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 (范文供参考).docx
《4篇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 (范文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篇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 (范文供参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题目:怎样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大作业说明:1.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次!2.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3.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0字。注意:学生答题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29日,教师评阅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13日。对于拟参加2025年7月毕业审核的学生,学生作答和教师评阅均须在2025年5月30日前完成
2、参考答案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和优势,正确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下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历史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近代以来的革命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为公”理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这些思想强调以民为本、重视民意,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兵代表会议,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
3、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早期实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形式,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逐渐形成并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被明确提出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民主需求的不断增长。二、实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体现在其广泛的参与性、多层次协商和法治保障等方面。1 .广泛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参与。通过多种渠
4、道和形式,确保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区议事会等形式,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实践的具体体现。2 .多层次协商:从基层社区到国家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多层次的协商机制,确保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和尊重。协商民主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例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和决策。3 .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离不开法治的保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民主程序的规范化和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民主实践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三
5、理论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1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强调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不仅是形式上的选举,更是实质上的参与和管理。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强调人民群众在民主全过程中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管理。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强调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认为,民主不仅是政治制度,更是社会生活方式,全过程人
6、民民主正是这一理论的生动体现。3 .人民主体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制度设计和实践创新,确保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区议事会等形式,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实践的具体体现。四、理论联系实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例如,在疫情防控中,中国政府通过广泛征求民意、科学决策,确保了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社会稳定性。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参与性和有效性。再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通过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开展多层次协商,确保了
7、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层次协商和法治保障。五、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历史逻辑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革命传统,实践逻辑展示了其广泛参与和多层次协商的特点,理论逻辑则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正确理解这三个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和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具体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也为全球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
8、国方案。参考答案2,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使人民的意志得以充分体现,人民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越发生机勃勃。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展现出中国式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显著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人民现实诉求的真切回应,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部署、执行、落实、监督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共有277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约147万人次提出415万多条意见建议。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300多个,畅通了基层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民主渠道。目前,各地建成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
10、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联系群众搭建了有效平台。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一同形成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利于保障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起草,就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2023年11月27日,党中央发出通知,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11、会议题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和部分干部群众意见。2024年5月7日,决定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听取相关企业和专家学者意见。在7个多月里,各方面提出了191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就此开展专题论证,作出221处修改。在决定稿起草工作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两次会议进行审议、修改,最终形成了提请全会审议的决定稿。文件的起草,不仅展示了完整的制度程序,还展现了完整的参与实践,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将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汇集起来,使党和国家制定的路
12、线方针政策能够最广泛、最真实地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获得人民群众的自觉支持和衷心拥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强大、根本力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B(2024秋)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新征程。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今天,我们行进在新时代,承载着历史的荣光,肩负着未来的希望。请结合当
13、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谈谈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答以“一五”时期(即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使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但是,直到1952年,我国工业化的起步点仍然是很低的.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
14、的比重只占43.1%,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35.5%.因此,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党和人民奋斗的目标。第二,初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生产体系。原有的工业部门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产品的年产生和生产能力大大增加.从1952年到1980年,棉纱的产员由65.6万吨增加到292.6万吨,原煤由6600万吨增加到6.2亿吨,发电量由73亿度增加到3006亿度.从“一五”时期开始,国家以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逐步
15、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学、国防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型.这一时期,武钢和包钢等十大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几十个煤炭企业和发电厂等一批重要企业新建和扩建起来;电子、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新兴工业部门从无到有或从小到大逐步得到发展;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国家从1964年开始布局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在短期内初步建立起我国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形成了一
16、批新的工业基地和巨大的生产能力;石油工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1963年一举实现了石油产品基本自给,并于1973年开始向国外出口原油.第三,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49年到1980年,全国新增铁路2.99万公里,初步形成了全国的路网骨架。1980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8万多公里,比1949年增加了10倍.水运事业有很大发展,内河通航里程由1949年的7.36万公里增加到1980年的10.8万多公里.民航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从1950年8月开辟由天津经武汉飞往重庆的第一条航线起,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肮线已发展到180条。邮电事业也有很大发展,1980年全国邮电局、所发展到4.9万
17、多处,为1949年的1.9倍.第四,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农村共治理了2.6亿亩低洼易涝地,改造了2亿亩盐碱地和山坡地,修建了8.6万多座大中型水库;国家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以及其他一些江河两岸,整修和新建了总长达16万多公里的堤防.各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力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增长.在当前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局势下,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更具有以下深刻的重大意义:.经济意义: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安全发展。这个体系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并为中国在平
18、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创建了前提.1 .政治意义: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中国赢得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上的独立的重要标志.这个体系也为中国在国际上嬴得了尊重和信任,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 .社会意义: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利于深化改革,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 .国际意义: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这个体系可以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共赢。总之,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
19、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实现经济独立、政治独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C(2024秋)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正
20、确认识和处理原则的一般性与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刃的形态上,在社会生;舌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些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的深刻内涵,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构成状况的不同,
21、革命传统的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虽然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
22、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其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个民族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格社会主义根植于本国的士康之中,才能取得成功。”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迸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若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
23、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调整、选择适合世情和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章节测试题与2025年大作业:如何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附答案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章节测试题【附:答案】供参考1.1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里程碑意义1【单选题】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A、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B、中国式现代化C、高质量发展D、创新驱动发展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形势与政策 4篇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 范文供参考 2025 年春国开 电大 形势 政策 作业 题目 参考答案 范文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