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武汉地铁站深基坑支护体系优化与动态变形控制研究技术报告.doc
《2武汉地铁站深基坑支护体系优化与动态变形控制研究技术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武汉地铁站深基坑支护体系优化与动态变形控制研究技术报告.doc(1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汉地铁站深基坑支护体系优化与动态变形控制研究技术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地铁集团公司二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 概 述1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方法研究现状31.2.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及优化设计研究现状41.2.3 基坑土压力和变形机理数值模拟研究现状8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4 主要研究成果14第二章 武汉地铁站深基坑工程地质性质研究162.1 工程地质概述162.2 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沿线特点172.2.1 工程地质特点172.2.2 沿线地下水分布特点192.2.3 沿线岩土层特性202.3 沿线岩土工程评价
2、272.4 沿线地下水评价29第三章 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03.1 问题提出303.2 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分析303.2.1 基坑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的安全可行性303.2.2 基坑支护方案的经济性363.2.3 基坑支护方案的环境保护要求373.2.4 基坑支护方案的施工便捷性373.3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38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8第四章 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方法与优化模型研究414.1 建模基本理论414.1.1 模糊数学理论414.1.2 灰色系统理论424.2 灰色模糊隶属度模型424.3 基坑支护方案灰色模糊可变决策模型444.4 评价指标值的确定474.4.1
3、评价指标的类别474.4.2 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值的确定474.5 模型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484.5.1 主观赋权法484.5.2 客观赋权法484.5.3 组合赋权法494.6 支护方案优选决策系统研究494.6.1 设计分析494.6.2 系统特点504.6.3 系统功能分析514.6.4 系统使用说明51第五章 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工程应用605.1 武汉常见基坑支护方案类型605.1.1 土钉墙605.1.2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615.1.3 地下连续墙615.1.4 灌注桩排桩围护墙635.1.5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645.2 武汉地铁积玉桥站主体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655.2.1 工程
4、概况655.2.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655.2.3 周边环境条件665.2.4 工程特点675.2.5 方案优选决策系统应用675.3 武汉地铁光谷广场站主体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735.3.1 工程概况735.3.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735.3.3 周边环境条件755.3.4 方案优选决策系统应用75第六章 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计算模型研究796.1 概述796.1.1 经典设计法796.1.2 弹性地基梁法796.1.3 有限元法796.2 考虑分步开挖的弹性地基梁法806.2.1 物理模型806.2.2 弹性地基梁平衡方程806.2.3 地基基床系数816.2.4 支撑体系816
5、2.5 土压力计算826.3 不同施工工况的计算模型826.3.1 基坑的开挖826.3.2 加撑836.3.3 预加轴力846.3.4 拆撑846.4 考虑分步开挖过程的分析方法846.4.1 分步开挖过程的基本原理846.4.2 考虑分步开挖过程的分析求解856.4.3 初始阶段结构内力和变形的求解916.4.4 不同工况下结构内力和变形的求解916.5 计算程序的实现93第七章 深基坑支护结构参数优化模型研究947.1 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理论947.2 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957.2.1 优化参数的选取957.2.2 目标函数的确立977.2.3 约束条件977.3 支护结构
6、优化设计方法997.3.1 数学规划法997.3.2 最优准则法1007.3.3 智能优化法1007.4 基于遗传算法的基坑支护结构参数优化模型1017.4.1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与数学理论1017.4.2 遗传算法的设计结构与相关技术1027.4.3 遗传算法的特点1057.4.4 数学模型的建立1067.4.5 基坑支护结构参数优化程序的编制107第八章 深基坑支护结构参数优化系统应用1108.1 基坑支护结构参数优化系统应用说明1108.1.1 系统简介1108.1.2 软件的打包和安装1108.1.3 基坑支护结构优化系统界面1108.2 积玉桥站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参数优化1118.2
7、1 工程概况1118.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128.2.3 计算参数选取1138.2.4 优化结果与分析1138.3 螃蟹甲站钻孔灌注桩支护结构参数优化1158.3.1 工程概况1158.3.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158.3.3 计算参数选取1168.3.4 优化结果与分析116第九章 武汉地铁站深基坑土体力学参数反演研究1199.1 位移反分析的基本原理1199.1.1 FLAC3D的基本理论和计算原理1209.1.2 FLAC3D的本构模型1209.1.3 FLAC3D的计算原理1219.1.4 FLAC3D的优点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1249.2 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8、与计算原理1259.2.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1259.2.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原理1269.3 正交试验设计法1299.3.1 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本概念1299.3.2 正交试验法的主要用途1319.4 名都站深基坑土体力学参数动态反演1319.4.1名都站深基坑基本概况1319.4.2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与初始计算参数1339.4.3 BP网络学习样本的构建1359.4.4 位移反分析140.5 金色雅园站深基坑土体力学参数动态反演1439.5.1金色雅园站深基坑基本概况1439.5.2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与初始计算参数1469.5.3 BP网络学习样本的构建1499.5.4 位移反
