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卫生体系,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为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第四节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成果。坚持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以健康建设为统领,优化医疗卫生格局,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
2、公益性,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责任、投入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实施政府和社会“两轮驱动”,促进多元化共同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坚持底线思维。主动做好防范化解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的准备,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改革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立和健领域序号主要指标单位2025年2023年目标2030年目标指标性质业(助理)医师数性12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人2.973.233.98预期性13每千人口拥有药师(士)数人0.460.490.54预期性14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人3.873.94约
3、束性15每千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数人1.190.951预期性16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2.53.66.1预期性17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1.8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约束性18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255565预期性19重点行业用人单位劳动者防噪音耳塞或耳罩正确佩戴率%606580预期性健康保障20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6.132625左右约束性注:生院和会城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双水、司前、古井、崖门镇基层医院提升为具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综合医院,全面促进区域副中心的建设,其他基层卫生院力
4、争达到二级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标准;全面升级改造会城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开展辖区内居民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功能的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医院);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工作,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全覆盖,其中50%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提前完成省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目标要求;大力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和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在全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创建一批技术水平好、服务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基层特色专科和一批既有较强基本公卫服务水平,又有较强基本医疗技术水平的社区医院,夯实“强基层”根基;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以及
5、区养老中心开展医养结合项目,加快形成中医药康复和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村卫生站服务能力全面提质。在全区推进示范村卫生站建设,全区各镇(街)每年建设不少于1间级的示范性村卫生站,到2030年全区实现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村卫生站不少于20%,打造一批村卫生站示范样板。加快产业园区医疗卫生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园区人口位300张。“3”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水平全面提质、推进村卫生站服务能力全面提质以及推进民办医疗机构医疗能力全面提质。第三章重点任务第一节全方位推进健康建设通过健康建设,完善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促进健康领域协调发展,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提
6、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更加明晰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康发展格局,全民身体素质显著增强,人均健康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全面实施健康行动。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以卫生城市建设为抓手,共建健康宣教平台,扩大健康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健康环境、控烟等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健康影响因素干预。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行动和预防保健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启动卫生城镇创建行动,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
7、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聚焦疾病防控、人居环境改善、饮食安全、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推进健康建设。到2024年底,大鳌镇创建成省卫生镇,实现全区10个乡镇省卫生镇全覆盖,达到100%,国家卫生乡镇达到4个,创建比例达到40%;巩固和发展卫生创建城镇成果,确保2024年底前圭峰会城建成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大泽、双水、崖门及古井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复审。到2030年底,申报国家卫生乡镇1个。全区卫生创建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得到强化,城乡人居环境明显优化,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社会健康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推动爱国卫生运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强
8、化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完善区、镇(街)两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网络,并逐步向乡村延伸。在全区范围内引导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探索建立营养师培训基地,组建培训师资队伍,组织开展营养师等技能服务人才培训。开展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针对孕产妇、新生儿、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营养干预行动。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责,强化传染病专科门诊和预防保健科职能,改善传染病医疗服务环境,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健康教育、传染病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管理等能力建设。建设符合疾病预防控制需求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实验室检测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持续推进疫苗冷
9、链系统和各类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提升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实验室管理。到2030年,我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第三节提升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救治能力建设完善预防治疗、应急救治、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格局,深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应对处置工作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议事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机制,实行卫生应急预案动态优化。健全常态化演练机制,开展跨
10、地区、多部门、多模式的卫生应急处置演练。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专家体系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网络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建立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各镇(街)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站,建成率达100%;各村(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100%。区第三人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5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妇幼保健院开设心理门诊,全部基层卫生院(含社卫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工作,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5%
11、o加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心理服务人才库,举办心理健康服务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我区心理服务队伍整体服务水平。健全精神卫生体系。加强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建设,提升精神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区第三人民医院按二级精神专科医院标准建设。建设心理卫生综合大楼,改善我区精神疾病治疗环境,推动区第三人民医院做强老年病科(区),建设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全区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务中心。推动一间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或社会医疗机构建设有床位的精神专科。加强心理咨询人才培养,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健康服务场所。搭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平台,线上线下结合为居民提供心
12、理健康服务。专栏3加强重点疾病健康管理项目1 .社会心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按二级精神专科医院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具备235张床位的区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综合大楼,完善我区精神疾病治疗环境,进一步加强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救助和康复工作,切实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2)加强心理咨询人才培养,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健康服务场所,促进我区精神卫生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缓解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等难题。2 .重点疾病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加强区皮肤医院等专科建设。完善重点疾病综合服务能力和质量。第五节全力推进“一老一小”健康保障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
13、家战略,以系统性理念、创造性思维整体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养老托育服务优化升级,高标准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政策体系、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高质量实施养老托育服务网络建设、稳步扩大“一老一小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全区养老、托育供给与需求的精准高效对接,加快构建育儿友好型、老年友好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塑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图景。强化生育政策配套衔接。落实生育配套政策,完善托育、教育、社会保障等措施,减轻生养子女家庭负担。鼓励用人单位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灵活的工作方式及必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14、项目。加强0-6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牙齿、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健康管理。强化母婴保健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监督管理。以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为重点,做好学生重点常见病的综合防控工作。促进老年健康服务。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诊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保障工程,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和老年康复科,推进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康复、护理床位。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
15、工作,推进医疗机构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开展安宁疗护试点,推广机构、社区与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到2030年,全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5%以上,各级各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机构的比例达85%以上。探索与港澳医院合作共建新型医养结合机构,丰富医养结合发展模式。推进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实施社区(镇)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医院、颐养院“两院合一”建设模式,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创建医挥产业、职业健康等行业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职业健康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和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全民职业健康意识和职业健康素
16、养,指导推动用人单位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建立完善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机制。强化职业健康监管执法工作。推动建立健全区镇(街、区)职业卫生执法体系,加强执法装备配备,提升职业卫生执法队伍和协管人员的装备,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和监管执法水平,实现监督检查常态化。推进职业病防治和监测技术能力建设。推进职业病防治监测智慧化信息化建设,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效能。加强职业健康精准管理。实施职业健康“黑名单,管理制度,提升职业病监测预警能力。到2030年,全区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劳动者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病危害状况明显好转,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和作
17、业环境显著改善,劳动用工和劳动工时管理进一步规范,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病防治监管和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岗位合格率达到85%以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重点人群职业康信息平台,搭建或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线上和信息系统记录的服务行为,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确保家庭医生服务时刻在线。三是提高能力,丰富服务内容。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能
18、力,提供预约诊疗和上门服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等形式,坚持中西医并重丰富服务内容。四是加强引导,强化医保支撑。要发挥基本医保引导作用,加强协议管理,完善结算办法,合理设计签约服务包,根据基本医保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费用标准根据医疗服务价格变动、服务工作量变化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五是突出质量,推进医防融合。要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加强全专结合、医防融合,保障合理用药,对符合条件的签约慢性病患者提供不超过12周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到2023年底,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提供长期处方服务。六是积极引导,推动有序就医。要扎实推进基层首诊,优化转诊随访服务并提供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卫生 健康 事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