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县应急管理事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应急管理部关于做好“十五五”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应急救援管理办法、自治区“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以及市“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编制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2、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统筹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积极推进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二)发展原则1 .坚持规划协调、协同发展的原则。科学构建“党政统一领导、专业部门主导、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的应急管理体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安全、防灾减
3、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性,提高应急管理水平。2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和协调防灾减灾工作,整合和优化政府和社会已有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资源,建立重点完善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重点解决防灾减灾领域的突出问题。3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管控原则。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把公共安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生产安全意识和灾害防范能力。4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结合智慧应急体
4、系建设,创新科技手段和方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预防自然灾害和重大安全隐患带来的损失。(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多层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和技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各类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为社会和经济的安全、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主要任务(一)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大力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到“十五五”末,建成
5、和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1 .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建立集中接报、会商、调度、指挥于一体的县应急指挥中心,统筹协调、抢险救援、灾害治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形成组织合力。加强县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应急管理机构辅助决策指挥职能,规范设置乡镇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和专兼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构建“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协调、管理体系。2 .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协调系统,形成贯通全县的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
6、网络体系。构建由县应急局牵头的、气象、公安、水利、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消防救援、地震以及宣传、网信等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构建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全数据传输链路,提升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3 .分工协调体系建设。按照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内部职能体系。组织协调相关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救援机构建立协作分工机制,明确责任。明晰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监督管理职责,指导各相关部门负责本行业相关灾种隐患排查、风险防范化解、灾情监测预警等日常防治工作,落实风险监测和预报预警措施,
7、协调推进防灾减灾、抢险救援、灾害治理、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4 .社会应急体救援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系,加大对民间救援力量的引导、支持、监督、管理力度,建设志愿服务队伍数据库和联系平台,协调财政部门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探索把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建设。5 .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结合我县网格化建设实际,发挥社区群防群控、互助自救基础性作用,推进社区应急管理建设,夯实应急管理的社会基础,增强居民防灾救灾减灾和自救意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提高居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构建基层网格化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体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
8、防线。(二)创新和完善高效协调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全面优化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灾情,制定对应处置流程,规范抢险救援、医疗救援、交通管制、通讯联络、治安维稳等各项措施,提升现场处置效率。1 .继续完善应急预警和救援响应机制。建立事故灾害信息搜集报告制度,严格信息报告时限,优化紧急和敏感信息报告机制,确保信息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和规范性。制定事故灾害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发布规范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根据信息通报,及时采取救援响应,为处置突发事件赢得宝贵时间。2 .建立应急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决策参考,改善应急措施。建立
9、和完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应对处置制度,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完善事故灾害分级响应制度,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3 .健全应急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应急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资金拨付速度,提高财政应急保障效率;探索应急资源征用补偿机制,鼓励发展应急保险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应急体系项目建设。4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拓宽灾害风险救助渠道,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在应急救助和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加强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保障。(三)防范和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1 .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1)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完善双重预防体系,促进双重预防体
10、系与企业现有管理的深度融合,形成企业和职工的自觉行动。加强高危企业风险评估和执法检查、监督,提升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质量。(2)严格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发生。加强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事故隐患排查,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在继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深入全面加强各项安全防范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红线。(3)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紧抓非煤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品生产与存储、交通运输、电力、冶金等高危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精准防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推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检查督导工作
11、对危险化学品、化工等危险源企业,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导,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排除隐患。(4)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对危化品运输、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电力安全、消防通道“五个专项集中整治”行动,依据市人民政府出台的规定,制定烟花爆竹销售、运输、燃放的管控方案。在此基础上,深化煤气、冶金、粉尘防爆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5)加强火灾防控工作。针对高层建筑增多,商业综合设施结构复杂、人流量大,老旧城区设施陈旧、火险隐患多,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加油加气站等高危设施较多的状况,结合城乡规划,科学调整和优化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的高危企业和设施与商业综合场所、车站、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居民聚居区等安全
12、布局,完善消防救援通道、疏散通道以及综合避难场所的分布和设置,改善火灾防控基础条件。2 .加强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1)加强地震防范工作。为应对难以预测的地震灾害,提早制定应急预案,要配合自治区和国家地震预测部门,加强地震监测预测,继续完善救灾避难场所、社会人员疏散、抢险救灾通道,做好防灾设备、器材和物资储备,做好各项预防工作,避免和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2)强化地质灾害监测和防范。根据相关部门监测资料,要规划和分区地质灾害防治类型地区,防范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下矿山采空区塌陷、生态破坏等自然灾害。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监测,防范和管控潜在地质灾害。(3)加强洪涝灾害防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时期 应急 管理体系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