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10).docx
《“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10).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为加强全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调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全县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省“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市“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现状“十四五”期间,我县全力推进健康建设,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加速振兴发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有效处置重大传染病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
2、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医疗资源总量稳健增长。截至2030年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数653家,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家(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家、疾控中心1家、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1个、乡镇卫生院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标准化村卫生室541家,民营医院12家、个体诊所68所。全县公共卫生人员447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0.7人;执业医师738人,执业助理医师310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1820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2.8人;床位285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3张;全科医生187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2
3、7人。二、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30年,全县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67岁,较2015年77.38岁提高了1.29岁;全县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4.61%o和8.27%。下降到2.33%o和3.98%。人口出生率为8.48%o,人口自然增长率为-l3%o,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三、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升。2030年,全县总诊疗人次数215.01万人次、出院人数12万人次,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64.4%,较2015年分别增长6.3%、-24%、-9.2%;平均住院日由2015年的7.Ol天下降至6.64天;县级公立医院医师
4、日平均诊疗6.41人次,较2015年下降0.3人次。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县2个县级公立医院、26家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1家村卫生室全面执行省、市基本药物政策,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执行覆盖率、配送合同签订率、基本药物申购率、使用率均达100%O取消药品加成(不包括中药饮片),实行零差率销售,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效缓解。五、县域综合医改成效明显。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县级“龙头”、乡镇“中枢”、村级“网底”进一步强化,筑牢了群众健康守护网。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制度机制逐步建立、完善,诊疗服务更加优质、精准、便捷。公立医院“以药养医”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医疗服务价格倒
5、挂问题正逐步扭转。医师多点执业、医疗责任保险、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区)等工作全面开展。县乡村医共体工作进一步深化,医院各项内部管理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六、健康养老有序发展。医疗机构有序设立老年病科、康复病区,为老年病患者提供综合治疗、康复、保健住院服务,建立老年病急救绿色通道。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免费开展健康查体,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康复保健双向转诊制度及老年病急救绿色通道,实施“先住院后付费”急救服务模式,为老年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急救绿色通道。全县29所养老机构全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及家庭医生签约服
6、务协议,为社区老人免费开展医疗服务及上门诊治服务。“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相对较慢。二是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县域肿瘤、儿科、精神、康复、传染病防控、重症医学等领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中医特色专科优势学科建设仍然不足,医学领军人才短缺。三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应对慢性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人员技术储备、社会动员、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以及机构间分工管理协调、资源调配等还存在较大差距,医防协同机制尚不健全,医防融合不够,应对突发
7、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尚不能适应需求。四是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较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医务人员学历偏低、队伍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岗位吸引力不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基层整体服务保障能力需要不断提高。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县建设“八个”、进军“全国百强”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先后出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古委发20261号)县“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古
8、委办2022)61号)等政策文件,将卫生健康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体部署,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五五”时期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随着“老龄化”和“低生育”时代的到来,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困难和挑战更加凸显。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布局、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补齐“一老一小”重点人群服务短板、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云计算、物联网、5G、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为推动医疗卫生技术变
9、革、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可及性提供了新思路,也带来了新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面推进健康建设为统领,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以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为抓手,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进一步完善制度、补齐短板、强化管理、提升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可
10、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为建设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和省际示范窗口城市筑牢健康基石。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投入保障、管理监督等责任,加大改革力度,强化资源配置,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二、坚持统筹规划、分级分类。围绕“十五五”时期“健康建设”总体目标,强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加强结构性调整优化,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资源配置标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源供给
11、逐步建立“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六位一体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坚持需求导向、平急结合。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扩大资源供给,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结构布局,提升配置效率。坚持“平急结合”,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四、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强化预防为主,在资源配置和投入上向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建立医防协同长效机制,把重大疾病防控在早期。以基层为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上下联动和统筹协作,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五、坚持提质扩能、整合服
12、务。注重提高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县级医院提升到三级医院水平。构建医防协同、医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连续性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健康管理和服务。第三章发展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满足全县公共安全形势需要、能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力支撑全面推进健康建设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综合救治等能力显著提升。基层普遍具备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能力,人人就近享有便捷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
13、卫生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孕产妇死亡率稳中有降,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质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表1:“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指标类别号主要指标2030年现2030年目标指标性质状疾病预防控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0.210.28预期性制体系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全覆盖预期性应急医疗救3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100约束性治体系4乡镇卫生院和
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比例(%)100约束性5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4.35.03左右预期性县办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3.834.0左右预期性床位和人力6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0.810.85预期性配置7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1.63.2预期性8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2.83.85预期性9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0.30.54预4期性1O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O33.93预期性11医护比1:1.311:1.33预期性12床人(卫生人员)比1:1.221:1.30预期性中医13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1.
