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pptx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ppt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景观美学与文化案例分析景观美学与文化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地点:苏州市东北街地点:苏州市东北街204204号号时间:时间:2015.102015.10班级:风景园林班级:风景园林14111411调研调研人:人:1420012912514200129125张苏文张苏文 14200129117 14200129117严睿严睿 14200129118 14200129118胡佳丽胡佳丽 14200129129 14200129129许聪许聪 14200129130 14200129130朱敏钰朱敏钰 14200129128 14200129128王楚燕王楚燕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2、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约有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始建,2006年中秋开馆,历经三年。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新馆屹立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面是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面接城市干道齐门路,可见苏州博物馆的选址特殊大胆,又蕴含深刻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的一个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叫做“中而新,苏而新。在被自
3、己称为圣地的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贝聿铭要把圆满的句号画在故乡的土地上,这片充满挑战的地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新馆建筑要如何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中而新,苏而新这一设计理念是贝聿铭再设计之初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最早定位,一经提出也得到了国内众多建筑师的赞同。“即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称之为“中而新,苏而新”。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
4、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设计师汲取了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追求自然山水的意趣,模仿自然,把树木、理水、叠石等成景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使之成为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而在整体布局上,新馆能巧妙地借助水面延伸其建筑风格,使之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相互借景不显突兀。新馆在形式布局上借鉴了江南院落的组合方式,但在其用材时采用的却是钢和玻璃,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并且突出了苏州的文化底蕴。新馆内随处可见三角、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构成,并且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建筑的斜屋顶。苏州博物馆总
5、观 通过內庭院將內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一个特色。最让大师煞费苦心的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这座在古典园林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的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高低错落排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奇胜处,每凭栏,定忘还。好山如画,水连云萦,无计成闲。”在新馆设计中,贝聿铭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园中的竹和树,姿态优美,线条柔和,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生了和谐之美。紫藤园西南方的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 美学 案例 分析 苏州 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