济指标(一)工业总产值“十一五”期末,沿海工业预期实现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其中,钦州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53.7%;北海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5.04%;防城港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32.6%。(二)工业增加值到2010年,沿海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年均增长40.9%,其中;钦州实现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年均增长53.9%
8、北海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为28.5%防城港到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年均增长37.6%o(三)工业投资额“十一五”期末预期完成工业投资额1500亿元,其中钦州预期完成工业投资600亿元,防城港完成工业投资额达到500亿元,北海完成工业投资400亿元。(四)企业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沿海主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上升态势,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5以上。(五)循环经济发展目标2010年,沿海地区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36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到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30m3,年均下降9%;工业用水重复率达
9、到6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1.3 重点发展产业和工业布局2.1.3.1 重点发展产业一、加快发展重化工业(一)全力培育和发展沿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打造沿海石油工业园区。在沿海建设1500至2000万吨炼油、300万吨液化天然气、西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6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打造沿海石油工业园区。 大力发展石化深加工。重点建设90万吨乙烯、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大颗粒尿素、40万吨乙醇、40万吨聚氯乙烯、6万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60万吨天然气甲醇、60万吨聚酯(PX)、20万吨年丙烯月青等项目,形成1
10、2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园区。 逐步形成八大石化产业链:乙烯-乙烯衍生物-化纤原料-有机化工原料产业链。芳煌-聚酯及非纤用聚酯-涤纶-纺织服装产业链。己内酰胺-聚酰胺-锦纶-服装面料、轮胎帘子布、化纤地毯、工程塑料产业链。丙烯-丙烯衍生物-丁辛醇-增塑剂产业链。双酚A-聚碳酸酯及其制品加工产业链。正丁烷-顺酎T,4一丁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产业链。裂解混合碳四-丁二烯抽提-溶聚丁苯橡胶产业链。 产业布局:炼油产业布局在钦州;液化天然气产业布局在北海;石化深加工产业主要布局在钦州、北海、防城港,并向南宁、柳州等地延伸。(二)培育和发展沿海钢铁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钢铁冶炼
11、促进武钢与柳钢的重组联合,争取建设防城港企沙千万吨大型钢铁基地项目;积极推进钦州200万吨特殊钢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建设防城港企沙年产100O万吨精品板材工程,重点发展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等优质钢材,支持钦州发展弹簧钢、齿轮钢等高质量汽车结构用钢,成为广西特殊钢生产基地。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钢铁制品、炼焦、机械制造、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产业布局:钢铁冶炼产业布局在防城港、钦州;精深加工产业布局在防城港、钦州;相关产业布局在防城港、钦州,并向南宁、玉林等地延伸。(三)培育和发展沿海林浆纸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按照“集中制浆,规模造纸”的原则,重点
12、建设广西金桂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广西高峰-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年产6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成为全国重要的林浆纸一体化基地。 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液体包装纸、胶版印刷纸、彩色课本纸、美术铜版纸、高档包装纸、多种商品浆及高档纸制品等各类文化生活用纸及纸制品,天然香料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家具制造等产业。 积极发展综合利用。以林区砍伐、造材、加工和林浆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为原料,发展以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为主体的人造板材和家具产业。 产业布局:制浆、造纸产业主要布局在钦州、北海;精深加工产业主要布局在钦州、北海、防城港,并向区内其他区域延伸;综合利用产业
13、主要布局在钦州、北海、防城港。(四)加快发展沿海电力工业大力发展以火电、核电为主的电力工业。重点支持建设钦州2X120万kW、防城港2X120万kW、北海60万kW等火电项目,争取建设防城港白龙4X100万kW核电项目。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电子信息产业以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建设北海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加快北海银河软件科技园建设。 全力支持恒基伟业北海科技园建设。 推进北辰基业国家级网络计算机产业化项目进程。 支持北海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做大做强。(二)医药工业依托北海、钦州的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支持年处理100O吨血浆GMP异地
14、改造、苦瓜综合利用、头抱类原料药合成基地、863生物制药工程成果产业化等项目,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三)海洋生物产业重点支持甲壳素酶解法生产低聚糖及其衍生物开发、海藻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研制开发洗眼液等项目建设,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三、重点发展资源及特色产业(一)水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做大海产品冷冻加工,加快海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以罗非鱼为主的淡水鱼加工业。 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北海、钦州。(二)建材工业发展以水泥、陶瓷、玻璃、石膏等为主的建材工业。 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北海、钦州。(三)制糖工业强化制糖产业,延长蔗糖产业链,拓展生物工程领域,大力发展
15、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循环工业。 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钦州、防城港。(四)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淀粉、酒精、鹅肥肝、黄瓜皮、茶叶、大蛀、水牛奶、百香果、饮料、桂油、茴油、天然大茴香脑、天然苯甲醛、肉桂醛、柠檬醛、茧丝绸、金花茶系列保健产品、编织等加工业。 产业布局:钦州、防城港、北海。四、积极发展外向型加工业(一)培育和发展沿海粮油食品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粮油加工业。重点支持大海粮油(防城港)公司三期技改扩建、防城港新海油脂公司二期技改扩建、钦州大洋粮油年综合加工80万吨大豆、钦州华港公司年加工60万吨大豆、钦州新德天公司年产木薯酒精20万吨及其副产品等项目。 带动发展相关产业。带动发展饲料等相关产业
