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方案.docx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发2018)43号)和*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精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把握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要求L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H21”重要批示精神,围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总要求,进一步找准我市在乡村振兴、*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和“国内大循
2、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比较优势和工作切口,全面推进域内城乡、油地以及与域外重点地区的对接协作、联动发展,努力构建统筹有力、竞争有序、融合互补、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 .主要目标。到2022年,初步形成适应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在城乡融合发展、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到2025年,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全域生产力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大幅提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开放合作格局全面形成。二深化城乡融合发
3、展3 .积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着眼促进“人、地、钱、技”等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进一步打通城乡人口流动通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乡村发展资金保障、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深入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农村籍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来去自由的落户制度。组织开展“新乡贤看*”活动,持续落实选派“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政策。有序推动承包地经营流转,研究实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积极推动各类银行机构向乡镇延伸金融服务,不断扩大“惠农贷”支持范围。健全完善科技人员包基地、包农户、包项目服务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面向
4、生产、面向市场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O(市公安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发展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4 .加快推动城乡产业融合。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现有主导产业为支撑,着力构建城乡关联产业协同错位发展新机制,统筹提高乡村经济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常态化高标准办好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提升无害化厕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打造乡村振兴建设商、服务商、集约商、供应商。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集聚力度,推进ET农业大脑。健全完善“产业联盟+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5、加快设立*产业基金,打造品牌。细化完善“飞地招商”信息共享、项目备案以及“飞入、飞出”认证机制,大力发展一批镇街与园区共建的“飞地经济”项目。围绕我市认养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民俗等产业发展,培育提升认养农业、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等一批特色小镇和乡村“研学游”综合体。积极引导镇街围绕支撑域内园区主导产业发展,集聚构建金融、物流、贸易、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5 .持续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扭住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三个重点,深入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专项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推动全域行政村(涉农社区)
6、达到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标准。进一步抓好村庄美化、绿化工作,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晒晒我家小院子”线上展示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园林新村和美丽庭院。以“无废城市”试点为重要契机,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提高农村有机垃圾无害化水平和资源化利用率。推动118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稳定运行,实现农村饮水水量、水质双达标。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加强改厕建设维护技术力量,确保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在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6 .全面推进城乡基本
7、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构建全民覆盖、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精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养老体系不健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制度,落实教师、校长流动机制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深入开展“大病不出县”攻坚行动,推动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联体。不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加快完成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鼓励城市文艺团体、基层院团、文化志愿者和社会各届送
8、文化下乡。(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文旅广电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强化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7 .全力推动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坚持“区域协同、产业同城”,着力破除与周边城市在设施互联、经贸合作、生态共保等方面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藩篱和体制壁垒,共同打造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隆起带。深入实施我市与*两市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以落实已确定的61项协同发展工作任务为重点,加快推进自贸区改革举措复制、港口通关一体化、*自然保护区联动管护等一批区域共建项目和合作事项。贯彻落实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安排,依托*集团、*化工等重点龙头企业,与*等周边城市联动推进区域炼化产业布局优化整合
9、协力做强*产业基地“*极”。积极推动*街道共同创建协同发展先导区,探索创新毗邻区域规划衔接、要素互通、产业协作等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推进与省内重点区域联动发展10.全面融入*沿海经济带建设。围绕决策协同、产业衔接、港口整合等重点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化与沿海经济带各市的互动交流和联动合作,推动形成功能互补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健全完善与各市业务部门间的沟通对接机制,推动搭建六市协同发展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继续支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我市建设
10、产业技术研究院分院,推动合光正锦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转移项目建设落地。抓住*港口集团组建运营机遇,启动*港与沿海经济带各市港口在市场开发、错位发展、货源分配、航线优化等方面的统筹协作,共同打造国内一流港口群。(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IL积极对接*经济区和*西北地区发展。主动抢抓我省布局建设沈大经济走廊发展机遇,发挥海铁联运成本优势,全面强化与沈阳等城市的沟通对接和产业协作,着力打造沈阳经济区的产业转移首选地、配套生产基地和大宗货物进出口港。深入对接“突破辽西北”战略,依托与阜新市已开展的协同发展工作基础,协力推动阜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进 区域 协调发展 工作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