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基本公共服务规划.docx
《“十五五”基本公共服务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基本公共服务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规划背景1(一)发展基础1(二)发展环境4二、总体要求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6(三)主要目标7三、重点任务11(一)基本公共教育11(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健康服务14(三)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16(四)基本社会保障19(五)基本社会服务21(六)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25(七)基本公共安全服务28四、实施保障31(一)强化组织领导31(三)明确责任分工32(三)推进项目实施32(四)加强人才支撑33(五)加强财政保障33“十五五”时期是聚焦“两城三地”建设、开创“两个”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人民幸福“心城”,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胜期
2、为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本规划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基本公共服务“十五五”规划等制订,作为“十五五”时期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民生工作,不断加大政府投入,持续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总体来看,全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各类基本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服务机构运营状况较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教育进一步提质。学前教育“5080”基本完成,省教育强镇和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
3、盖,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24%;建成元善镇中心小学等一批学校,新增中小学学位2160个,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6.8%;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高中教育素质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发展、特殊教育稳步提高,成功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初显,2025年中学本科入围率创近三年新高。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连续23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成功创建全市第一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完成了11个镇卫生院、107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县人民医院异地搬迁新建、120(急救)指挥中心新建和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县人民医院、13
4、个镇卫生院和5个试点村远程医疗平台基本设施建设完成。卫生应急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有效遏制新冠病毒感染等突发急性传染病。劳动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扩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服务,积极推进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技工等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和农村低保、五保、孤儿、重残等底线民生水平逐年提高,基本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有效建立落实了覆盖困难群众和机关干部职工大病救助制度,特困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制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深入宣传社
5、保政策,社保参保人数稳中有升,就医一卡通工作加快推进,以基本保险、底线民生保障等为主体的保障体系初步完善。成立县、镇、村三级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全面落实“两兜底三保障”政策,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列入民政兜底保障范畴,达到应保尽保。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各类人员得到有效救助。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养老服务设施日趋完善,镇村级养老机构建设有效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养老护理员队伍逐步壮大。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拟订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开展“村务公开”五化工作,促进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完善,推进实现全县村(居)“一站式”服务大厅全
6、覆盖。公共文体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升级改造。县文化馆总分馆建设项目荣获“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称号,我县被授予全省第一批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示范地区。新增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省文化艺术之乡”,“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被评为“省特色文化品牌”。公共安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行“一村(居)一辅警”,推进综治视联网延伸工程、“雪亮工程”、“智慧新警务”建设,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高,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健全,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县,获得“平安金鼎”荣誉奖杯,平安、法治
7、建设成效明显。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现全县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业务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网上年检,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工作,市场物价保持稳定,成功创建粮食安全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同时,也要看到,县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短板:一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相对于市其他区县,设施建设、运营经费和专业人员配置相对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匹配。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有待均衡,城乡、镇际、人群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三是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高。(
8、二)发展环境“十五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县面临全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对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带来多方面影响。我国主要矛盾转化,为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推动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发展,是今后五年社会民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围绕这一目标,我县将按照新时期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重视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深化改革,为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化释放了新活力。“十五五”时期,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将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
9、持续推进,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在深化改革中进行全面调整,将极大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法治政府和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为导向,社会领域将得到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更大支持和关注,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将持续完善,为我县推进社会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化发展带来重要动力。多种机遇政策战略叠加,为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了新空间。“十五五”时期,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绿色发展等多项国家重大战略及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县作为中央苏区县、省北
10、部山区县、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市主要农业县,将面临诸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扶持的重要机遇,有望获得国家、省、市更多的支持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基础设施提质扩容势在必行,“两个”建设加速推进,投资拉动仍然是我县“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将占据较大份额。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
11、为牵引,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公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打造人民幸福“心城”,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一一兜住底线,引导预期。立足基本国情,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作用,牢牢把握服务项目,严格落实服务指导标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引导社会预期,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实现人人共享。统筹资源,促进均等。统筹运用各领域各层级公共资源,推进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和优化整合,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倾斜,推动城乡区域人群均等享有和协调发展。政
