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泉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健全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政策;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政策要求,建立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发放督查机制。创新治欠模式,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实施强基促稳行动,开展促进劳资关系和谐专项行动,创建晋江、石狮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并获命名。创新建立“3+5”根治欠薪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工程项目大数据平台监管,推广“一卡一户一平台”模式,欠薪应急周转金、工资保证金、工资专户制度全面实施,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等重点行业欠薪难题有效破解,“无欠薪项目部覆盖所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为5.49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
2、等待遇5.35亿元。市、县全部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创新构建劳动争议“五级联调”工作体系,全省首推虚假仲裁案件防范措施,全省首创律师事务所劳动争议调裁衔接工作。全市劳动争议案件超70%化解在基层,调解成功率超80%,仲裁结案率超93%。20172019三个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省政府对市政府考核分列第二、第二、第四位。致力脱贫攻坚,人社扶贫行动扎实推进。实施就业扶贫、社保扶贫、人事人才扶贫、技能扶贫和挂钩帮扶等五大人社扶贫行动。做实贫困劳动力就业数据库,帮助贫困劳动力在保障基本生活基础上实现就业。十三五末,全市实现建档立卡有就业意3.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37.841581
3、43.85159.33163.73169.29177.92完成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9899.2199.1999.3299.5899.19完成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5.417965.6868.4168.0372.980.92完成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05.81120109.53113.38116.13118.66122.85完成三、人才队伍建设7.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47.34848.850.151.5247.449.46完成8.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11.921512.7513.7214.6515.7415.8完成9.高层次人才(万人)241311647507
4、3882累计14966人四、劳动关系10.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695%以上96.5797979797完成11.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5.3193%以上95.2994.859593.793.69完成注: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因省政府每年对市政府下达任务,以下达任务为评估依据,不再以原规划目标数据评估。高层次人才认定从2017年实施人才“港湾计划”起统计,不在“十三五”规划指标评估范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继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
5、人口老龄化加快等给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更加健全。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建立更高质量工伤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医疗保障全民医保覆盖水平更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持续加强。“十四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人才队伍素质更高更契合产业实际。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优先,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人才工作由服务支撑产业向引领产业发展升级,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浓厚,人才的贡献和价值备受尊重,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的“人才港湾加快
6、成为泉州引才的“金字招牌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总量分别达100万人、56万人、3万人。人事制度改革更加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岗位管理、职称制度、公开招聘等制度更加完善,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考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规范和监督表彰奖励活动,营造尊崇榜样、争做先锋的良好社会氛围。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有序。工资收入分配体系更加优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更加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5.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万人)4
7、85五年累计预期性四、劳动关系16.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70.8360预期性17.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3.6990以上预期性18.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696以上预期性五、公共服务19.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万人)773787预期性20.其中: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1668预期性注:指标1、5直接引用市“十四五”规划;指标2-4、6、7、11-20参照国家、省人社“十四五”专项规划;结合我市实际设置指标8-10;参照国家、省人社十四五专项规划,6、7为约束性指标,其他为预期性指标。第二章破解结构性缺工问题,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强化就
8、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外贸、社保等政策协同与传导落实机制,健全落实定期用工调查、就业形势研判和失业风险监测防范制度,更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第一节推进重点产业、重点群体稳岗就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发展。推进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鼓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支持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增强制造业就业吸引力,缓解制造业“招工难”问题。就业能力。强化择业就业观念引导,推动高校毕业生积极理性就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
9、规模。加强就业援助,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针对性帮扶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统筹做好妇女、退役军人、农民工、低保和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失业保险扩围,用好用活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稳岗、支持参保职工技能提升等政策,充分发挥保生活基本功能作用,有效发挥防失业保就业功能。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健全失业人员常态化帮扶机制,促进失业登记、职业指导介绍培训、生活保障等联动。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统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深化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社会保障、人才人事、挂钩助力等人社帮扶措施,加大对乡村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支持脱贫
10、地区大力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继续发挥就业帮扶车间等就业载体作用,为脱贫人口创造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支持重点劳务输出地区和脱贫地区劳动力来泉就业创业。第二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扶持。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推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传统产业及困难企业员工通过培训实现转型转岗,鼓励开展新产业、新职业、新技能培训、订单式培养。引导企业在保障工资待遇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职工定期内部培训制度,让培训成为员工福利。各行业主管部门针对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多种形
11、式、契合发展需求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依托工业(产业)园区建设职业技能提升中心,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数字化平台体系建设,搭建新职业数字资源培训线上服务平台。继续开展补贴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好培训鉴定评价服务。完善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和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开发完善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大纲、职业培训包和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不断完善各类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与评价体系,推进若干工种职业技能考评工作及标准化考场建设。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
12、各行业各领域劳动者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鼓励劳动者通过诚实辛勤劳动、创新创业创造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培养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意识。推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产业工人综合素人。失业保险方面,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和农民工等单位和人群参保,探索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力争新增8万人。工伤保险方面,持续推进建筑、交通运输、铁路、水利、市政工程等行业按项目参保,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保。“十四五”期间,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力争新增25万人。基
