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简介.doc
《永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简介.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永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处于河南、 山东、江苏、安徽四省的交 会处,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作为河南省 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徐州都 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城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依靠 丰富的农业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逐步形成了“一黑一白”的特色区域经济,并明确了“黑色经 济强财政,白色经济富百姓,黑白经济兴永城”的发展思路。其中的 “黑色经济”指的就是煤炭产业。永城地下矿藏丰富,优质煤储存面 积达621平方公里,精查储量达31亿吨,年开采能力已达1 200万吨, 是全
2、国五大工业用煤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白色经济”指的就是面粉加工产业。永城通过推进“黑白经济”的 发展,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已实现了由农业小县、财政穷县到农 业大市、工业强市的转变。永城正逐步发展成以能源、冶金、化工、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化新型工矿城市,成为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经济的增长显示出永城的雄厚实力,在此基础上政府就会开始发 展第三产业,而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旅游业。旅游业不仅体现 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 从永城的发 展过程便可窥视其悠久的历史。永城市周属宋国。春秋称芒邑。秦置芒县、酇县。东汉
3、芒县改临 睢县,晋时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酇县,大业六年(610年)析彭城、睢阳二郡之属地始建永城县。金兴定五年(1221年)升为永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降为县。1945年2月更名为雪 枫县。1949年3月恢复为永城县,隶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1952年改属河南省商丘专区。1996年10月,撤县设市。永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永城王油坊文化遗址表明永城的文明 史距今有4000多年。萧何造律台制定汉律,成为统制天下的法典。 境内有国家4A级“芒砀山文物旅游区”,陈胜墓、孔子避雨处、刘 邦斩蛇处、郭塔、张飞寨 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尤其是西汉大型王 室陵墓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宛如