16、重点支持防城港岳泰股份公司二期技改扩建等项目。 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防城港、钦州。(二)发展出口型加工业以出口为导向,发展电视机、液晶显示屏、电脑配件、软件开发、电机、小型家电等加工业。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防城港、北海。(三)发展大型船舶修造业以多元化投资形式在防城港建设8万吨级的大型船舶修造基地。2. 1,3.2工业布局一、北海市实施“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大型临海工业为支撑,以园区经济为主要载体,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区位及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电力、石化等产业;发挥海洋资源、矿产、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珍珠、海产品、矿产、
17、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广西临海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钦州市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战略,做大做强医药、制糖、建材三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电力等大进大出的临海工业;大力发展冶炼、造纸、海洋生物、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及竹芒编、泥兴陶瓷等出口创汇工业,建设成为广西临海大工业园区。三、防城港市按照“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临海工业、沿边工业、农产品与海洋特色资源加工业,重点发展钢铁、电力、粮油加工等临海工业,大力发展机电、化工、香料、制糖等地方特色资源加工业,建设成为广西临海大工业园区。2.1.4
18、工业区建设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立足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优化城市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思路,推进沿海工业园区建设。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早期介入对规划的影响早期介入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之一,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本环评正是依据这一原则积极参与到广西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当中。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专家咨询等工作,广西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文本不断进行相应的完善、修改,尽量减少对未来区域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广西
19、沿海地区SH、经济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组织2次专家座谈会,专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1)重视循环经济产业的培育,及相关产业的延伸。(2)规划应考虑国家对国家对钢铁等某些产业的宏观调控影响。(3)充分考虑工业规划实施对森林等资源的影响、减少耗水地区的高耗水项目的布局。(4)生物原料产业如原料酒精应统一布局。(5)基地建设先行,环保设施如污水治理设施优先建设。部分意见已在规划中得到体现。3环境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3.1 生态环境现状1 .1.1沿海区域陆地区域生态现状3 .1,1.1植被资源现状广西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分区属桂南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区。自然植被分布受气候、地形等自
20、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植被分布具有热带植被特征。陆生植物共228科,931属,近2000种,其中乔木670种,分别占广西和全国乔木树种的60%和23%,灌木411种。广西沿海地区植被繁茂,主要群落类型大致分为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稀树矮草等5大类。广西沿海地区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著称,尽管该地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但在一些干扰程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如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和已受到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区,生物多样性依然十分丰富。4 .1.1.2自然保护区广西沿海地区分布有8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21、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澜洲岛自然保护区、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防城万鹤山鹭鸟自然保护区。5 .1.1.3陆生生态综合评价沿海地区的陆生生态环境质量属优良的有防城港市区;较好的有浦北县、上思县、灵山县、钦州市区;一般的有合浦县、北海市区。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普遍存在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树种单一,森林质量差,针叶纯林比重过大,荒山草坡仍有较大面积分布,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较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旱涝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仍受到较严重威胁。6 .1.2广西沿海区域海洋生态现状从类型上分,广西沿海海洋生态系统主要有红树林生态系统、
22、珊瑚礁生态系统、海草生态系统。7 .1.3海域生物资源概述广西沿海有南流江、大风江、北仑河、钦江和茅岭江等众多的独流入海江河注入,生物饵料和营养盐丰富,水温、盐度适中,水质较为洁净,适宜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广西沿海海域的浮游植物计有82种,以硅藻占绝对优势,有79种,占总种类的96.3%,其中角刺藻属种类最多,有19种;其次为根管藻属9种,盒形藻属7种,半管藻属5种,圆筛藻属4种;另外还有甲藻类3种,分别为角藻属、多甲藻属、鳍藻属。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红树林生境中的底栖硅藻有159个种,大型底栖生物有Hl个种,其中贝类49个种,甲壳类44种,鱼类11种,其他动物7种。
23、广西跟红树林有关的重要经济动物有光裸星虫、可口革囊星虫、合浦珠母贝、文蛤、青蟹、长毛对虾、中华乌塘鳗、鲍罗豆齿鳗、弹涂鱼、鱼、靖鱼。广西海岸红树林区还是白鹭和一些珍稀候鸟的中转站。蛇和老鼠也常出没于林中。3.2 海洋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3.2.1 广西沿海区域入海污染源概况广西近岸海域入海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独流入海河流和船舶污染源、海水养殖(主要是对虾养殖)污染源。2004年直排入海工业废水量为858.36万3污染物排放量13213其中化学需氧量12713占污染物排放量的96.23%。2004年独流入海河流污染物入海量为314614t,其中化学需氧量290522t。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