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
《景德镇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德镇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景德镇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景德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二年十二月景德镇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目 录一、基础条件1(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二)资源与生态环境2(三)能源消费2(四)二氧化碳排放3(五)工作基础与成效4(六)低碳试点的意义4二、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主要目标8三、主要任务和重点行动10(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低碳发展10(二)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节能降耗11(三)发展低碳交通,推进建筑节能12(四)发展低碳农业,提高碳汇能力13(五)构建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14(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15(七)强化示范带动,推进低碳试点建设16
2、四、保障措施18(一)融入规划体系,完善发展机制18(二)发挥财税调控,引导资本投入19(三)搭建工作平台,推进交流合作20(四)完善价格机制,保障项目实施21五、工作安排22(一)组织协调22(二)工作责任22(三)时间安排25(四)评价考核2525当前,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低碳发展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唯一途径。为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景德镇市积极申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现根据试点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
3、方案。一、基础条件(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素有“世界瓷都,千年名镇”的美誉,是中国最早工业化城市之一。下辖一市一县二区(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和珠山区),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总人口159万人。新世纪以来,景德镇市紧紧围绕“重振瓷都雄风,建设经济实力较强的经济重镇和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迈入了跨越式发展新时期,现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由高新技术陶瓷及创意、航空、生物和新医药、光伏、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LED半导体照明、现代农业和有机食品
4、等构成的产业发展体系。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461亿元,财政总收入5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39亿元,三产结构比重为8.2:60.8:31,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3%。(二)资源与生态环境景德镇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及陶瓷历史文化资源。全市矿藏资源丰富,瓷石、高岭土和煤炭蕴藏最具特色,高岭土在国际陶瓷界都具有影响,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探明地质储量约2.7亿吨,是江西省的三大产煤区之一。森林覆盖率65%,活立木蓄积总量1432.1万立方米。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24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35 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有6家国家AAA
5、A级旅游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1C,年平均无霜期248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763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68小时。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资源厚重,悠久的陶瓷历史、数百年不断的御窑烟火,灿烂的陶瓷文化、珍贵的陶瓷古迹、精湛的制瓷技艺、古今杰出的陶瓷名家、精美的陶瓷艺术、独特的瓷业习俗、弛名世界的陶瓷产品,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是唯一性的垄断资源,是最古老的世界瓷器中心。(三)能源消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景德镇市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上升,从2005年的240万吨标煤上涨到2010年的440万吨标煤,年均增幅约12.9%。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工业能源
6、消费占主导,且比重逐年增大,至2010年,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80%。从重点行业能源消费来看,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四大行业是能源消费最大的行业,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炭和电力为主,其中煤炭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比重为88.4%(其中约44%用于发电),其次为电力,占8.7%,其他占2.9%。从重点企业能源消费来看,目前景德镇市年综合耗能10万吨标煤以上的用能单位有5家,主要集中在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5家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49%。(四)二氧化碳排放从温室气体排放来看,景德镇市2005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约为638.91万吨二氧化
7、碳当量,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比重分别为74.21%、18.05%和7.74%。2010年,景德镇市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约为1170.8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比重分别为78.32%、14.41%和7.27%。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领域,其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960.86万吨,约占二氧化碳总排放的81%。从单位GDP碳排放来看,2005年,景德镇市GDP为193.61亿元,碳排放强度为3.30吨碳/万元。以2005年不变价GDP计算,2010年碳排放强度为2.54吨碳/万元,碳排放强度下降约23%。通过景德镇市低碳试点城市建
8、设,预计2015年碳排放量约为1783.66万吨,碳排放强度为2.10吨碳/万元,碳排放强度相对2005年下降37%,相对2010年下降18%。到2020年,碳排放量约为2812.85万吨,碳排放强度为1.72吨碳/万元,碳排放强度有望比2005年下降48%。(五)工作基础与成效景德镇市一直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十一五”期间,景德镇市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规划,分解了节能目标任务,出台了一系列节能新举措,加大了节能监察力度。按照市、县有关淘汰燃煤锅炉专项行动工作的要求,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开
9、展了低能耗燃煤锅炉的淘汰活动。开展了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企业能源统计、计量为重点的节能专项检查,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采取关停取缔、拆除生产设备等有力措施。“十一五”期间,针对规模以上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取得了较大成效。自2005年以来万元GDP能耗稳步下降,至201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为0.9548吨标煤/万元,累计下降22.6%,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约束性指标。(六)低碳试点的意义1、低碳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发展模式必然面临能源和环境的瓶颈,低碳发展,不仅占领了新时期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也是世界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向低碳发展转型
10、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发展也将成为景德镇乃至全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此宏观背景下,顺应国内外发展潮流,适时开展低碳试点,探索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进绿色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十分及时,也非常必要。2、低碳发展是景德镇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景德镇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亟需突破资源与环境的瓶颈制约,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景德镇必须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低碳城市,有助于景德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
