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docx
《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直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新宁县,是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真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于1995年3月16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该版总体规划对风景区的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随着风景区升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对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上版总体规划已不能继续指导风景区建设。为了严格保护风景区风景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特制定直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是以国务院颁发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及规范为依据,在深
2、入调查、评价风景区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全面分析总结上版总体规划及其实施的情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规划的成功经验,并经多轮专家、领导论证评审后编制完成,是指导风景区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严格遵照本规划执行。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编,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第四条风景区建设管理部门,要坚决维护本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要大力宣传本规划及各项规划管理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服从规划的义务,都有对违反本规划建设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第五条规划原则1、基本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
3、理开发,永续利用。2、生态经济原则。依托真山风景名胜资源,开展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创导一种无污染的旅游经济。同时,积极引导景区内居民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办旅游土特产生产、加工企业。改变能源结构、生活方式。以求得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的发展。3、尊重地域文化、突出景区特色的原则。深入挖掘真山地方文化、历史风情,强调突出真山景观资源的独特性、唯一性、稀缺性。4、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并重、远期与近期统筹、刚性与弹性协调的原则。强调规划的高瞻远瞩,充分考虑近期建设、强制保护、适度利用的现实性。5、保护资源、富民强县的原则。立足资源的永续利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真山风景名胜资源,使之成为当地群众致富
4、奔小康、提升县域经济、活县强县的经济长足增长点。6、“景区游,景外住”、“尊重环境,合理布局”、“交通方便,无碍景观”的原则.7、控制建设,引导发展的原则。突出规划的严格保护的刚性要求,及积极引导、有序发展的市场经济要求:第六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3年-2008年;中期为2009年-2014年;远期为2015年-2020年。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七条规划范围、面积确定黄山风景名胜区的范围:自金石镇连村于家公堂,沿扶夷江南下,经碑坝、三元桥、曾家冲、七星桥、马埠头、六坪到下烟竹,再向西拐经八角寨,沿湘桂边境北上,经钟家、周家湾、石田向北拐经王家街,
5、再向东北上抵扶夷江,在连村围合。包括嶷山镇的14个行政村和金石镇的二个组。规划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风景游赏区面积61.79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范围:自白公渡大桥南下,经水头、陶马坪、干塘冲、玉皇、船形、牛塘里、七星桥、白家冲,到达广西资源的张天傍,再西行经大梅山、干田冲,再北上经沙竹坪、大坪山、绢带冲、大车田、坳背里、斋家冲、王家街、肖家冲、飞仙桥,到达大坪桥,再沿扶夷江东岸到达白公渡大桥。划定的外围保护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第八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以典型、完整国内罕见的丹霞地貌为基础,与山水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相融合,集观光、游览,攀岩探险、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6、区。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第九条本规划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将风景区风景资源分为二大类、七中类、十七小类。共计110个景观单元。包含绝壁、山寨、一线天、峡谷、河流、溪涧、峰林、溶洞、飞瀑、象形地貌、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景观类型;古今建筑工程、寺庙、名人宗祠、名人墓葬、古碑刻、风俗民情等人文景观类型(详见总体规划说明书)。第十条本规划认为度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有如下特征:1、奇特的石景峰景:风景区具有“丹霞赤壁”、“顶平、身陡、麓缓”的基本地貌特征,形成军舰石、将军石、蛤蟆石、啄木鸟石、萝卜石、辣椒峰、骆驼峰、十八罗汉、象鼻石等象形石景峰景。2、险峻的岩壁石巷:风景区内丹霞地貌形成嶙峋峻峭的岩壁,沟
