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教案.doc长沙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doc
《温病学教案.doc长沙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教案.doc长沙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 案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 程 名 称 温病学 开 课 系 部 中医系 开 课 教 研 室 中医教研室 授 课 教 师 彭玉兰 职 称 讲师 授 课 班 级 08级中医(本科)1班学 生 人 数 110人 长 沙 医 学 院 教 务 处 制长沙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温病学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绪论授课老师彭玉兰所属系部中医系所属教研室中医教研室职称讲师授课时间10年8 月 日 第1周 星期3第 3-4 节 第 1 次课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班级中医学 专业(本科 专科) 08 级 班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他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温病学,林培政
2、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01教学目的要求:1 、 熟悉温病学的概念和任务2 、 了解温病学发展简史 3 、 掌握明清时代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对温病学的贡献重点与难点:重点讲述明清时代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对温病学的贡献。重点阐述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学术思想。教学方法(请打钩选择)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 其他教学手段(请打钩选择):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第一节课一、温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 温病学
3、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 目的任务: 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其转归,以揭示温病的本质,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措施,提高中医医疗水平,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的关系 伤寒学说为温病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二、温病学的发展概况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时期: 战国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第二节课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战国晋唐时期 特点: (1) 温病学尚无专门的著作,有关温病病名、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的记载,均散见于中医历代文献之中。 (2) 温病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
4、 六元正纪大论:“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 (3) 难经 . 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将温病归于广义伤寒之中。 (4) 关于温病的病因: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此为伏气温病最早的理论依据。 (5)认识到温病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素问 . 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后世四时温病的命名,与这一理论有密切关系。 (6)认识到温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素问 . 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对后世瘟疫学说具有很大影响。 (7)有关治则的论述: 素
5、问 . 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热淫于内,治于咸寒,佐以甘苦”;“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热者寒之”;“燥者濡之”等。为后世温病学家遵循的治疗原则。 (8)汉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对温病的概念和特点已有初步的认识 (9)王叔和继承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观点,提出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的伏寒化温说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 (10)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列有温病方十首,其中萎蕤汤为后世温病学家加减萎蕤汤的基本方,用作治阴虚表证的代表方。 晋唐以前小结 (二)宋金元时期 特点: 对温病理法方
6、药有新的见解,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束缚。特别是在治疗上有所突破,为温病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 宋金元时期小结: (三)明清时期 特点: 理论日臻完善 治疗不断丰富 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 明清时期小结 (四)近现代研究与发展 三、小结此列为提示栏(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教书育人等)时间分配30分钟20分钟2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授课的创新点: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2、杨进主编.温病学(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13、杨进主编.温病学(七年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24、林可
7、华等.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浅释,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045、林可华著.温热病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046、沈庆法主编.温病学说之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107、彭胜权主编.温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048、沈庆法、赵章忠主编.温病名著选读,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2.089、彭胜权主编.温病学高级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0910、沈济苍、沈庆法主编.温病名著通俗讲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0911、戴春福主编.温病学探究,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0112、金寿山著,温病释要.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1113、赵绍琴等编
8、著.温病纵横,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0814、林斌主编.温病条辨自学指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0615、宋乃光主编.温病八大名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216、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06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课后记(即通过收集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整理分析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在课程结束后填写)长沙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温病学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温病的概念授课老师彭玉兰所属系部中医系所属教研室中医教研室职称讲师授课时间10年8 月 日 第1周 星期5第 3-4 节 第 2 次课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班级中医学 专业(
9、本科 专科) 08 级 班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他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温病学,林培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01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2 熟悉温病的概念。 3 掌握温病的特点。重点与难点:1.明确温病是由温邪所引起的1类急性热病;注意温病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2.重点讲述温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4个共同特点; 3.简述温病的范围和分类方法;4.介绍温病与伤寒、温病与温疫、温病与温毒的关系与区别;教学方法(请打钩选择)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 其他教学手段(请打钩选择):板书