13、本医保方面,依法依规分类推进医保参保,推动单位就业人员随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落实困难群众参保资助政策;推进精准参保扩面,及时掌握新生儿、新就业人员、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人员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医保参保数据库,巩固提高基本参保率。落实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定期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第三节发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保障功能贯彻落实失业保险稳岗护航政策,助力稳定就业岗位;稳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提高失业保险业务信息化水平,增强失业保险防失业功能;对接做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完善工伤保险制度
14、推动法定职业人员全覆盖,注重解决部分特殊群体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伤预防工作制度,加强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工伤事故和就业导向,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增强技能人才培养前瞻性和适应性。建立健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度、常态化推进技能泉州行动,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8万人、新取得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10万人。实施技能人才“百千万”培养工程,制定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标准并开展认定,遴选高技能人才试点企业100家左右,直接认定高技能人才2000人左右,实施万名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开展
15、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1万对。开展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技能大师等选拔培养工作,支持创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等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建各类工作室50家。构建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健全职业技能竞赛办赛机制,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每年举办职业技能竞赛30场左右,示范带动各行各业职业技能练兵比武活动蓬勃开展。实施泉州市技术能手、泉州工匠命名活动,开展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专项职业能力考
16、核制度,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下放监管备案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培训机构、职业(技工)院校规范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争“十四五”末市级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3万人,实现“翻一番”目标。紧扣全市重点产业布局,动态调整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精准发布产业人才发展指引和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鼓励柔性引才,支持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业、“卡脖子”环节等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实施泉籍人才回流工程,大力吸引在外泉籍专家、创业者和优秀青年人才回泉创新创业、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加强海外引才联络站建设,加大海外留学人员和新生代华侨资源引进力度,大力吸引其回国就业创业。推进高层
17、次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持续开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强化博士人才服务管理,大力培养博士后创新人才,力争“十四五”末招收博士后人才突破300人。突出以用为本、企业为主,深化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持续拓展试点范围,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和高层次人才职称直聘办法,健全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力争“十四五”末企业自主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突破3000人。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鼓励用人单位采取股权、期权、“人才合伙制”、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成等激励方式。推行专家举荐人才制度,推广人才“以赛代评选拔办法
18、鼓励拓展“人才层次+积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泉台人社领域融合发展新路。落实台胞在泉就业创业享受我市居民同等待遇,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台胞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创业孵化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台胞同等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台湾高校毕业生来泉就业,“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面向台湾籍高校毕业生设置专门岗位。落实台胞同等享受社保待遇,支持在泉台胞参加社会保险,并与当地居民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大力引进台湾人才。落实国家和省、市惠台政策措施,支持台湾人才申报省、市高层次人才和参与高层次人才职称直聘,支持台湾人才到我市事业单位工作,同等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吸引更多台湾优
19、秀设计人才参与企业设计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鼓励台湾人力资源机构来泉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举办泉台人才交流合作活动,重点围绕台湾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引进一批优秀台湾中青年人才。支持台湾同胞参加相关评选表彰。深化台湾人才评价。持续创新台籍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健全完善台籍技能人才引进管理服务体系。突出“行业标准共通”,继续推进泉台职业资格对接服务工作,支持台湾人才在泉参加人才评价和在泉执业,推动扩大对台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直接采认范围,探索建立直接采认职称预申报模式。对引进到我市高校、晓率和兑现效率。强化人才发展促进会功能和作用,推动全市人才服务载体成网
20、连片、高效服务。深入开展人才政策和各类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宣传,持续优化人才生态,不断营造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的“人才港湾”氛围。第五章稳步推进改革,提高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化人事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强化表彰奖励激励导向,构建科学、规范、人尽其才、更具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第一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不断优化岗位结构,形成竞争激励、择优聘任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后考核
21、管理,按照国家、省级统一部署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等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建设,持续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和研修项目。依托省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平展。探索在新兴领域试点开展职称评审。积极推广应用省职称网上申报系统,实现网上办理职称材料申报、跨部门审核等“全程网办第三节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分类组织公开招聘工作,推进公开招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做好教育、卫健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加大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力度,大力支持教育、卫健、农业农村、林业等县、乡基层事业单位按规定通过简捷
22、有效方式招聘补充紧缺急需人才。建立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招聘引进绿色通道。加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评委库建设,提高面试工作水平。第四节规范表彰奖励和人事考试工作贯彻落实表彰奖励规定,做好表彰评选推荐工作,发挥表彰奖励典型示范作用。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规范奖励程序,开展定期奖励,适时开展及时奖励。加强职称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报名、资格审核管理,加强考场考务规范管理,探索建立考生多次缺考惩戒机制,严防高科技作弊,提升人事考试服务水平,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创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增加营业性收入。聚集保值增值,鼓励居民多元化投资,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加强各级财政对就
23、业、教育、医疗、养老、低保、特困等民生保障倾斜支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和税收调节收入,持续增加转移性收入。第二节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最低工资标准合理上调,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规定。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强化工资指导线应用,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激励力度,促进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贡献大者多得。第三节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将国有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负责人薪酬与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泉州市 十四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事业 发展 专项规划
三一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GRE红宝书_单词_词根归纳.doc
-中国房地产发展简史.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