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现状及融资研究.docx
《储能行业现状及融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能行业现状及融资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化学储能是当前阶段新型储能建设的主流技术路径,相比物理蓄能,电化学储能建设周期短,且具有爬坡速率高、启停时间短、调节速率快等优势,可适配电力系统的各类需求。电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钠硫电池等,在使用寿命方面,液流锂离子钠离子铅蓄电池,其中锂离子储能电池成本优势大,受益于其产业链的成熟度,在全球范围内最早实现商业化、规模化的应用,在全球新型储能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根据CNESA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91.3GW,是2022年同期的近两倍。其中,锂离子电池继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超过100%o图表L储能的技术路线能量密度(Wh/KQ响应速度循环次数循环效率使
2、用寿命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15O-25OWlkg百毫秒级4000-500090%-95%8-10年铅酸电池3O-5OWlVkg百毫秒级500-100075%-80%23年全锐液流电池15-20Whkg百毫秒级1000070%-75%15-20年抽水蓄能落差36Om为IKWZm3分钟级无限制70%-80%50年物理蓄能压缩空气储能12KWin-级1000050%-60%琢年飞轮储能/十毫秒级2000090%15年超导储能10-15毫秒级10000095%20电瞰R百月匕超级电容器储能/毫秒级5000090%-95%20+资料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泓创智胜整理(二)储能的场景电
3、能从生产到最终使用,需要经历生产电(发电站)、传输电(电网公司)、使用电(工商业或用户)这三个关键环节。因此根据储能应用的具体环节,可以将其分为三大场景: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也称输配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2.电网侧储能主要用于电力输配电系统,包括:(1)调峰填谷与电能质量改善电网侧储能系统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储存多余电能,并在需求高峰时释放,以平衡电网负荷,减少峰谷差异,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同时,储能系统还能缓解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如电压暂降、闪变和谐波,通过提供稳定的电能输出和无功补偿,提升电能质量。(2)频率和电压调节储能系统可以快速响应电网频率和电压变化,通过充放电调节频率,提供频率调节
4、服务,以及通过调节无功功率来维持电网电压稳定。这些功能有助于维持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稳定性,提升电网的运行可靠性。(3)备用电源与黑启动储能系统在电网发生故障或停电时,可以作为备用电源提供紧急供电,确保关键设施和紧急服务的连续性。止匕外,储能系统可以在电网大规模停电后,提供初始电力支持,帮助电网重新启动和恢复运行,增强电网的恢复力和应急响应能力。(4)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与延缓电网扩容储能系统在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平滑输出、调峰调谷和频率调节,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与电网的无缝连接,提升电能质量和电网稳定性。同时,储能系统可以优化电力传输,缓解高峰负荷压力,延缓或避免大规模电网基
5、础设施投资,降低电网扩容需求3.用户侧储能主要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用户,包括:(1)成本优化与经济效益用户侧储能系统通过在电价较低的谷时段储存电能,并在电价较高的峰时段释放,降低用户电费成本。此外,储能系统可以与电动汽车充电相结合,在电价低谷时段储电,在电价高峰时段为电动汽车充电,进一步优化充电成本。(2)能源自主性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储能系统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家庭光伏系统)结合,存储多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在需要时使用,提升能源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一应用不仅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还减少了对电网的依赖。(3)备用电源与电能质量管理在电网停电或发生电力中断时,储能系统作为备用电源,保障重要
6、负荷的连续供电。同时,储能系统可以通过瞬间响应缓解电压波动和频率变化,改善电能质量,保护敏感设备,提高电能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需求响应与智能能源管理储能系统参与电网的需求响应计划,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响应调度信号,通过放电或减少用电,帮助电网缓解高峰负荷,获得需求响应激励。结合智能家居系统,储能系统可以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EMS)优化家用电器的使用时间,最大化利用储能系统,提升家庭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和便捷性。(三)储能产业链储能的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原材料、逆变器、管理系统;中游主要包括电池、储能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其他电器设备、以及储能
7、系统集成;下游产业涉及储能系统的应用和服务,包括储能各应用场景的系统安装商和服务提供商等。储能中游部件是储能系统的核心设备,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二、中国储能政策与发展现状(一)储能发展背景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5亿千瓦、达到15.2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达到34%,超过130而随着风电和光伏发电模式的逐渐成熟,为了提升整体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协调资源的灵活使用和稳定消纳,市场储能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在此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速,技术呈
8、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二)储能行业政策支持1 .政策发展从储能电池行业政策发展历程来看,“八五”计划至“十一五”规划时期,国家层面主要强调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储能电池的相关概念在“十二五”规划中开始被提及,纲要明确要发展储能等先进技术;“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为大力推进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领域创新和产业化;2021年,“十四五”规划在储能技术、储能能力、储能项目方面都做出了要求。图表2:中国国民经济规划-储能电池政策的演变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泓创智胜整理2 .国家层面储能行业政策进入“十四五”发展的新阶段,储能在未来我国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越发突显,国家层面关于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的
9、政策频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
10、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结合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各地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对新型储能项目投资建设、并网调度、运行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效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新型储能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及应用项目。支持将新型储能纳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设立储能发展基金,健全社会资本融资手段。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国务
11、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到,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国家
12、能源局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提到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电网企业及电力调度机构须制定新型储能并网细则及并网服务工作指引等,明确并网流程、相关标准和涉网试验要求。电力调度机构按照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原则,组织新型储能开展并网验收并签订并网调度协议,新型储能应在并网后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涉网试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电力系统各类应用场景,开发新型储能多元技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所需的储能技术产品矩阵,实现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
13、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能源。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研发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电子专用设备,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推动能源电子产业融合升级。(三)中国储能发展现状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
14、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预计“十四五”最后两年,新增储能装机仍呈快速增长态势,超额完成目前各省的规划目标;“十五五”呈现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保守场景下,预计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G肌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7.4%;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1.2GW,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0.4%,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26.6GW0理想场景下,预计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
15、机规模将达到220.9G肌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45.0%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13.9GW,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7.1%,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39.9GWo三、未来发展趋势(一)储能市场与国产化替代趋势从技术路线发展来看,目前技术进步最快的是电化学储能,其中锂离子电池技术较为成熟、商业化初具规模,而钠硫电池正加快商业应用部署,液流电池加速示范应用;物理储能方面,压缩空气储能及飞轮储能技术正在加快商业应用部署;电磁储能,氢储能等其他类型的新型储能技术由于技术成熟度较低,大部分处于开发和示范应用阶段。而就储能市场而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业 现状 融资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