4、地下宫殿,是目前世界上同 时期最大的石室陵墓。洞内壁画“四神云气图”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 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咼的壁画。据永城文史资料 记载,晚清时有一位叫做吕永辉的邑人, 他在游遍永城的各处山水景 点之后,一时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八首诗,一诗一景,合称太丘 八景,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称,故太丘八景,即永城八景。此八景 题诗分别为芒山王气、浍水春声、隋堤烟柳、陈庙霜松、 巴河夜月、酂台晓晴、石崖滴翠、宝塔盘云。由此可见 永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由于早期的经济条件差和无人 管理,造成大量的文物古迹和文物遗失。近期虽然政府开始注重文化 遗产的保护,但大多都是为发展经济和旅游业为依
5、托的,造成现在文物越来愈遗失的恶性状态。现在,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永城的近期文物 保护单位的现状和我的一些关于其保护的一些建议。、见证永城城市发展的遗址1 、伏羲女娲画像石1995年文物普查时在永城太丘蔡庄一村民院内发现一块伏羲女娲画 像石,出土于该村西北100米处一古墓内,出土时间不详。该石高1.46 米,宽0.93米,厚0.15米。画面是人身龙尾伏羲氏和人身蛇尾女娲形 像。伏羲身着长襦,头戴三尖帽,腰系束带,龙尾上有两只爪,双手 托起女娲;女娲头部向下,头戴尖帽,下部蛇尾盘绕。浮雕、画像轮 廓线凸出,画像细部用阴线条勾勒, 时间为汉代。画面是人身龙尾伏 羲氏和人身蛇尾女娲形像。该画面共分三层:
6、一层:升仙图。中为西 王母,左右有羽人、玉兔、九尾狐等,两侧伏羲女娲蛇尾相交贯穿三 层。二层:起居图。男女各四人端坐,头上方有羽人、猿猴等。三层: 狩猎图。一牛车左向行,车上二人坐,后跟一犬,二人抬一反绑的野兽相随,后跟一荷弩猎人。洪福遗址位于永城县洪福集西北250米处,呈南北向椭圆形,长270米,宽 24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层厚度在2.5米以上。遗址中心1.2米以 下有河南山文化层,钻探时发南有灰黑陶片,其中有一片为红衣黑彩 陶片,纹饰简单为线状,应为大汶口文化的特征。在上部层中发现有商、周、秦、汉各时期的文化遗物。采集到的有细绳纹、方格纹和篮 纹陶片、陶网坠、陶纺轮、鬲足、残豆柄、
7、豆盘、粗绳纹陶片和秦汉 瓦片、汉代小花砖、空心砖残块,以及汉半两货币等晚期遗物。1979年勘探,在1米深的土层下发现一椭圆形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豆、鼎、网坠、器盖、罐、碗等。纹饰纹居多。该遣址是含有彩陶文化的 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油坊遗址位于永城市西约30公里的王油坊村东北400米处,东临浍河,周围地势平坦,为旧黄泛区淤没之地。该遗址呈孤形略高于地面。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除个别地方有较薄的 扰土层或汉代层外,大多在表土层下即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 在表 土层下,也有一些现代沟、东周墓和殷代灰坑打破河南龙山文化层。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油
8、坊古文化遗址,位于永城市劗 城乡王油村东北400米处,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的厚度一般在3米 以上。经中社院洛阳考古所在1977年两次发掘,清出房基11座,灰坑25个,23个属河南龙山晚期,2个属殷代;墓葬14座全是东周的;出 土了大批龙山晚期的陶石、骨蚌、角器。这些发掘表明, 人类的祖先 远在4000多年以前就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并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里仅以龙山文化晚期的遗迹遗物做以简单的介绍:(1)房基上层房子都是地面建筑,房子四周有燼, 室内有居往面J居住面上有烧灶或烧土面,有 的还有用褐硬土或碎陶片筑成的巢状柱础。 墻的厚度一般在3040厘来之间,墻外往往 斜坡状地培上一周土,以加固墙
