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野下中日近代化对比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docx
《传统文化视野下中日近代化对比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视野下中日近代化对比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视野下中日近代化对比摘要中日都有着很长的封建历史,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秉承忠、义、礼、智、信、孝的中国却与曾向中国学习,信仰天皇、信奉忠诚、热爱学习和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在近代社会时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同是被资本主义列强欺凌下,日本顺风顺水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一跃成为大国,而中国仍是被帝国欺凌的对象,步履艰难历经一百多年才逐渐强大起来。本文将通过近代化的界定、中日近代化中的命运对比,从传统文化的探索中寻找影响中日近代化差异的传统文化因素。发现传统学习能力、传统信仰、传统教育、传统身体锻炼方式都是影响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启示我们在面对文明冲突时如何应对取舍以及如何发扬好
2、本国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关键词:近代化;传统学习能力;传统信仰;传统教育;传统身体锻炼方式AbstractJapanhasalonghistoryoffeudalConfuciancultureasthefoundation,toupholdtheloyalty,righteousness,propriety,wisdom,faith,filialpietyisChinaandhadtoIeamChinese,faithintheemperor,loyalty,loveoflearningandthespiritofBushidoinJapancangointhesoci
3、etyofmoderntimesonadifferentpath,iscapitalisminthesamebullyingpowers,Japanautomaticstookthecapitalistroad,withjusttwentyyearstobecomethecountry,hehasbeenateacherofChinesebullying,andbecamethemainforceoftheChinafascist,wasbulliedonEmpirelike,strugglingaftermorethanand100yearstobecomestrongerthroughth
4、e.ThemodernizationoftheworldInJapan,themodernizationofthefateofcomparison,theinfluenceofthetraditionalculturefactorsinsearchofmoderndifferencesfromtheexplorationoftraditionalculture.Itwasfoundthatthetraditionallearningability,traditionalbeliefs,traditionaleducation,traditionalphysicalexerciseregimen
5、methodistheimpactofJapanesetakeadifferentpath,inthefaceofcivilizationconflicttellsushowtodealwithhowtochooseandpromotetheirtraditionalcultureforChinasocialist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services.KeywordsModernization;Traditionallearningability;Traditionalbeliefs;Traditionaleducation;Traditionalphysical
6、exercise提起中国的近代史,心情就很沉重。近代中国的这段历史真可谓是一段屈辱史,与同时期的日本有相似的遭遇,但两国的近代化道路却截然不同。本文将从中日近代化对比中来探讨影响中日近代化道路差异的传统文化因素。现对近代化作一个界定。一、近代化的界定(一)近代化的一般概念什么是近代化呢?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近代化是指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通过搞技术革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近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第三种观点认为近代化就是与工化相配套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可以说近代化的核心是资本主义化。(二)本文的近代化概念笔者
7、甚是认同罗荣渠老先生所说的近代化,在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这样说:“所谓近代化,从西欧国家而言,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1确实,近代化的本质就是用资本主义化取代封建主义化。当然,封建主义一般不愿退出历史舞台,定会奋力反抗。正如满清封建统治者不愿接受近代文明,在闭关锁国政策下昏昏欲睡,沉浸在昔日的荣光无法自拔。不光中国,日本在近代化前夕,也是如此,在幕府统治下,施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接受近代文明。不过,相比日本,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更悠久,发展更完善,社会结构也更超常稳定,封建主义也更厚重。因而迈向近代化的阻力就特别大。这就应证了恩格斯说的那句话:“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
8、是历史的惰性力”从某程度上来说这句话是对的,因为近代化的中国惰性力就特别强,阻力就特别大,在近代化道路上以蜗速缓慢前进。但也有失公允之处,比如日本,他也有很长的封建历史,背负历史传统却在近代化路上走的顺风顺水,犹如乘坐了火箭,他用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用100多年的路。历史传统不仅没有成为其阻力负担,而且还成了他的助推器。其中缘由值得发人深思。中国的近代史基本就是一段屈辱史。从1840年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中国就好像一蹶不振的瘾君子,上至清廷王公贵族,下至底层平民老百信,随着鸦片的毒瘾越来越大毒瘾的深入骨髓,面黄肌瘦的国人也越来越虚弱,以至于被西方列强称呼为东亚病夫,就连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
