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调研报告.doc
《故宫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调研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京故宫调查报告建筑名称北京故宫地理信息平面布局成员近照 保护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建造年代始建于1406年重修于2005年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小组成员甄海宇 邓方竹 郑纳川调查时间2012-06-0531 建筑概况1.1 自然与人文环境居民状况:故宫旧称紫禁城,因为特殊的历史地位,附近鲜有居民区和民宅。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故宫附近规划改造,南池子和北池子大街两旁有部分民宅,多以平房四合院为主。交通状况: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城楼以北,被护城河包围。北边的神武门紧挨景山前街,和景山公园南门相对。西边是北长街和南长街,东边是北池子大街和南池子大街,是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带。在旅游旺季,故宫周边各个交通要道
2、均比较拥堵。环境变化: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 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
3、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2005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主要环境问题: 在旅游旺季,人流量较大,路面垃圾较多;因为故宫是古建群,所以绿化较差,高耸的绿色植物非常少。1.2 历史沿革建置沿革: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修建沿革:自184
4、0年后的100年间,故宫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维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通过对故宫的建筑的普查,针对紫禁城存在的问题,实施了故宫古建筑修缮史上的第一个五年治理与抢险规划,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社会留给故宫的荒凉残破的面貌,使之展现出宏伟壮丽的规模。 1973年,故宫博物院根据中央的指示,制定出第二个五年规划故宫博物院五年修缮保护规划。该规划除了加强对古建筑修缮外,主要涉及安装热力管道,电缆工程,污水管线工程,防雷装置等多方面,多专业的保护方案。 而从2002年开始的故宫大修计划,一直要持续到2020年。这一阶段除了陆续开放一些修缮后的景点外,还要将故宫1000多名工作人员长期占用的办公用房
5、重新进行修缮,届时,“开放区”的比例将由现在的30%增加到70%以上。使用沿革: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爱新觉罗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1.3 基本状况基本情况整体介绍: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宫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