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水土保持规划.docx
《四川宜宾水土保持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宜宾水土保持规划.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报批稿)宜宾市水务局二0一六年八月项目名称:四川省宜宾市水土保持规划( 2015-2030年)编制单位:宜宾市水务局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前言水乃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的基础资源。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防洪安全及水质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的重要环境问题。宜宾市水土保持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全市水土资源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水土保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 已经颁布施行,新法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明确了规划对于强化
2、各级政府水土保持责任的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新 水土保持法 , 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2011年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水规计【 2011】 224 号)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在四川省2014 年 1 月举办的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技术培训会后, 在宜宾市政府及市水务局的领导下, 编制单位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和相关部门座谈,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宜宾市水土保持规划初稿。宜宾市水务局于 2016 年 4月 28 日组织召开了规划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本规划。本次规划全面收集了
3、宜宾市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基础数据,明确了水土保持需求; 系统科学地划定了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按照宜宾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提出了至 2030 年全市的水土保持任务、目标与总体布局,提出了预防、治理、监测、监管专项规划,并对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了安排。 本规划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宜宾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规划编制期间,得到了宜宾市政府及宜宾市水务局、宜宾市发 展和改革局、宜宾市财政局、宜宾市国土资源局、宜宾市林业局、宜 宾市交通运输局、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宜宾市环境保护局和宜 宾市农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并对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 见,同时规划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 水
4、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 所专家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目录第一章 规划概要 -4 -第一节总则 -.4.-第二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6-第三节目标与任务-.7-第四节总体布局 -.8-第五节 专项规划 -.1. 1 -第六节进度、投资与效益-.13-第二章 基本情况 -15 -第一节自然环境 -.1. 5-第二节自然资源 -.2. 1-第三节社会经济 -.26-第四节水土流失 -.2. 9-第五节水土保持 -.3. 3-第三章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39-第一节现状评价 -.3. 9-第二节需求分析 -.4. 8-第四章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模 -53-第一节规划依据 -.5
5、3-第二节目标和任务-.55-第三节规划规模 -.57-第五章总体布局 -58-第一节区域布局 -.5. 8-第二节重点布局 -.6. 9-第六章预防规划 -76-第一节预防范围及对象-.76 -第二节措施体系与配置- 77 -第三节 重点项目 -.8. 4 -第七章 治理规划 -87 -第一节治理范围与对象-.87 -第二节措施体系及配置-.88 -第三节重点项目 -.9. 9 -第八章 监测规划 -102 -第一节规划目标 -.102 -第二节规划布局 -103-第二节监测项目 -105-第三节监测内容和方法-.107 -第四节 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与网络传输- 109 -第五节 监测设备及经
6、费 - 111 -第九章综合监管规划 - 114 -第一节监督管理 -114-第二节科技支撑 -.117 -第三节管理能力建设 -119-第四节信息化建设 -122-第十章实施进度与投资估算 - 125 -第一节实施进度 -.125 -第二节近期重点项目安排-.126 -第三节 近期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130 -第十一章实施效益分析 - 139 -第一节效益分析 -139-第二节综合结论 -142-第十二章实施保障措施 - 143 -第一节法律法规保障 -143-第二节政策保障 -143- 3 -第三节组织管理保障- 144 -第四节投入保障 - 144 -附表 -146 -附表1 宜宾市气象
7、特征表 -146-附表2宜宾市气象特征表 -146-附表 3宜宾市社会经济现状表-.147 -附表4宜宾市土地利用现状表 -148-附表5宜宾市土地坡度表 -148-附表 6宜宾市水土流失现状表-.149 -附表7宜宾市水土保土措施现状表 -. 150 -附表8 宜宾市各区县综合治理规模表 -. 150 -附表9 宜宾市各区县重点治理规模表 -. 151 -附表10宜宾市水土保持生态分区表 -. 151 -附表11 宜宾市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表 -. 152 -附表12宜宾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布局及措施规划表 -154 -附表 13宜宾市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规划表- 154 -附表 14宜宾市
8、近期重点防治工程规划表-. 155 -附表 15宜宾市近期重点治理项目投资表- 158 -附图: -158 - # -第一章 规划概要第一节 总则一、指导思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坚持 “三大发展战略 ” ,按照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 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遵循自然规律, 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主线, 以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保护能力等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防治,推进水土保持生态
