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务院,2017.02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11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国家民用航空局,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05(2)福建省层面规划及文件福建省省级干线公路路线规划及实施计划指导意见,福建省交通运输厅,2009.02落实福建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部署、推动公路“绿色交通”通道建设的实施意见,福建省交通运输厅,2010.12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福建省人民政府,2012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6-203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2017福建省普通干线绿色公
2、路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福建省公路局,2017.08福建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福建省人们政府、交通运输厅,2021.06(3)泉州市层面规划及文件第2章经济社会与交通发展现状分析2.1 综合区位分析2.1.1 地理经济区位惠安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处于北纬2449,2507,东经11837,11905,之间。东西宽42公里,南北长37公里,总面积573.34平方公里。东濒台湾海峡;东南隔泉州湾与石狮市相望;西接洛阳江,西北与仙游县毗连;南临泉州湾海域,与泉州台商投资区接壤;北邻泉港区。惠安濒临台湾海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到21
3、摄氏度之间,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降水量约在100O毫米左右,夏长冬短。惠安县气候有4个基本特征:气温高、光热丰富、降水充沛、季风气候显著。惠安位于闽西南、闽东北两区协作纽带中的沿海都市带中心,对福州及厦门两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存在着协调城镇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岸线开发利用和港口建设,推进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的使命。惠安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其内的崇武古城是讲述“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的重要节点。惠安拥有明显的山海之城的特质,既有“半城青山半城碧海”的诗意生态,又有千年制县的文化底蕴。2.1.2综合交通区位惠安县介
4、于湄洲湾与泉州湾之间,且其西北部为连绵山脉,东南部为海域,中部为平原,其地理位置决定了主要交通方向为西南方至东北方,即惠安至泉州、惠安至福州为其优先交通方向,因而惠安境内交通组成以西南至东北方向过境交通为主。惠安县域高速公路网由沈海高速、泉州环城高速、南惠支线高速以及在建的沈海高速复线构成,其中沈海高速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功能,泉州环城高速主要承担连接泉州周边交通重镇的作用,南惠支线高速主要承担斗尾港与泉州湾之间的交通功能。此外G324(福昆线)横穿惠安县中心,但其承担的交通主要为过境交通,其次为自身内部交通;G228(丹东线)穿越惠安县沿海边界,将沿海地区交通连接起来;S312(惠崇公路及惠黄公
5、路)共同承担起沟通惠安县西北至东南方向交通的重要功能。批注2:什么车站是唯一的货运站,水运呢?一铁路方面,福厦铁路由惠安县北部穿越惠安县,为客运高铁站,承担惠安县对外交通,为惠安县唯一客运站;漳泉肖铁路由惠安县中部穿越惠安县,为货运专线,也是惠安县唯一货运站一截止2020年,惠安县公路运输客运量为104.69万人,货运量惠安县(不含台商区)国土面积481.2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3%o截止2019年末,惠安县总人口822092人,其中城镇人口409406人,农村人口412686人。总人口比上年末增加59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72%o地形地貌:惠安县一面依山、三面环海,地质构造位置处
6、于闽东火山断坳带中段。地貌属于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马蹄形层状倾斜,即由西北的低山过渡到东南的丘陵和台地,而以丘陵地为主。西南西北山丘绵连,峰峦起伏,大小山头千余座,海拔在500-800米之间,大雾山为最高峰,海拔797.6米,间有河谷冲积地和台地,为林桐溪、黄塘溪、菱溪、坝头溪等四大溪流发源地。溪水循山势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台湾海峡,总长120公里,流域面积500多平方公里。中部和东南部开阔平坦,海拔在1550米之间,大都是海积沙土平原和台地,为地瓜、花生、大豆主产区。矿产资源:惠安县矿产资源主要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境内金属矿产较为稀少,仅有零星矿化点(如粪箕湖矿化点);非金
7、属矿产以花岗石为主,资源分布广泛,花色品种较多,开发利用较早,估算全县花岗石资源总储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旅游资源:惠安县共有4家A级景区、9家星级旅游饭店、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2个省级旅游休闲集镇、流少。惠安县现有溪流55条,独流入海26条,干流总长度约129.6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黄塘溪、林桐溪、蔗潭溪、锦阳溪(菱溪惠安段)。黄塘溪为全县最长的河流,干流长23.68公里,流域面积138.4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为8678万立方米。各溪流除黄塘溪流入洛阳江之外,均直接流入台湾海峡。全县多年平均年降雨量近120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仅575毫米,多
8、年平均水资源量仅2.73亿立方米,遇到特大干旱年,全县水资源量仅为L12亿立方米,水资源极为紧缺。2019年,全县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32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L17亿立方米,库容1万立方米以上山塘44座,农田灌溉大井894口。全县围垦总面积9.91万亩,堤岸长94.3公里。惠安大型水库为惠女水库,又称乌潭水库、惠安水库,是福建省四个亿立方米大型水库之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05.8平方公里,总库容1.2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41万亩。动植物资源:惠安县野生动物有鹿、野猪、野山羊、穿山甲及各种鸟类。珍贵动物有鹑鸟、鹅鸽和水獭等。植物有乔灌木109种
