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脏移植受者随访管理指南.docx
《儿童肾脏移植受者随访管理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肾脏移植受者随访管理指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儿童肾脏移植受者随访管理指南摘要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在移植后需终身随访。但儿童受者不是成人受者的缩小版,其脑神经发育、脏器功能、免疫系统、药物代谢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均与成人不同。止匕外,儿童受者及家长的依从性个体差异很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受者身高、体重会出现很大变化。因此,儿童肾脏移植术后的随访管理对于提高移植肾和受者存活率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儿童肾脏移植受者的随访管理工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儿童肾脏移植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及相关指南,并结合我国儿童肾脏移植临床经验,从随访计划、移植肾功能监测、免疫抑制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生活方式指导等方面制定了本指南。关键
2、词:儿童;肾移植;随访管理;指南肾脏移植是儿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kidneydisease,ESKD)的最佳替代治疗方案。但儿童受者在移植后需终身随访,其在不同年龄阶段,因大脑神经发育、免疫功能、脏器功能及药物代谢存在较大差异,除早期常见外科并发症外,排斥反应、感染、移植肾功能慢性损害及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内科并发症是长期随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外科相关并发症及排斥反应、感染、移植肾功能慢性损害的临床诊疗可参照本系列中的其他相关指南口羽名虽。本指南主要在随访计划、移植肾功能监测、免疫抑制治疗、常见内科并发症的防治和生活方式指导等5个方面,针对常见和重要的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
3、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提高儿童肾脏移植受者的随访管理水平,并最终提升移植肾和受者的远期存活率。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上以中英双语注册(注册号:PREPARE-2023CN892)。一、指南形成方法(一)临床问题的遴选及确定指南工作组对国内外该领域发表的指南和共识进行比对,针对既往指南中没有涉及和有研究进展的内容以及临床医生重点关注的内容,经过问卷调查和专家组会议讨论,最终形成本指南覆盖的17个临床问题。(二)证据检索与筛选证据评价组按照PICc)原则人群(PoPUIation)、干预(Intervention)、对照(Comparison)结局(Outcome)对纳入的临床
4、问题进行解构和检索,检索MEDLINE(PubMed)、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纳入指南、共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非RCT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类型的证据;中英文检索词包括:儿童ChiIdren“肾移植kidneytransplantation随访”followUP”门诊管理“outpatientmanagement”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推荐强度证据级别描述2c基于患者结局的研究3a病例对照研究的系
5、统评价3b单个病例对照研究C4病例系列报告、低质量队列研究和低质量病例对照研究D5专家意见(即无临床研究支持的仅依据基础研究或临床经验的推测)表1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注:RCT为随机对照试验(四)推荐意见的形成指南工作组基于现有证据,结合我国儿童肾脏移植的具体实际,提出了符合我国儿童肾脏移植临床诊疗实践的推荐意见26条。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后,由工作组完成初稿撰写,再经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全国器官移植与相关学科专家2轮会议集体讨论,并根据反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后,最终形成指南终稿。二、儿童肾脏移植受者的随访计划制定和实施随访计划对于确保儿童受者随访管理的有效性和连续性至关重要,应根据儿童
6、受者的原发病、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频率及内容;并在儿童受者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和网络随访等方式实施。临床问题1:如何制定儿童肾脏移植受者的随访频率?推荐意见1:建议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根据随访计划规律随访(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c)。推荐意见2:病情稳定的JL肾脏移植受者,建议术后3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术后46个月,每2周随访1次;术后712个月,每4周随访1次;术后1年以上,每13个月随访1次。当受者病情有变化和/或治疗方案有调整时,可酌情增加随访频率。(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推荐意见说明:肾脏移植是儿童ESKD的最佳替代治
7、疗方案,不仅提高了ESKD受者的存活率,也改善了其生长发育虫豆移植后需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儿童肾脏移植受者进行定期随访,以尽早发现各种并发症和/或移植肾损伤,确保儿童受者的移植效果。由于受者的肾脏原发病构成、药物代谢及免疫抑制剂方案等存在差异,出院前应制订个体化的随访计划,并对受者及其监护人做充分宣教,强调规律随访及遵从医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儿童受者随访频率的制定原则与成人类似,应依据移植后时间长短,设定复查频率,每次随访间隔的安排先密后疏。儿童肾脏移植术后早期(36个月)的免疫抑制剂用量较大,且患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在此期间需密切随访,并完善相关检测切。止匕外,受者在不
8、同年龄阶段的身高体重、免疫功能、脏器功能以及药物代谢等存在较大差异,各种并发症时有发生。当儿童肾脏移植受者术后出现病情变化及生长发育等情况时,需酌情增加随访频率调整治疗方案。多项研究显示,通过减少类固醇的暴露、控制代谢等方法,青春期前的受者在接受肾脏移植后2年内会发生追赶性生长电10,11-O临床问题2:儿童肾脏移植受者随访包括哪些监测项目?推荐意见3:儿童肾脏移植受者随访建议包括以下项目的监测和评估:(1)基本情况,如尿量、血压及体重指数,生长发育情况;(2)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3)药物浓度监测;病原学筛查,如巨细胞病毒、BK病毒、EB病毒和结核等;(4)
