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实测实量检测标准.doc
《施工质量实测实量检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质量实测实量检测标准.doc(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岛青房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施工质量实测实量检测标准目 录1.目的12.适用范围13.取样总则14.模板工程24.1基本规定24.2模板安装一般要求24.3胶合板模板配制要求24.4 模板安装数量和位置检查34.5模板支撑系统44.6模板起拱高度54.7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允许偏差64.8现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74.9预制构件模板安装允许偏差84.10模板拆除95.钢筋工程105.1基本原则105.3梁、柱、板钢筋数量尺寸偏差(钢筋工程)115.4钢筋位置偏差125.5钢筋连接136.1.基本原则176.2.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176.3.表面平整度(砼结构)186.4.垂直度(砼结构)196.
2、5.顶板水平度极差(砼结构)206.6.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216.7.施工控制线设置(砼结构阶段)227.砌筑工程237.1.基本原则237.2.表面平整度(砌筑工程)237.3.垂直度(砌筑工程)247.4.方正度(砌筑工程)257.5.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砌筑工程)267.6.重要预制或现浇构件(砌筑工程)277.7.砌筑工序(砌筑工程)287.8灰缝298.设备安装308.1.基本原则308.2.座便预留排水管孔距偏差(设备安装)308.3.同一室内底盒标高差(设备安装)318.4.并列面板高度偏差(设备安装)328.5.砼楼板和砼墙面给水管暗埋(设备安装)338.6.砌体墙面给水管
3、暗埋(设备安装)348.7.砌体墙电线管暗埋(设备安装)359.抹灰工程369.1.基本原则369.2.墙体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369.3.墙面垂直度(抹灰工程)379.4.室内净高偏差(抹灰工程)389.5.顶板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399.6.阴阳角方正(抹灰工程)409.7.房间开间/进深偏差(抹灰工程)419.8.方正度(抹灰工程)429.9.地面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439.10. 地面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449.11. 户内门洞尺寸偏差(抹灰工程)459.12. 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抹灰工程)469.13. 降板(防水工程)479.14. 裂缝/空鼓(抹灰工程)489.15
4、 同户型同厨卫间管井尺寸极差(抹灰工程)499.16.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底框标高极差(抹灰工程)509.17.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侧框墙距极差(抹灰工程)519.18. 柜体嵌入位尺寸偏差(抹灰工程)529.19. 同户型同厨卫间开间/进深极差(抹灰工程)5310.外保温工程5410.1.基本原则5410.2.保温板表面平整度5410.3.保温层立面垂直度5510.4.保温板阴阳角方正5610.5.护角垂直差5710.6.护角的阳角直度5810.7.翻包网格布5910.8.防火分隔6011.防水工程6111.1.基本原则6111.2.卫生间涂膜厚度(防水工程)6111.3.外门窗框涂膜厚度(防
5、水工程)6211.4.卫生间附加防水层(防水工程)6311.5.防水反坎(防水工程)6411.6.卫生间地漏(防水工程)6511.7.蓄水试验6611.8.淋水试验6712.涂饰工程6812.1.基本原则6812.2墙面表面平整度(涂饰工程)6812.3.墙面垂直度(涂饰工程)6912.4.阴阳角方正(涂饰工程)7012.5.顶棚(吊顶)水平度极差(涂饰工程)7112.6.裂缝/空鼓(涂饰工程)7213.墙面饰面砖工程7313.1.基本原则7313.2. 表面平整度(墙面饰面砖工程)7313.3. 垂直度(墙面饰面砖工程)7413.4. 阴阳角方正(墙面饰面砖工程)7513.5. 接缝高低差(
6、墙面饰面砖工程)7613.6. 裂缝/空鼓(墙面饰面砖工程)7714.地面饰面砖工程7814.1. 基本原则7814.2. 表面平整度(地面饰面砖工程)7814.3. 接缝高低差(地面饰面砖工程)7914.4. 裂缝/空鼓(地面饰面砖工程)8015.室内门安装工程8115.1. 基本原则8115.2.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室内门)8115.3. 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室内门)8215.4. 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厨卫门)8316.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8416.1. 基本原则8416.2. 型材拼缝宽度(铝合金门窗)8416.3.型材拼缝高低差(铝合金塑钢门窗)8516.4. 铝合金门或窗框
7、正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8616.5. 门窗框固定(铝合金塑钢窗)8716.6. 边框外表面防水层(铝合金塑钢窗)8816.7. 边框收口与塞缝(铝合金塑钢窗)8917.木地板安装工程9017.1 基本原则9017.2. 表面平整度(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9017.3. 地板接缝宽度(实木复合、实木地板)9117.4. 地板接缝高低差(实木复合、实木地板)9217.5. 地板水平度极差(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9317.6. 踢脚线与面层间缝宽(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941.目的根据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为使公司建筑安装施工技术更完整、全面,进一步扩大其使用性,满