11、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有助于促进景德镇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助于加快景德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城市质的提升。3、低碳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典型示范景德镇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城市,承载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经济规模的大小,还取决于能否切实采取新的发展模式,保护好“一湖清水”。建设低碳试点城市,将使景德镇市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住绿水青山,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崛起之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起到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4、低碳发展有助于景德镇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12、景德镇市已经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就要求景德镇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要紧贴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新途径,深度开发创新型发展新模式,提升景德镇的区域价值。建设低碳试点城市,有助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中的支撑作用,通过进行低碳试点工作,为景德镇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明具体方向。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全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发展低碳产业为重点,以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
13、生活为突破口,促进景德镇市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探索一条符合景德镇实际的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之路,使景德镇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二)基本原则1、政府推动,规划先行低碳试点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科学、系统、全面的低碳试点建设规划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和实施。 2、示范带动,全民参与人民群众是建设低碳城市的主体,要在各个领域广泛开展示范活动,通过示范,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来,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3、科技引领,制度创新积极推动低碳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
14、过科技进步推进全市低碳发展。4、行政引导,市场运作发挥行政手段在低碳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将试点带动同全市整体推进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有序发展。把加大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和构建符合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兴产业体系摆在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的优先位置,实现两者的协调推进。(三)主要目标通过建设低碳试点城市,全市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产业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低碳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低碳发展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
15、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形成具有景德镇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建设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的要求,结合景德镇市实际,提出景德镇市低碳发展试点主要目标。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3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879万立方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4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066万立方米。景德镇市低碳发展试点目标序号目标项单位2010年2015年2020年一、总体目标1
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33748二、节能减排目标2万元GDP能耗较基年下降%22.61612三、产业结构调整目标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3045554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314150四、能源结构调整目标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911.415五、其他6森林覆盖率%65%65%以上稳定在65.4%以上7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1432.118792066三、主要任务和重点行动(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低碳发展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中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升
17、服务业层次与水平;促进第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引导第二产业向集约型、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加快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绿色建筑业;打造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2、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为平台,致力于重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陶瓷、航空、生物和新医药、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重点发展
18、光伏、LED半导体照明、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现代农业和有机食品等四大产业,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兴产业体系,到2015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2000亿产值的规模,其中高新技术陶瓷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航空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生物和新医药产值达到300亿元。(二)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节能降耗1、推广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2020年达到100万平方米。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到2020年,建成100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00MW。地热能。积极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
19、要求的地源热泵技术,到2015年,浅层地热能应用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到2020年达到300万平方米。生物质能。积极推广固化成型、沼气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秸秆气化、生物柴油等方式的生物质能利用,逐步改变农村燃料结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2、提高天然气使用比重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及工业园区天然气全覆盖,有效改善生产生活用能结构。不断拓宽天然气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城市燃气逐步拓展到天然气厂、化工、燃气空调以及分布式功能系统等领域。3、强化节能降耗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
20、目,强制淘汰耗能高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发展低碳交通,推进建筑节能1、发展低碳交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交通领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尾气监管,鼓励提前淘汰主城区高污染机动车辆。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中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建设智能交通网络。推进全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信息化动态管理,推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推行公交优先,按照“总体规划、试点先行、稳步实施、逐渐成网”的原则制定公交专用道规划并加紧推行。加速水运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昌江航道整治
21、工程,加强航道建设,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加强港口和综合码头建设,形成联系紧密、运行高效的内河运输体系。2、推进建筑节能开展建筑节能技术改造。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电器照明设施进行改造为突破口,带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改造,以建筑屋顶、门窗的节能改造为重点,实施建筑节能技术改造,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城市建设。鼓励城市新建居住建筑和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的公共建筑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及成套技术;在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促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利用地热资源,推广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推广建筑节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德镇市 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