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创新路径探析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创新路径探析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创新路径探析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创新路径探析摘要大学生是我国将来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是否健康发展。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会造成大学生职业规划模糊、前途迷茫以及综合素质低下等。因此,面对当今就业难、难就业的形势,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路径势在必行。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创新路径,首先主要介绍了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其次,阐述了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创新路径,从学校、社会、网络媒体、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方法;最后从大学生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来说明职业道德素养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创新Abst
2、ractCollegestudentsareanimportantsourceofnewlabourinthefuture,theirprofessionalethicsdirectlyaffectthehealthofChina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elackofprofessionalethicswillresultinstudentscareerplanningfuzzy,futureconfusionandlowquality,andsoon.Therefore,inthefaceoftodaysemployment,employmentsit
3、uation,itisimperativetostudythecultivationofprofessionalethicsofcollegestudents.Thisarticlefocusesoninnovationofstudentsprofessionalethics,firstintroducedtheproblemofprofessionalethicsofcollegestudentsatpresentandwhy;secondly,theinnovativepathtoimproveprofessionalethicsofcollegestudents,fromschools,
4、socialandonlinemedia,thefourcollegestudentsputforwardspecificwaystoimprovestudentsliteracy;fromthestudentspersonalandsocialperspectivestoexplainthesignificanceofprofessionalethics.Keywords:collegestudents;professionalmoralaccomplishment;innovation;method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现状与原因分析职业道德素养,是指就业者在岗位上的锻炼和培养中所形成的
5、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1,它主要表现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指在校大学生对今后工作的准备状态,是他们在学校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今后就业需要的道德要求,它包括端正的择业观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事业心和责任感、互惠共赢等的基本规范。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对其今后就业、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现状及问题现阶段大学生难就业问题依旧是社会的焦点,其重要原因是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标准逐渐提高,许多企业开始注重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使得多数大学生和高校对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意识不断加强。虽然这已经引起了各方面对职业道德素养的注意,但
6、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L部分学生存在求职功利思想正确的职业选择应该建立在理性的职业认同基础上。然而,现在只有少数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原因是对社会的价值考虑与对职业的热爱。目前,许多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这样两种想法:一是不考虑自身努力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只一味的追求高薪、高福利;二是追求“稳定”、“体面”的工作,选择工作的种类单一。由于传统思想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毕业生把工资福利好、工作环境优越视为选择职业的首要条件,不考虑其他类型的职业。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还存在着明显的功利主义思想,这种认知心态就影响了大学生职业信念的坚定性。2 .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对职业方
7、向的规划和向往。但目前许多大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到面临工作选择时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未来方向一直处于迷茫,对今后的职业方向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只好在找工作的时候抱着试试的态度去盲目的投简历,心中却没有明确的方向,就会使有的大学生在从事工作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或者有选择职业的自由或更好的机会,他们就会离开当前的岗位。可见,大学生并没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在选择工作时大多充满着迷茫和摇摆,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和从业态度,所以应极为重视。3 .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纪律观念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讲,他们刚进入工作岗位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企业严格的工作制度,就连最起码的上
8、班不能迟到这一条也很难做到。主要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学校生活中行为懒散,上课迟到,不注重课堂纪律等不良习惯,以至于不能马上适应企业制度,缺乏纪律意识2。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只要能力强就行,不用注重其他,因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淡漠。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这世界上肯定没有一个老板能够忍受不守纪律的员工。也有很多大学生喜欢频繁的更换工作,他们总是不满足当前的工作,要么觉得自己大器小用,要么就嫌工资低,又或者想一步登天,尽快实现自己的理想。频繁更换工作是一种不踏实、不守诚信的表现。所以,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纪律意识。(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 .学校注重知识技
9、能传播,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当前高校中,职业道德素养教学体系相对不完善,对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关注不够。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对情感道德的培养,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呈现出一种边缘化趋势3。以就业为引导的职业教育要求,促使高校普遍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及培育,鲜少关注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就算有职业道德教育,也如杜威所说的“关于道德的观念”的教授,学校清楚规定了在校学习的专业课,却缺少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清晰规定。也正是因为目前院校不是十分注重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理论缺乏完善,使得大学生缺少对职业纪律意识的认识。2 .职业道德授课方式单一,脱离实际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实践德育教学通常被
10、忽略,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素养的认知普遍低下。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道德教育现在采取的是课堂教学模式,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形式简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比较死板,教学方法创新不够,学生参与热情不高,难以产生共鸣4;而且高校所运用的教材系统性不强,教材内容也与当前时代脱节,太过概念化和落后。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从业者失信问题在课本中都鲜少涉及,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都不在讲授范围之内。长期的固化教学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素养培育热情不高、参与度不够。长此以往,大学生就会缺乏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职业纪律意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面对企业制度时就会觉得难以适应。3 .就业形势的压迫目前,大学
