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12篇(详细版).docx
《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12篇(详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12篇(详细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共12篇)目录篇一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2篇二2025年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案及管理制度.6篇三中小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17篇四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23篇五2025年中小学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30篇六幼儿园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33篇七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41篇八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44篇九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52篇十幼儿园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57篇十一、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64篇十二2025年基孔肯雅热综合预防方案72篇-、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
2、案一、背景基孔肯雅热由伊蚊传播,近年境外输入病例增加,本地传播风险上升,全球超56亿人受威胁。学校人员密集,易成疫情传播场所。为保障师生健康,依据相关法规和指南,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二、防控目标1 .提升师生对基孔肯雅热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减少校内传播风险。2 .建立校园防控体系,落实各项措施,杜绝疫情在校园内扩散。3 .联动卫生部门与疾控机构,形成防控合力,降低疫情对教学秩序的影响。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 .组长:校长姓名统筹校园防控全局,制定策略,调配资源,保障防控工作有序开展。2 .副组长:副校长姓名协助落实措施,督查各部门工作,汇报进展,组织应急处
3、置。成员:各部门负责人教务处:协调教学安排,配合防控培训,保障教学期间防控措施落实。学生处:管理学生健康,收集学生发病信息,做好患病学生的隔离与关怀。后勤处:负责校园环境消杀,清理蚊媒孳生地,维护防蚊设施,储备防控物资。医务室:开展病例监测,协助诊断治疗,指导防疫,上报疫情信息。宣传部:通过校园媒体宣传防控知识,提高师生防范意识。(二)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组长姓名成员:成员姓名负责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组织隔离、消毒,协调医疗救助,安抚师生情绪。四、监测与报告(一)病例监测1 .日常监测:班主任每日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发热伴皮疹、关节痛者,询问流行病学史并报告医务室。教职工发病及时向医务室报备
4、2 .医务室监测:对就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患者详细问诊,疑似病例建议就医并追踪结果。3 .环境监测:后勤处每周检查校园蚊媒孳生地,记录蚊虫密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二)疫情报告1 .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医务室24小时内报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部门,同时上报学校防控领导小组。2 .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调,提供病例接触史等信息,协助确定密切接触者。五、防控措施(一)环境防控1 .每周清理校园积水,疏通下水道,翻盆倒罐,水培植物勤换水或加灭蚊幼剂。2 .教室、宿舍等安装纱门纱窗,定期喷洒环保杀虫剂,室外设置防蚊设施。3 .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区域每日清洁消毒,垃圾日产日清,保持环境整洁。(二)个人防护1
5、 .教育师生穿长袖衣裤,暴露部位涂驱蚊液,课间活动避开蚊虫活跃时段。2 .宿舍使用蚊帐,定期晾晒被褥,保持通风干燥。(三)病例管理1 .患病师生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痊愈后方可返校,凭医疗机构证明销假。2 .对病例活动场所彻底消毒,密切接触者居家观察7天,每日报健康状况。六、健康教育与培训(一)学生教育L开学初开展防控知识讲座,班会、宣传栏普及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方法。3 .组织知识竞赛、手抄报活动,增强学生防范意识。(二)教职工培训1 .开学前培训教职工,使其掌握识别症状、报告流程和应急处置方法。2 .医务室人员参加疾控部门培训,提升诊疗和防控能力。七、物资储备与保障1 .后勤处储备足量驱蚊剂
6、杀虫剂、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定期检查更新。2 .医务室备齐常用药品和急救设备,确保应急时使用。3 .保障防控资金,用于物资采购、环境整治和培训宣传。八、应急处置1 .出现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隔离病例,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暂停聚集活动。2 .对校园全面消杀,重点区域强化消毒,降低传播风险。3 .及时向师生通报疫情,避免恐慌,必要时调整教学安排。九、监督与评估1 .防控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各部门防控工作,对落实不力的限期整改。2 .每月评估防控效果,总结经验,优化方案,确保措施有效。十、附则1 .本方案由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2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与上级要求冲突,以上级规定为准。篇二
7、2025年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案及管理制度一、引言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作为经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对校园内师生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极易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切实维护全体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营造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等相关法规文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及管理制度。本方案旨在通过强化预防举措、构建精准监测体系、实施高效应急处置,推动校园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迈向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轨道。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领导小组组长