7、壑纵横的石巷,其中无字天书、辣椒峰、红华赤壁等石壁蔚为壮观,牛鼻寨天一巷、遇仙巷、马蹄巷、翠竹巷、林家寨一线天、玉泉巷等石巷堪称天绝,二者构成了真山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3、迷人的江流瀑布:风景区内雨水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形成溪涧、峡谷,急流飞瀑,尤以扶夷江为最,江水清澈,其他直溪、盆溪沟谷交错,瀑布跌水层出不穷。4、幽深的峡谷深山:风景区的地质构造决定真山风景区多峡谷,有斜岭大峡谷、小穿岩峡谷、辣椒峰峡谷、越西坳峡谷。5、神秘的山寨文化:风景区内的山寨是指四面或三面均是悬崖峭壁的山峰,地势险要,有洞有水,植被繁茂,幽雅寂静,其高程都在500m-850m之间。山寨或记载农民运动悲壮的历史,或记
8、载清朝重臣荣辱历史。6、悠久的宗教承传:风景区处处景色优美,风景迷人,是宗教人士、出家修行的绝好地方。所以在景区内有道教紫霞庵、佛教云台寺、玉泉庵等宗教庙宇,特别是玉泉庵曾是湘西南的宗教中心,香客甚广。7、淳朴的民风民俗:风景区是多民族杂居地,在居住、服饰、饮食、婚宴、喜庆、丧葬、劳动、信仰、禁忌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第十一条本规划采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五级标准,对风景区110个景观单元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论是特级景观单元5个占4.5%,一级景观单元11个占10.0%,二级景观单元34个占30.9%,三级景观单元32个占29.1%,四级景观单元28个占25.5%o(见表一)表一直山风景名
9、胜区景观单元等级表景观单元级别数量自然景观单元人文景观单元特级景观单元5(1)天一巷(2)辣椒峰(3)天生桥(4)鲸鱼闹(5)将军石一级景观单元11(1)紫微峰(2)乌云峡(3)一线天(4)幽魂谷(5)骆驼峰(6)蜡烛峰(7)八角寨(8)仙人桥(9)水泊峡(IO)红华赤壁(1)新石器遗址二级景观单元34(1)七彩叠(2)香炉峰(3)牛鼻寨(4)米筛寨(5)乌云寨(6)军舰石(7)啄木鸟石(8)度笏朝天(9)萝卜岩(10)蚌壳岩(11)乌云崖(12)狗头石(1)紫霞庵(2)云台寺(3)望君亭(4)遇仙桥(5)提督墓(6)刘氏宗祠(7)珍稀植物园(13)龙涎壁(14)千佛顶(15)天蛇壁(16)七
10、层楼(17)百丈崖(18)无字天书(19)翠竹巷(20)情人谷(21)斜阳谷(22)溜瀑崖(23)水波巷(24)瓦子滩巷(25)直溪(26)飞濂洞(27)连山保护区三级景观单元32(1)天池(2)竹滔涌江(3)长堤柳岸(4)双檐回廊(5)万景槽(6)蛤蟆石(7)螺丝寨(8)帽山占雨(9)十八罗汉(10)公婆石(11)玉泉巷(12)乱石滩(13)斗笠寨(14)鹅公寨(15)燕子寨(16)令箭牌(17)野牛帽(18)遇仙巷(19)团鱼石(20笔架山(21)白面寨(22)小穿岩(23)穿岩(24)龙爪岩(25)巴掌岩(1)邓桂山宅第(2)树德堂(3)雷神殿(4)药王殿(5)玉泉庵(6)白云寺(7)放
11、生晚眺四级景观单元28(1)牛牯寨(2)樽形山(3)桃源三结义(4)神天堂(5)婆婆岩(6)扶夷江(7)龙口石(8)将军试刀(9)月光岩(10)迷猴谷(11)玉石巷(12)狼狈沟(13)田心岛(14)无影洲(15)盆溪(16)乌云峡瀑布(17)苍松翠谷(1)长虹卧波(2)官帽亭(3)嶷山国家地质博物馆(4)迎宾亭(5)极目亭(6)古战城堡(7)神道碑(8)三元桥(9)禅师墓(10)古寨门(11)藏兵洞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十二条规划目标(一)总目标1、严格保护风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系统,建立融审美与生态,文化与科考于一体的风景地域,树立度山保护自然、培育国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12、的形象。2、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限度内发展旅游事业,促进食山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风景区内的丹霞地质地貌历经两亿年的侵蚀分割,实为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属世界罕见,争取风景区申报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二)资源与环境保护目标1、对风景区的地貌资源,包括奇峰、石林石景、山谷、洞府进行全面而有效的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山、采矿、炸石、乱砍滥伐等破坏性活动,维护景观完整性。2、保护好风景区内文物古迹的本来面貌,不得毁坏或随意增添其它人工设施。3、保护好风景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控制人为活动对风景区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以及生产、生活污水
13、和废水排放,提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对风景区环境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使其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噪声等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4、严格保护好真山风景名胜现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重点保护其特有的物种资源,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保护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生态进程的延续性。5、严格控制风景区人口规模,建立适合真山风景名胜区特点的居民点体系,风景区内人口控制在17000人以内,其中山区人口控制在3000人以内,人口密度控制在160人/平方公里以内,核心景区内无居民点。6、规范景区内占山建庙与无历史渊源的宗教活动,建立严格的宗教管理制度,整治宗教建筑的场所环境,维护
14、宗教的庄重、神圣感。7、明确风景区及内部分区边界,建立明显的标识系统,针对核心景区,建议明析其用地的产权关系,变农村集体所有为国家全民所有,实行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确保资源管理在地域权属上的可操作性。8、建立风景区规划管理监察信息系统,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9、协调风景区与金石镇、直山镇及县域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直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10、风景区远期最佳日环境容量控制在100oo人次以内。(三)旅游发展目标1、将直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内容丰富,交通便捷,环境卫生,安全舒适,体系完善,具有国内第一流,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观光揽胜地。2、旅
