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 2025年对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研讨发言材料(集合).docx
《7篇 2025年对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研讨发言材料(集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篇 2025年对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研讨发言材料(集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对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研讨发言材料一、古往今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唐代大将郭子仪将书皮上多余的纸裁下来重复使用;宋代苏轼每日计划开支,注意节俭;周总理一生也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往今来各种节约的典型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反观当下,铺张浪费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我们身边往往能听到这样的观点:有的认为,勤俭节约是过去艰苦岁月的特殊要求,现在提倡这个过时了;有的认为,是否节约是个人私事,只要“不差钱”,奢侈几把、阔绰几回没什么大不了;有的认为,
2、时下国家提倡拉动消费,即使浪费一些,也是为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观念无疑是错误的。对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提倡迫在眉睫。二、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究其根本就是攀比从众心理作祟曾几何时,社会上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浪费之风广泛流行,其本源是大多数人思想上的放纵,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民生活水平进步了,过往紧日子过惯了,应当好好享受了,攀比从众心理不断作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约败由奢。”“奢”的本质是过分地奢念、苛求、奢糜、豪华、奢侈,忘掉了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和本质,其结果就会是党员干部思想上遭到腐蚀,政治上蜕变,组织上瓦解,战力削弱以致于党性丧失殆尽。习主席再一次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出指
3、示,就是要从本源上治“奢”。凡事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就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上克服贪图安逸、寻求享乐的观念,在国家不断发展富强的情况下,“过紧日子”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切不能把浪费行为当作个人生活上的小事。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该从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做起古人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俭进奢易,由奢进俭难。浪费也是腐败,勤俭才是政绩,浪费是贪的诱因,是产生奢磨之风的温床。习主席重要指示,是治“奢”必须下的一副猛药。他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从本身做起,从一点一滴落实,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承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节操,政治坚定不信邪,廉洁从政有良心,生
4、活严谨不蜕变,明哲保身不奢侈,艰苦朴素不浪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增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自我束缚力,以我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气力影响和带动群众,确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落到实处,对浪费浪费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果断维护制度的刚性束缚力,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营建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艰苦奋斗、节约勤俭的良好风尚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成由勤俭败由奢。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岗位差异,都必须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我们党员干部更是要率先垂范!关于“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足国之道,节
5、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这句话出自荀子富国,意思是说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就是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并且妥善贮藏余粮财物,靠礼法制度节约用度,用政策红利造福百姓。说到底,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勤俭节约过紧口子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井冈山时期,缺枪少炮、缺吃少穿、缺医少药,毛泽东、朱德等与老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以“深山岩洞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红薯葛根是我粮,一心跟着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延安时期,我们党的领导人住窑洞、吃粗粮、搞劳动,美国记者斯诺称赞“东方魔力”是“兴国之光”。新中国成立伊始,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就提出“厉行节约、反对
6、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头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并将“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优良传统上升为制度规矩。应该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始终不能丢,“足国之道、节用裕民”的要求永远不能变。居丰要行俭,在富应能贫。特别是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稳就业保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T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居民医保人
7、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也给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带来了较大压力,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过紧日子不是应对疫情影响的权宜之计,也不是说不花钱,而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这就要求为民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如何以政府开支“减法”,做好惠企利民“加法”,考验各级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和百姓的负担。要注重投入产出比,科学决策、精打细算,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办可不办的培训坚决不办,可花可不花
8、的钱坚决不花,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物力用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上来。特别要杜绝铺张浪费,警惕寅吃卯粮,不能罔顾地方发展阶段性特征,不能盲目扩大政府债务规模,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等形式主义。2025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通知强调,要把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持续增强“过紧日子”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督查指导,建立长效机制,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9、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化纪律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总书记对“过紧日子”的反复强调,体现的是忧患意识和为民情怀,也鲜明指出了领导干部节约办事、勤政为民的重要性。有了这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围绕“我们能干什么”,突出一个准字,干事力求精益求精。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拿出破解难题的硬招、实招,无疑深入调查研究就是一把“金钥匙”。坐在“堂”上,永远听不到真心话,也
10、找不到实办法,而且有的办法往往会与群众的需求背道而池。党员干部当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之中,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切不可一味呆在屋子里不接地气、冥思苦想,决不能“从材料到材料”,被动等待、过于依赖基层单位的材料。只有走近群众,真心实意地进农家、唠家常,解除群众的远忧近虑,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真正发现问题、摸准实情,更好地送上服务、解决难题。围绕“百姓需要什么”,突出一个实字,脚下多沾务实泥土。人民群众有所呼,党和政府有所应。回首百年党史,正是一部党和群众“你来我往”的历史。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民生无小事,事事需上心。抓落实,是停
11、留在一般性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关乎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生产等民生工程,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要切实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不能只喊口号,要用真心换真情,多思考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常改进工作推进方法,降低工作推进阻力,提高工作实效,在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实践之中,练就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硬脊梁、宽肩膀,管用靠谱的硬功夫、好功夫。围绕“群众得到什么”,突出一个诺字,心中勇立鸿鹄之志。“深耕细作”于“民心”就是要走进群众心里。基层党员干部要变“干工作”为“交朋友”,融入群众的“朋友圈”,和群众打成一片,要善于和群众多说家常话、多说大白话、多说知心
12、话,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和真诚沟通。要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工作不能停留于喊口号,要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干部在干,群众在看。”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他们看待党员干部,不但要听他们怎么说,还要看他们怎么做。党员干部只要“深耕细作”于“民心”,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群众就会以民心所向的回音为兑现“郑重承诺”点赞。长期过紧日子,关键是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一粥一坂,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做出样子、当好样板。在节俭中修德行、树形象、感召群众,给社会传递正能量,让艰苦奋
