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考题总结中补充.doc
《城市规划考题总结中补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考题总结中补充.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6名词解释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下的一个相对量、当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集聚超过一定的极限,将造成人们最基本的环境要求,超出了人们的忍受程度,并使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而再也难以恢复时,也存在一个绝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相对量和绝对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平衡的稳定值。城市形态:由结构(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交通预测: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的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路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量。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以及三位空间环境的设计。“二书一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必须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个基本环节,通常称“二书一证”。历史地段:历史地段在我国统称也称历史街区。它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想对完整的地段。对于城市中的历史地段而言,还应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通常称历史街区。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战略发展计划:是作为
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的先导研究,在我国近几年规划编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关注点是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因素的先行研究,即有关城市长远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公交优先:是一种新型的交通管理模式。在繁忙的大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主导作用。07简答题1、17世纪巴洛克时期罗马改造以及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城市设计特征。巴黎改建:1分离贵族和贫民区2完成大十字和两个环路的建设3重视绿化与公园的建设4把城市分区5改善城市排水、供水、电力等市政设施。评价: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平民窟问题,也未解决交通问题。但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但其大胆改革和城
4、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罗马改造: 17世纪巴洛克时期,封丹纳作为改建罗马的的规划师,修直了几条街道,建造了几个广场和25座以上的喷泉。开辟了3条笔直的道路通向波波罗城门。它们的中轴线在城门之间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在交叉点上安置一个方尖碑,作为3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他用高的方尖碑来标识这个城市北门的主要入口的关键位置。这个时期轴线构图被广泛运用,重要建筑物往往属于教皇或权臣,放在城市的中心。建筑物的体积构图受到了强调。多数教堂采用单一空间的集中式构图,具有更强的纪念碑性格。这种构思符合教廷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梦想。2、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求和内容与文物建筑保护的要求和内容有什么不同?文物建
5、筑保护单位本身应该采用保存的保护方式,即在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的基础上,作必要地维护性的修缮、加固和恢复性的修复,以不改变其原貌为原则。如果和城市建设发展有冲突,或者存在的环境已经被破坏而无法改变时,可以对其采取整体移位或原地原样、原材料复建的方法。对尚未完全探明的地下历史遗存,应采用冻结保存的方法。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保持历史地段的风貌特征和城市生活,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即在保存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的同时维持并发展它的使用功能,保持它的活力,促进城市繁荣,使该地段居民的生活条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并使该地段适应城市整体发展的要求。内容可归纳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
6、景观界面的保持三方面。3、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世界中形成和发展了丰富的后现代社会思潮,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思潮都处于混沌交锋的大转折时期。在城市规划领域,从强调理性的现代城市规划转变为注重社会文化的后现代城市规划,人本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思想核心。注人类环境行为的研究,深化设计方法,把城市环境主要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在环境中寻求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理想和爱好的场所与形态。这一时期各国都把历史遗产保护提高到了重要高度,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突出贡献:马丘比丘宪章 发展了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思
7、想 4、居住用地和规划原则?P961)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和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格局与形态。 2)居住用地的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 居住区用地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 4) 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和标准,在位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区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 5)城市居住
8、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用地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5、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内容?P169一化二系三结构即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规划交通、同学、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即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如空间发展轴,发展过程中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确定其时序关系和动态空间结构。以构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相协调发展的区域整体。6、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原则?P288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
9、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7、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要点?P5461)城市特别是历史城区空间格局的保护。2)城市布局的调整。3)城市外围环境的控制。8、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内容和原则?P580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审批和违法建设的查处建设项目的审批包括1) 建设项目选址管理2) 建设用地管理3) 建设工程管理9、比较田园城市与美国新城市主义的思潮?田园城市和美国新城市主义都是试图解决不受节制的城市规模问题和由此引发的巨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田园城市:基于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使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像磁铁一样互
10、相吸引,共同结合,提出了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应该停止增长,过量的部分应该由邻近的城市来接纳。最终形成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态。美国新城市主义:通过重新改造那些由于郊区化发展而被废弃的传统的旧市中心区,使之重新成为居民集中地地点以建立新的密切邻里关系和城市生活内容,即就城市,新面貌。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到有关对郊区城镇采用紧凑开发模式的探索。对城市的郊区,新城市主义提倡采取一种有节制的、公交导向的“紧凑开发”模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增长模式。10、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理论形态特征?11、举例一、两个典型城市,试述西欧疏散与限制发展各
11、大城市的尝试?大伦敦规划:吸收了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中的许多精髓(田园城市、区域规划、分散主义、卫星城市、盖迪斯的调查分析规划的程序),在伦敦中心城区划分四个圈层(城市内环、郊区环、绿带环、乡村外环),并用放射性街道连接。最早明确体现了“分区管制”的思想。评价:有效控制了伦敦无须蔓延的势头,大伦敦规划的思想和提出的措施,是使其成为成功舒缓现代城市压力的最典型案例之一。对四五十年代的城市规划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之后效仿的城市却很难再现辉煌。07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霍华德针对现代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设想了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具有一种比较完整
