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乙.、,A刖三“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关键时期。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强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规划纲要是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家、省、市规划纲要相衔接,阐明“十五五”时期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
2、确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是指导全区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至2030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成就“十四五”以来,区紧紧抓住全市“第三轮交通大会战”机遇,以交通“加密、联网、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建成外快内畅、便捷高效的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大幅提升,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显著增强,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坚强保障。目前,全区地方行政等级公路里程3212.6公里(不含高速和通组路),过境高速公路4条、通车里程135.2公里,国道4条131.2公里、省道2条51公里、县道18条
3、462.9公里、乡道102条958.4公里、村道公路1609.2公里、通组公路2584.9公里(其中:已硬化689.6公里、未硬化1895.3公里);公路水路客运总量达到300万人次,货运总量达到250万吨。2025年,成功创建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随着交通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区从区域交通节点向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转变。1 .交通建设提档升级。“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公路水路投资18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23%,年均超35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达6000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2000公里,道路路网密度达到4.63公里/平方公里、84.06公里/万人,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巴广渝、巴
4、万高速建成通车,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5.2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74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完成10个项目70公里提档升级,巴城南环线、巴坦路、梁鼎路等干线公路建成通车,二级以上公路占比提升至3.15%o内河水运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渡改人行桥13座、水上交通安全监测信息系统1个、水上应急救助点1个。道路运输站场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北门客运站等县级客运站2个、乡镇客运站36个、村级招呼站(牌)280个。2 .交通服务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全区开通公路客运班线、定制客运线路93条,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四统一实现升级换代。全区在营农村公交车731
5、辆,运营里程813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客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区以盘兴物流园区、黄家沟物流园区为依托,以邮政、顺丰、申通等物流网点为基础,建设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成区级配送服务中心32家、乡镇物流场站46个、农村网点393个,建制村物流网点全覆盖,实现了村民“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创业不出村”。认真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品质,投资13亿元升级打造巴城一山水化湖一天马山度假区旅游环线,开通旅游精品路线3条,截至2025年底全区旅游客运企业4家,自驾游、定制游、包车游等蓬勃发展。3 .交通脱贫成绩瞩目。织密交通扶贫“毛细血
6、管”,升级改造乡道公路76.9公里,新(改)建通村硬化公路581.38公里、聚居点连接道路228.6公里、农户入户道路480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油路)、IO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立足农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已建成“五环”(1条外环连接16个乡镇,1条内环线连接重要乡镇,3条旅游环线),有力促进“交通+产业”“交通+旅游”“交通+农村电商”等模式迅速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增收。2018年8月,区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4 .交通治理不断规范。加快建设智慧交通,积极推进“互联网+”在交通建设、公路养护、道路运输等行业管理中的应用。筑牢交通扶贫“安全底线”,全面推行农村公
7、路“路长制”,大力整治农村公路“畅返不畅”、农村公路安防工程、水毁路段修复、隐患桥梁整治等项目,保障农村公路通行安全。建成区级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完成车辆ETC安装4万辆,“两客一危”重点车辆实现100%动态监控,交通运输运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建设绿色交通,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公路绿色廊道建设有序推进;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清洁运输装备升级。加快建设平安交通,大力开展“平安交通”专项行动,积极落实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双基(基层、基础)建设要求,加强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建成1个机械化养护与应急保通中心,新改建公路养护站5个,实施养护工程2
8、3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保持优等路水平。车辆超限率控制在以内。“十四五”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交通运输行业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专栏1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执行情况领域具体指标2015年2025年目标值2025年完成值属性覆盖更广泛公路网总里程384760006000预期性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99%100%100%预期性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60%74%预期性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50%59%预期性服务更优质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比例40%100%100%预期性具备条件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60%100%100%预期性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30%100%100%预期性运行更
