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转移支付研究分析——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 财务会计学专业.docx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转移支付研究分析——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 财务会计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转移支付研究分析——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 财务会计学专业.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转移支付研究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摘要: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严重不平衡态势,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可是农村基层政府由于受到财力制约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财政转移支付是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要完善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保证国家和省级政府增加的义务教育经费更多的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促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地发展。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对南宁市兴宁区城乡义务教育在财政差距进行研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南宁市兴宁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指出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在义务教育的发展上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2、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可是由于财政转移支付在城乡义务教育经费配置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尚存在明显的缺陷。为此,论文提出了要考虑地区差异,选择适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发挥此项制度的强大作用,建立独立的教育财政预算,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均衡化的拨款制度,以确保教育投入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所有这些都需要完善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予以保障。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转移支付UrbanandruralcompulsoryeducationofbalanceddevelopmentoftransferpaymentAbstract:Thede
3、velopmentofurbanandruralcompulsoryeducationexistsseriousimbalance,willbringseriousadverseeffects,butthesocietyofruralgrassrootsgovernmentsduetofinancialrestrictioncannotsatisfytheneedsofthedevelopmentofruralcompulsoryeducation,financialtransferpaymentistosolvetheurbanandruralcompulsoryeducationisani
4、mportantmeansofunbalanceddevelopment,therefore,mustperfecttheobligationeducationfinancialtransferpaymentsystemandtoensurethenationalandprovincialgovernmentstoincreaseeducationfundsmoreobligationtoruralcompulsoryeducationandruralcompulsoryeducationtotiltbalanceddevelopment.Thispaperdocumentanalysisan
5、dinvestigation,thethreeruralobligationtonanningdistricteducationresearchinthefinancialgap,throughfinancialtransferpaymentstonanningurbanandruralcompulsoryeducationthreeareastheroleplayedbythebalanceddevelopment.KeyWords:Urbanandrural,Compulsoryeducationbalanceddevelopment,Financialtransferpayment一、概
6、念的界定2(一)教育均衡方面的概念2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2 .“城乡”的界定3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的概念31 .财政转移支付32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4二、现状分析4(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51 .南宁市兴宁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在非财政方面的体现.52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在财政方面的状况7(二)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141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142 .现行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缺陷18三、对策与建议23(一)建立独立的义务教育财政241 .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242 .确定各级财政支出及上级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义务教育经费的比例26(二)
7、采取合适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形式28(三)建立均衡化的拨款制度34(四)加强基层政府对义务教育责任的监督机制建设361 .完善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监督机制362 .提高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38参考文献:41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转移支付研究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2000年中国政府宣布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到2004年,全国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93.69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5%,己经基本解决了所有人“有学上”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容回避,即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身处不同的地区、城乡学校的学生所享受的教
8、育资源差距过大,并且这种差距至今没有缩小的迹象,至少没有明显缩小的趋势H这一现象己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2005年南宁市区划调整后,原岂宁县三个乡镇38所农村中小学并入兴宁区,使兴宁区从一个以城市学校为主的城区变成了以农村学校为主的城区,农村学校数占学校总数的75.9%,农村学校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60.4%o这种情况在南宁市其它的城区也如此,这时候的南宁市不再仅仅是市区了,还包括了乡镇也即是在本研究中所界定的农村。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兴宁区正是一个覆盖市区和农村典型的城区,由于历史的现实,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如何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正是这些城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
9、此类问题尽管国家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但从对相关研究资料分析表明,现有的政策和措施尚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兴宁区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城区在城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尽管由于本人能力和资源的制约,所研究的方法、深度和效果上有限,但也是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为解决问题添砖加瓦。一、概念的界定(一)教育均衡方面的概念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法律层面的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的是在一个区域内政府提供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所需要的硬件投入(校舍、设施、办学经费)方面,实现
10、国家(含地区)内投入的相对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化,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初步实现居民之间义务教育权利平等、公民发展权力起点公平。从经济学层面的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适龄儿童与少年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实现(包括建立和完善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在正常的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平衡,并最终落实在人民对教育资源的支配和使用2 .“城乡”的界定教育的统计资料大多将“城乡”分为“城市”、“县镇”和“农村”三类。考虑到县镇所属学校对辖区内乃至周边地区的农业户籍人口也是开放的,以及县
11、一级是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学区,本文所言“城乡”中的“乡”包括县镇和乡村两个部分,指乡镇及以下的整个农村地区,而“城”则是指城市本身及其城区。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定义理解和对城乡界定的基础上,确定本论文所指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政府提供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所需要的硬件投入(校舍、设施、办学经费)方面,实现城乡间投入的相对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化,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初步实现居民之间义务教育权利的平等、公民发展权力的起点公平。其核心是追求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合理性,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最基础的。(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的概念1 .财政转移支付财政
12、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转移支付分为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为实现某一目的,将其部分财政资金单方面无偿地转让给地方政府发生的支出,也有地方政府通过中央政府向其他地方横向转移支付。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款项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某些转移支付具有调节总需求与部供给的关系和稳定社会经济的作用。2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根据下级政府在其管理所辖地区内提供义务教育时所产生的财政缺口,对下级政府给予的用于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补贴.二、现状分析兴宁区是南宁市老城区,也是南宁市最繁华的商