9、建设快速、 健康发展, 为提升发展质量、 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美丽幸福宜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二、规划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遵循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 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把预防监督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坚持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两手抓。2、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治理水土流失应首先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依托天然林保护、封禁、生态修复等工程,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地区自然灾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综合治理、项目带动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山
10、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以国家和省市项目为依托,合理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实行集中治理、规模治理、连续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体系。4、因地制宜、持续发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自然地理条件, 因地制宜、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 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 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再生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突出重点、统筹规划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区域防洪安全、 精准扶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要求出发, 统筹相关, 突出重点。 优先安排水土流失严重,急需治理的区域;具体项目区尽量集
11、中连片,组成大的示范区,统筹治理。6、公众参与、鼓励创新充分调动治理区政府和群众参与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的积极性,积极探索、 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 土地、 林业产权流转机制, 治理、开发成果巩固机制等,鼓励机制创新、实施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治理和经营,鼓励大户承包治理,发展生态产业。三、规划水平年四川省宜宾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水平年为 2015 年,近期水平年 为 2015 年 2020 年,远期水平年为 2021 2030年;社会经济基准 年为 2014 年底,水土流失数据采用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第二节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四、水土流失面积根据水利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成果, 宜
12、宾市水蚀面积 4521.57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34.07%,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561.58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34.54 %;中度流失面积1550.45 km2,占水 土流失总面积34.29 %;强度流失面积755.81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 积 16.72 %; 极强烈流失面积468.10km2, 占水土流失总面积10.35 %;剧烈流失面积185.63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4.11 %;水力侵蚀以中 度和轻度为主,占侵蚀面积的68.83%。 1988年全市侵蚀模数为 3920吨/平方公里.年, 2000年侵蚀模数为2389 吨/平方公里.年, 2012 年侵蚀模数为1919
13、 吨/平方公里.年,侵蚀模数呈减小趋势。从地区分布和侵蚀总量上看, 水土流失面积最多的是宜宾县, 侵 蚀面积为986.03 km2,占全市总侵蚀面积的21.81%。从侵蚀面积占 区域总面积的比重看,除南溪区、长宁县、翠屏区外,比重均超过30%,其中高县比重最大,为49.95%。五、水土保持成效通过近几十年不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 1988年的8186.7 km2 ,减少到目前的4521.57 km2。人为活动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 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 全市土壤侵蚀强度显著降低, 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林草植被覆盖度逐步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蓄水保土能力不
14、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日益增强。第三节 目标与任务六、规划目标总体目标:到 2030 年,建成与宜宾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实现水土保持生态文明。 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率实现68.26%,减少土壤侵蚀量1083.21万吨 /年。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林草植被得到保护和恢复,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覆盖面积达到51%以上。近期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重点治理地区生态趋向好转。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率实现26.20%,减少土壤侵蚀量416 万吨 /年,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林草
15、植被基本得到保护与恢复,覆盖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覆盖面积有所增加。七、主要任务及规模任务:加强预防保护,保护林草植被和治理成果,以重点预防区为重点, 明确生产建设活动的限制或禁止条件, 采取封育和自然修复等措施,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提高林草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维护供水安全; 以重点治理区为重点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减少进入江河湖库泥沙;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 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创新体制机制, 强化科技支撑, 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 提升综合监管能力。规模:到 2020 年,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达到1502.76km2 ,其中
