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地形图测绘教学课件PPT.ppt
《土木工程测量地形图测绘教学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测量地形图测绘教学课件PPT.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测绘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建筑学院道路工程系土木建筑学院道路工程系孙孙 晓晓10101 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地形图分为:白纸测图(模拟测图)测地形图分为:白纸测图(模拟测图)(analog map)(analog map)与数字与数字测图测图(digital map)(digital map)一图纸准备一图纸准备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一般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一般为404040cm40cm、404050cm50cm和和505050cm 50cm。主要有:主要有:1.1.磅纸(机械制图用的图纸)磅纸(机械制图用的图纸)2.2.聚脂薄膜聚
2、脂薄膜透明、不变形、可洗。坐标格网一透明、不变形、可洗。坐标格网一般已绘制。般已绘制。二坐标格网的绘制二坐标格网的绘制方里网的大小:方里网的大小:40cm40cm 50cm50cm 50cm 50cm 50cm50cm方格的大小:方格的大小:10cm 10cm 10cm10cm1.对角线法对角线法oa bcd3.3.软件绘制方法软件绘制方法如如AutoCADAutoCAD或或CASSCASS软件。软件。4 4格网的检查格网的检查要求:方格的边长应要求:方格的边长应要求:方格的边长应要求:方格的边长应准确,误差不超过准确,误差不超过准确,误差不超过准确,误差不超过0.2mm0.2mm0.2mm0
3、2mm;纵横格网线;纵横格网线;纵横格网线;纵横格网线应互相垂直,要求方应互相垂直,要求方应互相垂直,要求方应互相垂直,要求方格对角线长度误差不格对角线长度误差不格对角线长度误差不格对角线长度误差不超过超过超过超过0.3mm0.3mm0.3mm0.3mm。2.2.坐标格网尺法坐标格网尺法三控制点的展绘三控制点的展绘例:展绘控制点例:展绘控制点A(647.43,634.52,4.50);B(913.46,748.63,6.45)。1 1、确定格网线的坐标、确定格网线的坐标、注记。注记。2 2、确定控制点所在的、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按比例尺展出。方格,按比例尺展出。3 3、检查:在图上量取、检
4、查:在图上量取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其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其与理论值之差与理论值之差 图上图上0.3mm0.3mm。1:10000.5-0.51000 900 800 700 600 500500 600 700 800 900 100010102 2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Stadia(Stadia tacheometrytacheometry)方法方法应用于地形图测绘中应用于地形图测绘中视距测量是应用几何光学原理,在观测中既测定视距测量是应用几何光学原理,在观测中既测定距离距离又测定又测定高差高差的的一种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形高低起伏限一种测量方法,这
5、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形高低起伏限制等优点,虽然精度较低,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因此制等优点,虽然精度较低,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因此特别适用于测绘地形的工作。特别适用于测绘地形的工作。视距测量视距测量利用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中的十字丝分划板的上下利用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中的十字丝分划板的上下丝配合视距尺进行距离测量丝配合视距尺进行距离测量。1 1、视线水平时、视线水平时K K取取100100,l l 上上-下丝读数之差,下丝读数之差,i i仪器高,仪器高,v v中丝读数。中丝读数。一、视距测量一、视距测量(stadia measurement)(stadi
6、a measurement)原理原理图中可以看出仪器中心到视距尺的距离为:令 而此时A、B两点高差的计算公式为:2 2视线倾斜时视线倾斜时 为水准尺与视线为水准尺与视线垂直时的尺间隔垂直时的尺间隔103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方法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方法 1 1极坐标法极坐标法 2 2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 AB31235452143 3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 4 4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10104 4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地形测绘就是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测量各控制点周围地形测绘就是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测量各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并绘制成地形图,也称之为的地物、地貌,并绘制成地形图,也称之
