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标准.docx
《《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化工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工容器和设备知识及其基本设计方法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工设备常用材料的主要性能、牌号、用途及选材方法;掌握薄壁容器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选用的基本方法;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和机械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采用引探法教学,通过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
2、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要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要使学生的获得认知、参加活动、增加体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仪器分析课程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心理顺序
3、建立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再理论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地、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作能力,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3、行动导向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构建“真实的虚拟”学习情境,遵循为行动而学习原则,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尽可能地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不再是教学的受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理论一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在虚拟演示和实物图片完成,整个过程学生基于主动,自调、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教师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解释性意义的4、工作过程为中心,推进课程融合本课
4、程按照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来设计课程体系的每一个子模块。通过一个子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职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以情境教学为主,任务驱动,按职业活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传授相应的技术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而不是运动场上的裁判。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教学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并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以激
5、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反对通过单一量化手段进行评价,主张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过程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公正的评价和真诚的激励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动力,从而鼓足前进的勇气,使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达到质的飞跃。(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想以职业分析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构建由实践情境构成,工作过程为中心,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各环节的评价和调控;以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将素质
6、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2、课程设计原则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编排遵循了三个原则:科学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人本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涉及事实、概念和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必须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情境性原则是指课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获取自我建构的主观知识,即涉及经验和策略的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人本性原则是指学生从科学性原则和情境性原则交叉领域获得的理论和经验双重知识经过“获取一反思一内化一实践”,转化为个体能力,它是实现教育根本目标的保证,在课程开发中具有最高层次。3、课程设计框架整个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教学子模块选取来自生
7、活、生产实际的项目,以任务驱动设置若干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获取经验性知识,并渗透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完成数个任务的基础上,再拓展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最后以技术理论知识指导各子模块综合项目的兀O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面宽、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现代高级门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及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2、具体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筒体与封
8、头的强度设计。2、掌握外压圆筒与封头的设计。3、掌握容器设计中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4、掌握管壳式、塔、搅拌器这几种典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相关设计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大家学会如何全面考虑、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容器设计思想。三内容标准模块一:力学基础(一)项目任务能够了解基础的力学知识和进行一些简单的力学计算,具体能力要求为:1、掌握从构件的已知外力求取未知外力的基本方法。2、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掌握强度条件的建立与应用。4、掌握应力的概念与计算。(二)学习目标: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平衡规律及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构件受拉(压)、剪切、弯曲和扭转的
9、强度计算。(三)学习任务:参考学时24学习目标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平衡规律及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构件受拉(压)、剪切、弯曲和扭转的强度计算。相关知识基本知识:1、构件的受力分析以及平衡规律掌握力、力矩、力偶的定义及其性质;约束的特点、约束反力的表达方式;力的平移定律的内容、实质与应用;平面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及平衡方程的应用;杆件的受力图。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材料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线应变;内力与应力的概念;虎克定律;反映材料的强度高低、塑性好坏、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强弱、韧性、硬度五方面性能指标的含义和表示方法。了解材料变形量的度量;材料的拉(压)、弯曲、冲击和硬度试验。3、
10、构件受拉(压)和剪切的强度计算掌握强度条件的表达方式;构件受拉(压)时的强度计算方法;剪应变和构件受剪切时的强度实用计算。了解构件的挤压强度计算。4、梁的弯曲掌握受弯曲梁截面内的两种内力及其计算;弯曲正应力沿截面的分布情况;梁的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矩形、圆轴等截面的轴惯性矩和抗弯截面模量。了解梁的形状、支座及分类;一般常用截面的几何性质和受弯曲构件的合理截面;弯曲梁的变形和刚度条件。弯曲梁中的剪应力。5、圆轴的扭转掌握转速、扭矩与功率的关系;扭转剪应力及其沿截面的分布情况;实心圆轴和空心圆轴截面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模量;转轴的强度条件;剪切虎克定律。了解搅拌轴的功能;转轴受扭转时的变形与内力;
11、转轴在外力偶作用下的刚度条件。扩展知识:强度计算的多种类型。能力训练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先自己回顾力学基础知识,教师只要对于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对于各项基本操作需要进行强化训练和测试。考核建议对基本概念及构件受拉(压)、剪切、弯曲和扭转的强度计算要进行多次测试。模块二:压力容器(一)项目任务了解压力容器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具体能力要求为:1、了解压力容器常用材料的性能。2、了解压力容器的应力分类与强度。3、能在生产中测定外压容器与压杆的稳定性。4、了解压力容器的结构及附件。5、能进行压力容器的管理与检验。(二)学习目标:通过回顾压力容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化工设备常用
12、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外压容器与压杆的稳定。重点掌握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三)学习任务:参考学时32学习目标了解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外压容器与压杆的稳定。重点掌握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相关知识基本知识:1、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掌握碳钢的性能、分类和牌号;铸铁的性能、分类和牌号;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常用的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钢的热处理方法;锻件的分类与应用;压力容器和化工设备选材的基本原则与规定。2、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掌握不同形状回转壳体(筒形、球形、椭圆形、锥形)中的薄膜应力;复杂应力下强度理论的概念。了解回转壳体的几何性质;圆形平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机械设备基础 化工机械 设备 基础 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