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docx
《大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网信工作】大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网络深刻改变着意识形态建设的格局,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在深入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凝聚思想共识、做好舆论引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抓好网络空间管控、提高网络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等多条路径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将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牢牢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网络;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引导;网络参与主体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新形势、新特点和新挑战。一方面,网络
2、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多样化的话语表达方式使得被动的、枯燥的理论宣传变为主动的、活泼的互动交流,提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网络及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全球性、自由性、多元性、隐匿性、交互性等特点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网络虚拟社会的需要。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如何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以及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社会中的主导地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深刻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特定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思想观念体系,在现实生活中,意识形态不仅有
3、效维护统治阶级的合法性、领导权,也对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1)o意识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阶级意识的体现,其核心是社会信仰、信念和价值观问题。(一)马克思主义者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虽然“意识形态”一词在马克思那里是“资产阶级的”“带有欺骗性质的”“贬义”词,但马克思高度肯定了其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这段话强调了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理论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的
4、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曾说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3,“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4。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明确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西方国家对我国从未放弃意识形态的渗透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领域,而意识形态宣传实质上是一种教化过程。一个社会群体完全获得一个国家的政权,必须掌握政治领导与知识和道德领导,即掌握
5、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这种领导权的获得不是暴力压制,而是需要建立文化团体和文化组织,进行规模化宣传和教育。他认为这种领导权的教化过程,不仅出现在一个民族内部,同时也出现在不同民族之间,发生在世界国家范畴的各个文明之间。这也解释了西方国家为什么十分重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互联网诞生第一天起,美国就将其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武器。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克罗斯曼认为“最好的宣传就是要做得好像从来没有做过一样”6,宣传对象能够按照你所指定的方向前进,而他却以为这个方向是他自己选定的。亨利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也表示,目前美国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
6、态。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公开表示“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了”。小布什也曾宣称“一旦互联网占据中国,就可以想象自由会如何飞翔”。这种利用网络进行的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渗透已经成为冷战后敌对势力对我国采取的新手段。可以看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国家,都深刻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苏联解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意识形态崩溃,这也给了我们巨大警示: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网络社会都绝对不能动摇。二、网络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一)网络的开放性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方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强
7、大的经济和网络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文化和信息霸权。据统计,目前互联网上90%的信息为英语信息,中文信息仅占1%(7)o东西方之间的信息鸿沟,造成信息流动的不对称,西方占据互联网的制高点,掌握和控制着全球舆论话语权,利用网络兜售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并通过意识形态斗争推行颜色革命,妄图推翻他国政权。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肆鼓吹其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直接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西方通过文化输出其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无形之中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混乱,降低了对社会主义意
8、识形态的认同度。(二)网络的多元性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力米歇尔福柯是法国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他提出“话语即权力”的观点,指出“话语并不是简单的字词的组合,并不是话语主体字面符号的表达,更深层次体现的是话语主体间的权力关系、社会关系”,“话语必然代表说话者的立场,反映其思想和价值观”8。可以看出,福柯认为“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权力产生话语,对话语具有决定作用,任何话语都有权力关系的印记,话语也能够产生或者颠覆权力。在“无国界”的网络虚拟社会中,各种带有“权力关系印记”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碰撞,争夺话语统治权,表面上是多元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实质上是西方敌对势力妄图通过话语“扳
9、倒中国”。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争夺话语权,弱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力。(三)网络的自由性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整合力在谁都可以说、谁都在说的“全民麦克风时代”,网络的自由性、包容性使得任何组织和个人,不需要“把关人”的审核,都可以成为信息、知识、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并通过互联网的“扩散效应”迅速地大范围地传播开来。在这样的网络舆论环境中,难免会出现“杂音”、“噪音”,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制造或者利用群体性事件,招募水军,大肆炒作,人为制造网络热点,形成围观效应,影响舆论走向,以此攻击政府,攻击党的合法执政地位
10、更有境内外敌对势力互相勾结,在网上造谣污蔑、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挑拨离间,制造大量混淆视听的负面舆论。拉萨314、乌鲁木齐75事件都是典型的境内外分裂势力利用网络相互勾结制造的大规模暴力恐怖案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在这样的重大网络突发事件中,主流意识形态不发声或者发声不及时,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以“首因效应”占据网民头脑,使整个舆论走向不可控,严重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四)网络的交互性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传播方式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把关人把持信息流动的“关口”,经过过滤、筛选,删除不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内容,而将包含自
11、身价值和主观态度的信息传达给受众。网络出现以前,党和政府作为信息的垄断者,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可以控制信息的传递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信息的“传者一受者”关系相对固定,主流意识形态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自上而下地传播给受众,使受众产生认同感,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然而,网络传播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传播模式,交互性的传播途径以及无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充当把关人角色的传播者开始失去信息传播的垄断权,党和政府不再是信息传播的中心,每个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发布信息、接受信息、反馈信息,形成“舆论漩涡”,很显然
12、传统的传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需要。(五)网络的隐匿性加大了我国对意识形态管控的难度网络是一个区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社会,不需要现实世界里的身份识别和认证,没有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规约与束缚,信息的发布和传递具有随意性、隐匿性。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在信息、舆论的管控上不再享有垄断地位,这样不仅增加了对网络意识形态管控的难度,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提出了挑战。(六)网络的快捷性对我国现有的网络法律法规提出了极大考验网络提供了最畅通最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主流意识形态快速传播的同时,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也在快速传播,有害信息的传播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影响价值观念的选择和判断
13、也增加了管控的难度。相对于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涉及互联网管理的众多的成文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起步较晚,远远滞后于现实生活需要,虽然目前已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上百件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等,但应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仍显得力不从心。总体来说,现有的关于网络的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标准仍比较模糊,致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在网络中散播谣言,发布危害社会稳定的言论,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危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三、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路径(一)凝聚思想共识意识形态的作用就像是“社会水泥”或“
14、社会胶合剂”,对凝聚共识具有重要作用。共识则“是指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人们对价值理念以及达成价值理念的方式的公共认可”9,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共识是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社会成员的普遍共识,社会就会分崩离析。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0O凝聚共识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思想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凝聚网上思想共识就是要用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力 做好 网络 意识形态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