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精选选择题含问题详解.doc
《休克精选选择题含问题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克精选选择题含问题详解.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word第八章 休克一、多项选择题A型题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X,血压下降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答案 E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2过敏性休克属A型变态反响 D型变态反响B型变态反响 E混合型变态反响C型变态反响答案 A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
2、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型变态反响。发病机制与IgE与抗原在肥大细胞外表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X、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A大面积心肌梗死 D严重心律紊乱B急性心肌炎 E充血性心力衰竭C心脏压塞答案 E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A15% D40%B20% E50%C30%答案 B题解 休克
3、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假如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如此往往导致迅速死亡。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C血管紧X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X有关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答案 B题解 失血性休克早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呈兴奋,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下降是与低血容量引起
4、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6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答案 B题解 营养通路是经过后微动脉到达真毛细血管网的通路。7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A直捷通路 D动-静脉短路B迂回通路 E以上都不是C营养通路答案 A题解 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局部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以保证血液回流。8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关闭的通路A直捷通路 D动-静脉短路B迂回通路 E以上都不是C营养通路
5、答案 D题解 动-静脉短路是吻合微动脉和微静脉的通道,在功能上不是进展物质交换,而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在正常微循环中动-静脉短路经常处于关闭状态。9正常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A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C局部体液因素有关D全身体液因素有关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答案 C题解 正常生理情况下,全身血管收缩性物质浓度很少变化,微循环血管平滑肌特别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有节律的收缩与舒X,主要由局部产生的舒血管物质进展反响调节,以保证毛细血管交替性开放。10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A 微动脉 D动静脉吻合支B后微动脉 E微静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答案 D题
6、解 在休克的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减少,毛细血管血流限于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开放,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11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 D改变不明显B先抑制后兴奋 E强烈抑制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答案 A题解 在休克各个时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都处于强烈兴奋状态。12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引起微循环血管收缩最主要的体液因素改变是A血管紧X素 DMDFB加压素 ETXA2C儿茶酚胺答案 C题解 出现微循环血管持续痉挛的始动因素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7、已证明休克时血中儿茶酚胺含量比正常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13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E少灌少流,灌多于流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答案 D题解 在休克的早期全身小血管都持续痉挛,口径明显变小,其中主要是毛细血管前阻力由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组成增加显著,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微循环内血流明显减慢,毛细血管内血流限于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开放,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14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如下哪一项变化不存在?A微动脉收缩 D微静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 E动-静脉吻合支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答案 E
8、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都收缩,但在动-静脉吻合支上受体分布密度较大,缺血性缺氧期动-静脉短路是开放的。15、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心脑灌流量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C无明显改变 E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答案 C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只要血压不过于降低,心、脑血液灌流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保证了主要器官的血液供给。16休克缺血性缺氧期血液稀释的机制主要是A抢救休克时输液过多 D血液稀释疗法B肝脾储血库收缩 E血液重新分配C组织液返流入血答案 C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
9、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起到了“自体输液作用,这是缺血性缺氧期血液稀释导致血细胞压积降低的主要机制。17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持续收缩可见于A正常微循环灌流时 D血液淤滞发生DICB缺血性缺氧期 E重要器官衰竭期C淤血性缺氧期答案 B题解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可持续收缩,淤血性缺氧期和休克难治期由于酸中毒、局部代谢产物的堆积以与内毒素等物质的作用均导致血管扩X。18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表现在毛细血管前阻力 毛细血管后阻力 毛细血管容量A B C D E 答案 B题解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1
10、9微血管运动增强可见于A正常运动情况 DDIC期B休克代偿期 E脏器功能衰竭期C休克可逆性失代偿期答案 B题解 休克代偿期全身的小血管都强烈收缩,微血管运动加强。20如下临床表现哪一项不是早期休克的表现?A脸色苍白 D尿量减少B四肢冰凉 E神志昏迷C脉搏细速 答案 E题解 休克代偿期由于血液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可以正常,病人神志一般是清楚的。21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C灌而少流,灌多于流答案 C题解 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血管运动减弱,终末血管床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微动脉和后微动脉痉挛也较前减轻,血液
11、经过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大量涌入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端由于血流减慢、红细胞发生聚集、白细胞滚动、粘附、贴壁嵌塞、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加以与微血流流态的改变等原因引起后阻力大于前阻力,出现组织灌而少流,灌多于流。22在判断休克时器官灌流不足,如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脉压10mmHg D皮肤苍白甚至发绀B尿量小于15ml/h E收缩压50mmHgC中心静脉压78cmH2O答案 C题解 休克时如发生器官灌流不足,中心静脉压应下降,而中心静脉压78cmH2O仍然属于正常X围。23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表现在毛细血管前阻力 毛细血管后阻力 毛细血管容量A B C D E 答案 D题解 休克淤血性缺
12、氧期微循环前阻力下降,后阻力升高,毛细血管容量增加,微循环出现灌而少流,灌大于流。24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如此是A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B补充丧失的局部液体,“失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局部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需多少,补多少E补液“宁多勿少答案 D题解 正确的输液原如此是“需多少,补多少,应考虑到淤滞在微循环内的血量,采取充分扩容的方法;要正确的估计补液的总量,量需而入;通过动态观察静脉的充盈程度、尿量、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入压来指导输液。25休克时血细胞压积(HCT)变化的规律是A先正常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B先正常后升高 E先降低后正常C先升高后降低答案 D题解 缺血性缺氧期组织液返
13、流入血,血液稀释,血细胞压积降低;休克淤血性缺氧期血浆外渗到组织间液,血液浓缩,血细胞压积升高。26休克难治期并发DIC后对组织灌流的影响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B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不灌不流C多灌多流,灌少于流答案 E题解 休克难治期并发DIC后,微循环内有大量的微血栓形成,微循环血流停止,微循环出现不灌不流。27所谓“不可逆性休克是指休克开展到ADIC期 D休克难治期B淤血性缺氧期 E缺血性缺氧期C器官功能衰竭期答案 D题解 休克开展到难治期,即发生DIC或重要的器官功能衰竭时,临床上治疗十分困难,通常称此期为“不可逆性休克期。A C为局部正确,D为最优答案。28休克
14、时发生心力衰竭与如下哪种因素无关?A心肌供血量减少 DMDF的作用B酸中毒、高钾血症 E心脏前负荷增加C心肌内的DIC使心肌受损答案 E 题解 休克时发生心力衰竭除了与上述ABCD有关外,还与细菌毒素抑制心功能有关。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可使心肌初长度增加,在一定的X围内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29休克时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组织灌流量减少的作用机制是:A 仅对血管-受体作用 D对-受体都不起作用B 仅对血管-受体作用 E先对-受体起作用后对-受体起作用C 对-受体均同时起作用答案 C题解 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既刺激-受体,造成皮肤、内脏血管明显收缩痉挛,又刺激-受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休克 精选 选择题 问题 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