9、336种(其中古树名木88株,包含6科7属7种,以榕树居多,有82株,此外的6株分别是马尾松、油松、罗汉松、秋枫、黄莲木、山茶花,分属不同树种,且各仅有一株,珍贵无比),蕨类和草本23科。水生植物有莲、年份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9年3462727193555213266711365062010年4043293211501258705412447372011年4918952232789329597513901892012年5530221239090376623015249022013年6356790249024444474316630232014年7155508248109513
10、022217771772015年7762524254775566831918394292016年8605036263816627763220635882017年10180627296034744879424357992018年11955076317734873150229058402019年1318110132882596122383240038注:资料来源于泉州市统计年鉴2020(2)产业结构2019年,惠安县第一产业增加值328825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612238万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3240038万元,增长11.5%。在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占
11、GDP的比重为2.5:72.9:24.6o惠安县历年三产业结构(单位:亿元)出610Z8I0z,ToZ卅910ZHSIOZ号ToZmlozSZTOZ卅ITOZHOTOZ600z800zSzooz900ztSOOZHPOOZmoozzoozI00z#OOoZwo0987654321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图2.4惠安县历年三产业结构总体来看:第一产业保持稳定,每年产值增幅在一亿左右,2019年产值约33亿。在管理上坚持保障内河水域安全,坚持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水路执法专项行动,彻查整治内河“三无船舶”非法从事运输行为。5、交通执法工作积极展开。做好交通执法工作。狠抓超限治理、路域环境整治工作
12、严打“两客一危”、非法营运“黑车”及“网约车”、出租汽车、“营转非”大客车违法经营、维修企业、物流企业、驾培企业、租赁企业违规经营行为。“十三五”期间共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4390件。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发出宣传信息2298条,印发“知应会宣传单”671份,公交候车亭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全覆盖。6、安全生产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构建“一岗双责”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实施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不良信用记录管理,9家因违法超限而停业整顿的道路运输企业列入安全生产“关注对象”进行联合惩戒管理。开展教育培训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宣传活动。结合
13、安全生产月”,在聚龙外国语学校开展“水上平安交通,安全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组织企业开展培训课20场,累计培训1055人次;结合局机关每周集体学习,邀请专家授课,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图例图2.5县域现状路网图比次离遽“十四五”时期国家高速公路建设重点为:一是有序推进对加强国际、区域、省际联系具有重要作用的路线建设,优先打通主线和省际待贯通路段,实现“7In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二是实施京沪、京港澳、长深、沪昆、连霍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拥堵路段扩容改造,提高主要公路通道的通行能力。普通国道方
14、面,一是优先打通G219和G331等沿边国道,实现等外及待贯通路段基本消除;二是稳步推进出疆入藏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提质改造川藏公路G318线;三是推进城市群地区拥堵路段和城镇过境路段改造;四是继续推进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到“十四五”末,实现东中部地区普通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70%。(3)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2015-2025)高速公路:规划“三纵五射两环四联”布局,新增泉厦联络线、翔安机场高速、漳州至云霄高速,实现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里程约1060公里。普通公路:统筹普通国省道和市政快速路,形成以“四纵三横”为主、其他普通国省道为辅的普
15、通干线路网布局,实现区域组团间互联互通,规划里程约2100公里。铁路:根据福建省2014-2030年铁路网中长期规划方案,在厦泉漳都市区范围既有福厦、龙厦、厦深、漳泉肖、鹰厦等铁路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吉永泉(含厦门支线)、福厦(漳)客专、西长厦(龙厦四线)和沿海货专铁路等,形成“九干九支”规划格局,线网总规模约1400公里。干线铁路包括两条高铁、四条快铁、两条普铁、一条货专,箱枢纽港和邮轮母港建设。积极引导规划区域内12个港区,按照全省“两集两散两液”规划布局,形成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港口发展格局。厦门港海沧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泉州港重点发展泉州湾港区内贸集装箱运输;漳州古雷港区重点发展
16、大型液体散货运输;湄洲湾港(南岸)重点打造以大型液散运输为主的能源商贸储运中心。泉州机场:泉州机场新机场初步选址大港湾,现有晋江机场近期保留,远期结合厦门、泉州新机场的建设统筹考虑。表3.1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方案名称层次规划总体方案第一纵:沈海高速泉厦漳段(含漳州至云霄支线)一和第二纵:泉州斗尾疏港高速-泉州环线西北段-泉厦联络二纵线-厦门环线西北段第三纵:宁东高速(沈海复线)泉厦漳段高速公路规划布局第一射:泉州围头疏港高速-泉三高速泉州段第二射:厦沙高速厦门段五射第三射:厦蓉线厦门长泰段-漳永高速漳州段第四射:漳龙高速漳州市区段-厦蓉线漳州至龙岩段第五射:招银疏港高速-漳州南联
