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生态流量执行效果评价指标.docx
《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生态流量执行效果评价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生态流量执行效果评价指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录A(资料性)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包括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栖息地法和整体法四类。河流生态流量计算参考方法见表A.lo表A.1河流生态流量计算参考方法表序号方法名称方法分类数据需求适用河流类型1蒙大拿法(TennantMethods)水文学法长序列(NK)年)天然年流量数据常流型河流、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流量历时曲线法(FlowDurationMethods)水文学法长序列(30年)天然月流量数据常流型河流3RVA法(RangeofVaribilityApproach)水文学法长序列(三20年)天然日流量数据季节型河流、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4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水位)法水
2、文学法近10年实际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常流型河流5水质模型法水文学法水质、流量数据具有水质保护目标型河流6最小稀释流量法水文学法水质、流量数据具有水质保护目标型河流77Q10法水文学法长序列天然日流量数据常流型河流8Smakhtin法水文学法长序列天然月流量数据常流型河流9Q90-Q50法水文学法长序列(三30年)天然日流量数据常流型河流10Tessman法(改进的蒙大拿法)水文学法长序列天然月流量数据季节型河流11月流量变动法(VMF法)水文学法长序列天然月流量数据季节型河流12Texas法水文学法长序列天然月流量数据季节型河流13Lyons法水文学法长序列天然月流量数据季节型河流
3、14NGPRP法水文学法长序列天然(30年)年流量数据常流型河流15基本流量法水文学法长序列天然(30年)日流量数据季节型河流16逐月最小生态水文学法长序列天然(30年)常流型河流序号方法名称方法分类数据需求适用河流类型径流法月流量数据17水文比拟法水文学法相似流域的水文数据无明确保护目标型河流17湿周法水力学法现场调查不同断面湿周、流量数据常流型河流、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18R2-CROSS法水力学法实测河宽、水深、湿周、流速数据常流型河流、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19生态水力学法水力学法实测水深、流速、河宽、湿周等水力参数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0RCHARC法水力学法实
4、测水深、流速、河宽、湿周等水力参数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1Basque法水力学法实测水深、流速、河宽、湿周等水力参数、生物调查数据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2生态水力半径法水力学法实测水深、流速、河宽、湿周等水力参数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3IFIM法栖息地法流速,最小水深、底质、水温、溶解氧、总碱度、浊度、透光度等生态水文数据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4PHABSIM法栖息地法鱼类调查、地形、水文等数据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5UW法栖息地法生物调查、河道地形、流速、水深等数据低优先级
5、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6WUW法栖息地法生物调查、河道地形、流速、水深等数据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7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栖息地法鱼类调查、流量等数据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8流量事件法栖息地法长序列天然、实际日流量、生物调查等数据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9水生生物量法栖息地法鱼类调查、水质、流量数据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30BBM法整体法水文、水质、地形、生物调查数据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高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31DRIFT法整体法水文、水质、地形、生物调查数据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高优先
6、级生态目标河流32HEA法整体法水文、水质、地形、生物调查数据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序号方法名称方法分类数据需求适用河流类型流、高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33ELOHA法整体法水文、水质、地形、生物调查数据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高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A.I.水文学法1.1 蒙大拿法a.计算方法。蒙大拿法建立了河流流量和水生生物、河流景观及娱乐之间的关系,见表A.l.lo它将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作为生态流量。表A.L1河流流量与鱼类、野生动物、娱乐及相关环境资源关系栖息地等定性描述推荐的流量标准(占年平均流量百分比,%)一般用水期(10月至次年3月)鱼类产卵育幼期(49月)最大200200最佳流量6010
7、060100极好4060非常好3050好2040开始退化的1030差或最小1010极差10l各流态的段数无较大变化,急流段累计河段长度减少小于20%缓流Frl注:Fr为弗劳德数。2.4 RCHARC法根据水深和流速与鱼类种群变化的关系,确定河流可接受的生态流量。RCHARC法适用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河流,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5 Basque法基于河流连续统概念的生物学方法,它认为河流上中游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该法首先是依据曼宁公式建立湿周与流量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河流生物多样性与湿周的变化关系确定最小和最优流量。Basque法适用于低优先级生态