13、业中心。自2001年来,城区区划几经调整,2005年誉宁县撤并,其四塘镇、五塘镇、昆仑镇划归兴宁区管辖,安宁办事处划归西乡塘区管辖。目前,兴宁区辖三塘镇、五塘镇和昆仑镇3个镇和民生、朝阳2个街道办事处,有37个村委会,34个社区,面积751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侗、苗、瑶等16个民族,人口32.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42.6%)。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界定的定义,下面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状况进行了一些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了解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到底存多大的差距。进而对兴宁区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以更加全面、更加清楚地了解兴宁区义务教育的城乡差异。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索与筛选,发现无论是对教育
14、均衡的研究还是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成果甚多,而以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为背景,进行财政分析且通过量化的方法专门研究如何充分地发挥财政支付作用的研究不多,下面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状况与其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制度的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其中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教育财政投入指标上,也体现在非财政的指标上。1 .南宁市兴宁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在非财政方面的体现评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近来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选择哪些指标去评价其发展水平要基于区域经济水平、人口特征、文化形态等个性因
15、素而形成特色发展路径、特色政策、特色保障等具体内容,所以选择的指标要合理、科学,反映教育发展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果一一列举,势必造成难以操作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无法区分哪些是关键要素。参考与借鉴“普九”验收中的所选择的指标及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可以从普及程度、教育经费、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5项指标予以考量,本论文的研究中,对于南宁市兴宁区的分析,考虑到南宁市“普九”实现的情况,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这个指标可能在城乡己不存在明显差距,故在此省去这个指标,另由于数据收集所存在的困难,对教育质量这个指标的资料无法获取,因而只选择了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这两较为容易操作的指标,作为
16、本论文中比较兴宁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非财政方面差距的依据,而教育经费则作为财政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南宁市兴宁区的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突出的矛盾之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学校基础设施上,农村学校基础建设薄弱,基础设施比较差,校舍破旧,办学条件差,农村学校学生食堂和宿舍的建设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城区学校无论从哪方面与农村学校相比,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校舍宽敞,有图书馆、阅览室,还有多媒体教室、学生机房、校园网等。其原因有,在区划调整前,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村学校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舍维修不多,办学条件改善不大等。二是师资力量方面上,农村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英语、音乐
17、美术、体育等学科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如整个昆仑镇有9所小学132名教师,专业英语教师只有1名。农村教师队伍还存在年龄老化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是由代课教师和民办转正而来,加上近几年新招的农村教师不多,使得部分农村教师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性别比例失调也是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总的来说,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2007年城区中小学教师参加自治区、南宁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比赛,获奖励34人次,其中农村在编教师约10人,占获奖总数的1/3,而农村教师占全城区在编教师总数的1/2多。2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在
18、财政方面的状况当县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更显得突出,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的城乡差异十分显著,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2001年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一项,城市是农村的1.86倍,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湖北相差10倍;初中生均教育经费一项,城市是农村的1.92倍,最高的北京与最低的贵州相差7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小学和初中,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最高与最低相差分别为11倍和8倍,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最低的仅为5元,初中最低仅为14元。据预测,费改税以后,农村教育经费缺口将加大100亿元,与城市地区教育发
19、展将进一步拉大差距。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已成了国家迫在眉睫的发展战略,而究其根源,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财政方面的不均衡,这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从财政方面去考量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关注如下几个指标: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其中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是考察教育投入均衡程度的根本指标,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或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用来反映财政经费对义务教育的支持程度,生均公用经费(总支出)反映义务教育(运转)经费的紧张程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反映政府财政对改善办学条件的支持程度。(1)义务教育生均教
20、育经费的城乡差异分析我国的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总的来说相异相当大,特别是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以2006年为例,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的生均教育经费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其中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上海市比最低的河南省高出了将近10倍,也是广西的7倍多(见表1)。除地区之间的存在差异外、城乡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表中,无论是全国平均水平,还是东部、中部或西部,普遍是城市高于农村。在此,由于找不到专门的城市的数据,用普通初中生均水平来替代,可以普通水平高于农村水平推断出来,如果是专门的城市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水平,那么与农村生均教育经费之间的差异将更大。即便如此,广西和河南这些地区
21、城乡之间的初中生均差异在200元以上,上海更不用说,差异居然在2000元以上。表1普通初中与农村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小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与初中的情况相似,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普遍存在,而且同样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最高的上海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仍然是最低的河南10倍以上,是广西的7倍以上。城乡之间的差异依然明显,上海的城乡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距在1500元以上,广西、河南等中西部城市的小学教育经费支出比农村高于100元,略小于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城乡之间的差异(见表2)O普通小学与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从以上表1和表2的情况分析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在投入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
22、既体现在地区不均衡,也体现在城乡不均衡上,从数据对比说明,地区之间的差距比城乡之间的差距程度高。(2)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分析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是政府财政预算对教育的投入,与地方政府财力之间密切相关,所以,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也反映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体现出来的基本状况还是东部远高于中西部,表3中,东部与中部、西部之间的差异分别为10倍和7倍左右,差距依然悬殊,不同的是,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对比较小,全国平均值的差异为200元左右,而广西和河南城乡之间的差距不超过100元。普通初中学与农村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小学的
23、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方面与初中基本一致,东部的上海是中部河南的10倍多,是西部广西的7倍多,而城乡之间的差异在上海体现得稍有显著,而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广西城乡之间的差异都不是特别显著,差异都不超过80元,河南省城乡之间甚至只有40多元的差距(见表4)O表4普通小学与农村小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或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用来反映财政经费对义务教育的支持程度,从以上分析表明,地区之间的差异难以在短期内弥合,城乡之间的投入差异缩小,则体现政府对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投入已经开始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可是这种城乡均衡是低水平的均衡,与我们所预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转移支付研究分析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 财务会计学专业 城乡 义务教育 均衡 发展 转移 支付 研究 分析 南宁市 兴宁 财务 会计学 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