10、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第一节课一、 温病的概念 1 、通过介绍温病成功治疗病例了解温病的特点 2 、幻灯历代医家对温病概念的认识 指发于春季的伏气温病 指春季的多种外感热病 认为温病即是热病 称温病即温疫 认为温病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 二、温病的特点 1 幻灯温病的特点 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病程发展有阶段性 有共有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课三、病的范围与分类 1 、 幻灯温病的范围(列表) 2 、 幻灯温病的分类(列表) 以季节主气分 以发病特点分 以传染性大小分 以证候性质分 以发病部位分 四、幻灯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11、列表) 五、温病与温疫 六、小结与拓展思维此列为提示栏(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教书育人等)时间分配30分钟20分钟20分钟20分钟10分钟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授课的创新点: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课后记(即通过收集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整理分析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在课程结束后填写)长沙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温病学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授课老师彭玉兰所属系部中医系所属教研室中医教研室职称讲师授课时间10年9 月 日 第2周 星期3第 3-4 节 第 3 次课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班
12、级中医学 专业(本科 专科) 08 级 班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他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温病学,林培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01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温病病因的共性特点和温病的发病因素;2.熟悉温病发病类型;3.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重点与难点:1.明确外感温邪是温病致病的主因,其发病则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2.重点讲授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热等主要病邪的病因性质及致病特点; 3.介绍温毒和疠气的概念、致病特点;4.简介温病发病因素、感邪途径、发病类型;5.注意新感与伏邪的比较;教学方法(请打钩选择)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13、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 其他教学手段(请打钩选择):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第一节课一、病因 (一)温邪的共同特点 由温病的概念引入,明确外感温邪是温病致病的主因。 说明温邪属于外感病邪,随后简要复习中基有关外感病邪的内容,强调中医之病因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综合反映,引入认识温邪的方法和温邪的共同特点教学内容。 讲解温邪的 5 个共同特点,说明第 1 点“温热性质显著”决定温邪之为温邪,其它 4 点是外感病邪所共有。 说明温邪是温病病因的总称,包含多种病邪,简要介绍温邪的分类,引入各种温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教学内容。 (
14、二)温邪的致病特点 每种温邪按病邪的形成、性质、流行季节、所致何病、发病特点的顺序讲解,重点在发病特点。 1 、风热病邪 首先犯肺 指明“肺”指肺系。 易损伤肺胃阴津 指明损伤阴津是所有温邪的特点,但部位有别,风热病邪伤肺胃阴津为主。 传变迅速,易逆传心包 说明该特点与风邪的善行数变有关。 2 、暑热病邪 伤人急速,多直中阳明 说明该特点与暑热病邪的火热性质强烈和阳明经为多气多血阳旺之经有关。并引出“同气相求”、“同类相召”的概念。 也会直犯心包、肝经、肺络 结合前一特点说明“暑之伤人也,不拘表里,不以渐次,不分脏腑”,但以直中阳明为主,引出暑厥、暑风、暑瘵概念简介之。 可感而即发(暑温)或藏
15、伏于里,过时而发(伏暑) 暑性酷烈,耗气伤津 说明与壮火食气、暑性开泄、气随汗泄等有关。 易挟湿邪为患 说明暑热挟湿则为暑湿病邪,简介暑湿病邪的致病特点,说明与暑热病邪和湿热病邪的关系和区别。 介绍并分析存在争论的两个有关问题: 关于暑与湿的关系 关于“阴暑”、“阳暑” 3 、湿热病邪 指出该病邪在本地区多见,四季皆有。 以中焦脾胃病变为病变中心 结合中医“同类相召”的病因发病观和脾胃的功能进行分析。 易闭郁气机,困耗清阳 说明与湿性粘滞和湿为阴邪有关 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指明多滞留缠绵于气分 第二节课4 、燥热病邪 指出该病邪与风热病邪相似,但燥象较其明显,季节性强。 病变以肺为主 易燥伤津
16、液 易从火化 提出问题“燥邪有无温凉属性”进行讨论分析 5 、温热病邪 提醒注意与温病病因之总称 - 温邪概念内涵的区别,指出温热病邪特指伏寒化温之邪。 邪气内伏,病自里发 与该病邪为伏邪有关 里热炽盛,易动风动血 易耗伤阴液 说明与邪热内伏和阴精素亏有关,指出上条之动风为实风,该条可引动虚风。 病情复杂多变 6 、温毒病邪 介绍温毒的概念,说明毒寓邪中,由邪气盛极或蕴蓄结集不解而成。指出温毒是一类病邪,不是单一种病邪;温毒既是病因概念,又是病名概念。 易攻冲走窜 说明既可上攻头面,下结阴器,又可外窜肌肤经络,内攻脏腑。 易壅结凝聚 攻窜至某一部位后壅结凝聚而产生红肿热痛,甚至溃烂的征象。指出
17、该特点是临床判断病邪是否成毒的依据。 7 、疠气 介绍疠气概念 致病力强 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传染性强 结合现代医学“感染”和“传染”的概念,说明温邪传染性和疠气传染性的区别。 病势严重,变化迅速 二、发病 (一)发病因素 由病因与发病因素的关系引入,说明病因为特异性的,发病因素为非特异性的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有体内因素和体外因素两方面。 1 、内因:体质因素 饮食起居 心理因素 2 、外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主要影响病邪的形成、传播和机体的反应状态 (二)感邪途径 从口鼻而入 从皮毛而入 3 、发病类型 新感温病:感邪后立即发病的一类温病。简称新感。 伏邪温病:感邪后不即
18、发病,邪气伏藏于里,过时而发的一类温病。也叫伏气 温病,简称伏邪或伏气。 注意新感与伏邪的比较,说明临床如何区分。 总结 此列为提示栏(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教书育人等)时间分配20分钟30分钟5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授课的创新点: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课后记(即通过收集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整理分析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在课程结束后填写)长沙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温病学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温病的辩证授课老师彭玉兰所属系部中医系所属教研室中医教研室职称
19、讲师授课时间10年9 月 日 第2周 星期5第 3-4 节 第 4 次课授课时数4学时授课班级中医学 专业(本科 专科) 08 级 班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他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温病学,林培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01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温病辨证的内容;2.熟悉卫气营血辨证和3焦辨证的临床意义和临床运用规律;3.掌握“卫气营血”和“3焦”各阶段的病理特点和主要证候;重点与难点:重点阐述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中证候表现各阶段的辨证要点及病机 讲授逆传、逆传心包、顺传概念 掌握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的临床运用。 重点:卫气营血辨证 难点:卫气营
20、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的关系 教学方法(请打钩选择)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 其他教学手段(请打钩选择):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第一节课1 温病的辨证 中医辨证的重要性;以及各学科的辨证方法。 2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的概念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2 1 卫分证的证候与病理a 主要证候及辨证要点 b 主要病机变化 d 卫分证转归第二节课2 2 气分证的证候与病理 a 主要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病学 教案 doc 长沙 医学院 精品课程 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