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建设的调研报告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石,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乡镇(街道)建设对发展壮大镇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十四五”以来,某各乡镇(街道)积极融入市区发展大局,立足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狠抓镇域经济第一要务,奋力探索出一条“城乡协同、产城融合、特色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某对标全国百强、加快建成“四区”注入强劲动能。一、基本情况(一)镇域人口流动呈现分化趋势。“七人普”数据显示,某区城镇化率达到75.28%,进入城镇化平稳发展阶段。2021年至2024年,某区户籍人口从66.28万减至65.68万,常住人口
2、从68.25万增至68.57万,城镇化率提升至76.21%,总体呈现“人口净流入、持续向城区集聚”的特征。具体来看,与六人普数据相比,七人普时中心城区因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优势,新增常住人口7.8万人,较全区增量高1.2倍;经济开发区通过工业发展优势吸引常住人口约0.97万人,产业工人占比较高;而某镇、某镇、某镇、某镇、某镇因劳务输出导致净流出约5.2万。预计到2025年底,某区常住人口68.90万人,城镇化率达76.36%,城镇人口约52.61万人。(二)城镇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经多年发展,某区基本形成“专汽+农产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软体新材料”的特色产业和“城区+特色镇”的多点支撑体系,推动
3、全区近三年GDP分别增长4.5%、5.1%、6.2%o从各地特色优势和目标定位来看:经济开发区为全区经济建设主阵地,持续聚焦专汽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某镇为全省综合实力百强镇,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某镇工农并进,持续巩固设施蔬菜产业,统筹建设国家级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某镇为特色工业镇,做大做强安全应急产业集群;某镇为特色旅游镇,致力打造华中休闲度假知名目的地;某镇为农业型,聚力建设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东城街道为综合型街道,在大力推进规上企业培育发展的同时,打造城市商贸服务消费增长极;某街道为商贸型街道,
4、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某街道为工业街道,形成“柳树淌工业园+某创业孵化园”双园驱动格局;某街道为成长型工业街道,大力推进“园区提质”“企业满园”,打造镇域工业新引擎;某街道为商贸服务型街道,积极培育外向型经济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聚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三)城乡建设管理亮点纷呈。区域发展空间有序拓展,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高标准编制完成明珠新城片区规划设计,形成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三年来累计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67个,改造老旧小区274个,新增城市“微空间”82处,打造完整社区11个,改造雨污管网、排水防涝通道63公里,建设还建房1496
5、套,某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基本完工,某大道、某大道、某大道等6条城区道路建成通车,某公园、某公园、某公园成为城区新的靓丽风景。某街道某社区获评省级美丽街区。镇村建设不断深化。累计实施“擦亮小城镇”项目69个,新(改)建县乡道82.6公里,新建和提档升级通村公路322公里,实施危桥改造61座、农村公路渡改桥18座,完成首批45个行政村充电桩建设,高标准推进银杏走廊和美乡村示范片省级试点建设,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点27个。某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某镇入选全国2024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城乡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持续推进“环境秩序大提升”专项行动,清理农村房前屋后
6、卫生死角9000余处,规范出门出店经营、占道经营1.2万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1704处,疏通消防通道383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二、存在问题(一)人口资源匹配失衡。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持续向城区及重点镇集聚,出现城乡发展“马太效应”。中心城区及工业园区人口吸纳能力较强,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扩容速度滞后于人口增长,部分镇村面临“空心化”与“老龄化”双重压力,基层治理难度持续加大。(二)镇级可用财力有限。整体而言,镇级缺乏稳定有力的税源支撑,特别是在当前“乡财县管乡用”的体制背景下,财政收入结构单一,财政拨款收入占比超70%,对区级财政依赖度高,且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层“三保”,是典型的“吃饭
7、财政”,难以保障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容易陷入“缺钱需搞项目、搞项目又没钱”的循环困境。(三)用地手续办理困难。受上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三区三线”等政策约束,部分乡镇用地手续办理难度较大。此外,主城区各街道工业项目用地矛盾比较明显,东城街道、某街道位于老城区,除开展城市更新外,其余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受限;南某工业园工业项目前期审批事权下放不够合理,且项目征地、用地红线图、规划方案等资料均在市级,不利于项目高效推进。(四)工业经济支撑不够强。规上工业企业分布呈现“两极分化”格局,2024年经济开发区(86家)、某街道(31家)两地规上企业数量占全区比重达86%;而某街道、某镇、某镇
8、规上企业数量分别17家、13家、12家,某街道、某街道等老城区不足5家,某街道尚未实现规上企业“零的突破”。工业强镇梯队培育成效不明显,仅有某经济开发区(某亿元)、某街道(某亿元)2地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某亿元,某亿至某亿元区间出现断档,刚超过某亿元的仅有某(某亿元)、某街道(某亿元)2地。三、工作建议(一)高效统筹破解发展制约瓶颈。加强镇街财源培育。由区级统筹整合乡村振兴、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优先支持镇街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制定招商引资项目税收分成政策,对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按比例返还税收增量至镇街,增强镇级自主财力。盘活镇域存量资源。建立镇街闲置资产台账,通过租赁、置换等方式提高利用率,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加强 乡镇 街道 建设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