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ppt
《心力衰竭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力衰竭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7月10日二、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一)病因、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病毒、阿霉素中毒、严重持久的缺血、VitB1缺乏等因素造成心肌舒缩功能下降。临床上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一)病因、心脏负荷过度)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心脏收缩时承受的负荷。左室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室后负荷过重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心脏舒张时承受的负荷。见于主(肺)动脉瓣或二(三)尖瓣关闭不全、高动力循环状态。二、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二)诱因、全身感染 感染可加重心脏负荷或(和)削弱心肌舒缩、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酸
2、中毒或高钾血症可直接或间接干扰心肌舒缩功能、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使心肌耗氧增加且供血不足、妊娠与分娩 妊娠和分娩加重心脏负荷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三)分类、根据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分 轻、中、重度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分 急、慢性心力衰竭二、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三)分类、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1)低心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等引起的心力衰竭。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下降,但其值仍属正常,甚或高于正常。主要原因为高动力循环状态,见于甲亢、严重贫血、妊娠、VitB1缺乏等症。二、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三)分类、按
3、心力衰竭的发病部位分1)左心衰竭 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等2)右心衰竭 见于二尖瓣狭窄、某些先天性心脏病3)全心衰竭、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障碍分收缩功能不全性、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二、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一)心肌的收缩性减弱1 1、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质破坏、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质破坏)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细胞坏死。心肌受到各种严重的损伤性因素作用后,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理因素,如氧化应激、负荷过重、细胞因子、钙稳态失衡及线粒体功能失常等,都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一)心肌的收
4、缩性减弱、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心肌能量生成障碍心肌能量生成障碍。心肌缺血缺氧,ATP生成减少;VitB1缺乏导致丙酮酸氧化脱羧障碍也使ATP生成减少。2)能量利用障碍能量利用障碍。长期心脏负荷过重引起心肌肥大,过度肥大的心肌,肌球蛋白头部ATP酶的活性下降。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一)心肌的收缩性减弱3 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1)肌浆网肌浆网CaCa2+2+处理功能障碍处理功能障碍肌浆网Ca2+摄取能力减弱 由心肌缺血缺氧,ATP减少,肌浆网Ca2+泵活性减弱及Ca2+泵本身酶蛋白减少引起;肌浆网Ca2+储存量减少 肌浆网Ca2+泵的摄钙能力下降,线粒体
5、摄钙增多肌浆网Ca2+释放量减少 肌浆网Ca2+储存量减少、酸中毒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一)心肌的收缩性减弱3 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2 2)胞外)胞外Ca2+Ca2+内流障碍内流障碍 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钙通道内流 Ca2+内流 受体操作性钙通道受体 钠钙交换体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一)心肌的收缩性减弱3 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2 2)胞外)胞外CaCa2+2+内流障碍内流障碍肥大心肌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心肌细胞膜上受体密度或/和亲和力降低,使钙内流下降;酸中毒时,H+可降低成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使钙内流受阻,达不到收缩阀值(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力衰竭 中山医学院 病理 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