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外贸易运行与贸易政策.doc
《俄罗斯对外贸易运行与贸易政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对外贸易运行与贸易政策.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俄罗斯对外贸易运行与贸易政策李建民2007年,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外贸增长方式和进出口商品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于进口增幅大大快于出口增幅,俄外贸顺差下降,外贸对总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下降。由于双边贸易额的大幅增长,中俄贸易成为合作新亮点。2008年,俄对外贸易面对不确定因素增多,完成既定目标难度增大。一2007年俄罗斯对外贸易运行情况(一)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规模扩大2007年,俄罗斯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据俄海关统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 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3 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1 997亿美
2、元,同比增长449%。与非独联体国家外贸额4 6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与其他独联体国家外贸额8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4%。(二)进口增幅大大高于出口增幅,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在外贸总额中,进出口的比重分别为389%和611%。在进口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俄外贸顺差4年来首次出现减少。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上半年国内消费同比增长98%,拉动GDP增长67%;投资增长285%,拉动GDP增长44%;净出口下降234%,反向拉动GDP下降37%。根据俄罗斯海关数据, 2007年,外贸顺差从2006年的1 634亿美元下降到1 528亿美元,减少106亿美元,这意味着全年净出口同比下降65
3、表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下降。整理为word格式表12007年俄罗斯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贸易额同比增长(% )占总额的比重(% )对外贸易总额5 52225.8100.0与欧盟27国2 84019.151.4德国52923.09.6荷兰46620.98.4意大利36117.06.5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1 06041.519.2中国40340.67.3美国17516.23.2日本20164.13.6与其他独联体国家82427.414.9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47831.38.7资料来源:俄罗斯海关统计。表22007年俄罗斯与十大贸易伙伴国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位次
4、国家双边贸易额在出口中所占比重(% )在进口中所占比重(% )在俄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 )1德国5297.513.309.62荷兰46612.11.928.43中国4034.512.207.34意大利3617.84.306.55土耳其2255.22.104.16日本2012.16.403.67波兰1793.82.303.28美国1752.34.703.29英国1673.12.803.010法国1642.53.803.0资料来源:俄罗斯海关统计。整理为word格式(三)贸易商品结构未能发生改变,仍保持了出口商品原材料化趋势俄政府多次提出的提高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出口比重的目标在2007年未
5、能实现。目前,俄出口商品结构未能发生实质改观,仍以资源类产品为主。在对远邻国家的商品出口构成中,尽管能源类产品比重下降26%,但仍占677% (2006年为685%,在能源类产品中原油又占529% ),木材和纸浆占35%,农产品和农业原料占17%,合计729% (如果包括金属和化工材料等,其比重更高),而机器制造业产品仅占32%。(四)贸易增长主要源于资源类产品涨价,实质未摆脱对外部因素依赖受国际原材料市场涨价的影响,近年来俄罗斯进出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能源和资源类 产品“量减价增”。2007年111月,在俄对非独联体国家原油出口价值量增长146%的情况下,实物量仅增长49%;石油制成品出口价值
6、量增长123%,出口实物量增长74%;金属及其制成品出口价值量增长204%,而实物量增长76%;木材和纸浆出口价值量增长282%,实物量反而下降17%。可以认为,出口额的扩大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缘于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上涨。(五)卢布持续升值有助于俄机电产品的大量进口非独联体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仍然是俄机电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在卢布升值的效应下,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类产品成为俄进口的主要商品。2007年111月其在进口构成中的比重上升到54% (2005年为482%,2006年111月为508% )。一方面,由于俄罗斯国内机电产品竞争力低下导致供需结构失衡,已使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进口成为解决固
7、定资产更新、结构改造和实现生产现代化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俄能源工业和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改造大大推进,正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整理为word格式(六)俄对外贸易地区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亚太地区继2006年取代独联体首次成为俄第二大贸易地区后比重仍在提高。欧盟仍是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 2007年,俄与欧盟国家贸易额增长了191%,达到2 840亿美元。欧盟在俄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下降了29%,但仍高达514%。德国、荷兰和意大利是俄罗斯在欧盟中的主要贸易伙伴,三国占欧盟与俄贸易总额的475%,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298%。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已成为俄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2007
8、年,俄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贸易额达1 060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在俄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上升了24%,达到198%。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是俄罗斯在该组织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四国占该组织与俄贸易总额的877%。与此同时,独联体国家在俄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146%上升到15%。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在俄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从83%微升到87%。(七)俄对德、美、中三国同时也是首次出现贸易逆差2007年,俄罗斯与德国、美国和中国的进出口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历史上,俄对该三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国,而2007年首次同时出现逆差1。其中对德国逆差28亿美元,对美国逆差137亿美元,对中国逆差85亿
9、美元。出现逆差的原因与其贸易商品结构有紧密的联系。其中在俄德贸易中,主要由于2007年年初油价的下降、暖冬使输德天然气减少,尤其重要的是德国对俄出口机床、运输工具等大幅增 加。在俄美贸易中,俄对美出口主要是原材料类产品,而进口主要是技术和食品。由于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的变动,两国进出口对比发生了变化。整理为word格式(八)“灰色进口”比重降至历史最低点据俄罗斯海关与中央银行对比统计核算,2007年,俄罗斯“灰色进口”的比重下降到苏联解体后新俄罗斯历史上最低点,为105%(1996年为447%, 2005年为29%, 2006年为207% ),其绝对值从2006年的272亿美元下降到2007年的2
10、34亿美元2。“灰色进口”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海关行政管理的改善;目前主要由不进行“灰色清关”的大公司来从事 进口业务;对外贸易部分的自由化,某些商品(如原属于“灰色进口”大项的家用电器)降低和取消了进口税。二2007年俄罗斯的外贸政策2007年,俄外贸政策的主要方向是通过国家调节措施保证进出口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提高俄商品的竞争力并扶持其走向国际市场,有效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者,推动“入世”进程,扩大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一)提供财政支持和政府担保扩大出口潜力在扶持商品和服务出口方面,采取了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和国家担保在内的措施,提高俄出口潜力和扩大高技术产品在出口构成中的比重。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俄罗斯 对外贸易 运行 贸易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