8、足建筑安装施工技术人员的需求,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2.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青房建安集团所有在建工程(自开工至交付完成)项目。公司应根据本指引制定本公司实测实量执行细则,明确按分户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所有实测区进行100%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3.取样总则3.1.可追溯原则:对实测实量的各项目标段结构层或房间的具体楼栋号、房号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3.2.完整原则:同一分部工程内所有分项实测指标,根据现场情况具备条件的必须全部进行实测,不能有遗漏。3.3.效率原则:要充分考虑各分部分项的实测指标的可测性,使实测房包括尽可能多的实测指
9、标,以提高实测效率。3.4.真实原则:测量数据应反映项目的真实质量,避免为了片面提高实测指标,过度修补或做表面文章,实测取点时应规避相应部位,并对修补方案合理性进行检查。4.模板工程4.1基本规定4.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4.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4.1.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
10、案执行。4.1.4对模板及其支架应定期维修,特别是反复使用的钢模板要不断进行整修,防止锈蚀,保证其楞角顺直、平整。4.1.5 模板检测结果占整个工程实测实量的20%。4.2模板安装一般要求4.2.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4.2.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4.2.3 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撑部分必须坐落在坚实的基土上,且要求接触面平整。4.2.4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4.2.5模板安装应按编制的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11、4.3胶合板模板配制要求4.3.1木胶合板常用厚度一般为12或18mm,竹胶合板常用厚度一般为12mm,内、外棱的间距可随胶合板的厚度,通过设计计算进行调整。4.3.2支撑系统可以选用钢管脚手,也可采用木材。采用木支撑时,不得选用脆性、严重扭曲和受潮容易变形的木材。4.3.3钉子长度应为胶合板厚度的1.52.5倍,每块胶合板与木棱相叠处至少钉2个钉子。第二块板的钉子要转向第一块模板方向斜钉,使拼缝严密。 4.4 模板安装数量和位置检查4.4.1 指标说明:反映模板安装的数量和位置与施工图纸上的偏差。4.4.2 合格标准:表4-1 模板安装数量和位置的检查方法检测项目合格标准(图纸)检查结果备注
12、楼梯跑向梁、板数量位置排水沟积水坑数量位置其他 构件数量位置(图纸)施工单位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劳务单位(项目)负责人:年 月 日4.4.3 检查工具:目测4.4.4 检查方法和数据记录:用观察法检查,具体见表4-1。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以每一构件为一个实测点,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4.5模板支撑系统4.5.1指标说明:用于支撑水平混凝土结构模板的临时结构。4.5.2合格标准:(1)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质量:支放模板的地坪、胎膜等应保持平整光洁,不得产生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等现象。(2)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
13、或加设支架。(3)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支架的立柱底部应铺设合适的木垫板和钢底座。(4)模板支撑系统应按要求设置立柱和纵横向扫地杆及大横杆,各杆件的间距均由计算决定,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模板立柱间距不应大于1.2m;b第一步大横杆的步距均不应大于1.8m,其它大横杆的步距均不应大于1.2m;c最大一步大横杆与模板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50cm。(5)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脚手架、接料平台、物料提升机及外用电梯等相连接。4.5.3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以每一构件为一个实测点,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
14、合格记为合格,同一层只要有一处不合格记为不合格。4.6模板起拱高度4.6.1指标说明: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挠曲变形;模板在施工荷载作用下也会挠曲变形。为减少这些变形对使用功能(观感)的影响,在施工时以模板起拱起抵消这种变形。4.6.2合格标准: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4.6.3测量工具:水准仪或拉线、钢尺4.6.4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6.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用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同一层有三处不
