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分析 人力资源专业.docx
《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分析 人力资源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分析 人力资源专业.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但这种方法在不少医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探索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仍处于对绩效管理理论实践探索的初期,如果没有战略目标作为基础,绩效管理体系就没有了依托,就无法发挥它的综合效用。因此,从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从绩效导向入手,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全面改进其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现代卫生机构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通过借鉴公共组织、现代企业、卫生事业管理学等绩效管理理论经验并结合立足于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
2、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现状的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和实证研究,从而为我国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目录第一章绪论41.1 选题背景及意义41.1.1 政策背景41.1.2 社会经济背景41.1.3 研究意义51.2 国内外研究现状61.2.1 国外研究综述71.2.2 国内研究综述91.3 研究目的11第二章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理论框架112.1 绩效理论112.1.1 绩效的定义112.1.2 绩效的要义112.2 绩效管理理论132.2.1 绩效管理的含义132.2.2 绩效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32.2.3 绩效管理
3、的意义142.2.4 绩效管理的不同层次152.2.5 绩效管理的中心理念152.3 医院绩效管理172.3.1 医院绩效管理的内容172.4 医院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182.4.1 平衡计分卡的内涵和外延18212.4.2 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2.5 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设计232.5.1 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指标的要求232.5.2 基于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24第三章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273. 1情况简介273.2 实证分析273.2.1 资料收集273.2.2 实证方法273.2.3 统计描述273.3
4、顾客维度303.4 内部流程维度333.5 学习和成长维度353.6 财务维度373.7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结果分析393.8 研究小结43第四章讨论分析444.1 绩效管理四个维度的问题讨论444.1.1 医患维度问题444.1.2 内部流程维度问题454.1.3 学习和成长维度问题464.1.4 财务维度问题474.2 绩效管理问题的成因剖析484.2.1 卫生服务提供能力不足484.2.2 公益性和营利性把握失衡484.2.3 激励机制不健全495.结论50参考文献55附录58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 政策背景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
5、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其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并要求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医疗问题是影响当今社会和不和谐的一个主要问题,并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卫生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可见,农村卫生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
6、发20096号)指出,要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2011年7月,卫生部联合发改委等几大部门下发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条例。纵观目前对绩效管理的工具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平衡计分卡是在绩效管理领域建立起来的一套新的评价方法,是一种实用的绩效考核工具,是战略管理的根基。基于平衡计分卡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从绩效导向入手,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全面改进其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现代卫生机构提高核心竞争力,更
7、好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1.2 社会经济背景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各项改革逐步深入乡镇卫生院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这种改变不仅是外部条件的变化,卫生院本身的体制和文化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逐步实施的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改革伊始起到了改善卫生院筹资状况的作用,但是,随着政府财政补助收人占医院支出比重的大幅度降低,卫生院的市场补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普遍超过了90%,卫生院经营目的和行为日趋市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农村医疗服务费用的上涨,增加了农民医疗负担,对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农
8、村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变化着的乡镇卫生院的内外体制机制以及不变的乡镇卫生院的社会职能,历史地提出了如何有效地改善乡镇卫生院绩效的重大课题。在当代中国,农民健康的社会政治意义以及乡镇卫生院在增进农民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农村卫生工作必须要以搞活乡镇卫生院为中心。目前,各级政府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并积极进行公共卫生服务机制、体制创新,提高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管理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与此同时,政府也迫切需要对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改革的目标和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与评价,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效率以及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不仅顺应国际卫生系统管理的发展趋