12、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会上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成为雅典宪章。大纲首次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大纲中的一些基本论点,成为近代规划学科的重要内容,至今还发生着深远的影响。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 或:特定地域内的
13、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的先导研究,在我国近几年规划编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关注点是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因素的先行研究,即有关城市长远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研究的内容一般可包括六个层面,区域背景、经济和产业、社会文化、空间发展、环境和景观、开发策略等。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下述各个方面:(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如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
14、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最早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公里长的中轴线布局,规划中还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确定城市总体布局形态的主要因素(1)城市现状:中小城市如今后发展规模不大,一般是原地向周边适当拓展,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中心城区已形成很大饼块,今后又有较大发展,则可
15、考虑采用跳跃式发展。(2)用地条件:新城区尽量向用地条件好的地方发展。平原城区发展一般不受地形限制,建成区可较自由舒展,但要注意少占农田耕地。(3)资源情况:主要是考虑淡水,矿产,土地,森林,岸线,旅游的资源分布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布局的影响。(4)城市性质和产业布局:污染型工业集中的重化工业城市特别要注意工业区正确选址。(5)特殊职能要求:某些城市的特殊职能对城市用地布局有直接影响。如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所在城市等。(6)对外交通: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建设往往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产生很大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及其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异同点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是
16、采用综合指标体系的方法。在基础研究和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将规划用地按区、片、块逐次划分为基本地块,然后为每一基本地块用综合指标体系的十二项指标逐一赋值,使控制性原则通过这个综合指标体系体现出来,以达到对基本地块上的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和引导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1)基础研究和规划研究;(2)土地细分;(3)用综合指标体系给每一地块赋值。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形体规划为主的传统的详细规划发展而来的。主要区别在,一个是“具体布置”,一个是“规定各项控制指标和管理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详细规划阶段的第一个编制层次,它是以量化指标将总体规划的平面、定性、宏观的控制分别转化为对城市建设三维空间、定量、微观的控
17、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本质是强化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衔接,是连接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编制层次。在不少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中,1960年代这一阶段是重要的转变时期。在城市规划领域,各学科的交叉和横向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了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试从政策、观念、方法等方面综述在城市规划领域发生了哪些重要的转变。(1)6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2)60年代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3)60年代以来的新城建设;(4)60年代以来西方大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5)60年代以来的科学城和科学园地;(6)60年代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7)60年代以来的古城和古建筑保护;(8)60年代以
18、来的城市中心、广场、步行商业街、城市园林绿化等;(9)60年代以来的居住环境与居住区;(10)60年代以来的新兴学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资源,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除了建筑和历史地段保护之外,还应包括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试述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要点。(1)城市空间格局的保护城市空间格局的保护是城市整体景观环境保护的重点。构成城市空间格局的要素通常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城市的空间轮廓、城市轴线、城市的街道骨架、街巷尺度、河网水系、山体林地,还包括城市中起空间标识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那些已经成为构成城市特色有机组成部分的成片的居住建筑。城市
19、空间格局保护的重点是城市中的历史街区。(2)城市布局的调整从城市总体发展策略和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层面,研究确定历史城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合理地落实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上,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环境,并延续包括文物、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活力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空间布局层面处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方式有两种,即开辟新区和新旧相融并存。(3)城市外围环境的控制城市外围的环境,是城市特征和文化形成及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城市外围的环境,特别是自然风景,保持自然与城市间相容的协调关系,对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并使其在发展中继续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的绿色环境已成为城市的环境美
20、学、生活质量和生态品质等多重需求目标的载体,试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置的原则和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绿化特点,因地制宜,与城市总体布局统一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构成,包含有功能构成、分级构成和形态构成等多方面内容。(1)绿地系统的功能构成城市绿地系统可以由多样的功能绿地进行系统的组合,也可以由不同的功能绿地子系统组成总体的功能系统。由于绿地往往能发挥多种功能,所以绿地系统也具有功能的兼容性。不同功能绿地子系统如生态绿地、旅游休闲绿地、娱乐、运动绿地、景观绿地以及防护绿地等。(2)绿地系统的分级构成按照城市的用地结构所形成不同规模的服务范围,城市某些功能绿地可以对应地进行分级
21、配置。如在居住地区可有宅旁绿地、住宅组团绿地、居住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等。(3)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城市绿地以多种形态要素,结合城市布局结构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呈现多样的形态构成特征。绿地形态要素主要有:点状绿地,是指集中成块的绿地,如大小不同规模的公园或块状绿地,或是一个绿化广场、一个儿童游戏场绿地等。带状绿地,是城市沿河岸、或街道、或景观通道等的绿色地带,也包括有在城市外缘、或工业地区侧边的防护林带。楔形绿地,是以自然的绿色空间楔入城区,便于居民接近自然,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环状绿地,在城市内部或城市的外缘布置成环状的绿道或绿带,用以连接沿线的公园等绿地,或是以宽阔的绿环限制城市向外进
22、一步蔓延和扩展等。081.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的规划结构特点文艺复兴最早产生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繁荣中,城市建设也在解放思想。阿尔伯蒂继承了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思想理论,主张首先应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地考虑城市的选址和选型,而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街道的布局。他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在文艺复兴时期,他是用理想原则考虑城市建设的开创人。阿尔伯蒂从1450年著述论建筑一书,从城镇环境、地形地貌、水源、气候和土壤着手,对合理选择城址和城市及其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进行了探讨。其典型模式是,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
23、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2. 城市中心的空间规划要求及建筑空间组织的原则 城市中心空间规划首先应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要求,如办事、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社交、休息、观光等活动,必须配置相应的建筑物和足够的各种场地。城市中心的空间规划不仅要处理好土地使用和交通联系,而且还要考虑公共活动中心空间的尺度、建筑形体和景观。在空间规划设计中,必须重视整体性和综合性、可接近性和识别性,以及空间连续与变化的效果。建筑空间组织的原则之一是运用轴线法则;可以有一条轴线或几条主、次的轴线把中心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建筑空间组织的原则之二是统一考虑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考题 总结 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