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
《2025年《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文件精神,强化我公司在茶叶生产等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全体员工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
2、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操作杀青机时未佩戴防烫护目镜及隔热手套,直接接触裸露的高温蒸汽阀门或滚筒,导致烫伤风险。2 .清洁人员擅自调整巴氏杀菌温度参数(如降低温度或缩短时间),引发微生物残留超标或茶叶酶活性破坏。3 .原料验收未执行氟含量专项检测,误收氟含量超标的茶青(如何茶原料),导致终产品氟残留超标。4 .农药残留检测人员未按GB2763标准操作快速检测试剂盒,未对可疑样本进行实验室复检,导致农药残留漏检。5 .包装线操作工未执
3、行金属检测仪灵敏度测试,忽略设备校准记录,导致金属碎屑混入成品茶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L杀青机温度控制系统失效,热敏元件未定期校准,导致茶叶焦糊或杀青不彻底,产生致癌性焦糖化物质。6 .揉捻机传送带磨损未及时更换,金属丝头外露导致茶叶物理性污染,或引发设备卡顿机械伤害。7 .包装线金属检测仪灵敏度低于GB14881要求,无法检测0.8mm以上不锈钢碎屑,存在异物混入风险。8 .萎凋房通风系统积尘未清理,导致霉菌泡子浓度超标,污染茶叶表面。9 .液氮速冻设备压力表超期未检定,储罐安全阀未定期测试,存在低温液体泄漏窒息风险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茶叶加工车间湿度长期高于65%,导致
4、仓储茶叶霉变,微生物指标(如黄曲霉毒素Bl)超标。2 .原料仓库未设置氟含量专用隔离区,高氟砖茶与普通绿茶混存,交叉污染风险。3 .废水处理系统未配置氟离子监测设备,含氟废水直排导致周边土壤氟含量超标。4 .杀青工序排风口未安装静电除尘装置,茶粉尘浓度达爆炸下限(LEL)的25%时未触发报警。5 .包装车间防鼠板高度低于0.6米,鼠类排泄物污染茶叶,引发沙门氏菌交叉传播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建立茶叶氟残留动态监控机制,仅依赖每季度抽检,未对高风险产区(如砖茶主产区)实施批批检测。2 .粉尘防爆方案未覆盖萎凋房,未按粉尘防爆安全规程设置抑爆系统,近三年发生3起茶粉爆燃事故。3
5、 .供应商管理缺失氟源追溯,未对氟含量超标的茶青种植基地实施黑名单制度。4 .应急预案未包含液氮泄漏处置程序,操作人员未接受低温液体应急演练,2023年演练记录缺失。5 .未执行GB4806.8-2022食品接触材料标准,茶叶罐密封圈硅油迁移量超标,2024年抽检不合格率上升12%等。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所在部门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员负责初步核实并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2 .线上报告:公司开通了微信群、邮箱、电话等线上报告渠道,并在公司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和流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报告。3 .匿名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2025 茶叶 生产 企业 事故隐患 内部 报告 奖励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