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doc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doc(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P GB500262007 工 程 测 量 规 范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2 0 0 71025发布 2 0 0 8050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联 合 发 布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5号文关于印发“2001-2002年度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主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同国内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水利、电力、机械、铁路、航务、城建等行业的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
2、0026-93)进行全面修订而成。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工程测量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该领域的有关科研和技术发展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修改意见,经修订组反复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最后经审查定稿。修订后,本规范共有10章7个附录,增加了术语和符号、地下管线测量两章内容和附录A要求较高工程的中误差评定方法。删去了绘图与复制一章。修订新增的主要内容包括:1)卫星定位测量;2) GPS拟合高程测量;3)纸质地形图数字化;4)数字高程模型(DEM);5)桥梁施工测量;6)隧道施工测量;7)地下工程变形监测;8)桥梁变形监测;9)滑坡
3、监测。删去的主要内容包括:1)三角点造标要求;2)因瓦尺基线丈量和2m横基尺视差法测距的要求;补充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测量,合并统称为三角形网测量;2)将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的内容并入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规范以电子记录、计算机成图、计算机数据处理为修编主线,并同时保留手工测量作业的方法。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5.3.43(1)、7.1.7、7。5。6、10.1.10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
4、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加本次修订的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如下:(略)目 次前 言11 总 则62 术语和符号72.1 术 语72.2 符 号73 平面控制测量93.1 一般规定93.2 卫星定位测量93.3 导线测量123.4 三角形网测量174 高程控制测量204.1 一般规定204.2 水准测量214.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224.4 GPS拟合高程测量235 地形测量245.1 一般规定245.2 图根控制测量265.3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285.4 纸质地形图数字化315.5 数字高程模型(DEM)325.6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335.7 城
5、镇建筑区地形测图345.8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345.9 水域地形测量355.10 地形图的修测与编绘366 线路测量426.1 一般规定426.2 铁路、公路测量436.3 架空索道测量446.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446.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457 地下管线测量467.1 一般规定467.2 地下管线调查477.3 地下管线施测487.4 地下管线图绘制487.5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488 施工测量498.1 一般规定498.2 场区控制测量508.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518.4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548.5 桥梁施工测量558.6 隧道施工测量569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599.1 一
6、般规定599.2 竣工总图的编绘599.3 竣工总图的实测6010 变形监测6010.1 一般规定6010.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6110.3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6210.4 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6310.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6510.6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6710.7 地下工程变形监测6810.8 桥梁变形监测7010.9 滑坡监测7110.10 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71附录A 精度要求较高工程的中误差评定方法73附录B 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73附录C 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计算公式76附录D 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77附录E 建筑方格网点标志规格及形式81附
7、录F 建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81附录G 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82 本规范用词说明83附:条文说明841 总 则872 术语和符号882.1 术 语882.2 符 号883 平面控制测量893.1 一般规定893.2 卫星定位测量893.3 导线测量933.4 三角形网测量1004 高程控制测量1034.1 一般规定1034.2 水准测量1034.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1054.4 GPS拟合高程测量1075 地形测量1085.1 一般规定1085.2 图根控制测量1105.3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1125.4 纸质地形图数字化1145.5 数字高程
8、模型(DEM)1155.6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1165.7 城镇建筑区地形测图1165.8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1165.9 水域地形测量1165.10 地形图的修测与编绘1176 线路测量1176.1 一般规定1176.2 铁路、公路测量1186.3 架空索道测量1196.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1196.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1197 地下管线测量1217.1 一般规定1217.2 地下管线的调查1217.3 地下管线施测1227.4 地下管线图绘制1227.5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1228 施工测量1228.1 一般规定1228.2 场区控制测量1228.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1248.4 水工建
9、筑物施工测量1258.5 桥梁施工测量1268.6 隧道施工测量1279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1299.1 一般规定1299.2 竣工总图的编绘1299.3 竣工总图的实测12910 变形监测12910.1 一般规定12910.2 水平位移基准网13110.3 垂直位移基准网13210.4 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要求13210.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13410.6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13410.7 地下工程变形监测13510.8 桥梁变形监测13610.9 滑坡监测13610.10 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1361381 总 则1.0.1 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工程测