9、分析152第十章武汉地铁站深基坑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15910.1金色雅园站深基坑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15910.1.1 金色雅园站深基坑施工变形预测计算分析15910.1.2 金色雅园站深基坑支护参数优化变形控制计算分析16310.1.3 金色雅园站深基坑变形对比分析16710.2名都站深基坑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16910.2.1 名都站深基坑施工变形预测计算分析16910.2.2 名都站深基坑支护参数优化变形控制计算分析17310.2.3 名都站深基坑变形对比分析177第一章 概 述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九十年代以来,深基坑支护问题正在成为建筑工程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基坑开挖支护是一项风险
10、大、影响因素众多的系统工程,其技术条件复杂,综合性强,与场地地质条件,支护系统设计,基坑周边环境状况、土石方开挖、地下水处理、施工工序及管理、监测与监控措施等息息相关。由于基坑支护设计的半理论半经验现状,如何在确保支护系统稳定,基坑变形满足周边环境要求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经济合理的支护体系与参数,即实现基坑变形控制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中大量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由于支护设计和施工不当而导致深基坑工程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现象;二是由于支护设计过于保守而造成投资浪费的现象。而后者往往更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地铁站深基坑工程,是地铁工程的重点,造
11、价占总工程造价的20%左右,有的甚至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实际应用中,由于采用的支护体系不同,不同施工单位对同一深基坑工程的报价相差在一倍以上也并不鲜见;地铁深基坑工程施工周期长,从开挖到完成地面以下的全部隐蔽工程,常需要经历多次降雨、施工不当等不利条件。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条件下,协调工期与造价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地铁深基坑工程技术复杂,变化因素多,事故频繁,地铁工程安全、稳定性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基坑的安全、稳定。地铁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安全与稳定,而且要有效控制基坑系统的变形以保护周围环境。基坑系统变形主要包括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坑内土体
12、隆起。目前,基坑支护设计方式己经由以强度控制为主发展为以变形控制为主。变形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支护结构在满足强度的前提条件下,尚需满足其使用要求,即基坑在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其安全,不失稳,又要保证其对周围环境不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传统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仅考虑到支护结构的强度满足抗倾覆、抗滑移的要求,随着基坑工程的发展,周边环境对基坑支护系统的变形要求愈来愈严格,在控制基坑变形以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设计经济合理的方案,即变形控制优化设计应是基坑支护设计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带有诸多假定为前提的计算模型不能完全反映基坑支护结构的工作性态、支护单元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另外,土压力的计算
13、与分布,支撑的刚度与位置,基坑施工的时空效应、振动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尚待研究与完善。因此,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难以完全把握在复杂条件下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当前技术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系统的变形预测,以及实时监测与信息化施工是确保基坑支护体系安全高效工作的有效方法。武汉市是中国中部地区一座拥有8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主城区被分割为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形成鼎立之势,三城区主要依靠桥梁连为一体,交通压力十分紧张。根据规划,2012年前武汉将建成1号、2号、4号三条轨道交通线,长约70公里,形成一个“工”字形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骨架”。2020年前,武汉将建设7条轨道交通线,全长222.8公里,届
14、时武汉轨道交通网架将基本成型。目前武汉地铁2号线与4号线一期工程正处全面开始施工阶段。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和4号线一期工程共设站点36个,见图1-1所示。在地铁设计中,地铁车站的设计与施工无疑是整个地铁设计与施工的重点。图1-1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及站点平面位置示意图地铁2号线一期现场与岩土工程勘察表明:地铁2号线沿线交通干道纵横交错,地面交通流量大,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古建筑及需要保护的文物建筑众多,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沿江一带水利、堤防及码头设施生产和施工建设繁忙;该工程贯穿长江南北,第四系地层分布复杂,具有多种地貌单元,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组合、土体成因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均有明显差异
15、与轨道交通2号线相似,规划中的全部地铁线路均经过多个地貌单元,地质条件多变,由此给地铁设计施工带来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每个区间和车站的施工工法选择都要结合地面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和地层分布特点,反复进行方案优化比较,以符合基坑设计施工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便利、工期较短、保护环境”原则。结合武汉地铁工程实际,对武汉地铁车站深基坑进行深入研究,既可以为当前地铁站深基坑设计施工提供安全经济的支护方案,又可以为武汉类似的深基坑项目提供参考,可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切实的必要性。为此,武汉市科技局于2008年6月,以武科计2008 34号文下达了“武汉市地铁站深基坑支护体系优化与动态
16、变形控制研究”科技攻关项目任务,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武汉地铁集团公司共同承担,经2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已完成了预期的各项科技攻关任务,取得了满意的成果。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和施工理论等,主要研究稳定性、变形和渗流三个问题。内容包括:基坑支护体系的强度和变形控制、基坑坑底和挡土结构后土体的安全和变形控制、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和变形控制、相关地下管线的安全和变形控制、地下水的治理措施等。基坑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可归纳为三种方法:实验研究,包括室内模型实验和现场原位测试;理论分析,包括各种数值模拟和解析方法;经验总结,即根据已有的工