7、为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地。地形测绘方法有:形测绘方法有:经纬仪测绘法、大平板仪法、经纬仪和小经纬仪测绘法、大平板仪法、经纬仪和小平板联合法平板联合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纬仪测绘法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的基本工作,是以平面控制点为基础,测测绘地形图的基本工作,是以平面控制点为基础,测量所有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这一工作以量所有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这一工作以采用采用视距法视距法最为适宜。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可用极坐标法测最为适宜。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可用极坐标法测定,即用定,即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因。
8、因此,对于每一个碎部点,用经纬仪观测视距读数、竖直角此,对于每一个碎部点,用经纬仪观测视距读数、竖直角和水平角,即可同时测定它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具体作业和水平角,即可同时测定它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具体作业方法如下:方法如下:首先在测站首先在测站A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盘左瞄准另一控制点高,盘左瞄准另一控制点B(后视点),以(后视点),以AB为起始方向,为起始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 ,并将此记入手薄。为了防止用错,并将此记入手薄。为了防止用错后视点,检查测站点到后视点的距离和高差。后视点,检查测站点到后视点的距离和高差。一、
9、测站上的准备工作一、测站上的准备工作 二、跑尺二、跑尺在地形特征点上立尺的工作通称为跑尺。立尺在地形特征点上立尺的工作通称为跑尺。立尺点的位置、密度、远近直接影响着成图的质量和点的位置、密度、远近直接影响着成图的质量和功效。立尺员在跑尺之前,应弄清施测范围和实功效。立尺员在跑尺之前,应弄清施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的路线,依次将视距尺立于地物、地貌商定跑尺的路线,依次将视距尺立于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特征点上。三、测站上的观测工作三、测站上的观测工作 四、记录和计算四、记录和计算五、绘图五、绘图 在展绘出足够数量的碎部
10、点后,即可根据实际在展绘出足够数量的碎部点后,即可根据实际的地形勾绘出地物和地貌。勾绘地物时,应对照的地形勾绘出地物和地貌。勾绘地物时,应对照外轮廓随测随绘。测绘地貌时,应对照地性线和外轮廓随测随绘。测绘地貌时,应对照地性线和特殊地貌外缘点勾绘等高线和描绘特征地貌符号。特殊地貌外缘点勾绘等高线和描绘特征地貌符号。在一个测站上测完所有的碎部点后,应将主要地在一个测站上测完所有的碎部点后,应将主要地物、地貌勾绘完毕后再搬站。采用测记法在室内物、地貌勾绘完毕后再搬站。采用测记法在室内绘图时,应按照草图来勾绘,绘制完毕后还应到绘图时,应按照草图来勾绘,绘制完毕后还应到实地进行核对实地进行核对.1010
11、5 5 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测绘 一、测绘地形图的基本要求一、测绘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 1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地形图的精度,是以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等地形图的精度,是以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等高线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的高线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的 。2 2碎部点的最大视距碎部点的最大视距3 3碎部点的密度碎部点的密度4 4在测站上的检查在测站上的检查 (1 1)随时检查仪器的对中,对中偏差不应大于图上)随时检查仪器的对中,对中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0.05mm;(2 2)随时检查仪器的定向,经纬仪测绘时后视方向的归零差不超
12、过)随时检查仪器的定向,经纬仪测绘时后视方向的归零差不超过44,平板仪测图时偏差不大于图上,平板仪测图时偏差不大于图上0.3mm0.3mm;(3 3)检查另一测站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检查另一测站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51/5等高距。等高距。要求要求碎部点的间距和最大视距碎部点的间距和最大视距二、测绘地物的要求和方法二、测绘地物的要求和方法1 1测绘地物的一般原则测绘地物的一般原则分类:分类:自然地物,如河流、湖泊、森林、独立岩石等。自然地物,如河流、湖泊、森林、独立岩石等。经过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改造了的地物,如房屋、铁路、桥梁、经过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改造了的地物,如房屋、铁路、桥梁、高压线等。
13、所有这些地物都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高压线等。所有这些地物都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原则:原则:凡是能依比例尺表示在图上的地物,则必须测绘出能表现它凡是能依比例尺表示在图上的地物,则必须测绘出能表现它轮廓的转折点,又称地物特征点。对于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又称地物特征点。对于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在地形图上是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的中心位置上。在地形图上是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的中心位置上。地面上具有固定位置的所有地物,原则上都应测绘。按照规地面上具有固定位置的所有地物,原则上都应测绘。按照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在图上。定的图式符号表示在图上。2 2地物的测绘方法地物的测绘