8、由校长担任,全面统筹校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负责调配校内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防控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积极对接上级教育、卫生健康部门,确保防控部署在校内精准落地。副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协助组长推进防控工作具体执行。组织协调校内各部门协同合作,监督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I,及时解决防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工作小组1 .宣传教育组:由学校宣传部门与健康教育教师组成。负责将两病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系统传授相关知识,使师生深入了解两病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平台,
9、及时发布权威防控信息与科普知识,定期推送防控小贴士、健康提示,提升师生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向家长发放宣传手册或告知书,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与家长沟通,指导家庭做好防控工作,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家校联合防控合力。2 .环境整治组:由后勤部门与物业人员组成。建立每日校园清扫制度,组织人员全面清扫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杂物。重点管理校园内易积水区域,定期检查花坛、景观水池、下水道、沟渠、树洞、废旧容器等可能积水处,及时清理积水,疏通排水管道。对无法及时清除的积水,按规定投放杀虫齐心组织师生开展“翻盆倒罐”行动,清理校园内各类
10、容器积水,定期检查雨水井、污水井,确保排水系统畅通,从源头上减少蚊虫滋生。3 .蚊虫防控组:由专业消杀人员与后勤人员组成。定期清理校园卫生死角,清除杂草、杂物,减少蚊虫栖息之地。在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纱门、纱窗,为学生宿舍配备蚊帐,物理阻隔蚊虫进入室内。严格按规定聘请专业消杀人员,对校园内外环境定期进行化学消杀作业,科学使用杀虫剂,降低成蚊密度。4 .健康监测组:由校医与班主任组成。落实学生晨午检制度与教职工健康监测制度,密切关注师生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师生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症状,及时进行初步排查,并按规定流程上报。做好因病缺勤师生的病因追踪与
11、登记工作,了解其病情,督促就医并记录。5 .应急处置组: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与相关行政人员组成。在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点进行严格封锁与管理,组织实施消毒、灭蚊等应急处置措施。做好师生安抚与心理疏导工作,维护校园正常秩序,避免恐慌。三、预防措施(一)宣传教育1 .纳入课程: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每学期安排一定课时专门讲解。课堂教学中运用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师生深入了解两病发病机制、传播特点及预防要点。2 .多平台宣传:校园网站:在学校官网首页设防控专栏,及时发布最新防控政策、科普知识、校园防控动
12、态。定期更新防控知识问答板块,解答师生和家长疑问。微信公众号:每周至少推送一篇两病防控文章,内容涵盖防控知识科普、校园防控进展、个人防护技巧等。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师生和家长关注,提高防控知识传播效果。校园广播:每天固定时段安排防控知识广播,利用课间、午餐等师生集中时段,以通俗易懂语言宣传两病防控知识,播报校园防控工作动态,营造防控氛围。宣传栏:在校园显眼位置设宣传栏,定期更新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海报、宣传画。内容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与美观性,吸引师生观看。3 .家校协同:发放宣传手册:印制防控宣传手册向家长发放,内容包括两病基本知识、家庭预防措施、教育孩子做好个人防护等。家长会
13、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两病防控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校园防控工作情况,指导家长在家做好防蚊灭蚊,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家长群:班主任通过班级家长群及时推送防控知识、校园防控通知等。家长反馈孩子在家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学校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家庭和社区防控,形成家校社联动防控格局。(二)爱国卫生运动1 .日常清扫:建立严格每日清扫制度,明确各区域清扫责任人。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场所每天至少全面清扫一次,保持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整齐。食堂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持操作间、餐厅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和泪水。图书馆定期清洁书籍、书架,保持阅读环境卫生。2 .积水整治:定期检查:每周全面检查校园内易积水
14、区域,包括花坛、景观水池、下水道、沟渠、树洞、废旧容器等。建立检查台账,记录积水情况、处理措施和结果。清理积水:能直接清理的积水立即清理干净。无法直接清理的,如景观水池,采取换水、投放杀虫剂等措施杀灭蚊幼虫。疏通排水管道:定期检查和疏通校园内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及时清理管道内杂物、淤泥,防止堵塞积水。3 .“翻盆倒罐”行动:每月组织全校性“翻盆倒罐”行动,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师生对各自负责区域,如教室、办公室、宿舍、实验室等,全面检查清理各类容器积水,包括花盆托盘、饮水机水槽、水桶、饮料瓶等。暂时不用的容器倒置存放,避免积水。(三)蚊虫防控1 .环境治理:每月至少清理一次校园卫生死角,重点清
15、理绿化带、围墙角落、杂物堆放处等易滋生蚊虫区域。清除杂草、杂物,修剪树枝,保持环境整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管理,与周边社区、单位沟通,共同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减少蚊虫滋生地。2 .物理防蚊:在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安装质量合格的纱门、纱窗,确保无破损、关闭严密。为学生宿舍配备足够蚊帐,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止蚊虫叮咬。在校园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间等安装灭蚊灯,吸引杀灭蚊虫。3 .化学防蚊:聘请专业资质消杀公司,按规定和标准对校园内外环境定期进行化学消杀作业。根据蚊虫密度和季节变化调整消杀频率,蚊虫繁殖高峰期(如夏季、雨季)适当增加次数。消杀人员作业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品,确保消杀
16、效果和人员安全。提前向师生发布消杀通知,告知时间、范围和注意事项,避免影响师生。四、监测与报告制度(一)监测体系1 .晨午检制度:班主任每天早晚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状况检查,重点观察有无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对因病缺勤学生及时了解病因并记录。校医每天汇总分析各班晨午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小组。2 .教职工健康监测制度:教职工每天上班前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行政部门收集教职工健康信息,每天汇总上报。3 .蚊虫密度监测:蚊虫防控组定期采用诱蚊灯法、布雷图指数法等科学方法监测校园内蚊虫密度,了解蚊虫数量和分布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蚊