10、量产品满足质量可靠、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通用性工程测量工作。1.0.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并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可按附录A的方法评定观测精度。注:本规范条文中的中误差、闭合差、限差及较差,除特别标明外,通常采用省略正负号表示。1.0.4 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和相关设备,应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对相关的测量软件,正式使用前应进行验证。)105对工程中所引用的成果资料,应进行检核。1.0.6 各类工程的测量工作,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说明和理解1:1
11、通用性工程测量工作。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水利、电力、机械、铁路、航务、城建等行业2.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并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可按附录A的方法评定观测精度。3. 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和相关设备,应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对相关的测量软件,正式使用前应进行验证。)4.各类工程的测量工作,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卫星定位测量 satellite positioning 利用多台接收机同时接收多颗定位卫星信号,确定地面点三维坐标的方法。2.1.2 卫星定位测量
12、控制网 satellite positioning control network 利用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建立的地面三维测量控制网。2.1.3 三角形网 triangular network由一系列相连的三角形构成的测量控制网。2.1.4 三角形网测量 triangular control network survey 通过测定三角形网中各三角形的顶点水平角、边的长度,来确定控制点位置的方法。其是对已往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网测量的统称。2.1.5 2级仪器 2class instrument 2级仪器是指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为2的测角仪器,其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1级仪器和6级
13、仪器的定义方法相同。2.1.6 5mm级仪器 5mm class instrument 5mm级仪器是指当测距长度为1km时,电磁波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为5mm,其包括测距仪、全站仪。10 mm级仪器的定义方法相同。2.1.7 数字地形图 digital topographic map 将地形信息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采用计算机生成和计算机数据格式存储的地形图。2.1.8 纸质地形图 paper topographic map 将地形信息直接用符号、注记及等高线表示绘制在纸质或聚酯薄膜上的正射投影图。2.1.9 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and settlement monitoring 对
14、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建筑基坑或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进行监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如,地下水、温度、应力应变等)进行监测,并提供变形分析预报的过程。2.2 符 号A GPS接收机标称的固定误差;a 电磁波测距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B GPS接收机标称的比例误差系数;b 电磁波测距仪器标称的比例误差系数;C 照准差;D 电磁波测距边长度、GPSRTK参考站到检查点的距离、送变电线路档距; 水平距离;d GPS网相邻点间的距离、灌注桩的桩径;DS05、DS1、 DS3 水准仪的型号; 方位角闭合差; 等高距; 平均高程;H 水深、建构筑物的高度、安装测量管道垂直部分长度、桥
15、梁索塔高度;h 高差、建筑施工的沉井高度;i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K 大气折光系数;L 线路长度、天车或起重机轨道长度、桥的总长、桥的跨径、隧道两开挖洞口间长度;l 测点至线路中桩的水平距离、桥梁所跨越的江、河、峡谷的宽度;M 测图比例尺分母、中误差;M 高差偶然中误差;MW 高差全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中误差; 地下管线重复探查的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下管线重复探查的埋深中误差;N 附合线路或闭合环的个数;n 测站数、测段数、边数、基线数、三角形个数、建筑物结构的跨数;P 测量的权;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S 边长、斜距、两相邻细部点间的距离、转点桩至中桩的距离
16、隧道洞外水准路线长度或两开挖洞口间长度;T 边长相对中误差分母;W 闭合差;Wx Wy Wz 坐标分量闭合差;Wf 、Wg、 Wj、 Wb 分别为方位角条件、固定角条件、角极条件、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差;a 垂直角、地面倾角、长度比例系数; 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测站点1向照准点2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d 长度较差;a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 、 隐蔽管线点探查的水平位置限差、埋深限差;Si 重复探查的复查点位与原点位的水平距离;Hi 重复探查的复查点位与原点位的埋深较差;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深度检查较差; 单位权中误差;基线长度中误差;说明和理解2:参考: 1.测绘基本术语
17、GBT14911-94 1990-01-14发布 1994-10-01 实施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28-96 1996-06-05发布 1996-10-01实施3 平面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1.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形网等形式。3.1.2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3.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2
18、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3.1.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 采用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 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3.2 卫星定位测量() 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2.1 各
19、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1021/2500001/120000三等4.51051/1500001/70000四等210101/1000001/40000一级110201/400001/20000二级0.510401/200001/100003.2.2 各等级控制网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可用公式3.2.2表示。 (3.2.2)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测量 规范 GB5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