12、府主责,共享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划清政府与市场界限,增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合理划分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和监督问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各类主体平等参与并提供服务,形成扩大供给合力。完善制度,改革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法治化,促进制度更加规范。加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益和群众满意度。(三)主要目标以“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为目标,全面推进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到2030年,全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3、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均等化总体实现、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各项指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关键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为打造人民幸福“心城”夯实基础。“十五五”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发展指标序号指标2025年2030年指标属性负责部门基本公共教育1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98.2599预期性教育局2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比重(%)/85约束性教育局3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比重(%)/55约束性教育局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约束性教育局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0299约束性教育局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11.67预期性教育局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7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7.52
14、5预期性卫健局8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床)5.056预期性卫健局9养老机构中护理型床位占比(%)/55约束性民政局10孕产妇死亡率(1/10万)/12.5预期性卫健局11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位数(位)0.914.5预期性卫健局12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5.386.0预期性卫健局13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242.62预期性卫健局14全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3.535预期性卫健局三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1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5年累计数)2.32预期性人社局16城镇登记失业率()2.392预期性文广旅体34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14
15、001400预期性文广旅体35基本公共安全服务七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98.3698约束性市监局36药品监督性抽验合格率()100100预期性市监局37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84.6100约束性生态环境局3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10096预期性生态环境局39森林覆盖率()74.7275.16约束性林业局三、重点任务(一)基本公共教育坚持教育优先,维护教育公平,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制度,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1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化继续发展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加大扶持民办幼儿园,注重保基本、广覆盖、多形式,
16、重点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和幼儿教师编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力度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30年,全县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9%,新增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约2420个,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人数占比达55%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5%以上。关注0-7岁残疾儿童学前特殊教育,继续推进“医教结合”的康复教育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特殊学校或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保障适龄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2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整合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城镇学校,进一步补充义务教育短板。促进教育投入多元化,落实城镇新建住宅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持续抓好中学委托管理,促
17、进附城中学、忠信中学教学质量提升,重振高中教育信心,深入实施“强师工程”,鼓励并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推动教育信息化,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硬件设施投入,推广实施学区化、集团化等办学模式,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构建更为严密的控辍保学制度,到203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以上。3 .坚持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高中阶段师资队伍建设,探索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到2030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18、达到99%以上,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覆盖率达到90%加快推进教育城建设。实施职业学校对接产业园工程,改建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构建与河职院联动发展机制,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4 .促进特殊教育持续发展推动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有序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仁爱学校扩建项目。加大专业化特教教师队伍建设,到2030年每个镇的资源教室配备1-2名专兼职特殊教育老师。加强普特合作,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建立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辅、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教育形式,力争让每一个残疾少
19、年儿童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5 .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深化学习型社会建设,以政府为主导,打造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开放学习平台,满足不同居民的学习需求。大力发展各类继续教育与培训,围绕企业职工教育、城乡社区教育、农民教育、老年教育等领域,扎实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加快推进建设学分银行及学分转换机制,拓宽学分认证转换渠道,多方位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探索建设各类教育相互衔接贯通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框架,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融合协调发展,到2030年,全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67年。加强民办教育和成人、社区教育,加快推进老年教育,促进各类教育
20、协调发展。(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全面实施“健康”发展战略,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巩固创建“卫生强县”,加快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着力提升基本健康服务的普及面、公平性,进一步提高基本健康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L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体系建设优化县城医院空间布局,加快县人民医院异地搬迁、县中医院升级建设、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启用以及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原址扩建项目。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支持各镇卫生院谋划发展1-2个专科强项。到2030年,常住人口每千人床位数达到6张。逐步平衡城乡医疗条件,加快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试点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
21、村级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实现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服务需求不出村。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二级公立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2 .提升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优化急诊服务和预约服务工作机制,完善治疗一康复一长期护理服务链,推动形成急慢分治格局。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创新多层级医疗机构的管理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明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有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争取住院率达80%,基层就诊率达65%。实施智慧健康工程,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模式,建立健全网
22、络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卫生强县”人才工程可操作性常态化机制,组织基层人才专项公开招聘,加快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县招县管镇用”工作。实施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城市公立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30年全县签约覆盖率达35%。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3 .强化全民预防保健服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疾病等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严重精神障碍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进行城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基本 公共 服务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