17、虫防控措施,将蚊虫密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二)报告流程1 .学生报告流程:学生发现自己或同学有疑似症状,立即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接到报告后,带学生到校医室初步检查。校医怀疑为疑似病例,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报告,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正规医院就诊。2 .教职工报告流程:教职工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带教职工到校医室,并向学校领导小组报告。校医按规定流程处理。3 .学校报告流程:学校领导小组接到校医疑似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规定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疫情信息,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初步诊断等。疫情处置过程中,及时报告疫情发展变
18、化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五、应急处置措施(一)疫情响应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学校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进入应急处置状态。学校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防控工作,明确各工作小组职责任务,确保应急处置有序开展。(二)隔离与送医1 .隔离: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在校内设专门隔离区域,配备生活设施和防护用品。将疑似病例转移至隔离区域,避免与其他师生接触。对密切接触者登记,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观察期间不得外出。2 .送医:及时通知家长或家属,将疑似病例送往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断治疗。送医过程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向医疗机构提供病例详细信息,协助诊断治疗。(三)疫点处理1 .封锁疫
19、点:对病例所在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场所封锁,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疫点周边设警戒区域,限制人员流动。2 .消毒与灭蚊:组织专业人员对疫点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桌椅、门窗等物体表面。采用化学药物喷洒、烟雾熏杀等方法,对疫点及周边环境彻底灭蚊,杀灭成蚊和蚊幼虫,降低蚊虫密度。消毒和灭蚊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效果。3 .环境清理:清理疫点内垃圾、杂物,保持环境整洁。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感染源。清理出的垃圾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四)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1 .健康教育:疫情期间,加强对师生健康教育,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宣传手册等形式,宣传
20、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治疗方法及个人防护措施。消除师生恐慌心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 .心理疏导: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组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师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五)恢复教学秩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卫生健康部门评估同意后,学校逐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恢复前,对校园环境全面检查清理,确保安全卫生。对师生进行健康检查,无异常后方可返校上课。恢复后,继续加强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六、培训与演练(一)培训计划1 .定期培训:每学期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内容包括疾
21、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监测与报告制度、应急处置流程等。邀请卫生健康部门专家或专业人员授课,提高教职工防控意识和业务能力。2 .专项培训:针对不同工作小组职责开展专项培训%如对宣传教育组进行防控知识宣传技巧培训I,对环境整治组进行蚊虫孳生地清理和环境消毒方法培训I,对蚊虫防控组进行蚊虫监测和化学消杀技术培训,对健康监测组进行体温测量、症状识别和疫情报告流程培训,对应急处置组进行应急响应机制和现场处置能力培训通过专项培训,提高各工作小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3 .演练频率: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演练,模拟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过程,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 .演
22、练内容:演练包括疫情报告、隔离送医、疫点处理、消毒灭蚊、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环节。通过演练,使各工作小组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协同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5 .演练评估:演练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演练效果评估。总结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学校疫情防控应急能力。七、监督与评估(一)监督机制1 .内部监督:学校成立防控工作监督小组,由纪检部门和部分教师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检查监督各部门、各工作小组防控工作,重点检查防控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人员履职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整改。2 .外部监督:积极配合当地教育部门和卫
23、生健康部门监督检查,主动接受上级部门业务指导和监督。对上级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认真落实,及时反馈整改情况。(二)评估指标1 .防控知识知晓率:通过问卷调查、知识测试等方式,了解师生对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知晓程度。防控知识知晓率=(知晓防控知识的人数+参与调查的总人数)xl00%o2 .蚊虫密度控制达标率:根据蚊虫密度监测结果,计算蚊虫密度控制达标率。蚊虫密度控制达标率二(蚊虫密度达标区域数量+监测区域总数量)xl00%o3 .疫情处置及时率:统计疫情发生后,学校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隔离送医、疫点处理等措施的及时情况。疫情处置及时率二(及时处置疫情的次数十疫情发生总次数)xl00%o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学校 基孔肯雅热防控 工作方案 12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