9、人,我们的邻国,我们盛唐时期的学生也称呼我们为支那人。要知道“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基本用“汉土”、“唐土”、“中土”、来称呼中国,然而自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日本就用支那一词来蔑称中国。”二、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差异(一)中国的近代化道路中国的近代化是怎样的呢?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起步阶段(1840-1895)自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期间,近代中国的近代化主要停留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科技器物方面的物质文明阶段;第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自甲午战争到大革命失败,这期间,近代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治民主化开始暂露头角并有所突破的阶
10、段;第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自国共十年对峙开始到解放战争胜利,这期间,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处在极为尖锐复杂的阶级、民族矛盾下的艰难发展阶段”3。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可以说这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近代中国兴起了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工业在19世纪末稍微有所发展;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腐朽的满清统治后,才使得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但好景不长O由于国民政府在1937-1945年期间以抗战为借口,大力加强经济垄断,使近代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发展中断,并且在1945-194
11、9年期间,美蒋勾结更是使近代中国的经济近代化陷入困境。政治的近代化:“百日维新时期维新派谋求政治上的改良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兴民权等主张”4。可以说是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大门;在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但很不彻底;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3、思想的近代化:自1840年后近代中国出现了一些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例如洋务派提出像西方学习器物的思想;维新派人士主张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则以俄为
12、师,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思想,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思想道路,领导近代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取得胜利。(二)日本的近代化道路日本的近代化又是怎样的呢?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和中国一样,处在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相当落后,在早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看来,它无疑是一块又肥又嫩的肥肉。于是,“在1853年,美国的佩里将军帅领着四艘冒着黑烟的大船来到了日本”5,以武力压迫的方式迫使日本与其通商,一时震动日本朝野,史称“黑船来航”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1854年春,日本就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和亲条约。这一条约签订也让其他列强嗅到了肥肉的香味,于
13、是在接下来几年里日本又纷纷同俄、英、荷等国签订了类似的“和亲条约”。日本从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之中,门户大开。日本人民看到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后的情形,自己如今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是通过内外斗争尊王攘夷推翻幕府统治,将政权交还日本天皇,随之“明治维新”运动拉开了序幕。1867年日本明治天皇采取改革的方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先进行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步资本积累。然后就是对外扩张,先后侵略朝鲜半岛、中国,继而朝其他地区扩展,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天皇宣布投降。开始走和平发展经济的道路。利用其非军事化的特点,集中全部的国力发展经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加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给
14、本经济发展提供契机,使得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已然超过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十年后又一跃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对比1 .理念上:近代中国秉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即坚持我们原有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习俗传统等不变,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器物方面的知识,中学居主要位置,西学居次要位置。而日本则是秉承“和魂洋才”的理念,即坚持东洋道德和西洋艺术同等重要,日本原有的儒道文明和西方的资本技术文明有机结合,没有孰轻孰重之分。2 .政治上:近代中国由于封建地主阶级思想顽固、不思进取、不愿革新坚决抵制近代化,中国的洋务运动在政治体制上基本
15、延续了清王朝的体制。直到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满清统治,政治体制近代化特征才稍微明显。而日本政治的近代化却很顺畅。日本人民发起倒幕运动,恢复天皇统治,天皇下令改革,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例如废藩置县: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郡、道、府、县,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四民平等”: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制定宪法:1889年颁布了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从此以宪法的方式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3 .经济上:近代中国一方面官僚资本主义借助手中的权力,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排斥和武力摧残我国的民族工业,使得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且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