9、智慧联网售票服务三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覆盖率95%100%100%预期性高速公路ETC车道覆盖率10%95%95%预期性重点渡口、码头实时监控覆盖率/100%100%预期性客运船舶实时监控覆盖率/100%100%预期性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通阻/100%100%预期性信息预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灾害预报、预警/100%100%预期性重要路段、交通节点实时监控覆盖率/100%100%预期性第二节存在问题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完善,全区交通运输建设初见成效,外联内畅的“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对标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及人民群众高品质出行的新期待,我区交通运输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
10、对外交通短板突出。截至“十四五”末,全区仅有1条单线的普通(广达)铁路通行,与川东北地区其他市州所在县区相比条数最少、等级偏低;境内无国家主要交通大动脉或大型水运线路,与川东北地区其他市州所在县区相比也不占优势。同时,全区高速公路优等路率87.8%、普通公路优良路率77.9%,过境的普通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3.15%,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 .城市交通有待完善。老城区空间布局过于紧凑,导致城区单行道多、停车位少,部分城区路段交通拥堵压力长期存在。绕城环线道路建设缓慢,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不畅、缓冲能力差。城区公交线网覆盖不足、结构不优,致部分线路公交长期拥挤,尤其是学校、医院等
11、人流较大区域公交线路供需矛盾突出。公共交通实际分担率与国内外公交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运营服务的便捷性、可靠性仍有提升空间。3 .农村公路基础薄弱。农村公路总量不足,与农村产业振兴发展要求还有距离。农村公路路面窄、弯道多、坡度大等问题大量存在,技术等级普遍不高,三级及以上公路仅占2.75%,绝大部分农村公路为四级及以下道路;部分产业道路、旅游道路还不够优化,严重制约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4 .物流运输支撑不足。全区尚无综合货运枢纽场站,建设布局欠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货运总量偏低。截至十四五末,全区年货运总量1980万吨,与川东北地区其他市州所在县区相比基本处于垫底。同时,物流节点布局与服务
12、功能有待完善,建制村快递服务实际覆盖深度不足,离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建设成渝地区重要门户枢纽和区委五届十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的发展定位还有较大差距。5 .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截至“十四五”末,全区共建成区级客运站3个,乡镇、村级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仍存在规划布局欠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场站规范化管理有待提升。道路养护配套资金投入不足、精细化养护不到位,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不稳定、专业化水平不高、养护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较突出,导致道路水毁、塌方、破损等情况多发,离“管好”“护好”还有较大差距。第二章形势分析区是全市“8844”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汇点,“十五五”时期,
13、是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第一节“十五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形势要求1 .融入国家、省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交通大动脉,融入全国全省路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抢抓机遇,积极谋划高速铁路等对外大通道,推进交通运输形成发展优势。区要立足地处成渝西中心地带、联结关天经济区、延展辐射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强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国家战略通道衔接,加快完善对接成都、重庆、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对外运输大通道,构
14、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区域竞争力。2 .推进清爽奋进幸福建设和“四区共建”的根本要求。推进清爽奋进幸福建设和“四区共建”,交通必须先行“十五五”期间,交通将加快推进以高速路、铁路、城市快速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促进莲山湖新区、北部山区、曾口片区等功能区块建设与融合,进一步把核心城区规模做大、经济做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不断放大区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3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支撑作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支持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5、区要实现“四区共建”,必须完善基础设施。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网覆盖深度和广度,提升技术等级,强化安全保障,提高农村运输服务品质,缩小城乡交通差距,充分发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4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运输的主要需求。一是群众出行需求。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旅客出行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二是货物运输需求随着川东北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预测“十五五”时期,区货运量年均增速为7.64%左右,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为12.9%左右;三是城市发展需求。“十五五”时期区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
16、城乡一体化发展,未来将形成以主城、莲山湖新区、经开区和清江、化成、曾口、鼎山、天马山等中心镇为主的“一主二副多点”中心都市区发展框架。这就要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起支撑和引导作用,以综合运输通道和区域交通骨干网络为重点,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强化主城区与副中心及重要乡镇之间的直连直通,不断提升主城区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辐射力、服务力。构建便捷出行、高效运输、智慧服务的人民满意交通运输体系。第二节“十五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利好优势1 .国家战略带来的利好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强化西部地区补短板,大力推进革命
17、老区、贫困地区交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国家发改委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一千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6-2035年)布局的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把“甘其毛都经银川、汉中、广安至重庆”“康定经雅安、成都至”“广元经至达州”等通道确定为对外“西部陆海走廊”和内部“4联”的重要路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交通运输 十五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