17、程数据进行总结、提炼。本课题以支护系统优化与动态变形控制为主体研究内容,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反演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研究。因此,研究现状主要从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方法、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法与优化设计、基坑工程土压力理论和变形机理、等方面进行阐述。1.2.1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方法研究现状长期以来,确定基坑支护方案的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定性分析法,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依靠专家个人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基坑工程特点对各备选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一个优选方案。这是确定基坑支护方案的传统方法。刘建航和侯学渊教授主编的基坑工程手册中,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所处
18、地区的不同定性的给出了一个基坑围护结构方案选择表。余志成等主编的深基坑支护与施工根据基坑深度不同,土层性质的不同,提出了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常规选择类型。秦四清在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选择顺序,无支护开挖、放坡+土钉、土钉墙、放坡+桩支护、土钉墙+桩支护、悬臂桩、搅拌桩、放坡+锚桩、土钉墙+锚桩、锚桩墙、地下连续墙。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根据基坑安全等级、土层性质、地下水位等不同情形给出了一个支护结构选型推荐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近些年来已逐步得到应用。目前,在用此方法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王永祥等应用层次分析法来确
19、定解决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这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徐杨青着重从深基坑工程的整体设计思路系统上,提出了面向问题即深基坑工程的概念设计的设计思想和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的主要途径。张信贵、吴恒等首先对整个基坑支护系统划分了相应的研究层次,然后从系统优化理论出发,研究了深基坑支护工程方案推理机制与优化设计问题。张尚根、徐杨青和周宇等主要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建了模糊优化决策模型,提出了基坑支护方案的优化确定方法。戴佑斌将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模糊一致矩阵数学模型对地铁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范迎春用MATLAB语言,编制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决策的程序,并用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
20、周海清、陈正汉等利用遗传算法,分别研制了悬臂桩、水泥土挡墙和锚索桩的方案优化及造价估算程序,并将其应用到厦门市3个实际的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选型中。杨建平、姚胜运用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将价值工程理论用于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决策。王广月分别将信息熵与模糊物元理论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决策。何满潮等、张海涛、朱元青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或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的优选问题。高文华等将模糊优选理论与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建立深基坑支护方案模糊BP优选神经网络模型,对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进行优选。阮永芬等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原理,进行深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等。廖貅武
21、基于不完全信息下的MADM法对深基坑支护方案选择进行多属性决策分析。曹文贵等运用区间数学、模糊数学与灰色理论建立了基坑支护方案确定的区间关联模糊优化分析方法。汪菁等、冯玉国等利用集对分析方法中的同一度将评价基坑支护方案的多个指标合成为一个与理想方案的相对贴近度,从而去求其最优基坑支护方案。金志仁等基于马氏距离判别分析理论,建立了优选方案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冯玉国等针对深基坑支护方案优化中各指标的不相容性和信息不完全性,将物元分析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深基坑支护方案灰色物元分析优化方法。从上述的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方法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每种优化方法各有利弊,应综合起
22、来使用。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决策不仅仅是对基坑周边围护结构型式的优选,还应综合考虑深基坑支撑和开挖方案、降水方案、监测方案以及环保方案等内容;不仅要考虑深基坑的几何尺寸、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施工作业设备、施工季节,在保证基坑本体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工程造价和施工建设工期要求,以使所选择的支护方案满足技术合理性、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要求。定性分析法即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根据设计目标要求及一些约束条件,对照以往类似工程经验,从而确定支护方案。这种方法强调并依赖于专家个人的领域知识、工程经验和判断能力,较大程度上受到个人知识、经验、能力、主观判断的局限和制约,难以做
23、到科学、准确、可靠。采用此法选择方案时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和偏见,有的设计人员为了达到省钱的目的,却造成工程事故;而有的设计人员片面追求安全,却造成了的极大浪费。此外,专家们的选择往往因其长期从事研究性质的不同而带有偏见性。例如有些人比较喜欢用桩墙支护,有些人则强调尽可能采用土钉墙。定性和定量结合方法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人员意识到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而提出的更为科学合理的确定基坑支护方案的优化方法。从上述的研究发展现状中不难看出,现有的确定基坑支护方案的方法的理论基础有模糊数学理论、灰色理论、神经网络理论、物元理论、集对分析、距离判别分析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有机结合。 但这些方法也存在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 地铁 基坑 支护 体系 优化 动态 变形 控制 研究 技术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