16、套,地区分布不平衡。例如,民用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且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而日本的经济近代化就比近代中国更深入全面协调。在日本天皇的大力支持下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全面发展。例如“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派遣人员向欧美全面地学习。4 .文教上:近代中国的政府没有高度重视教育,因而近代化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相当匮乏,无法为近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而日本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主张“文明开化”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为以后发展作智力储备。比如发展近代教育;全面了解西方文明;生活习俗也西方化。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中日的近
17、代化无论是理念上、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教上,中国的近代化与日本的近代化都有很大的差异。三、影响中日近代化差异的传统文化因素什么因素导致中日在同一起跑线上上演天壤地别的历程呢?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中日在近代化之前同为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国家,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被迫打开国门,而日本是1853年黑船事件被迫打开国门,十多年后,日本人民醒了而中国人民为何苏醒的如此缓慢?日本的近代化道路为何走的如此顺风顺水,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却走的如此步履维艰,这除了地理位置,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外传统文化又会起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将为大家分析一下传统文化中的因素对近代化的影响。(一)传统学习能力因素学习使人进步,使
18、国家富强,是快速改变自身落后处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文明跨越式发展的法宝。日本就先后通过学习从原始文明向封建文明跨越,再从封建文明向近代资本文明跨越。我们都知道学习借鉴别人优秀成果无疑会让自己少走弯路,少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时间,可谓是一条大捷径。正如我们在做数学证明题一样,尤其是几何证明,有时候你遇到一个题抓耳挠腮都想不出证明方法,或者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想出来,但是当你看一下别人的证明过程及思路,你就会恍然大悟,甚至基于此基础上再想出类似的证明方法。在我们以前学习数学证明题过程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总有一些学生等着别人做完之后再做,或者先看参考解析。最后有两类学生成绩都优秀:一类是探索创
19、新的,另一类是善于学习借鉴模仿的。这对于创新一族来说有些不公平,模仿者呢确实省时省力占便宜,但也需创新者同意才行。在经济学中给出了一种解释:创新是具有正外部效用的产品,而在传统上是没有现代版权这一说。一个国家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日都有着悠久的封建历史,中国自秦朝开始形成皇帝制度一直延续至清土朝,而日本在日本书纪里记载了一位天生神力的神武天皇,他平定了各方诸侯,建立起统一的大和王朝,成为日本开国之君和日本皇室的始祖,从此日本天皇制度延续至今。应证了中国朝臣常说的一句话“吾皇万岁万万岁”只是这个“皇”指天皇。中国在近代社会虽然落后挨打了,但在近代以前确实是另他国敬仰的泱泱大国,土地肥沃,物产
20、丰富。就是到了清朝,中英贸易也是中国顺差,英国逆差,也正因此英国开始向中国贩卖罪恶的鸦片来改变中英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的地位。然而日本自古就热爱交流学习,据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记载,倭人女王卑弥呼在位期间积极建立友好邦交,并接受当时曹魏国的册封。她作为日本史上首位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女性统治者,其魄力值得敬仰。在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更是积极与中国来往。要知道中国人民历来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实用主义的民族,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就会去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创新的产品,日本则更注重学习而不是创新。例如“积极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交流佛学、医学、天文、历法、算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舞蹈、相扑、茶道以及政治制度等等
21、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以唐永徽律令为蓝本制定的大宝律令”7o就连日本引以为傲的相扑茶道等也是从唐朝引入的,而后才在日本发扬光大。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推动了日本文明的进步,社会面貌也发生巨大变化。比如,646年孝德天皇参照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下发改新诏书,废除部民制贵族世袭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成就了日本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一一大化改新。而中国的学习能力就没有日本强。可能因为中国人民有着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天然优势,不需要学习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很少降低身份去向他国学习。正如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一直作为“中学”之末,处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文化视野下中日近代化对比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传统文化 视野 中日 近代 对比 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 管理 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