9、势,也符合我国目前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实际需要,更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显的尤为必要。综上所述,随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的相继出台,加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农村卫生工作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并面临发展机遇。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乡镇卫生院要不断发展与改善,以满足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但是,经由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管理方法和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工具。但是,迄今没有研究运用绩效管理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
10、行系统的分析。这就是本研究的整体背景。1.1.3 研究意义我国医院的绩效管理是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院绩效管理即是指为了实现医院的目标,在明确的组织目标下,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复杂特性,现代医院的绩效管理更具挑战性,不仅要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社会大众求医问药、强健体魄的需求,更要保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员工利益的满足。如果说大部分城镇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至少已经有相对认识和实践活动,那么对于绝大多数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处于医改
11、体系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枢位置的乡镇卫生院而言,则依然主要是靠既定的政策措施、行业标准、内部规章甚至经验在运营,而没有自己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要求,当前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既不适应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不符合医院改革的总体趋势,作为公立医院的卫生院在全面分析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办法与测评指标体系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对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许多商业
12、组织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绩效的有效途径,其中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但是,实践证明:尽管上述的组织结构调整措施能够减少成本(因此提高生产力),它们并不一定能改善绩效,不论是在哪一水平(组织、团队、个人)评价绩效和如何界定绩效,它们只是提供了一个改善绩效的机会,真正能促使组织绩效提高的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改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拓展了绩效的内涵,并在总结绩效评价不足的基础上,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八十年代后半期和九十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视,绩效管理的涵义逐渐得到认可和扩展。在本文中,我们采
13、用的赫尔曼阿吉斯的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通过绩效管理,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持续沟通,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作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即通过持续的沟通和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并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可以看出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持续开放的沟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强化有利于组织目标达成的行为,来达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结果)。1.2.1 国外研究综述(1)内部因素一是激励措施的影响。在参加了克利夫兰健康品质选择计划(CleVelandHealthQUalityChOiCe)的医
14、院中,DaVidW.Baker等从市场份额的趋势和30天风险校正后的死亡率两方面分析了该计划失败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缺乏针对医院绩效改善的激励措施。二为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JeremyC.ShOrt等从以资源为基础和战略小组两方面展开管理人员对医院绩效影响的评估,他们指出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应该随着绩效改进的方向而变化。LianeSobermanGinsburg也从直线经理人的视角阐述了绩效报告的要素和组织内容对经理人使用绩效数据的决定性影响。三是医疗服务质量。基于医疗服务的质量,BryanJ.Weiner等认为质量改进实施的范围与医院绩效方面的质量指标显著相关,尽管这个相关方向会随着不同的实施
15、措施而发生变化。四是患者的态度。RachelM.Werner等通过对医保医院绩效测评与死亡率的比较认为在风险校正后的死亡率中医院的绩效测评只能预测到很小的变化,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与患者结果密切相关的绩效测量方法。(2)外部因素一是表现为国家相关政策和计划的实施上。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中,对医院的等级评价(Starrating)是其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该评价体系对医院绩效影响的研究,lainSnelling认为在评级中医院绩效改进的情形并未凸显,但与评级的三个主要目标相对的有显著变化绩效的却是医院取得成功的一个良好预兆。而针对这种分级的公开医院绩效报告,JudithH.Hibba
16、rd等认为报告对医院的市场份额影响不大,但确实会影响公众对医院的认知,从而会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在东南亚,HideChikaAkaShi等对柬埔寨公立医院中病患费用对医院绩效和供给者态度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介绍了通过“柬埔寨国家母婴健康中心(NMCHC)”以及用户费用概念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成功地将医卫人员的态度从薪酬导向转变为顾客导向,而且更好的为贫苦的民众服务。二为院方对市场策略的选择。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医院内部发展需求,SUSanMayerGoldStein等从选址、战略和操作技术对医院绩效的影响角度进行的了探讨,认为选址对绩效的影响显著,而市场战略的制定
17、能够弥补选址带来的不足,但不管选址如何,拥有好的操作技术才是医院取得良好绩效的有力保障。(3)相关组织的绩效管理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企业开始使用“以财务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但由于缺乏长期战略,这种模式并未大范围推广开来。在英国,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包含了非财务措施,代表了一种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趋势。而法国的“TableaudeBOnr绩效管理模式将战略分解为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这又是一种较为流行的作法。在1988年,美国专为国会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评估局(OffiCeofTechnologyAssessment,OTA)开始将医疗服务质量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评价指标。至(J1995