9、基。圆房直 径米左右,方形房室大小与此大体相当, 门向各种方向都有。上层房基在往层层迭 压,层次繁多p授上面的房基破坏严重,保 存好的不多,现以F1芮例来说明上层房皋的 情况口渔猎和手工业。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原始文化和夏文化的重要资料。这II座房基大牡分为上下两层,上层7 座,下座4座。上层房基有方形房2座,圆形 房予座口这两种房基都是用黄土、黄褐土.黄 料薑土、黄草泥土等土色纯净、土质致密的土, 层层铺垫起来的。层次孚度随各房而不同, 每层一般厚3-7厘米每层表面往往有凹 凸不平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建筑房基时 对土拍打或夯砸所致,不见夯窝。Fl圆形,地阮建筑o清除地表上即见。 室内东西乳7仁
10、南北玄“米房基的上部 为一东北向的现代沟打破。室内居住面分三 层,为三个时期所铺垫和使用。每一层居住 面土质都很坚实,层间有凹凸不平的现象,这 种土当为夺土。每层居住面都有烧址或烧土 痕迹,并有巢状柱础。下两层居住面呈锅底 状。墙基大部悅保存完好,墙宽2026 M 米。墙靠里側部份舟褐色草泥土土坯砌成补 砌法与现代砌砖法类似,相间压缝,缝间用黄 土粘合。土坯大小一般长斗0、宽2叽厚10厘 米。墙的中间部份是一周厚约5-9 的 黄硬土,黄硬土外面抹两周苹泥土,每周草泥 土厚约35厘米。房门向南。下层房基3座为方形J座为圆形。4座 房基都在地丧下2米左右深,而且都是“白灰 面房基 FH保存较好,居
11、住面深21米,上 面有五层黃硬土房基。呈长圆形,地面建筑, 室内东西长3.26米,其北部为H【6打破,保 留长3.25米。房基四周的墙还大部保留着, 墙是用青色硬土筑成的。屋门向南,门道宽 约僅7米。(2)灰坑曲个灰坑大多为圆形和稱圆形,口大底 小,呈锅底状。灰坑深一般不超过I米直径 13米除H131 16夕卜都属上层下层灰 坑的地层与下层房基相当,开深度在2米 以下;上层灰坑地层与上层房基相当,开口深 度除H人趴9“15为1来以外,其余大多在(3)陶器及骨蚌器(见ppt)4、造律台遗址地表毘下见口。上层灰坑存在着迭压和打破 关系。各灰坑椰不同数量地出有陶、骨、蚌器 以及曽骨、鹿角等,不少灰境
12、还出有大量的蚌 壳、螺壳。造律台位于酂城镇政府西南,古代亦称都台,酂台晓晴为永城古代八景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携友到此游览,他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写道:“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相传汉代丞相萧何曾在此台制定法律,故名造律台,此种传说和 史实不符,但萧何封于酂却有史可查。西汉初,汉高祖分封功臣, 萧何封于酂。后刘邦过境,始知酂地属自己的家乡沛郡,即把该郡定为自己的汤沐邑, 遂把萧何圭寸地移于南阳谷城(今湖北省谷城县)。实际上造律台为古代文化遗址,现为一椭园形高台,它底部 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高7米,文化层厚约89米,上层是商 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1936年,国民党河
13、南省古迹研究会考古人员曾来造律台进行发掘。这里文化遗物颇为丰富,其中有石斧、骨箭头、骨锥等等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故事西汉年间,酂县城里有一位才子邱生,家有母亲和妻子3人。婆媳辛勤耕织,邱生埋头苦读,面壁十年,只修得才高八斗,学富五 车,一腹锦绣文章。邱生早已踌躇满志,成竹在胸:有朝一日,定施 展才华,定国安邦,造福于人。这一年朝廷开科选贤,邱生便千里迢 迢奔赴京城。考场上,邱生真是 妙笔生花,应付自如,三篇文章一 挥而就。走出考场,邱生更是春风得意。他滞留京城,坐等金榜题名, 便可蟒袍玉带,荣归故里。主考官为当朝丞相萧何。他是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4、常以为自己是天下奇才,英明盖世。今替国家选 择栋梁,定以才论人,无愧汉室。他连续阅卷数篇,都觉文采一般。 当拿起邱生文章,抬眼细看,只觉得如行云流水,锦华满篇,不由得 陡然一惊。再看卷头的一首律诗:“身居穷乡僻壤中,吞吐天地志生 平。良骥得鞯千里走,鸿鹄乘风万里行。三韬六略 胜乐毅,治国安邦盖管仲。雄鸡啼破晨前雾,红日一轮照苍穹。”细琢磨,更觉出手 不凡,令他震颤不已。萧何看完邱生试卷后伏案深思:该生文才出众, 我恨不如他。如若招取邱生,有口皆碑是他,众人便不再传扬我萧何 了。他由嫉生怒,一狠心将邱生的试卷付之一炬。再说呆在京城的邱生,望眼欲穿的盼望出示金榜。不几日, 金榜揭晓,邱生连看三遍都
