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奋斗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要,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高标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安康追赶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创建国家示范区,既是荣誉和使命,更是承诺和责任。去年底,我市从全国30多个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以全国第三、西部第一的好成绩,成功通过评审,取得创建资格,标志着我们又一项“国字号”创建顺利上马。刚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金武刚同志作了专题辅导,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全虎
2、同志讲了很好的指导意见,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用于创建工作实践。下面,我再强调三点:第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和“硬支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是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动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旨在通过基层实践探索、区域示范带动,研究和推动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矛盾,分类指导不同区域和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全面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既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一个新的起点,又是助推“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重大举措,对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一是有利于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文
3、化精神体现城市品格、彰显城市形象、凝聚城市内涵,高质量发展成果既要体现在经济健康快速增长上,更要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上。近年来我市发展很快,经济运行稳中快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与发达地区比较、与群众期待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短板。我们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就是要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化人”向“育人”转变,培育城市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品位,彰显安康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软实力。二是有利于激发追赶超越正能量。安康正处于绿色发展转型期和追赶超越加速期,中省“一带一路”、脱贫攻坚、西部开发、川
4、陕革命老区振兴、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绿色循环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叠加,为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无论是经济发展、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还是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精神文明等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我们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有文化的浸润和滋养,让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坚持“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更加坚定地实施 “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发展路径,广泛凝聚正能量,齐心发出好声音,以此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三是有利于提升人民群
5、众幸福感。创建国家示范区,既是发展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我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脱贫攻坚到最后都是硬骨头,一些人“等靠要”思想严重,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很艰巨。人无志不立,贫无志难脱。我们要通过创建国家示范区,把脱贫攻坚与扶志扶智、与新民风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强化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轮驱动,消除贫困群众“习惯穷”“争当穷”等思想顽疾,树立起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激发“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让幸福生活靠奋斗蔚然成风。我们就是要以创建国家示范区为契机,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
6、福感。创建国家示范区任务重、要求严、标准高,我们既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又要牢牢把握现实和有利条件,坚定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创则必成的信心。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五个扎实”工作要求的关键环节,不断强化“文化引领发展、文化服务人民”理念,把文化建设融入改革创新实践、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形象塑造和社会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创建国家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有”:一是规划有目标。对照国家示范区创建标准,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确定了创建工作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
7、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绩效考核、评价反馈、保障措施等“四梁八柱”构架基本成型。二是保障有力度。在全面推进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不断加大包括文化在内的民生事业发展,每年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投入民生工程,其中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保障资金年均投入超过2亿元,文化发展保障有力、成效初显。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小康指数已经达到89.66%,其中“文化建设指数”攀升到96.5%。三是达标有基础。近
8、年来,仅市本级就累计投入10多亿元,建成了安康博物馆、龙舟文化园、“一江两岸”文化休闲带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正在加快实施汉江大剧院、香溪书院、文化体育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县一策”扎实推进,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成功打造“文化大本营”“文化小康行动”“美丽中国我的家全国少儿美术大赛”等系列文化品牌,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创建达标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和群众基础。四是工作有亮点。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挖掘文化生产力,我们积极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安康模式”,“汉剧兴市”项目通过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命名。创建省级以上文
9、化先进县8个,其中全国文化先进县2个,位居全省第一,打造中国和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牵头举办“南水北调”中线城市文化联动活动,搭建区域文化合作发展平台,为全面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化建设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性工程,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但其逐步裂变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综合效应量级巨大。随着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安康追赶超越稳步提速,2015-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三连优”佳绩,2017年荣获目标责任考核与脱贫攻坚评估考核“双优”。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7%,增速继续领跑全省。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文化建设领域的突
10、出贡献,也为我们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夯实了基础。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保持恒心,突出政府主导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基础同做实基层相结合、坚持国家标准同彰显安康特色相结合、制度创新与实践推动相结合,全面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第二,统筹谋划,精准施策,举全市之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样板创建国家示范区,既要统筹谋划,更要探索创新。对照创建规划和建设标准,结合安康改革发展实际,全市上下要着重从六个方面精准发力:一要突出重点抓项目,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对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硬件要求,规划梳理汇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公共 文化 服务体系 示范区 创建 工作 动员 会上 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