18、年,受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全球评估医院质量的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开始使用一套包含28项指标的绩效测量系统对卫生机构的绩效进行评审,得出的医疗机构的鉴定报告从而成为消费者对不同医院进行对比的有力工具,并于1997年制定了国际医疗机构认证标准一JCI标准,囊括了医疗可及性和连续性、患者与家属权利(PFR)、患者评估(AoP)、患者治疗(CoP)、麻醉和外科治疗(ASCO)、药品管理和使用(MMU)、患者与家属的教育(PFE)、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QPS)、感染预防与控制(
19、PCI)、治理、领导和管理(GLD)、设施管理与安全(FMS)、人员资格与教育(SQE)、沟通与信息管理(MCI)共十三方面内容,体现了医院服务和管理的较高水平。进入21世纪,美国社区医院开始探索开发战略操作管理模式的研究,将远期设备和服务选择、中层决策支持以及考虑了结构约束后的绩效联系起来,同时找出了在变化的医疗服务环境中有助于改善社区医院绩效的关键战略决策因素,使人们在对战略操作管理决策有了更进一步理解的同时确定了在操作决策过程中的一些因果关系及其在医院绩效方面的作用。2000年6月,为了评价和测量各国卫生系统的运行绩效,进行国际比较,WHo发表了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一卫生系统:改善绩效
20、提出了分析不同国家卫生系统绩效的新框架,确定了卫生系统的三个目标(即健康、反应性和筹资的公平性)和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5个技术指标。该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医院绩效评价的内容,但是其中涵盖的思想却是进行医院绩效评价的最主要宗旨。1.2.2国内研究综述刘聪在中心乡镇卫生院绩效综合评价研究中认为,乡镇卫生院是向农村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主要机构,其职能的发挥情况与农村人群的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建国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地区卫生机构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财政投入的比重降低,区域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市场竞争的加剧,人员流动性加大等一系列原因,乡镇
21、卫生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乡镇卫生院在生存与发展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决定了在现存农村卫生体制条件下,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也促使乡镇卫生院在外部制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完善绩效管理,抓住发展机遇。而加强管理的基础即在于评价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状况,随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机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中心乡镇卫生院是乡镇卫生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与普通乡镇卫生院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才能充分发挥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当前,农村卫生行政部门没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针对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绩效
22、评价工具(模型)。因此,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一套中心乡镇卫生院绩效综合评价的方式,并建立评价模型,使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方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评价,对深化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革,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农村地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熊巨洋在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研究中认为,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如何评价和监管乡镇卫生院的绩效,以促进其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成本效果不断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构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经过系列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乡镇卫生院和各级卫生
23、管理人员评价乡镇卫生院的绩效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政府监管农村卫生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徐杰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研究中认为,为了让乡镇卫生院回归公益,政府必需增加投入,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政府投入增加,如果方法不当又极容易使运行机制失去活力,进而使服务绩效下降。怎样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继续搞活运行机制,是新时期乡镇卫生院改革必需破解的焦点问题。他在文中介绍了乡镇卫生院”原始绩效管理”的形成,指出构建新型绩效管理制度是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当务之急,在“原始绩效管理制度”基础上强化约束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是改革路径的适宜选择。储梁华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绩效管理研究中认为,医院在实施综
24、合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以绩效管理为核心,以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为目的,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的制订与实施,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持续的沟通、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对于同样背景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改进具有借鉴意义。丁忠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中提出,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做出了明确定位,因此,依据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关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明确定位,公立医院必须改进原有模式和管理方法,其中绩效管理的改革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系统地对一个医院或员工所具有的价值进行评价,并给予奖惩,以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是管理医院和员工绩效的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分析 人力资源专业 大方县 乡镇卫生院 基层 卫生 人员 绩效 管理 实证 研究 分析 人力资源 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