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十五五”工作规划.docx
《招商引资“十五五”工作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引资“十五五”工作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招商引资“十五五”工作规划第一章“十四五”时期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第二章“十五五”时期招商引资工作机遇与优势2第三章擘画“十五五”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蓝图4第四章精准高效招大引强,推进招商引资扩量提质8第一节深耕产业链条招商8第二节创新招商引资方式8第三节打造“来安心”营商环境品牌9第五章做精做优先进制造,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12第一节以智慧绿色为方向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12第二节以强链补链为导向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14第三节外引内培壮大企业主体17第六章优化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19第一节优化产业发展布局19第二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第七章突出一区引领,打造长三角一体
2、化发展先行区23第一节高水平建设顶山-汉河新型功能区23第二节高效率承接配套长三角产业转移26第八章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强化规划实施保障28第一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8第二节强化项目要素保障28第三节加强配套政策支持29县招商引资“十五五”工作规划第一章“十四五”时期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是发展中争先创优、追赶跨越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加快、快中又好”工作
3、总基调,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系列重大攻坚和提升行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五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12个,协议总投资865.41亿元,新开工和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到255个、117个。百亿级项目上连续取得突破,成功签约了总投资HO亿元晶科大阳能组件项目,150亿元的南海发展幸福里、100亿元的联动天翼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项目。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500强企业9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27家,外资企业18家,、汉河两大开发区累计盘活闲置土地2573亩、闲置厂房55万平方米。第二章“十五五”时期招商引资工作机遇与优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
4、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与全国一样面临着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地处南京“1小时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的东大门,与南京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融,全县众多乡镇和产业园区环临南京,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将重塑区域地理经济格局,为充分发挥突出的区位优势,“东引西连”要素资源,借势登上“南京快车”,跑出追赶跨越“加速度”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产业变革加速兴起,后发优势更加明显。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5G通讯、物联网、人工智
5、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数字技术与新兴技术相互渗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的市场不断孕育生成。经过历年发展积淀,在主导产业培育、开发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总体上已处在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加速演进为产业发展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技术迭代创新,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利契机。改革创新夯实后劲,加速起飞势能增强。“十四五”以来,上下致力强支撑、聚合力,招强引优成果丰硕,项目建设势头强劲,“两区建设”齐头并进,平台支撑更为牢固,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初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特别
6、是全县上下形成了锐意进取、加快发展的好势头、好氛围、好趋势,为未来五年加速起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第三章擘画“十五五”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蓝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打造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沪苏浙产业转移最优承接地,做亮唱响“美好第一印象”金名片,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
7、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开好局、起好步。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充分发挥“东大门”独特区位优势,聚焦东向发展,全面对接南京,主动作为、率先接轨、争先进位,强力推进产业东接、投资东引、要素东来、服务东借,在深度融入“大江北”、无缝对接长三角中展现更大作为、彰显更大担当,把建成全省对接沪苏浙的前沿门户和“黄金码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以顶山一汉河省级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为引领,聚力抢先机、当先锋、创样板、树标杆,高水平推进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设施联通、产业融合、生态共保、服务共享、要素对流,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为全市乃至全省推进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提供样板和示范。沪苏浙产业转移最优承接地。强
8、化优质承接载体建设,健全产业配套协作机制,拿出最好资源,集成最优政策,突出定向招商推介,强化错位承接、高端承接、链式承接、集群承接,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努力打造长三角投资高地和高端产业转移最优承接地。深入实施开放共赢战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持续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特别是南京江北新区建设重大机遇,树牢“一盘棋”观念,强化“一体化”思想,突出“高质量”要求,聚焦汉河产业新城等重点板块和一批沿边新市镇建设,以区域共赢指引空间优化,加强空间轴线延伸、功能互联互通,借助长三角全球资源配置力和国际影响力扩大开放合作,为全省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
9、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贡献更多力量。实现“十五五”时期全县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整体推进与集中集约相结合的原则,统筹优化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构建形成“一区引领、两区共进”的全县域整体协同发展空间格局。一区引领。高质量推进顶山一汉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率先实现与南京江北新区的深度融合、同城化发展,打造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宁滁同城化建设先行区,更好发挥跨区域发展的功能性合作平台作用。两区共进。按照“产城一体、园当城建”的理念,全力推动、汉河两大经济开发区“两区共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扩区升级、腾笼换鸟、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大项目、大企业建设
10、提升集约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构筑工业强县主战场。为确保“十五五”招商引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要以“培育重大产业、打造重大平台、实施重大项目、开展重大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明确推进发展的路线图,集中力量破题破局。培育重大产业。紧扣”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紧抓“三重一创”政策机遇,依托产业基础与优势平台,深入实施“百亿特色产业、百亿知名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型化工、高端文具礼品、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五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30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660亿元以上,其中新能源产业(含动力电池
11、光伏、风电等子产业)产值突破26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含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子产业)、新型化工产业(含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医药中间体等子产业)产值均突破150亿,农产品深加工业跻身百亿产业。打造重大平台。紧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开发区扩容升级为依托,高站位谋划筑造一批高能级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和重大科技孵化平台。到2030年,顶山一汉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先行启动区建设初具规模,经济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汉河第二片区全面使用;、汉河双创产业园一期运营初具成效,二期项目建成运营,成功创建省市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众创空间4家、科技孵化器2家,孵化场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
12、米;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机构)达到7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平台全覆盖。实施重大项目。高擎“项目为王”大旗,坚持深耕细作谋项目,上下同心引项目,聚策聚力抓项目,压实责任建项目,发挥项目“压舱石”“助推器”作用,以高水平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紧扣“培植高质量发展强大后劲”,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新兴产业“强链”“建链”,长三角一体化、“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补短板等,高标准引建一批关全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发展支撑力、产业竞争力、民生保障力和风险抵御力。“十五五”时期,全县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力争不少于2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5个,实现到位资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招商引资 十五 工作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