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世界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公示稿)》.docx
《《西江世界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公示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江世界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公示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17西江世界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2025-2035年)(公示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年4月第一章规划总则1一、规划范围1二、规划期限1三、规划依据2四、规划衔接2第二章发展战略3一、总体要求3二、基本原则3三、发展战略4四、总体定位4五、发展目标5第三章实施旅游产品建设提升工程6一、空间布局6二、一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产品6三、一环:苗岭秘境生态文化长廊旅游产品7四、一城:雷山国际康养度假城旅游产品7第四章实施旅游要素配套提升工程8一、打造高品质的餐饮体系8二、打造多元化的住宿体系8三、打造综合立体交通体系9四、打造特色化的购物体系10五、打造强体验的娱乐体系10第五章
2、实施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工程12一、提升国际化的旅游服务设施12二、完善景区旅游安全保障12三、提升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12四、提升智慧化旅游服务水平13五、提升国际化旅游管理水平13第六章实施宣传推广拓展工程14一、塑造全球游客认同的旅游品牌形象14二、构建面向全球游客的旅游营销体系14三、积极探索创新性旅游营销手段14四、打造景区节庆活动品牌15五、积极推动区域文旅交流合作15第七章构建现代先进的旅游发展支持体系16一、培育富有竞争力的旅游市场主体16二、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16三、建设数字化监管体系16四、构建和谐文明友善的社会环境17第八章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18一、加强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1
3、8二、环境影响评价18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21一、加强组织领导21二、完善政策支撑21三、强化要素保障21四、强化规划实施22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23一、近期目标和任务23二、中期目标和任务23三、远期目标和任务23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西江世界级旅游景区核心区为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北至长乌村委所在地,南至营上根敢,东至西江水库,西至凯雷高速雷山西高速出口,包括千荣、连城、营上、长乌等周边村寨。联动雷山县城、郎德景区、大塘景区等重要景区和麻料、控拜、陶尧、白岩、乌东、毛坪等民族村寨,构筑大西江旅游的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凯里、台江、丹寨、剑河、麻江、榕江等周边区域。图1-1规划
4、范围图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5年2035年,近期2025年2027年,中期2028年一2030年,远期2031年一2035年。三、规划依据本规划依据“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世界级旅游景区工作指引关于“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要求,立足国际化视野,基于西江旅游发展实际进行编制。四、规划衔接本规划与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确保规划实施落地。第二章发展战略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
5、示精神以及考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嘱托,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加强资源整合,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着力破解制约景区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促进景区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成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地,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重要支撑。二、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为核,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旅
6、游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国际标准,提质增效。对标国内外一流景区,找准发展方向,以新质生产力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力量和创新动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促进文化和旅游与体育、农业、教育、康养、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行业规范与监督、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发展战略文化引领,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价值再生。强化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突出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形成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相互赋能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加强转化,建设极
7、具丰富度的旅游吸引物体系。聚焦产品和业态创新,积极培育沉浸式夜游、文化演艺、艺术街区、特色文创、电竞文娱、户外运动、康体养生等旅游新产品。塑造品牌,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展品牌营销。拓宽国内外旅游市场,培育独具西江特色、富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IP。服务赋能,优质化精细化提升国际化体验。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和人才引入,构建高品位服务供给体系。多元协同,全民参与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与文化交流,创新旅游景区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主客融合、主客共享的联动发展模式。四、总体定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三大核心理念,突显世界级文化IP价值