8、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2.6 生态水力半径法该法是一种同时考虑河道信息(水力半径、糙率、水力坡度)和维持某一生态功能所需河流流速的水力学方法,它不仅能分析鱼类适宜的流速,还能确定输沙与环境自净的水流流速,而且可以避免像湿周法确定突变点而引起的不确定性。根据河道内满足水生生物的流速V(基于鱼类的生活习性、鱼类所处的生育期、河流等级来确定,一般都为0.42.5)。利用n、j计算出河道过水断面的生态水力半径R。再用生态水利半径R来计算过水断面面积A,得出A于R的关系,然后计算出流量,即含有水生生物与河道断面两方面信息的生态流量,以此来估算出某一过水断面一段时间的生态流量。生态水力半径法适
9、用于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A.3.栖息地法3.1 IFIM法(河道内流量增量法)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nstreamflowincrementalmethodology,IFIM)最初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渔业与野生服务部和河道内流量服务小组共同提出的,主要是为了优化某个特定的重要鱼类(如鱼圭鱼)的栖息地。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数据收集收集研究区域的水文、水力学、水质、生物等相关数据,包括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水温、水质参数、水生生物种类及其栖息地偏好等信息。2)栖息地模拟根据收集的数据,建立水力学模型和生物栖息地模型,模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水力条件和栖
10、息地变化。常用的模型有PHABSIM(PhysicalHabitatSimulationSystem)等。3)流量与栖息地关系建立通过模拟结果,分析流量与栖息地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不同生物物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流量的需求。4)生态流量计算根据栖息地质量与流量的关系,结合保护目标,确定满足生态需求的最小流量,即生态流量。IFIM法适用于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3.2 PHABSIM法(自然栖息地模拟法)物理栖息地模拟模型法是IFlM法的核心模块,通过物种栖息地偏好、水力模拟和栖息地模拟对某目标物种不同生命阶段的栖息地随流量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方法将代表性河段或者临界河段的
11、断面数据、水力模型和栖息地适宜度曲线结合起来,预测物理栖息地参数,如平均流速、水深和底质,最终计算代表栖息地条件的加权可利用面秋WeightedUSablearea,WUA)OPHABSIM模拟可以求得WUA随流量变化关系,假设WUA与鱼类生物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则可取最大WtM所对应的流量作为生态流量,对应的栖息地即可以生产最大的生物量。PHABSlM模型法基于以下假设:(1)水深、流速、基质和覆盖物是流量变化对物种数量和分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2)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确定河流微生境条件;(3)河床形状不随流量变化而改变;(4)WtM与物种数量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PHABSIM模型首先
12、将河道断面分隔成间隔为W的个部分,确定每个部分的平均垂直流速(V),水位高程(力)、基质属性(三)和河面覆盖类型(C)等;然后调查分析指示物种对这些参数的适宜要求,绘制环境参数的适宜性曲线,根据该曲线确定每个分隔部分的环境喜好度,即水位喜好度(必)、流速喜好度(工)、基质喜好度(&)、河面覆盖喜好度QSc),它们都被表示为07之间的值;最后计算每个断面、每个指示物种的总生境适宜性,将其称作权重可利用面积(WA),见公式:WUAAi(ShSvSsSc/=1A式中,为宽度为、长度为两个相邻断面距离的每个单元的水平面积。重复计算不同流量下的WUA,绘制成WtM流量曲线,它能显示出流量变化对指示物种的
13、某个生活期的影响,代表性曲线在低流量处具有一个最大值,其常作为水资源规划的依据而使用。PHABSIM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其基本假设WUA与鱼类生物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不成立;而将所有单元的适宜性集合成单个指标即栖息地可利用面积(WtM)并没有考虑到断面位置信息,掩盖了河段中断面间的差异。PHABSlM法适用于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中等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3.3 UW法(有效宽度法)建立河道流量和某个物种有效水面宽度的关系,以有效宽度占总宽度的某个百分数相应的流量作为最小可接受流量。有效宽度是指满足某个物种需要的水深、流速等参数的水面宽度。不满足要求的部分则为无效宽度。UW法适用于低
14、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3.4 WUW法(加权有效宽度法)在UW法的基础上,将一个断面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乘以该部分的平均流速、平均深度和相应的权重系数,从而得出加权后的有效水面宽度,权重参数取值范围从0-1。WUW法适用于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3.5 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以鱼类为河道内生态系统的指示生物,从鱼类对生存空间的最小需求来确定最小生态流量。由于缺乏鱼类对生存空间的需求资料,该方法采用的鱼类最小需求空间参数粗糙,导致方法的精度有限。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适用于低优先级生态目标河流。3.6 流量事件法流量事件是在RVA理论的基础上,由澳大利亚流域研究中心提出,以考察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物理栖息地
15、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该方法通过了解流量事件对生物和地貌过程的影响,表征用于生态流量研究的流量变化性。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生态流量的生态意义进行解释。一个生态时间可以视为流量状况影响地貌或者生物过程的一个离散的时间段。这些事件使利用收集多领域的专家意见选择出来的。流量事件的一个案例是河床的干涸,它可以表征为河道湿地面积。水力学模型用于将选中的栖息地参数与流量联系起来,接着从流量记录中可以得出这些参数的时间序列(通常是比较当前的、天然的和未来建议流量状况)。这些时间序列用于与这些事件的时间分布有关的统计学分析。这些分析的形式类似于对于流量记录的分析,利用年均和局部持续时间序列来表征洪水频率或者产生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流 生态 流量 计算方法 执行 效果 评价 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