9、免疫学检查,如供者特异性抗体、体液/细胞免疫功能评估;(5)移植肾超声;必要时行移植肾活检病理检查;(6)依从性和心理状态评估;(7)其他必要的特殊检查。(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a)推荐意见说明:儿童肾脏移植受者的常规检测项目通常按照符合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DiseaseiImprovingGlobalOutcomes,KDIGO)的临床实践指南要求实施回。具体监测项目根据原发病、距离移植手术时间、受者病情变化及生长发育情况而有所差异。本指南推荐以下常规监测项目回国:(1)一般情况,每次就诊时的尿量、血压及身高、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o(2)一
10、般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和血脂等。尿蛋白阳性者需行尿白蛋白/肌酎比值、24h尿蛋白检测。(3)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inhibitor,CND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HIamnIaliantargetofrapamycininhibitor,mT0Ri)选择谷浓度监测,霉酚酸选用全点或有限检样法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监测。(4)病原学检查(包括BK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JC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结核等)及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检查(包括糖代谢、脂代谢、骨代谢等)。(5)免疫学检查,根据受者免疫风险定
11、期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免疫球蛋白系列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antibody,DSA)检测。(6)影像学检查,移植肾超声检查。(7)必要时行移植肾穿刺活检。(8)评估依从性和心理状态。根据儿童肾脏移植受者的情况,不同检验检查项目可选择不同的监测频率(表2)。筛查项目筛查频率尿量、血压、身高、体重、BMI每次随访血常规每次随访尿常规每次随访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尿酸、eGFR每次随访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环抱素浓度每次随访霉酚酸AUC出院前监测1次,之后视情况而定DSA每3个月监测1次移植肾超声每3个月监测1次筛查项目筛查频率移植肾穿刺依据病情情况
12、而定BK病毒、CMVEB病毒核酸检测参考儿童肾脏移植受者感染管理临床诊疗指南中具体内容HBsAgAnti-HBsAb第1、3、12个月,1年后每年1次Anti-HCVAbHIV第1、3、12个月,1年后每年1次HBV、HCV和HlV核酸检测第1、3个月,3个月后每年1次矿物质代谢PTH、25-(OH)D3每3个月1次尿蛋白肌酎比,和/或尿白蛋白肌酎比每13月1次,原发肾病复发风险高者,酌情增加筛查频次24h蛋白尿,和/或24h尿白蛋白每年1次,原发肾病复发风险高者,酌情增加筛查频次表2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建议筛查项目及频率注:BMI为体重指数;eGFR为肾小球滤过率;AUC为曲线下面积;DSA为供
13、者特异性抗体;CMV为巨细胞病毒;HBSAg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ntiTBsAb为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AntiTCVAb为抗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IV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PTH为甲状旁腺激素;25-(OH)D3为25-羟基维生素D3相比传统血清肌酎等检测指标,供者来源细胞游离DNA(donor-derivedcell-freeDNA,dd-cfDNA)可提前数周至数月监测到移植物损伤,为临床治疗和挽救移植肾失功提供了时间窗。dd-cfDNA检测是基于二代测序等技术,通过百分比及绝对定量法检测循环体液中源于坏死、凋亡的供肾组织DNA片段含量,具有监测同种异体移植物损伤的临床应用潜力,
14、适用于大部分肾脏移植受者。但由于dd-cfDNA检测原理的特殊性及局限性,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数据支持在儿童肾脏移植受者中常规应用Mo研究显示,遗传性肾病占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原发病的30%回。而绝大部分的遗传性肾病属于单基因病,目前已报道的导致遗传性肾脏病的单基因约有500种,常合并有肾外器官病变四生竺包红军。遗传性肾病累及的肾外器官疾病,移植后可能会继续进展,建议定期检查评估肾外累及病变器官的功能,如C0L4A5基因突变受者术后进行听力、眼部检查;WTl基因突变受者术后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临床问题3:存在原发肾病复发风险的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如何加强随访?推荐意见4:建议在常规随访监测项目的基础上,根
15、据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原发肾病的类型针对性加强随访(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a)O推荐意见说明:相较成人,原发肾脏疾病复发在儿童肾脏移植受者中更为常见,有7%8%的儿童受者因原发肾脏疾病复发而导致移植物失功地如。其中常见的原发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病,如非遗传因素引起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1segmentalgIomuruIarsclerosis,FSGS)、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I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MPGN)、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nIaryhyperoxaluria,PH)I型等原发性肾小
16、球疾病,推荐意见8:术后应持续评估儿童受者的依从性,可联合使用多种方法评估,如计算血药浓度变异指数、询问调查、电子药盒、数药片法及社会心理评估(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推荐意见说明:不依从免疫抑制方案是移植后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KDIGO将不依从性定义为偏离处方用药方案,足以对方案的预期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出竺包细。根据明确依从障碍(AscertainingBarrierstoCompliance)分类法的定义,遵医嘱用药是指儿童肾脏移植受者遵医嘱服药的过程,并进一步分为3个可量化的阶段:开始实施和停止型o不依从免疫抑制方案会增加免疫抑制药物浓度的个体内变异度(IntrapatientV