14、方法 测绘地物主要是测定测绘地物主要是测定地物特征点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地物的的平面位置,地物的特征点包括地物的特征点包括地物的轮廓线和边界线的转折或交叉点轮廓线和边界线的转折或交叉点等。等。(1 1)居民地的测绘)居民地的测绘BA345612 复杂的建筑物,原则上只需测绘复杂的建筑物,原则上只需测绘建筑物与地面相交所组成的图形,不建筑物与地面相交所组成的图形,不管上部的结构,其轮廓凹凸部分在图管上部的结构,其轮廓凹凸部分在图上小于上小于0.4mm0.4mm的,可忽略不计,用直的,可忽略不计,用直线连接。线连接。(2 2)独立地物的测绘)独立地物的测绘凡其轮廓按比例在图上大于符号尺寸的,按比
15、例测绘其轮凡其轮廓按比例在图上大于符号尺寸的,按比例测绘其轮廓并配置符号。廓并配置符号。依非比例符号测绘,只测定其依非比例符号测绘,只测定其中心位置中心位置,并按图式中规定,并按图式中规定的符号定位点,在图上画出地物符号。的符号定位点,在图上画出地物符号。(3 3)道路的测绘)道路的测绘道路包其附属建筑桥梁、隧道、路堑、路堤等均需测绘。道路包其附属建筑桥梁、隧道、路堑、路堤等均需测绘。选择道路特征点,应选在直线和曲线的连接点及曲线上的变选择道路特征点,应选在直线和曲线的连接点及曲线上的变换点。换点。铁路按铁路按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表示,应立尺于表示,应立尺于轨道中心轨道中心,按,按比例符号比例
16、符号表表示时,则应在示时,则应在轨顶、路肩、坡脚、路堑边轨顶、路肩、坡脚、路堑边等处分别立尺。等处分别立尺。公路一般立尺于路的两侧,按实际路宽描绘,公路上应注明公路一般立尺于路的两侧,按实际路宽描绘,公路上应注明路面材料路面材料。大车路一般路宽不一,可立尺于路中心,按平均路宽绘制。大车路一般路宽不一,可立尺于路中心,按平均路宽绘制。小路则测绘路的中心线。小路则测绘路的中心线。(4 4)管线、垣栅的测绘)管线、垣栅的测绘(5 5)水系的测绘)水系的测绘(6 6)植被的测绘)植被的测绘检查检查:现象:现象:图上绘出的地物与地面情况不符图上绘出的地物与地面情况不符方法:方法:在外业要检查产生这种现象
17、的原因,如果属于观测错在外业要检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属于观测错误,则必须立即纠正。误,则必须立即纠正。若不是观测错误,则可能是由于各种误差的累积所引若不是观测错误,则可能是由于各种误差的累积所引起的,或是在两个测站上观测了同一个地物的不同部位所引起的,或是在两个测站上观测了同一个地物的不同部位所引起,当这些不符的现象在图上小于规范规定的地物误差时,起,当这些不符的现象在图上小于规范规定的地物误差时,可以采用分配的办法予以消除,使地物的形状与地面相似。可以采用分配的办法予以消除,使地物的形状与地面相似。地物碎部点测量与描绘地物碎部点测量与描绘砖5府河501 5501 4501 9503 8
18、三、测绘地貌的要求和方法三、测绘地貌的要求和方法1 1测绘地貌的基本方法测绘地貌的基本方法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自然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自然形态。地貌的形状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不同的地性形态。地貌的形状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不同的地性线组成的多面体。线组成的多面体。地性线是构成地貌的骨架,地性线主要有:山地性线是构成地貌的骨架,地性线主要有:山脊线、山谷线、山腰线、山脚线等。只要把地性脊线、山谷线、山腰线、山脚线等。只要把地性线测绘出来,地貌的形态也就可以显示出来了。线测绘出来,地貌的形态也就可以显示出来了。测绘地性线必须把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测绘地性线必须把地性线上
19、坡度或方向变化点测绘出来,这些点就是地貌特征点。测绘出来,这些点就是地貌特征点。测绘地貌的步骤和方法测绘地貌的步骤和方法 (1 1)测定地貌特征点)测定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点是指山顶点、鞍部最低点、山脊线和山谷地貌特征点是指山顶点、鞍部最低点、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坡度变化点,山坡上的坡度变换点,山脚与平地相交线的坡度变化点,山坡上的坡度变换点,山脚与平地相交点等等。对于地物特征点,用碎部测量的方法测定其在图点等等。对于地物特征点,用碎部测量的方法测定其在图纸上的平面位置,用小点表示,并在右侧注记高程。纸上的平面位置,用小点表示,并在右侧注记高程。(2 2)绘出地性线)绘出地性线通常以实线连成山脊线,
20、以虚线连成山谷线。通常以实线连成山脊线,以虚线连成山谷线。地性线应该随着碎部点的陆续测定而随时连接,以免地性线应该随着碎部点的陆续测定而随时连接,以免发生连错点,使等高线不能如实反映实地地貌的形态。发生连错点,使等高线不能如实反映实地地貌的形态。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080.981.8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080.981.8(a)(b)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080.981.8(c)A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
21、080.981.8(d)(3 3)求等高线的通过点)求等高线的通过点内插法内插法A A、B B两点的高程分别为两点的高程分别为84.5m84.5m和和88.9m88.9m,设等高距为,设等高距为1m1m,则,则A A、B B两点间应有高程为两点间应有高程为85m85m、86m86m、87m87m和和88m88m的四条等高线通过。现的四条等高线通过。现将将A A、B B两点间的斜坡绘成图两点间的斜坡绘成图10101515中的形式,、为其水平投影,中的形式,、为其水平投影,C C、D D、E E、F F是等高线通过点,则是等高线通过点,则ACAC两点间的平距计算如下:两点间的平距计算如下:B84.