15、071.2预期性药服务体系14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98.80100约束性15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93.2100约束性一重点人群服16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1.54.5预期性务补短板17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40.7960预期性健康18人均预期寿命(岁)78.6779.67预期性水平19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同比例提高预期性第四章整体布局第一节服务体系一、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体系由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公共卫生应
16、急物资保障体系和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依托的社会动员体系构成。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专业能力,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全面提高早期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处置、综合救治能力,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二、构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由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院构成。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发展,力争大病不出县,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三、构建特色鲜明的中
17、医药服务体系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公立医疗机构为骨干,其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建立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四、构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由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和血站服务体系构成。围绕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紧盯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等薄弱领域,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第二节机构设置及功能
18、定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为主体,以失能失智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健康照护等新型服务机构为补充。按照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各层级梯度配置,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布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服务、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等机构,均由政府主办;医院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其中公立医院为政府举办医院,民营医院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独立设置的区域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诊断、医疗消毒供应
19、健康体检等机构;独立设置的护理院(中心、站)、康复医疗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含失能失智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健康照护等新型服务机构。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监测预警和现场处置统筹能力。推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融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科、医共体内成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或慢性病防治管理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预防保健科,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居(村)委会健全公共卫生委员会,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格化管理职责。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应通过设立医务室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做好职工疾病预防控制
20、相关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强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疾病监测与干预、健康管理组织实施的职能,要具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评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快速检测、样本采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处置能力。负责公共场所、饮用水、职业健康、餐具饮具集中消毒等检测任务;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二)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独立或综合设置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各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立健康教育科(室),暂不具备条件的可确定相关科(室)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接受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估。县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承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21、进及新闻宣传、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的业务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人员培训、适宜技术总结与推广、健康科普和健康传播规范、标准和技术指南制定、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舆情信息管理和发布、健康危险因素和健康素养监测与评估等主要职能。(三)妇幼保健机构。全县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县妇幼保健院),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共同承担城乡居民妇幼保健工作。县妇幼保健院承担妇幼保健、生殖健康技术服务指导咨询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开展妇幼保健相关基层人员培训、信息收集分析、妇幼健康、生殖健康管理等。(四)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设置1所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二级及
22、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医疗卫生综合监管科,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医疗卫生综合监督管岗,加强机构内部自查,强化机构自我监管主体责任落实。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在县卫生健康局领导下,依法行使监督执法职能,开展县域内医疗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检查卫生健康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依法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卫生、餐具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计划生育和采供血卫生、中医服务等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查处违法行为。二、医院(一)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内设置1家县级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1家中医医院(县中医医院)。全力推进县级医院等级提升,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3、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围绕城镇化建设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加快补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短板,提高县级医院平急转换能力,加强信息化等配套建设;分别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总院,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为成员的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县域医共体人员、编制、岗位、经费、管理、药物、财务、信息“八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力争建成2所三级甲等水平的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将茅溪中心卫生院建设为县第二人民医院;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县人民医院需设置康复(医学)科。县中医医院需设置“治未病”科。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辖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基层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 规划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