15、无他的名字,便知自己名落孙山,连声叹 气不止。他深知是萧何弄权,嫉贤妒能,但又束手无策,只有含泪扫兴而归。回到家中,邱生一连仰天长叹数声。 为防外界干扰,邱生决 心筑台造律,誓杀萧何。邱生天下奇才,名富古城。人们见他苦苦筑台,虽不知其意,但都来相助。花开花落,转眼又是一年,一座高 大的平台筑成。邱生怕自己日久思变,心猿意马,便在台上盖间小屋, 四壁无门,仅留一个送饭取明的小窗口。从此身居斗室,晚上思索, 白天写作。含辛茹苦,造律不止,治汉律典上卷终成。一日,邱生的妻子去造律台送饭,路经桃园,见鲜红的桃子挂 满枝头。多情的妻子灵机一动:夫君他独困小屋,经常废寝忘食,何 不摘个桃子让他尝尝,也好让
16、他知道又到麦忙五月。遂顺手摘了一个 桃子揣在怀里。到了造律台,丈夫吃完饭,她把桃子递过去。邱生接 住桃子,忙问:“桃从何来?”贤妻说了实话。邱生大惊,责问妻子“你 知罪吗?”为了安慰夫君,妻子答道:“知罪。”“好,你犯律了。偷盗 者,知罪:将削去一手。”尽管邱生看到窗外的妻子已站立不稳,但 他仍然接着说:“我是造律者,律人必律已。你是我的贤妻,你能明 白我的心迹,定能帮我完成大业。请你自断一手,去吧 从此以后, 一只手的妻子再也无法给丈夫送饭。这个爬高下低的苦差,便落到邱 生年迈的母亲身上。转眼又是半年,红桃早去,白雪又来, 整个造律台在白雪覆 盖之下。邱母又走出家门,踏着白雪给儿子送饭来了。
17、她一手攥着树 枝,一手提着饭篮,好久才爬到造律台上,早已累得 上气不接下气。 当她走到窗前,一不小心,身子一歪倒在地上。挣扎几次仍站立不起, 只好顺势在雪地上跪着喘息。恰在此时,全部完成治汉律典的邱生,长舒一口气走到窗前。邱生见母亲跪在雪地上,不禁隔窗连喊数 声,待母亲站起,他连忙隔窗跪着母亲,痛苦着说:“娘,儿女使父母乱伦到跪地警子,天理不容,当死。娘,儿触犯自编的治汉律典, 末日到了,但儿已把治汉律典上、下两卷全部写完,死而无憾了。娘,儿死后,您把治汉律典上卷拿到京城去卖,需得5000两银子。下卷与儿陪葬,如有客家要买,需银 5万两。娘,只要能成全儿 的遗愿,儿死也瞑目了,请您恕儿不能行孝
18、了。 ”说毕,遂用削竹刻 刀当胸刺去,倒地身亡。邱母哭得死去活来, 但也无济于事,只好同 乡邻一起把儿尸体就地埋葬在造律台上。 邱母安顿好儿媳,便按儿子 的遗嘱,沿途乞讨,直奔京城。再说萧何,白把邱生的文章付之一炬后, 转瞬问已过几年。一 日朝毕,回府的路上见许多人聚在一起,个个脸上露出惊叹之色。萧 何为了摸清事情端倪,差人前去打探,得知是一个乡间老妪欲卖一本治汉律典,要价银5000两。萧何更感奇怪,竞亲自拨开围观的人 群,走到邱母跟前,拿起律典细看。他看了几页,便大惊失色, 欣然许下5000两纹银,买下治汉律典,并带邱母一同回府。萧何细阅律典,知有下卷,便传唤邱母。邱母说,律典 下卷已与儿子
19、陪葬,再高的价钱也不能掘墓卖书。萧何为求得全册律 典,便差亲信二人,连夜前往邯城,偷掘盗墓。亲信二人从邱生墓中 盗出律典下卷交与萧何。萧何为早受皇封,当即将治汉律典 全册呈给皇上。汉帝刘邦展卷,不禁拍案叫绝:“吾汉室正缺律典,真是雪中送炭。有此律典,汉室江山不愁永存。”刘邦喜不自胜,又 连翻数章,忽发现最后一款明刻:“私盗葬物,大伤朝廷风化,当斩。” 刘邦为了治汉律典的实施,为了汉室江山,只得忍痛杀了等待封 赐的萧何。从此以后,“邱生造律萧何犯,不斩萧何律不全”的故事便 流传开了。5、崇法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崇法寺塔位于永城市老城东北隅的烈士陵园 内,为崇法寺旧址,塔因此得名。“宝塔盘云”古