17、ariability),从而可能导致受者产生新生DSA,并增加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失功的风险。有研究报道,15%60%的晚期急性排斥反应和35%45%的移植物失功与用药依从性有关四。在儿童肾脏移植受者中,不依从率高达36%55%,高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7%15%之。早期发现并降低不依从性有可能改善肾脏移植的中长期结局。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在移植前的药物依从性及对透析方案的依从性是移植后依从性的预测指标,移植前不依从也是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因素。因此建议在移植前评估儿童受者的依从性并将其作为基线水平,再在以后的随访中持续进行依从性评估以便及早发现并及时干预。依从性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估,如医护人员问诊
18、询问调查、药物浓度检测等直接观察评估;他克莫司谷浓度个体变异度是依从性分类内容社会经济因素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父母监督缺如等条件相关因素情绪低落、自我感觉良好、距离移植时间较长等受者相关因素叛逆、干扰生活、遗忘、药物影响外观等治疗相关因素服药次数多、药物味道差、药片难以吞咽等医疗系统因素医疗团队与家属缺乏沟通表3儿童肾脏移植受者不良依从性的多层次危险因素临床问题8:提高儿童肾脏移植受者依从性的措施有哪些?推荐意见10:可根据儿童肾脏移植受者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如规律随访、患者教育、免疫抑制方案优化、心理/行为支持等(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推荐意见说明:由于医疗方案
19、的复杂性,移植前后应对受者及家属做详细的疾病教育,提供用药指导,强调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及不得漏服、随意减量或停药并规律随访。对随意增减药量的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在药盒上标注清楚药物用法及用量可能是有效的干预措施。医患双方如何有效沟通,是患者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如患者及监护人学习如何早期识别发热、呕吐或排尿异常等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国。治疗方案复杂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原因之一,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临床医务人员可酌情简化治疗方案。对儿童肾脏移植受者进行心理/行为支持也是改善依从性的措施之一B回。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问题及行为异常可能导致移植肾不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
20、病(posttransplant1ymphoproIiferativedisorder,PTLD)是儿童器官移植受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1%5%国典。儿童从移植到发生PTLD的平均时间约为L5年,在移植后第1年内PTLD发病率最高。EB病毒载量常用的监测方法是用PCR检测外周血中的EB病毒-DNA。韩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对儿童肾脏移植受者定期行EB病毒监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EB病毒感染,从而达到防治PTLD的目的回。还有研究证实,常规监测EB病毒-DNA,并在其拷贝数升高时采取抢先治疗策略,可以降低PTLD的发生率-1o抢先治疗策略包括: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reducedImmunos
21、uppression,RIS)抗病毒药物、免疫球蛋白以及低剂量利妥昔单抗。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RIS,在预防PTLD中的应用得到了充足证据支持侬他以目前治疗PTLD的主要策略包括:恢复和增强被抑制的T细胞对EB病毒的免疫和直接用化疗和/或CD20抗体行靶向治疗。PTLD是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功能受抑制引起的,通过减少或停止免疫抑制药物以刺激CTL功能的恢复是推荐的初始治疗措施。考虑到排斥或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风险,RlS方案应依据儿童肾脏移植受者的临床状态、PTLD肿物大小、克隆性和移植肾功能评估以及PTLD的进展程度确定,RIS期间应密切
22、监测移植肾功能。一项对RIS无效的PTLD儿童的研究中,在6个周期的低剂量环磷酰胺和泼尼松龙以及CD20抗体联用给药后,2年的无事件生存和总生存期分别为71%和85%,表明CD20抗体联合低剂量化疗在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后EB病毒阳性PTLD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国。另有研究显示,PTLD患儿在按照分期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定制的德国儿童血液学和肿瘤学协会霍奇金病方案(germansocietyforpediatriconcologyandhematology-hodgkin,sdiseaseprotocol,GPOH-HD)进行化疗和/或受累区域放疗(InVOlVedFieldRadiationTher
23、apy)后,2年和5年总生存率为86%,其中无事件生存为81%西。还有多项研究证实,RIS+CD20抗体或RIS+CD20抗体+化疗在单独RIS无效时是有效的治疗方式出回。完全或部分手术切除以及局部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局部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穿孔以及重要结构的局部压迫)。对于局限性PTLD,如浆细胞增生或累及扁桃体或淋巴结的滤泡增生,完全手术切除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问题10:儿童肾脏移植受者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防治重点有哪些?推荐意见13:推荐J踵肾脏移植受者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3b)o推荐意见14:儿童肾脏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肾脏 移植 随访 管理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