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诉讼立案审查的相关问题探析.doc
《论行政诉讼立案审查的相关问题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行政诉讼立案审查的相关问题探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行政诉讼立案审查的相关问题探析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 本文从行政案件的立案审查的标准着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行政案件立案审查的法定条件。结合具体的立案审查标准,分析平阳法院五年来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情况及该类案件的成因和所反映的问题,希望通过相关的立案审查工作可以做到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权的最大保护。论文关键词 行政案件 立案审查 法定条件 不予受理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实施已超过二十年,“民告官”不再是社会热议的
2、新鲜话题,行政诉讼也已演变成一种常态化的诉讼。由于行政案件本身涉及面广、类型多样,从法院立案审查角度来看,行政案件较之民商事案件而言显得更为复杂和审慎,而随着案件数量增多,新类型和疑难复杂的案件比例也随之提高,这给立案审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立案审查可以看作是法院和当事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具体到部门则是由法院立案庭对当事人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进行审查,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受理,反之则不予受理。一、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立案标准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
3、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十一条对具体行政行为作了相应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二、行政案件立案审查的法定条件结合上述规定,行政案件立案审查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环节:(一)原告主体资格的审查原告限定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原告仅仅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就其主观方面而言,确认了原告所享有的诉权,至于在客观上其合法权益是否确实受到侵害则属于案件的实体审查。因此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是否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并不影响原告资格的取得
4、和原告的起诉。(二)被告主体资格的审查明确的被告作为立案标准之一却易在实践中与适格的被告相混淆,要求被告适格无疑抬高了行政案件的立案门槛,影响当事人行使诉权。明确的被告是指被告是具体的、清楚的、指向性明确的,立案审查对被告的要求仅止于此。(三)诉讼请求及事实根据的审查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三项规定的是“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诉讼请求并不等同于要求,其表述必须符合一些条件:1.原告提出的请求与被告的法律责任必须相对应。如果被告并不具有相应义务,原告却要求被告因不存在的义务而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势必会造成法律关系的混乱。2.诉讼请求应当符合法律逻辑。比如,笔者曾收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诉讼 立案 审查 相关 问题 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