11、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有限增长的就业岗位、企业对求职者的需求远远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增长。这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纪律意识、择业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都在增加,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供需失衡的冲突日益显现,毕业生就业从原本的卖方转变为买方,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增加,再加上持续增加的失业人口数量,剩余劳动力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质矛盾突出,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学历越低,就业前景也越狭窄。这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难就业的形势,使他们无法冷静思考现在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缺乏明确的职业理想。只是一味地对未来工作的渴望和幻想,也
12、就更顾不上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自身的纪律意识。所以,就业形势的压迫是大学生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一个重大原因。4 .社会功利思想的诱导“功利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人类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5o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功利主义对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层面进行了价值观念的浸透。今天的功利化社会虽然不是市场经济创造的,但市场经济却促使社会群众对它的了解,深化了社会的功利性。它必然是大学生无法避免的客观现实,他们自然也就无法避免接触功利主义。再加上科技迅速发展,功利性的网络媒体不断渗透人们的生活,人们就必然会被功利文化包围,这使得作为我国未来事业接
13、班人的大学生在生活中的各方面受到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从而在选择职业时总会有意无意的偏向功利主义。5 .就业机制的不完善以往的计划经济制度中,应届生的工作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但在当今的经济制度中,学校不会为应届生统一安排工作,每到毕业季有大量应届生步入社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就是说,高校应届生从就业市场来规范就业分配。但是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就业市场都没做好准备,就业市场就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就业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因此产生了三对矛盾:应届生就业市场与人力资源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应届生就业市场化与教育制度落后的冲突;应届生的就业市场化和他们对就业认识存在偏差的矛盾。有的大学生生还
14、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只能盲目择业。由此可见,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明确的择业意识与职业理想,也会使大学形成功利主义思想。6 .大学生自身职业道德素养观念浅薄新时代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很多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素养的理解相对匮乏,并且对此满不在乎,他们觉得职业道德素养对自身寻求工作的没有指导性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们对职业道德素养观念的浅薄认知,导致他们步入企业后不注重纪律意识。在择业方面,许多大学生只侧重工作地点和薪资水平的选择,使得一些大城市的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却很少有人主动选择中小城市的基层岗位。在对待工作的态度及敬业意识层面,很多大学生工作的最大动力就是追求高待遇,好环境,
15、这将会降低他们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积极性。在择业以及今后的工作中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事业心严重匮乏。不能踏踏实实地对待工作,缺少实践能力。并且不少大学生就业不稳定,出现了屡屡跳槽现象,缺乏敬业意识。7 .大学生重视物质追求,存在“拜金主义”倾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好转,一些外来思想涌进我国。同时,也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思想,尤其是拜金主义,在很多层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只看重薪酬待遇,并将其看作是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高薪酬的企业门庭如市,低薪酬的企业却无人问津。然而,高薪酬的企业普遍招聘程序多,考核标准相对更高,这就意味着企业对毕业生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相反,许多薪酬低的企业
16、入职门槛相对低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能给毕业生们提供较大的晋升空间和良好的锻炼平台。但大多大学生目前注重工作对自身生活条件的提高,追求生活的舒适与便利,而缺乏精神层面的需求。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选择薪资高的盲目投递简历,最终使得大学生没有完善的职业规划,更无从谈起职业理想了。二、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创新路径(一)关注大学生主体需求,创新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1 .树立“德育第一,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承担着使大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得双重课题6。不管是发挥大学生自身潜力、实现自身综合发展,还是为用人单位培育人才、培育道德都是至关重要的。育德已然是大势所趋。目前的德育体系中,
17、一直存在把品德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中的观念。表现为将德育看作教育中特定的部分,它与知识、技能学习相独立,为此安排专门的品德教育学科及任课老师。德育教育一般被认为是任课老师的事情,而其他课程也不需要承担道德教育的责任,这就要求必须集合所有的力量,共同紧抓德育。学校教育是增进大学生自身德性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情况与履行职责的手段。这就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德育意识,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理念,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建立职业道德教育任务考核机制,要求在每个学科教育工作中融入德育思想,以达到德育目的。作为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将职业道德与专业课程紧紧相连。由此,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18、在各个专业中的重要性,寻找和整合各个专业中的职业道德要素,这促进了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2 .结合实践教学,重视就业指导目前高校仅有的德育教学方式略显死板,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故而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和重视。因此,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与时俱进的、更直观的教学方法。采用典型案例教学的方法,利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优秀典范来教育和引导学生7。注意发掘身边的典型人物进行总结探究,结合具体事例,鼓励学生,让大学生主动对案例进行道德评价,判断是非对错。尤其可以利用反面案例使他们更直观的体会到职业道德素养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激发大学生弘扬职业道德的
19、情感,并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进行正面指引,促使大学生将职业道德素养变成一种习惯,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除此之外,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抓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必要的手段。在就业指导课中不断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它通常情况下是开设在大四下学期。内容是择业指导、面试技能和我国当前的就业制度,指导大学生就业,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在实际的实训和实习过程当中,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地培训I,把职业道德素养转化成现实中的职业道德行为和外在表现。3 .优化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主题活动丰富的文化主题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增强校园文化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创新路径探析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 大学生 职业道德 素养 创新 路径 探析 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 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