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应急能力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应急能力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应急能力建设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应急能力建设规划一、总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紧紧围绕新时代下市应急管理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推进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二)编制目的“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2、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时期;也是应急管理系统机构改革之后,全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应急管理体制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县“十五五”应急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利于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全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三)发展目标围绕“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提升应对复杂多变公共安全形势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能力体系为抓手,以强化基层基础和提高较大以上突发
3、事件处置水平为目标,以推进综合性、全局性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注重风险全过程管理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注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注重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的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注重以救援队伍建设为抓手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编织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到2030年,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救援队伍建设更加完备,物资保障更加有力,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增强,应急处置综合能力明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效能显著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素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事故总量、因灾死亡人数、经济损失持续下降,“防、抗、救”体系基本建成。(四)规划期限与县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期限保持一致,为20262030年。(五)规划范围规划针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生态安全等突发事件,按照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重建等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统筹规划县“十五五”应急能力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二、成效与形势(一)“十四五”时期主要工作成效应急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甸县应急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施办字(2019)20号)文件要求,2019年3月县应急管理局成立,并整合民政、林草、水务等部门救灾救济的相关职责,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协调联动的应
5、急救援工作体制机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增强。结合灾后2小时内专业救援队伍的机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工作要求,统筹协调常备救援力量,加强县消防救援支队的协调配合,必要时根据应急预案按程序报请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森林消防支队、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站3支常备救援力量的支援。统筹协调社会救援力量,对社会救援队伍进行普查分类,掌握应急救援装备,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检验了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应急队伍战斗能力、应急预案可靠能力。应急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本齐备。截至2025年末,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组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3支,即县消防救援大队26人、
6、市森林消防支队靠前驻防中队50人和矿山、煤矿企业组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67人及乡镇应急半专业队伍151人。物资储备规模较弱,按照实物存储、协议储备和能力储备等多种方式,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增大物资储量。应急通信得到基本保障,截至020年底,拥有移动、电信、联通、铁塔应急通信保障车辆共16辆,应急通信保障队伍77人。(二)“十五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十五五”时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跨越发展的刚性需求下,更好的保障和服务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更高的要求。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更加严峻,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7、复杂。辖区内有高危行业、高危产业,安全生产事故虽然总体平稳,但时有还发生。截至2025年底,县非煤矿山36座,3座尾矿库,2022年年底关闭5座非煤矿山,2座尾矿库。2023年安全监管非煤矿山31座,1座尾矿库,正常生产非煤矿山2座,基建非煤矿山1座,其余28座非煤矿山停产,正常生产尾矿库1座。危险化学品企业23户,其中加油站22户,1户氨水储存企业(环友化工有限公司)。烟花爆竹批发零售92户,其中:批发企业1户,91户烟花爆竹零售户。工贸企业24户纳入监管。交通运输“两危一客”9户企业,23户燃气供应企业,流通液化石油气瓶9770只。特种设备813台,其中:锅炉16台,压力容器459台,起重
8、机械123台,电梯176台,场车39台。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对应急管理及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大。县地处市南端,县内断裂构造十分复杂,分布有盆地西缘断裂、盆地西缘断裂、蚌东断裂、松林断裂、龙陵一瑞丽一断裂等,这些主干断裂与其他次级断裂纵横交错、相互交汇,构成了县内复杂、破碎的地质结构,属于地震多发地区。1987年以来,县共发生MLN4.0级以上地震36次,其中,4.04.9级地震30次,5.0级以上地震6次。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影响,从2011年3月缅甸7.2级地震以后,省已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2025年以来,县共发生ML3.0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震级为县旧城乡M4
9、7级地震,震情形势不容乐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县境内山峦起伏、高山峡谷、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地质复杂多样,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或因道路修建、水利开发、矿山开采及其他工程建设对地质不同程度的扰动,出现了大量的高陡边坡及废弃土石,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他人为地质灾害概率较大,主汛期区域性或单点性强降水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持续不断。从统计来看,受特殊区位、地形条件影响,县地处怒江东岸,连年发生旱情,多数地区进入主汛期后,受单点性强降雨影响,连年发生山洪等水旱灾害,造成大量基础设施和农业损失,加上频发的城市内涝,水旱灾害已成为当前县受损最大的灾种之一。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压力
10、大。县林业用地面积197.112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7.3%,森林覆盖率55.34%,其中,有林地面积162.137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712万立方米,是省重点林区之一,境内善洲林场是市乃至省的重点防火区域,属高危火险区,每年2-5月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目前,森林草原火灾是县常态型的自然灾害之一,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长期面临复杂严峻形势。(一)强化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调整充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统筹突发事件、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抗、救”有关工作。理清各指挥部职责权限与分工,全面理顺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应急处置职责,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及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党政同责