8、释放西江千户苗寨“龙头”带动效应与辐射效能,内扩外联,通过旅游廊道串联雷山县城、雷公山、陶尧、郎德等区域协同发展,创新文旅融合路径,培育世界级文旅业态矩阵,完善国际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以原生态民族文化深度体验、高品质苗药康养度假、国际户外运动休闲为核心功能的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最大的苗寨聚居群落遗产地,世界级苗族文化活态博物馆。五、发展目标建成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推动西江成为以旅游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全球实践地。第三章实施旅游产品建设提升工程一、空间布局西江世界级旅游景区通过合理的空间差异化布局,立足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整
9、合周边旅游资源,联动雷山县城,构建“一核一环一城”空间布局,并以线路串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一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一环:苗岭秘境生态文化长廊;一城:雷山国际康养度假城。图3-1空间布局图二、一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产品按照“中心优化、周边扩容”的保护利用策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苗族文化的保护和展示,推动文脉回归、风貌回归、村民自治回归等文化大回归,做精苗族文化深度体验,创新业态与在地融合,提质文化沉浸、旅拍打卡、夜游夜娱、实景演艺、非遗体验、主题度假等产品,打造民族文化体验中心、综合服务门户、民族文化艺术中心、云上梯田农耕体验区等功能板块,构建“4+10+N”产品体系。三、一环:苗岭秘境生
10、态文化长廊旅游产品依托“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以雷公山山脉及环西江现有交通主干道为脉络,结合沿线生态田园、山地河流、历史人文、民族风情、特色村寨等优质资源,差异化开发主题度假、乡村休闲、自然教育、生态康养、户外运动、风情体验、体旅融合等旅游产品。主要项目包括“最美她途”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苗岭线)、郎德苗寨景区、大塘景区、方等项目。四、一城:雷山国际康养度假城旅游产品强化雷山县城与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功能协同、业态互补和联动发展。依托周边森林、苗药康养、温泉、茶产业等资源,开发高品质度假产品,擦亮苗族特色风情、姑妈篮球赛事、山地户外运动、银发康养旅居等国际度假名片。主要项目包括雷山银球茶城、
11、陶尧苗药温泉养生小镇等项目。第四章实施旅游要素配套提升工程一、打造高品质的餐饮体系塑造“苗味西江”美食文化品牌。深挖“十二道拦门酒”“高山流水”“长桌宴”等美食文化,开发以传统苗味、山野食材、苗药药膳为基础的西江本土特色菜系。培育西江餐饮名店、美食特色街。重点打造一批餐饮“老字号”和知名特色菜品饭店,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内涵的标杆餐饮企业,提质升级多条餐饮特色街。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通过构建多元化餐饮品牌矩阵,实现地域特色与国际风味兼容,打造国际美食潮流地。推动就餐场所场景化、情景化。引入一批智能化、个性化、情景化、体验化餐厅,推出“网红型”美食品牌、”打卡式”美食店铺。鼓励、支持和
12、引导餐饮企业、特色餐饮美食店等创新服务模式。做好规范化餐饮服务管理。将餐饮服务纳入统一管理,制定出台西江餐饮服务管理规范,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二、打造多元化的住宿体系建设国际度假酒店群。完善中高端住宿业产品供给,引进国际、国内高端酒店品牌,培育一批本土文化艺术型、主题度假型、特色康养型酒店品牌。培育精品民宿品牌集群。探索“民宿+非遗艺术”“民宿+民俗风情”“民宿+苗药康养”“民宿+森林康养”等融合发展模式,打造“西江艺宿”民宿集群、“雷公山居”民宿集群等。开发多元化住宿产品。依托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苗岭线)沿途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休闲驿站、自驾车营地等,发展共享住宿、青年旅社、帐篷酒店
13、集装箱酒店、营地酒店、野奢酒店、森林木屋酒店、田园农庄、星空露营等多元化住宿设施。引导住宿业健康发展。加大监管力度,为游客营造安全、洁净、卫生的住宿环境。制定完善西江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西江民宿管理办法等。三、打造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完善“快进”交通。加强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黄果树、荔波、兴义及黄平等机场的合作,完善提升“支支串飞”。以周边交通枢纽为重要节点,通过旅游直通车和“小车小团”无缝承接转运游客。探索发展陆空联程联运模式,推动龙洞堡国际机场设立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值机区。畅通“慢游”交通。核心区新建北环线,改扩建南环线,建设“一轨两车三梯”的景区大循环,规划一程式交通主环道。完
14、善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苗岭线)建设。发展“多元”交通。打造自驾、轻轨、徒步、骑行、低空飞行于一体的多元交通体系,配套覆盖全域的营地网络体系。四、打造特色化的购物体系培育“西江礼物”购物品牌。实现旅游商品与民族手工艺品、民族医药康养产品、特优农产品、特色文创等深度融合,完善“西江礼物”原创民族特色旅游商品体系。研发苗族特色文创IP。提取神话传说、自然山水、非遗工艺、建筑地标、歌舞风俗、特产美食、生活方式等元素,开发底蕴与颜值并存、个性化与实用性兼具的文创产品。建设非遗定制艺术街。推动银饰、刺绣、蜡染等传统非遗与全球奢侈品品牌、国潮品牌、时尚艺术、绘画策展等跨界合作。打造一批体验式旅游购物场所。
15、依托非遗实现特色商品的现场体验,植入表演、手工艺体验等内容。建立旅游商品资源共享和销售合作机制,推动跨区域、跨景区设点销售。五、打造强体验的娱乐体系打造苗族文化深度体验产品。依托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一批民族风情产品、文化展示产品、村寨旅游产品、演艺节庆产品,开发面向国际市场的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户外运动休闲产品。面向国内外中青年和高端游客群开发户外徒步、登山探险、骑行越野、国际赛事等山地体验项目,面向大众游客推出亲子探索、自然研学、高山露营、徒步旅行等项目。培育山地康养度假产品。利用森林、温泉、气候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苗医药文化、银球茶文化等,迎合银发康养、疗愈康养新需求,打造医养结合
16、的康旅产业集群。完善全时段、多层次、多元化的演艺产品供给体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开发融合数字科技的实景演艺、文艺表演、文化交流等新业态,鼓励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剧场演出式文旅演艺项目。推出“夜西江”品牌。丰富光影秀、夜游嘉年华、民俗演艺、主题街区、夜间美食等新产品,不断创新和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建设集文创商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餐饮等多种业态的夜游消费集聚地。第五章实施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工程一、提升国际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游客服务集散体系,打造西门综合游客服务中心为一级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民宿接待、入境游客接待、行李配送等定制服务。统一规划范围内中英日韩等多语种旅游标识系统,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江世界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公示稿 西江 世界级 旅游 景区 总体规划 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