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责任与义务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docx
《论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责任与义务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责任与义务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责任与义务摘要责任伦理的作者约纳斯指出:当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责任和义务在当代道德理解中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术语。作为一种应当性的负担,责任既意味着份内应做之事,也包含了对应做而不作为的谴责和责罚。对责任和义务的判断和评价体现了责任主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可以说,责任包含着自我与他我的主体性思辨、规则与伦理的社会性争论、自由与角色的意志性选择等多重辩证含义,对它的研究,可以展现出对世俗社会公共生态的人伦关怀,在当代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公共生活;公民责任;公民义务引言从公民这一主体角度辨析责任的生成和确认有其时代背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把伦理道德规范建立在多元主体的
2、博弈之上,对每一公民的意愿给予较为充分的考虑,从而把以往的伦理道德转变成了主体性的伦理。正是在这层现实意义上,我们对公民责任的考察和确认不能只止步于传统社会中政治格局、家庭环境、风俗文化等作用形式,而要进一步把视角置入公民社会的现实语境,从公民这一基本社会角色出发,发掘公民身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中所展现的个体性和普遍性、主体的差异化和共通面。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与私人生活相对应的公共交往场景。现代文明的跨领域性和主体性特征,和谐公民社会所伸张的道德自律和弹性规则,要求作为其中活动主体的公民,明晰责任担当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互相的责任履践实现各自的发展图景。公民责任在公共生
3、活的社会生态中充当的重要节点。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理性与信息化,导致社会的公共化程度空前提高,开放性和公共性成为现代公民交往状态的两个主要特征。在社群层面,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观念的共享范围,信息与行为的交流范围,人际、群际关系及其处理方式的透明和规范程度等,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从公民个体看,个人生活空间获得了巨大的拓展,个人生活所具有的公共性和非私密性也与日俱增,个人生活的时空维度显示出空前的公共取向和价值意义。也正是由于现代文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特征,使人们得以在不同的生活形式中提炼出共同的实践诉求,进而使维系公共利益的共同体生活成为公共生活。(二)公民责任与义务1
4、公民责任公民责任作为一个复合名词,要阐明它的含义和内容,需要先明示“公民”和“责任”这两者的内容和关系。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一个具有独立自由平等人格享有充分的法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的人。对责任的一般定义可以分为两个连贯解释:一是份内应做的事,如尽责任;二是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如追究责任。这里可以对责任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责任意味份内应做之事,在此基础上,责任还意味着未做好份内应做之事所应受的谴责和制裁。2 .公民义务公民义务是指权利主体应当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如享有一定权利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应负的责任。公民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要依靠国家的
5、强制力(法律的或行政的)来保证履行。任何一项权利必有相应的义务,在法律上以明示(如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或者默示(如授权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二、公民责任与义务的关联与差异在明确责任的主体性和规范性时,有必要提及责任与义务两者的关联与差异,正是责任的道德特质使其微妙的区别于义务关系,并使责任概念中的人文意味更浓郁的展现眼前。从字义来看,义务是指:一是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如服兵役;二是道德上应尽的责任;三是不要报酬的,如义务劳动。可见义务与任有其相通、近似的意义涵盖,事实上正是这种通用性诱发了学界很多将义务、责任互换混用的现象。两者比较下,义务相较之责任更多是在法律领域中的责任
6、和行为判断问题。而责任的道德属性使其在行为主体、作用对象、反馈力量等辐射范围上比义务更具包容性。无论那种责任解释都需要一个仲裁者对责任主体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借由对主体责任行为完成度和判定后果追究的评价表达这种判断的实践力量,而这个仲裁者既可以是社会或其他社会成员也能由主体自身担当,表现为对责任主体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也正是这种自觉的价值判断和内在规范力确立了责任的道德血统,提升了责任在主体行为择定中的权限和活力。“公民的法律义务凸显了公民的客观性存在,而公民的道德责任凸显了公民主观性的属性,法律的义务至道德的责任,这是一个公民意识主观化的过程。”三、探讨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责任与义务的价值其一
7、开拓主体责任意识、道德意识。以责任理论发展的历史维度看,人们对于责任追究的意义认识存在着一个单向到交互、消极到积极的演变历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得以将视线从单一消极的事后问责追讨转向更全面积极的事前知行调节。其二,区分责任担负与否的要素。通过对公民主体承担责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在主体条件和外部环境具备的情况下,公民必须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责任的减免又需要符合哪些判断要素呢。学界一般认为,在满足下列要素的前提下,能够达成对主体的责任谅解,减轻或免除行为人的责任和道德责惩。其三,调节责任冲突的作用。公民责任的具体类型有多种存在形式和范围,如何合理排定
8、责任的轻重缓急,这是我们在理论实践中容易触发的问题。关于人到底要履行多少种责任,或者有多少种责任经常可能发生冲突,伦理思想家们有过不同的说明。近代哲学大师康德把责任划分为自我责任和对他人的责任,而每一种责任又分为完全的责任和不完全的责任。当代公民个体,普遍处于理性自觉、政治民主、经济自由和文化多元的公共生活背景下,多种角色与责任的交集与碰撞不可避免,对一种责任的履行存在着妨碍另一种责任履行冲突可能。面对这个问题,康德的绝对命令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原则性的选择标准:(1)你行为的准则要同时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否则你不可以动;(2)你不可以把别人当成手段;你的行为要被所有理性人理解和尊重。这三条可以
9、看作检验行为道德价值的准绳,然后面对“此岸性世界”中复杂的责任冲突,现实的客观环境因素、主观的人为因素及偶然因素也是我们化解冲突的重要参考指标。综上所述,通过对公民责任的理论梳理和伦理关照,明晰责任观和责任意识对公民个体和谐融入当代公共生活的纽带作用,从这点来说,我们的讨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四、公民责任的基本元素:权利义务、自由通过对时代背景下公民主体性的厘析,我们对公民责任的确认途径最终落于权利与义务这对实体伦理概念上,思考关于主体担负责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问题。其中,权利、义务和自由是三个关键元素。(一)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在伦理学和法学中,权利与义务都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权利指某人享有或拥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责任与义务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 公共 生活 中的 公民 责任 义务 分析研究 管理 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