22、588.984.588.988878685dcaefbACDEF88878685图解法图解法 图解法是用一张透明描图纸,上面绘出若干图解法是用一张透明描图纸,上面绘出若干条等间隔的平行线。把透明纸蒙在图纸上,使条等间隔的平行线。把透明纸蒙在图纸上,使a a、b b两点间能通过四条平行线,并使两点间能通过四条平行线,并使a a、b b两点分别位两点分别位于平行线间于平行线间0.50.5和和0.90.9处,则处,则abab直线和四条平行线直线和四条平行线的交点就是高程为的交点就是高程为85m85m、86m86m、87m87m和和88m88m的等高线的等高线通过点。通过点。a84.585868788
23、88.9b目估法目估法用目估法确定等高线通过点与图解法是根据同一原理。用目估法确定等高线通过点与图解法是根据同一原理。A A、B B高差为高差为4.4m4.4m,则在,则在A A端按比例目估出高差为端按比例目估出高差为1m1m的平距,然后再的平距,然后再估出估出0.5m0.5m的平距,即可得出高程为的平距,即可得出高程为85m85m的的C C。用同样的方法得出。用同样的方法得出高程为高程为88m88m的的F F点,再在这两点间作三等分,即可得出高程为点,再在这两点间作三等分,即可得出高程为86m86m、87m87m的点。的点。注意:注意:在进行等高线内插时,只有在同一条地性线的相邻两特征在进行
24、等高线内插时,只有在同一条地性线的相邻两特征点间(即均匀坡度)才能进行,不允许越线越点内插。点间(即均匀坡度)才能进行,不允许越线越点内插。(4 4)勾绘等高线)勾绘等高线 计曲线计曲线首曲线,确首曲线,确定其正确位置定其正确位置对照实对照实际的地貌来描绘际的地貌来描绘与实与实地核对,检查有无遗漏和地核对,检查有无遗漏和错误。错误。等高线绘制完成后,要等高线绘制完成后,要将地性线全部擦去。将地性线全部擦去。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080.981.8(d)2 2各种地貌的测绘各种地貌的测绘 (1 1)山顶)山顶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必须立尺。山顶是山的
25、最高部分,必须立尺。尖形:尖形:尖形山顶的山顶附近倾斜比较一致,尖形尖形山顶的山顶附近倾斜比较一致,尖形山顶的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大小相等。山顶立尺,其山顶的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大小相等。山顶立尺,其周围地区适当立一些就够了。周围地区适当立一些就够了。圆形:圆形:顶部坡度比较平缓或平坦,在一定范围内顶部坡度比较平缓或平坦,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变陡,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在离山顶较远的山坡逐渐变陡,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在离山顶较远的山坡部分较小,愈至山顶,平距逐渐增大,在顶部最大。部分较小,愈至山顶,平距逐渐增大,在顶部最大。测绘时山顶最高点应立尺,在山顶附近坡度逐渐变测绘时山顶最高点应立尺,在山顶附近坡度逐渐变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木工程 测量 地形图 测绘 教学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