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作业.docx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L日本在7世纪中期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以下关于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B.大化改新主要是学习中国明清时期的制度C.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D.大化改新后日本的土地归贵族所有2 .源氏物语中弓I用了数量可观的中国诗词,作者在152个重要情节中融入131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句,仅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且长恨歌几乎贯穿整个小说。这表明()A.日本文学缺乏原创性B.中国诗词在日本的影响力远超本土文学C.源氏物语是中日文化交
2、流的生动见证D.日本当时只推崇中国的诗词文化3 .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以下能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A.B.C.D.4 .被称为“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A.印刷术和造纸术B,造纸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印刷术D.火药和指南针5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阳明学成为他们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这体现了()A.中
3、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B.日本全盘照搬中国传统文化C.阳明学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唯一因素D.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超过本土文化6.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这表明()A.中华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B.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C.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汉字和儒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7.1893年,琉球王国学生开始到国子监学习,清代特设琉球学馆于国子监内,作为琉球王国学生读书和生活的居所,他们在中国学习儒学、天文、地理、医学等诸多知识。这可用于说明()A.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传播文化B.中华文
4、化对东亚地区的深远影响力C.琉球王国主动全面学习中华文化D.中国与琉球的官方交流仅限于教育领域8 .日本冲绳重修的首里城公园入口处是一座中国式牌坊,悬挂有康熙皇帝赐之“守礼之邦”汉字匾额,称“守礼门”。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传播能力B.华夷之辨观念在日本的广泛影响C.日本对中国礼仪文化的盲目崇拜D.清朝中期对外交流政策的重大转变9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悲苦无奈的现实;隋唐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逐渐被中国本土文化取代B.中外文化在交流中不断融合创新C.艺术形式
5、随着时代发展日益丰富多样D.艺术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0.据梁启超的西学目表统计,从咸丰末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同文馆等刊印的各类西书共353种,其中科技类译著不下300种,哥白尼、牛顿、爱迪生等科学巨匠的名字逐渐为国人所熟悉。这些科技类译著()A.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B.揭开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序幕C有助于中国民众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科技发展D,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1 .历史上,由于意大利利玛窦以及一批来华传教士的努力,西方世界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认识了文化深厚的中国,也让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拥有不同文化的西方。由此可见,利玛窦等人的行为()A
6、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互动B,开启了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进程C使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得到广泛传播D.导致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12 .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丰富和创新B.佛教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成为主流C.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佛教文化的排斥与融合D.宗教信仰与建筑艺术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13.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
7、时期的科举制在近代被介绍到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积极影响。材料表明()A.隋唐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影响深远C.隋唐时期中国在各方面都领先于世界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4.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这主要是因为()A佛教与儒家思想本质上一致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固,影响深远C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社会而主动吸收儒家思想D.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已经形成15.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
8、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A.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B.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海航技术的高超C.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D.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6.公元7世纪末,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作音符,发明了被称为“吏读”的朝鲜文字;公元8-9世纪时,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和空海分别利用汉字的偏旁与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这表明()A,朝鲜和日本的文字完全由汉字演变而来B.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C.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作业 中华文化 世界 意义 课后 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