11、原则,建立健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发生较大以上灾害时,县应急管理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成专项指挥部,协助党政负责同志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的体系,保证政令畅通、指挥有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有关部门参加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和驻施部队的业务协同。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全面修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优化各级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建成多层次、全覆盖的预案体系。制定应急演练评估指南,鼓励和推广不预先通知演练时间地点、不预先设定演练内容的“双盲”应急演练,提升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时效性、规范性,加强社会舆情收集、分
12、析研判和报送。健全信息报告责任机制,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审批机制,完善信息报送系统,加强信息首报、续报和终报。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和共享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内部响应制度。(二)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反应灵敏、平战结合、处置有效、指挥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分级明确灾害事故指挥关系,分类建立健全现场救援指挥处置指南,提高组织协调、队伍调用、资源调度、救援指挥等工作效率。加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应急供电保障,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应急指挥平台中的应用,发挥信息技术智能辅助决策作用。积极推进基层应急指挥中心终端建设,提高信息采集功能,实现突发
13、事件视频、图像、文字信息的快速传输,构建形成“一网一库一图”智慧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协同能力建设,协同能源、供电企业强化突发事件现场应急供电能力,充分发挥自备电源、应急供电车等供电保障设备的运用,强化公众通信网络、专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的应急通信能力,保障突发事件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通信畅通。加强与交通、铁路、电力和民航等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和联合处置机制,强化突发事件现场及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能力,充分发挥救援直升机、无人机等救援装备的运用。建立和完善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应急运力协调机制,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军地应急资源共建共用和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军地
14、协同救援能力。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立以村(社区)为基础的网格组织,形成应急管理、综治、维稳为一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乡镇应急指挥,将视频会议、无线通信等延伸至行政村(社区),增强基层突发事件现场信息采集和报送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围绕事故灾难类、自然灾害类、安全生产类、社会安全类、综合管理类等领域,分批次选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推进建立覆盖各类安全风险领域的层次高、学科全、能力强的多元化专家队伍,为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救援、善后等工作提供参谋,发挥专家队伍的智囊支撑作用。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各类遥
15、测终端在建设时,使用统一的传输模式、数据格式,保证各业务对接时的兼容性。(三)强化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救援队伍体系,形成全县应急救援力量分布图。按“国家综合队伍管全面、专业队伍管领域、专职队伍管企业、社会队伍补短板”的要求,加强对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健全人员配置、装备配备、后勤保障等制度,提高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升应对全灾种的救援能力。加强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建筑、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抗震救灾、地质灾害、水上搜救、民航、水电、燃气、旅游等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6、制定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办法,支持引导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强化基层”原则,着力增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基层专职消防队伍建设,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突发事件前期处置工作。全面推动开展应急演练的常态化、专业化、实战化,确保各级各部门应急演练覆盖率达到100%。(四)强化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推进物资仓储库(点)建设,加快建成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的多层次储备体系,大力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对全过程管理实行动态跟踪。完善物资轮换、紧急采购、紧急调运、跨区域援助、紧
17、急征用补偿等机制,推进物资仓储管理和紧急调运方面的军民融合。支持骨干物流企业参与应急供应链平台建设,健全应急物资储备、采购、调用、管理机制。制定抢险救援、应急保障、个人防护等配套装备目录,构建先进适用的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健全紧急情况下资金投入和应急资源调用、征用补偿机制;面向需求丰富物资储备品种、扩大储备规模,形成多元化物资储备经费保障体系。(五)强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GB/T337442017)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办发(2014)71号)等,整合现有资源,规范
18、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做到科学规划、职责明确、标准统一、协调有序、依法建设,加快推进各层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确保灾难来临情况下及时满足应急救援需求。(六)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秉承统一指挥、平战结合、业务契合、全县一体、创新驱动的建设原则,建设和完善应急指挥场所及配套设施。做好视频会商系统整合,重点做好公安、气象、地震、水务、自然资源、林草、交通、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系统融合,满足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满足多灾情并发、多场景应用、多参与主体的业务需求。结合善洲林场生态保护,搭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乡安全和应急现场感知体系,持续推进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救援实战、辅助决策、社会动员“五大业
19、务”应用智能化、移动化、无人化,实现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构建高水平全光网络,完善指挥信息网,提高网间流量疏导能力和互通效率,形成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骨干光纤传输网络。搭建卫星通信网,建立天地协同的卫星组网、应用服务,形成随时接入、安全可信的卫星互联网信息服务能力。积极构建应急管理数据库,全闭环、系统性优化数据采集、协同、共享、应用等各流程环节,健全数据要素生产、流通、应用机制,构建具有活力的应急数据服务生态,确保数据鲜活、在线、无障碍流动。建设统一完备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全县“一盘棋”工作格局。(七)强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安全可靠、资源整
20、合、平战结合”原则,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6年版)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实施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广电办发(2026)161号)、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省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等,统筹利用广播电视资源,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到2030年底前,完成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全覆盖,建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实现纵向与市应急广播平台有效对接,横向与本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连通,更好地服务政策宣传、应急管理、社会治理、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应急 能力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