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及国家、省、市中医药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推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根据市“十五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主要成效“十四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市中医药管理局正确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国、省、市中医药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省、市中医药工作要求和健康2030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2、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依法行政有序推进。把中医药法纳入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内容,将宣传贯彻工作列入全县中医药工作要点。多途径开展中医药法宣传,围绕中医药法和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中医药监督知识和执法能力培训,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及配套制度。县中医药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管,每年现场监督不少于2次。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项目为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全县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
3、IO0%的公立综合医院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2019年2月我县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底中医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投入使用。目前建有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1个。10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稳定在45%以上。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中医馆与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平台、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平台与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中医药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全县注册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595人,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5
4、8人,较“十四五”末增长12.7%o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县级基层中医骨干医师4名、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2人,举办继续医学教育5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O余人。中医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亩,综合产值2250万元。县中医医院设有治未病科(中心),中医医养融合发展逐渐起步,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中医药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大力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大幅提升,全社会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中药防病治病良好氛围逐渐浓厚。第二节发展机遇政策机遇。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县委县政府
5、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成立了推进中医药强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政策保障。改革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创新驱动成为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等信息技术加速推进中医药服务领域拓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带动资源要素集聚,“建设嘉陵江生态经济带示范县、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战略为建设新时代中医药强县创造更好条件。需求机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期盼已经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从“能够早治愈”向“尽量少生病”转变,
6、中医诊疗优势、治未病优势、养生优势、康复优势在老龄化、亚健康、慢性病交织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让人民群众重新认识了中医药,为群众信中医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节面临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市中医药管理局正确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国、省、市中医药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省、市中医药工作要求和健康2030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指明了今后我县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国家深化
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计划,给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措施明确,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县的中医药工作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部分政策制约中医药服务的发展。表现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准许报销的中医治疗项目偏少,中医治疗性收费标准太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鼓励参保人员使用中医药政策措施未完全落实。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不多、类别不够、质量不高。县域内中药制剂能力不足,制剂区域空
8、白,只能委托代加工。区域中医龙头作用发挥不够。县中医医院的中医药优势还不明显,特色还不浓厚;有影响力的重点专科、学科和专病的名中医偏少;缺少科研项目和成果,与我县地位、作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高端人才匾乏、继承不力制约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全县中医药人员总数和骨干短缺十分严重,我县大多数省、市名中医和经验丰富、群众认可的老中医因退休、身体健康原因不能继续坚持中医临床诊疗工作,一些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得不到有效传承,中医中药的特色诊疗技术濒临失传,致使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日趋萎缩。参与重大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力度不够。尚未构建完善的中医药参与防治突发流行性传染疾病机制,不能
9、保障中医药及时有效防治突发传染病,特别是基层缺乏专业人才,防治技术水平偏低。中医健康产业滞后。全县尚未形成集中医医疗、养生康复、健康旅游、中医药保健、护理安老为一体的中医药综合服务体系,尚未实现以健康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以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为指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中医药医疗技术,提高中医药科学化管理为重点,以加大中医药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
10、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是中医药事业的主导,落实政府在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制度制定、规划策划、资金筹措、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强化政府在保障中医药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中医药行业的社会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培养中医药行业领军人才、继承型的临床人才、高级科学研究人才、中医药创新性人才方面,制定规划、落实资金、加强管理。坚持中医药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促进区域内中医药均衡发展。坚持特色发展。必须坚持中医医院的办院方向,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11、打造能够可持续的名院、名科、名医。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县、乡镇(社区)、村的中医资源,中医医疗的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促进城乡一体,促进健康公平,促进中医优势资源城乡共享。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30年,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县”启动,以公益中医药机构为基础,综合医院、妇幼保健中医科为支持,民营中医机构为辅助,以打造名医、名院、名科为依托,建成功能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引领能力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形成学科门类齐全的中医药学科和多层次人才结构体系,全面提升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使中医药成为推
12、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县名医馆内涵建设更加丰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档升级,村卫生室“中医角”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量稳定在50%以上,中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提升,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县“,全县每千名常住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人,公立医院中医床位数达到Lol张。县中医院初步达到三甲中医医院标准,中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医疗诊疗人次比例达到30%以上,全县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建有规范的中医科,中医药服务特色进一步增强。中医医院实现从临床服务向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老拓展,设立规范
13、化治未病中心和老年病科,其余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治未病和(或)老年病服务。以中医药技术平台建设为载体,现有省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到2030年力争省中医重点专科达到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达到5个,县级中医重点专科达到3个。推广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研究成果,培养领军人才2名。全县城乡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遍提高,中医药文化深入传承,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应用,中医药科普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推进中医药强县建设,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的带动作用,整合全县所有的名老中医到基地开展传承培训活动。建立中医药质量控制中心,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引领区域中医药发展;
14、建成一批服务能力强、人员素质高的基层中医药示范机构。“十五五”规划主要指标类别主要指标2025年2030年指标属性中医药医疗资源中医类医院(所)11预期性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400899预期性每千人口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0.81.5预期性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430.6预期性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药师(士)数(人)0.040.06预期性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设置率(%)90100约束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老年病医院中医床位数占比(%)5.246约束性中医药服务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重(%)12.6113预期性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占医院出院人数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中医药 中长期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