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课题研究方案周丽娟.doc
《剪纸课题研究方案周丽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纸课题研究方案周丽娟.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几乎都有剪纸的痕迹。人们用这种最广泛、最普通的艺术形式,表达着美好的愿望、想法,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澄江希望小学是剪纸特色学校,已开发了渝派剪纸儿童校本教材,早在三年前,澄江希望小学和澄江小学,每班就开设了剪纸课,要求人人都会剪纸。由于知识的层递性,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学时,走的是临摹的路子根据步骤图或让学生用笔画好稿子后再剪。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不用动脑,教师只是在剪或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个别指点。学生几年下来习惯性地认为,剪纸就是:先画图案,然后我们只要依图案剪或刻
2、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动多少脑筋。并且通过实践发现,我们前面所开发出来的校本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些问题。有点依样画葫芦的感觉。学生的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有较浓的成人味,有千篇一律的感觉。民间剪纸艺术家没有很高的学历水平,更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他们能够不用画稿,从心里出样子,随心所欲地进行剪纸创作。体现出艺术是人的本能。受他们的启发萌生了进行小学生个性创作剪纸的实验研究。理论价值 现代教育的理念倡导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题的研究倡导把真实的世界引入学校,让学生用类似于“玩”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习
3、的兴趣和内驱力。教师是学生的学伴,学生学习的观察者、引导者。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而不仅仅是你教我学。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师如何就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不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实践意义我们将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到儿童的教学和创作中来,经过三年的渝派剪纸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研究的课题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适合儿童的剪纸校本课程的教材,也对它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但从实践的效果上来看,校本教材中对程式化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显得多了一些,突出儿童化的内容显得少了一些。这样比较束缚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
4、表现时不敢随心所想,主动去观察、去体会、去表现。比较依赖于老师的构思。因此,我们这次的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1)突破传统教学法,尊重学生涂鸦剪纸(剪纸初学期)的表现。借鉴儿童绘画的理论,我们把学生剪出的碎纸块、各种纸条,定位涂鸦剪纸时期,“涂鸦”是儿童艺术的基础。学生可以在剪碎纸的游戏中认识剪刀,学会正确的使用剪刀,养成安全、熟练使用剪刀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对线条、图形、色彩的认识。(2)打消教师认为自己不会剪纸无法进行剪纸研究的想法。开展互动式的体验培训,打破剪纸艺术的神秘感和认为自己缺少艺术细胞的自卑感,树立教师开展剪纸教学实验的自信,在快乐中剪纸。(3)探究教学的新模式。“以从
5、无意入手兴趣引路建立自信增长乐趣发展个性”即:通过教师在观察、了解儿童的基础上,从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起点出发设计剪纸活动。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把学生短暂的兴趣引导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并能主动探究学习,不断解决自己在剪纸过程中的问题后获得学习的快乐,即达到“我的彩纸我做主”,主动“破茧而出”,创作出有构思、有涵义、有情感的剪纸艺术作品。2理论基础与依据早在三年前,已开发了渝派剪纸儿童校本教材,由于知识的层递性,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学时,走的是临摹的路子根据步骤图或让学生用笔画好稿子后再剪,学生几年下来习惯性地认为,剪纸就是:先画图案,然后我们只要依图案剪或刻就行了。学生的所创作出
6、来的作品有较浓的成人味,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而真正的民间剪纸大师们,他们能够不用画稿,从心里出样子,随心所欲地进行剪纸创作。体现出艺术是人的本能。受他们的启发萌生了进行小学生个性创作剪纸的实验研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突破传统教学法,借鉴儿童绘画的理论,尊重学生的剪纸涂鸦期3核心概念界定剪纸:剪纸是指具有地域特色的渝派剪纸,它学习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技艺将巴渝大地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巧夺天工地展现在咫尺之间,画面丰富饱满、图案精巧、技法写实、以刻为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这里所指的小学剪
7、纸,是基于儿童层面的剪纸教学及活动。它有别于成人所创作出的作品。剪纸活动:剪纸活动指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的剪纸制作与欣赏活动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它基于学校的剪纸校本课程,依托已有的剪纸校本教材和开展的各项活动,如:社团活动、少年宫活动、艺术节作品展示、兴趣活动、宣传活动、写生采风、观察学习等等。个性: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具体表现在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性的总和。”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一书提出:“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丰
8、富,正是由于存在着丰富的个性差异。保护这种差异其实就是保护社会的丰富性。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力。”个性创作能力:指在美术领域内运用材料、技法、过程、要素和分析来制作视觉艺术作品的行为,是与复制、临摹相对的,它已超脱于复制与临摹。个性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方向。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而个性创作能够开启纯真质朴的心灵,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剪纸 课题 研究 方案 周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