13、斗深入人心。关于“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同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纠治“四风”的重要论述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结合起来,一体领会、一体贯彻,进一步增强过紧日子的政治自觉、思想白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和论断,既是对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提出了号召。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
14、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政府“过紧日子”坚守的是“节用裕民”的正道,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的政策方针。“艰难困苫,玉汝了成。”过紧日子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取胜之道。翻开我们党的历史画卷,可以看到,无论是延安时期,还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过紧日子的例证举不胜举。只有党员干部过好自己的紧日子,才能让老百姓真正过上自己的好日子。“过紧日子”要“紧”在思想上。思想决定行动。正是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伟业。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过紧日子”的思想融入日常工作中,始终牢记革命先辈穿草鞋布衣、
15、吃小米住土窑过“紧口子”的曾经,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为群众过上“好日子”而奋斗不止。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醒我们成绩的来之不易,别丢了过“紧日子”的传统,继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去掉形式主义的“修饰”、官僚主义的“架子”,做回群众的“孺子牛”勤务员事实证明,“过紧日子”不但能渡过难关,还能增强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过紧日子”要“紧”在行动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过紧日子”需要摒弃“利字当头”,让人民占据“C位”,时时处处以人民为中心。日子虽然“紧”了,但干劲却不能松。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自己过紧日子,让百姓过好日子”中实干,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
16、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头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倡导艰苦朴素的精神品格。杜绝贪腐浪费现象,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钱用到民生短板、利民刀刃上,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社会民生领域,用在百姓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也要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过紧日子”要“紧”在作风上。党员干部的作风连着党风,党风好坏关系人心向背;党员干部的作风连着纪律,纪律松紧关系干部形象。然而,在不少地方,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艰苦岁月已经过去,产生了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出现一些铺张浪费的现象,对如何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之不多。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在发起猛攻,新冠肺炎
17、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我国正面临着国内外压力的双重考验。艰苦奋斗,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党员干部要不断锤炼过硬作风,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发展经济、发展民生,万众一心攻坚克难,众志成城砥砺前行,把过“紧日子”的思想践行并延续下去,最终取得战疫情、促发展的“双胜利”。树立“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心得体会“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从国家兴衰的历史定律、党的性质宗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前经济形势中得出的治本之策,需要一以贯之落实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力行“八项规定”、纠治“四风”、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三公”经费逐年下降,这是“过紧
18、日子”的政治性制度性安排。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内涵、要求,增强“习惯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日子,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我们党成立于国家民族存亡危难之际,历经浴血奋斗和无数牺牲才建立了新中国、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是我们党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根源。我们从事的是人类最光荣般伟大最有前途的事业,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任何时候都要大力弘扬。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这是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灵魂血脉。”强本而
19、节用,则天不能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必须注重节俭,力戒奢侈浪费。这是一种美德,更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写照。“习惯过紧日子”,不是不花钱,更不是履行职责打折扣,其核心要义是党政机关干部自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抵制奢靡浪费之风,坚持精打细算、勤俭办事,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变成常态,落细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全过程,内化于心、成风化俗,让厉行节约蔚然成风,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善。“习惯过紧日子”,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实践要求。要注重从制度上强化约束,构建“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明细清单、责任到岗
20、加强考核、持续优化。要从严从紧开展经费预算,加强费用管控,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做到非必要不开支、无预算不开支,推动费用管控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转变,充分发挥预算硬约束作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禁超标准建设、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用车。坚持“勒俭办一切事业”,统筹办公设施设备使用,加强办公场所水电气、耗材、车辆和食堂管理,严格办公物资报损报废审批,着力消除隐性浪费、惯性浪费、变异浪费等行为。过紧日子,需立心为先,筑牢思想堤坝。克勒克俭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亦是从政为官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断涵养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将过紧日子
21、体现于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一支笔、一顿饭等日常细微处。过紧日子,也须有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应当给财政账本念好“紧箜咒”强化预算管理,科学核定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针对欺上瞒下、顶风违纪的行为,务必严惩不贷,全力构建节约、廉洁、透明政府。节俭朴素,力戒奢摩,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以俭修身、以俭立德,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持之以恒“节用裕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已传递出信息:各地政府部门精打细算“过紧日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公布的“三公”经费一
22、再下降,并且通过改革创新,找到了高效财政的方向感。随着“预算改革年”行动实施,各地各级政府将开启“过紧日子”的升级版。把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作为一种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真正为百姓、企业赢得更多“好日子”。减增之间,效能涌现。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加减法”科学组合,彰显出娴熟的调控手段和丰富的政策储备工具,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地要坚守“节用裕民”之道,充分释放“加减法”的政策效应,给企业加油,为百姓解忧。2025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习惯”两个字,既道出了党政机关艰苦奋斗、过紧日
23、子的极端重要性,也强调了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原则和方针。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思想上的清醒,进一步强化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自觉和追求。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从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到不断压缩规范”三公”开支,无不体现出过紧日子的现实要求。2020年,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在全国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中央国家机关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各地各级党政机关反对铺张浪费,严支出、控成本、提效能,党
24、政机关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落实过程中,也在逐渐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习惯和常态。截至目前,80家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全部建成节约型机关,全国6.4万家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党政机关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习惯,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实践。翻开中国共产党浩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世界最大的、最有生命力的执政党,不难发现,勤俭节约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宝贵精神和制胜法宝。毛泽东的一件棉织睡衣整整用了20年,破了又补、补了又破,工作人员觉得太久,要求换一件新的,但是毛泽东说:“习惯了,还是这件补丁叠补丁的好穿。”这件睡衣到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篇 2025年对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研讨发言材料集合 2025 对照 党政机关 日子 厉行节约 反对 浪费 方面 研讨 发言 材料 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