15、合格,则该层起拱记为不合格。4.6.6图示:4.7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允许偏差4.7.1指标说明: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4.7.2合格标准:表4-2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及检验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位置1234n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插筋中心线位置5外露长度+10,0预留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0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尺寸+10,0(图纸)总包签字劳务签字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4.7.3测量工具:钢尺检查4.7.4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7.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钢尺检查,具
16、体见表4-2。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4.8现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4.8.1指标说明:反映现浇模板安装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4.8.2合格标准:表4-3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钢尺检查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4.8.3测量工具:钢尺检查4
17、8.4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8.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钢尺检查,具体见表4-3。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同一层有三处不合格,则该层记为不合格。4.9预制构件模板安装允许偏差4.9.1指标说明:反映预制构件模板安装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4.9.2合格标准:表4-4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长度板、梁5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薄腹梁、桁架10柱0,-10墙板0,-5宽度板、墙板0,-5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梁、薄腹板、桁架、柱+2,-5高(厚)度板+2,-3墙板0,-5梁、薄腹梁、桁架、柱+2,-5
18、侧向弯曲梁、板、柱l/1000且15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墙板、薄腹梁、桁架l/1500且15板的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和塞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1钢尺检查对角线差板7钢尺量两个对角线墙板5翘曲板、墙板l/1500调平尺在两端量测设计起拱薄腹梁、桁架、梁3拉线、钢尺量跨中注:l为构件长度(mm)4.9.3测量工具:钢尺检查4.9.4检查数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使用中的模板应定期检查,并根据使用情况不定期检查。4.9.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钢尺检查,具体见表4-4。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4.10模板拆除4.10.1指标说明:混
19、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4.10.2合格标准:(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4-5的规定。表4-5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3)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预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5)模
20、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4.10.3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10.4测量方法:混凝土强度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达到拆模条件后方可拆模,形成统一拆模记录。其他用观察法。5.钢筋工程5.1基本原则钢筋安装完成以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进行全部钢筋隐蔽工程验收。5.2板钢筋间距偏差(钢筋工程)5.2.1指标说明:反应层高范围内板所配钢筋间距与设计图配筋的偏差。5.2.2合格标准:钢筋网的长、宽10,10mm,网眼尺寸20,20mm5.2.3测量工具:目测,钢尺5.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每一层的板作为一个实测区,每一个自然间的板作为一个实测
21、点。(1)在板平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拉1、2尺,检查单位长度内受拉钢筋数量是否与应有数量一致。(2)在贴近梁的位置,分别拉3、4、5、6、7、8、9、10尺,检测单位长度内负弯矩筋数量是否与应有数量一致。当房间的某面墙上无梁时,其对应的测负弯矩筋间距的两尺应取消。5.3梁、柱、板钢筋数量尺寸偏差(钢筋工程)5.3.1指标说明:反应层高范围内梁、柱、板位置所配钢筋的数量、尺寸和位置与设计图配筋的偏差。5.3.2合格标准:钢筋的数量、尺寸不允许有偏差;梁、柱钢筋骨架长允许偏差10,10mm,宽、高允许偏差5,5mm;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10,10mm,梁、柱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5,5mm,板保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质量 实测 检测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