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征.docx
《《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对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制定本指引。一、功能定位广西技术创新中心以产业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后备力量。广西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广西优势产业与特色资源,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质科研力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现代
2、工程技术攻关,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效、协同、联动、共享创新体制机制,为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支撑自治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二、主要任务(一)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协同产业链企业、高校院所等技术创新力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及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发重大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突破制约广西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建立完善高效的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机制,开展成果验证、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工作,加速推动先进工艺、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重大成果转化与落地,提升广西产业的核心竞
3、争力。(二)深化创新协同联动,构建共享创新生态。深化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创新合作,探索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广西技术创新中心与自治区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分工协作,与产业链企业联合开展合同研发,推动各类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营造高效协同、资源互通、成果共享的创新生态,进一步发挥广西技术创新中心服务产业的作用。(三)聚焦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后备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完善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鼓励依托自治区人才项目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支持专项,探索与院士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的合作交流,培育既精通科技前沿又深谙产业发展规律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
4、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团队,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活、科研、工作和创新创业环境,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广西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四)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集聚创新产业集群。构建科技企业培育平台,探索建立技术攻关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机制,打破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壁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孵化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科技企业,形成具有广泛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产业集群。三、建设目标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聚焦自治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到2030年,组建15家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开展高水平协同创新与技术攻关,攻克一批产业前沿技术和关键共
5、性技术,加速若干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探索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为促进自治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推动广西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四建设布局与组建模式(一)布局领域广西技术创新中心立足广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围绕农业、糖业、钢铁、有色金属、新能源、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行布局。(二)组建模式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应由产业链链主企业、中央管理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或科研院所牵头组建。牵头单位应联合区内外高水平大学、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优
6、势企业参与建设,鼓励成立独立法人实体。原则上牵头单位和共建单位不超过5个,参建单位不超过io个。(三)建设条件L牵头单位研究方向和领域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代表性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已获批建设自治区实验室的,不再进行布局。2 .牵头单位应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或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主要办公和研发场所设在广西,实际运营满3年以上,原则上应在广西境内注册独立法人。申报前一年度,牵头单位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年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1%;营业收入100300亿元的,占比不低于2%;营业收入50100亿元的,占比不低于4%;营业收入1050
7、亿元的,占比不低于5%03 .牵头单位应具有国内或区内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具备广泛联合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优质创新资源,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的能力。牵头单位与共建单位须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联合共建的方式、人员、任务分工以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等。其中,在任务分工上,牵头单位应承担主要任务。4 .聚集区内外优秀创新人才资源,拥有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批关键技术人才,形成稳定的全职全时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专业化技术服务团队以及成果转化应用团队。技术带头人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0周岁(含),具有相关领域高级职称或同等水平的专业技术资格,至少3年(含)以上技术研发或管理经验,主持过
8、至少1项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研发,具备领导技术创新团队的能力。5 .拥有先进的研发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能够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必须的支撑条件。其中,拥有科研集中用房面积不少于K)OO平方米,中试线及科研仪器设备原值K)Oo万元(含)以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或原创性颠覆技术,具备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单独建账、专账管理。6 .与区外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建设条件可适当放宽。7 .申报前一年内,申报单位及法定代表人无重大质量、安全、环境事故以及违法或科研失信问题。五、管理运行机制(一)法人资格广西技术
9、创新中心原则上应登记为独立法人实体,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在建设期内先行实现人、财、物独立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期内完成向独立法人过渡。根据组建模式的不同,可以探索组建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不同类型的法人实体。(二)管理模式广西技术创新中心设立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实行理事会决策制、专家委员会咨询制以及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1 .理事会。由牵头单位和共建单位选派代表组成,是技术创新中心的最高权利机构,负责定期研究审定技术创新中心的章程、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经费预决算、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等。2 .专家委员会。由资深科学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经济专家等组成,
10、是技术创新中心的科技决策咨询机构,负责对技术创新中心的研发方向和内容、科研计划和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服务、重大学术活动和年度工作等提出意见建议,定期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等。3 .中心主任。中心主任应为牵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首席技术专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由理事长提名,经理事会批准后出任,负责技术创新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和协调工作。(三)运营方式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应坚持市场化运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主开展创新经营活动,解决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之间的衔接问题,将研发作为主业、技术作为产品,提供综合技术创新服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将竞争性科研项目、市场化服务收入作为经营资金来源,形成
11、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经营方式。(四)分配激励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应带头落实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的绩效评价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创新成果转化,由科研团队与依托单位、共建单位共同组建轻资产、混合所有制公司,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五)人才管理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应探索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人员聘用制度,通过市场化机制加强人才的选拔与聘任,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吸纳集聚优秀技术创新人才、成果转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利用自治区各类人才政策,强化对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坚实的科研后备力量。(六)资金投入牵头单位承担广西技
12、术创新中心的主要投入责任。鼓励采用会员制、股份制、协议制等方式吸纳各方共同投入,引导金融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投资,利用自有资金、社会资金、成果转化收益等逐步实现自我运营。(七)知识产权管理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应建立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由参与建设的各方主体共同签订知识产权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使用和利益分配等。对创新中心产生的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重大成果要加强管理,对有必要申请专利的内容应及时申请专利,对不宜申请专利但有价值的技术秘密,必须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予以保护。(八)调整变更广西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重组、变更管理章程、调整理事会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技术创新 中心 建设 工作 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