15、游业的游客市场近期立足湘、桂、粤区域、,远期拓展至沿洛湛铁路、京广铁路、焦柳铁路、湘桂铁路的境内其他省分及境外市场,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3、直山风景名胜区的接待设施系统分四级设置,包括1处旅游城(新宁县城金石镇与连村接待中心),1处旅游村(真笏街)7处旅游点和14处服务部,提供七类服务(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提供床位11000个。4、真山风景名胜区游人规模至2020年接待国内游客367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7.3亿元。5、建立旅游动态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旅游过程中各种问题,并进行有效地处理。6、积极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当地生
16、态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交流、文化知识的传以及人们素质的提高,为群众脱贫开辟捷径。第十三条游人容量:本规划采用面积法和线路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风景区日游人容量为2.0万人次,年游人容量450万人次。第十四条发展规模预测:近期(2008年)游人规模为112万人次,中期(2014年)游人规模为218万人次,远期(2020年)游人规模为365万人次。2020年风景区的旅游直接收入为7.3亿元;近期须床位数约3500张;中期须床位数约6700张,远期须床位数约11200张。其中高档床位占20圾中档床位占40%,低档床位占40虬第五章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第十五条功能分区本规划将直山风景名胜区分成六大功能区,分
17、别是连村服务基地,紫霞恫道教文化游览区,天一巷地质景观游览区,辣椒峰奇峰游览区,扶夷江生态休闲游览区,天生桥自然野趣游览区,八角寨地质景观游览区。第十六条布局结构风景区在总体布局结构呈现出“一江辅五区”的结构形态,并且从点、线、面三个层次反映了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关系。1、面状层次:规划将真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四类区域。即风景游览区域;风景复育区域;旅游服务基地;外围保护地带。2、线状层次:指风景区各种游览活动沿各级游览道路呈线状分布的特征。本规划将其确定为四条主游览线的结构框架。分别是:紫霞洞道教文化游览线;辣椒峰一一天生桥自然野趣游览线;天一巷一一白面寨一一八角寨地质博览游览线;扶夷江生态休闲
18、游览线3、点状层次:指风景区内设施建设,根据游览需要和资源条件限制,呈点状分布于游览路线之上,并且呈现为由外向内强度逐步减弱的控制等级。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十七条本规划将依据完整性、真实性和适宜性原则,采取分级、专项分类,与核心景区保护管理等措施,确保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景区分级分区保护规划第十八条本规划将风景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旅游城镇风貌保护区、外围保护区等五个区域,其中前四项属于风景区范围,外围保护区在风景区范围之外。1一级保护区本规划将特级景观单元、一级景观单元及其游赏区域作为一级保护区,总面积约9.7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包括下列区域。(1)紫霞峭景区:紫霞
19、峭景观群、象鼻石、尖刀石、揽胜亭、提督墓区域,红华山区域。(2)天一巷景区:义军寨、天一巷、遇仙巷、马蹄巷、翠竹巷、天池周围山脚线内。(3)辣椒峰景区:辣椒峰周围的山脊线以内;蜡烛峰、骆驼峰区域;林家寨一线天、幽魂谷所在山脊线界内;(4)天生桥景区:天生桥紧临山脊线界内;水泊峡水域及两岸区域;白面寨景观小区山脊线界内。(5)八角寨景区;龙头香、奕仙台区域;苍松翠谷生态林区域;八角寨、鲸鱼闹海峰林、石巷子所临山脊线界。(6)扶夷江景区:将军石区域;啄木鸟石天蛇壁、军舰石区域;田心坝至金刚坝沿江两岸200米区域;双檐回廊玉泉寺区域。主要保护措施:严格保护原有地貌特征,使其处于自然状态,严禁一切形式
20、的破坏活动;严格控制游人的容量,禁止突破环境承载力进行旅游接待活动。2、二级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内除一级保护区外的区域。其综合价值略逊于一级保护区,以保护景观面貌的永久性,完整性为目的。面积约48.09平方公里。主要保护措施:禁止采石挖沙、埋坟建墓,对现有污染环境,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构筑物应逐步搬迁;不得开荒种地,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严格保护河流水体,禁止向扶夷江、度溪湖、水泊峡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禁止打捞鱼虾等水生动物;禁止任何形式的采伐树木,加强封山育林,禁止放牧;景观建筑及游览设施必须与景区风格相协调,力求保持区内景观的自然原貌。3、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名胜区内除一、二级风景名胜区外的
21、其他区域,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和游览活动安排,三级保护区内可细分山林生态复育区(面积约42.32平方公里),农房建设与农业活动区(面积约11.83平方公里),设施建设区(面积约0.75平方公里)。主要保护措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保护自然山体、林地、岩石,除必要的林相改造外,不得破坏现有植被,保护区内水体,防止农业污染;逐步改造石田、刘家湾、直山村、船形、水溪、黄背等人口集中、地处游览区(线)上的村庄、建筑,使其成为颇具江南山区特点的民居,构成景区的一道景观;控制村庄的无序发展;疏散石田刘家湾的居民,增加村前房后的绿化;保护三元桥的山、石、水、林自然景观,民居建筑顺山就水,控制体量与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风 名胜 总体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