17、络线-南靖至永定高速工二环:厦门环线和泉州环线,四联:南安至安溪联络环四联线、泉金联络线、翔安机场高速、厦金联络线。一纵:泉州规划南通道-泉州西南放射线-厦门翔安南路普通干线公路规划布局-厦门翔安隧道-海沧大桥-马青路-厦漳跨海大桥-漳州沿海大通道二纵:泉州快速路一纵-泉州环城高速跨泉州湾通道-泉四纵州规划中通道-厦门海翔大道-漳州同城大道-G319漳州段三纵:G324泉州段-G324厦门段-G324漳州段四纵:国省干线联十一线泉州至漳州段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0万吨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0.54亿吨标准煤,国家安全东南屏障更加牢固。(2)福建省国土空间规
18、划(2021-2035)至2035年,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形成,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高素质、高颜值的美丽新福建,展现更加崭新的面貌。构建以两级两带三轴六湾区为主体,两屏一带六江两溪为骨架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两级: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两带:沿海都市连绵带、山区城镇发展带三轴:三条沿海至内陆腹地拓展轴六湾区: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两屏:武夷山-玳瑁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一带:近岸海域和海岸带六江两溪:闽江、九龙江、敖
19、江、晋江、汀江、龙江、木兰溪、交溪应用;运输结构更加优化,绿色配送、绿色出行体系初步形成;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营运车船超标排放现象基本消除;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生态选址选线广泛推广。智慧交通更加创新融合。新一代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的数字化采集体系、网络化传输体系、智能化应用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和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实现新突破。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资源深度开放共享,应用更加广泛智能,“智慧交通云”建设迈上新台阶。安全应急更加快速有力。交通运输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跨方式、跨部门安
20、全风险防控及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完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机制更加健全,交通阻断信息发布更加及时,应急抢通能力更加高效。道路运输较大以上等级行车事故死亡人数、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显著下降。行业治理更加规范高效。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成效显著,行业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更加完善,综合执法、法治监督体系更加完备。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审批事项“一网办理”全覆盖,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持续增强。市场诚信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形成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交通运输市场规则。全社会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显著增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大幅提升。3.L3泉州市十四五规划(1)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1、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经济实力攀升新高度。创新型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数字泉州建设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新高地,民营经济、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行业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国际品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年均增长20%以上。城市格局集聚新优势。“跨江发展、跨域融合”战略加速落地见效,“一湾两翼三带”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环湾区域建成面积拓展至255平方公里以上,环湾中心城市聚核成型,南翼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北翼产城融
22、合配套更加完善,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高品质城市风貌基本形成。改革开放闯出新天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海丝先行区建设再上新水平,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制度创新体系进一步拓展深化,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港澳侨优势进一步发挥,对台经贸合作、人文往来更加密切,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创建国家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打造一批改革发展标杆民营企业。丰富发展“晋江经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 泉州市 惠安县 综合 交通运输 发展 十四 规划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