16、综合治理面积1184.76km2,预防保护面积318km2。到2030年,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达到3713.46km2 ,其中综合治理面积3086.26km2 ,预防保护面积627.2km2 。第四节 总体布局八、水土保持区划按全国水土流失三级区划分和四川省省级区划, 宜宾市属于四川盆地南部中丘、低丘水蚀综合治理区。与省级规划相衔接,全市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力布局, 结合水土保持需求和功能, 将全市划分为四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I区(浅丘、平坝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II区(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田区(中、低山岩溶保土蓄水区)和IV 区(低山保土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 。九、浅丘、平坝保土人居环境维
17、护区本区位于市域东北部地区,包括江安县、南溪区、翠屏区、长宁县和高县的 55 个乡镇和 11 个街道办事处, 土地面积3231.75km2 , 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4.35%。本区水力侵蚀面积为 866.60 km2,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26.82%。侵蚀以中度和轻度为主,占全市水蚀总面积的19.17%。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土壤保持和人居环境维护。主要防治方向:一是以监督预防为主,严格落实实行 “三同时 ”制度, 重点控制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和交通、 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 二是积极开展坡耕地侵蚀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植被建设,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丘陵
18、保土生态维护区本区位于宜宾市域中部和北部地区,包括宜宾县、高县、南溪区和翠屏区的 44 个乡镇,土地面积为3915.59km2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51%。本区水力彳蚀面积为1423.63km2,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36.36%。侵蚀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占全市水蚀总面积的31.49%。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土壤保持。主要防治方向为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城乡建设活动水土流失。十一、中、低山岩溶保土蓄水区本区位于市域南部地区,包括珙县、江安县、筠连县、兴文县和长宁县的57个乡镇,土地面积4173.93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1.45%。本区水力侵蚀面积为1593.39km2 ,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
19、38.17%。侵蚀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占全市水蚀总面积的35.24%。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保土保水、抗旱防洪减灾。主要防治方向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十二、低山保土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本区位于市域西北部,仅包括屏山县和宜宾县的 19 个乡镇,土地面积1949.81km2 ,占全市总面积14.69%。本区水力侵蚀面积637.95km2 ,占本区总面积的32.72%,侵蚀以中度和轻度为主,占全市水蚀总面积的14.11%。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主要防治方向:坡耕地治理、封禁和生态修复。十三、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依据对水土流失现状及趋势分析, 在原有的重点防治分区的基础上重新划定了
20、全市水土流失防治区, 其中重点预防区包括两区八县的29 个乡镇, 土地总面积为1980.22 km2,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4.92%,水土流失总面积627.20km2, 占预防区土地总面积的 31.67%。 主要集中在屏山县大部、长宁县蜀南竹海片区、江安县南部、筠连、珙县南部的森林和重要江河源头区、 兴文的石海国家地质公园、 僰王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重点预防区内实施以封禁和自然修复为主的技术措施, 配合以严格的管理措施, 构建全市水土流失预防保护体系, 促使全市重点预防区水土保持功能得到全面恢复。其中:在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内,进一步保护原有的生态植被, 在一级水功能区内, 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
21、保护和改善水库水质,维护水环境质量和饮水安全;同时,强化区内生产建设行为和农林开发活动的约束, 尤其是旅游开发项目的水土流失控制,依法保护好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区全市各县区均有分布, 涉及两区八县 120个乡镇, 土地总面积为8966.23km2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7.56%。水土流失总面积 3086.26km2 ,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34.42%,占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8.26%。重点治理区的水土流失以中度和轻度为主。重点治理区内对适宜治理的坡耕地进行防治,提高土地生产力,存在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的小流域在全面规划指导
22、下, 分期开展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治理及监督管理, 控制为人水土流失的发生。做好治理与保护同步工作,建立管护制度,巩固治理成果,提高治理效益。第五节 专项规划十四、预防保护坚持 “预防为主, 保护优先 ” 。 在全市所有区域实施全面预防保护,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预防规划重点预防保护水土流失面积627.20km2。预防措施体系: 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的健全及职责落实、 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 生产建设项目分区预防管理方案等方面。 技术措施包括封禁与生态修复、 局部综合治理、规范管理等措施。重点项目: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宜宾 水土保持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