20、为永城八景之一。 寺建于唐代,塔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今寺已废,存9层砖塔,高 34.6米,楼阁式八角形,塔底座边长3米,直径7.7米。塔体为椎柱 形,每层檐下均有仰莲相托。仰望塔身,如九朵莲花开放。塔每层均 有东南西北四门。八角皆有石 龙头,龙头系铁铃,随风而铿锵齐鸣, 悦耳动听。14层嵌有深绿色琉璃雕砖,构图为一佛三 菩萨。塔底 层有地宫。内有棺床,石匣。塔底北门有青石走道直至塔顶。内壁镶 有深绿色琉璃佛像砖651块,构图为一佛两菩萨,它是我国古代转塔 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作。原塔1938年遭日军炮击。1985年重修。2006 年05月25日,崇法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
21、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单。历史起源崇法寺建于唐以前,崇法寺塔于宋元祜八年 (1093年)3月25日 开始修筑地宫。绍圣二年(1095年)开始兴建塔体,至绍圣五年(1098 年)竣工。崇法寺塔高34. 6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建筑,整体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崇法寺地宫呈方形,顶作藻井, 地宫中央砖砌莲花依柱棺床,上置长方形石函,惜地宫被盗一空,在 后人清理过程中才见地宫真面目。 据石碑铭文记载,石函内供奉有佛 舍利,并以金、银、玛瑙、水晶、玉石等七宝供养,同时还有唐宋两 朝的铜钱和稻谷,从而可知此塔是专为佛陀生身舍利而建的。 塔基座 内装木骨,上承宝塔,下护地宫,坚实而稳固,与
22、塔身、塔刹组成了 和谐庄严、高雅的统一体,堪称楼阁式古塔的精品。塔身为砖砌楼阁 式,八角九层,青砖迭砌仿木结构,层层出檐,逐层内收,每层外壁 转角有砖制仿木园柱,外檐建仿木镂空围栏,增强了美感,表现了多 变的轮廓。塔檐是由莲花瓣石叠砌而成,平座用斗拱承托,显得层层 叠叠,极富装饰性。挑檐角配以石雕龙头,口衔风铎,微风吹动,叮 咚作响,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塔的第一层高5米,直径7. 7米,东西南北各辟一圭形门,东南西三门内建佛龛,北门为登塔门, 由此门进入塔心,环绕而上可至塔顶端。内部采用穿心、回廊、 方形 壁内折和实心砌体等不同结构,十分坚固。 塔的每层均开明窗,方向 和造形与圭门相同,门窗
23、外部上方及两端镶有黄绿釉佛像砖计651块,刻有塔铭和施主姓名的釉砖5块,把塔身装点的绚丽多彩,这些 明窗有利于采光、眺望,并能缓和强风推力、别具匠心。最顶端为塔刹,由金属觎成,塔尖高指云际。紧连刹身的是伞盖,接下来上小下 大的七个相轮由中心刹杆穿套支撑, 塔刹下部是金属刹基,由刹杆穿 过刹基与古塔相接连成一体。崇法寺塔历经900余年,风雨剥蚀,明清虽经几次修复,仍有破损,清末遭雷击留有裂缝,1938年又遭日军炮击,残存8层,高 28. 9米。为了恢复崇法寺塔的原来面貌,1972年经河南省文化厅批 准作塔的维修准备工作。1983年9月聘请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工程师 方咸达、葛基鲁测量绘图,报经中国社
24、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 研究员张驭寰审批,于1984年4月动工,1985年经河南省文物局和 古代建筑研究所验收告竣。经过大修恢复了原貌,并增装了避雷针, 重新展现了我国古代高层建筑艺术的高超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崇法寺旧址作为佛教活动的场所正式开放,4月29日举行山门殿奠基法会,千年古刹又重放光辉。崇法寺塔在历史上的意义崇法寺塔在中国的建塔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永城市博物馆馆 长李俊山告诉记者,崇法寺塔是在中国建塔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 座塔。因为它的造型艺术是介于中国造塔艺术的 南北两种造塔艺术 融 合的一种形式。商丘位于古代南北文化交流的缓冲地带,南北方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城市 历史文化 遗产 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