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院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
《XX学院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学院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学院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需求说明一、课程管理课程是学校教学资源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整个系统平台的基础资源之一,为培养方案、执行计划等提供资源。提供丰富的查询条件跟自定义显示列,方便用户个性化使用。可由教务处岗位直接维护课程,也可由学院或上课教师申请审核新开课。根据配置的审批流去审核课程的增加,变更和删除,保证课程库数据的安全性。可指定课程负责人跟上课资格人,便于管理和查询。(1)新开课程管理新开课课程申请、审核。教师增加、修改、删除新开课程申请:增加新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无需填写;需要提交课程大纲、教纲、课程教案、学分、课程性质等信息;可查询新开课程学院和教务处的审核结果。对于批准开
2、设的课程,教务处审核同意时输入课程的课程号。能按开课部门、课程、课程负责人等组合查询显示课程信息。(2)课程库管理课程库的信息维护。教务处岗位老师直接维护课程库或导入系统外已有的课程信息。能按开课部门、课程、课程负责人等组合查询显示课程信息。支持各开课学院的教学秘书对本学院所开课程的相关信息进行维护管理。具体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基本信息的新增、修改、查询等操作,确保课程数据的完整性与时效性,满足教学组织管理需要。课程负责人或者二级学院教务员根据权限进行课程大纲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管理端可统计课程大纲上传情况,并对课程大纲进行下载(学校提供模板)。支持学时类别的自定义配置。每类学时应至少包含以下字
3、段:学时代码、学时名称、学时类型标记、是否启用标识、实践学时标记。在课程信息管理模块中,支持根据已设定的学时类别,对具体课程的学时进行分类设置,实现对课程学时结构的灵活管理与配置。(3)网上申请及处理课程信息变更申请、审核。课程更改申请审核可通过审批流程完成审核工作,用户可以选择多条记录进行批量审核。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更改课程库中相应的课程信息。二、培养方案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学校根据社会和学科要求制定(如有大类招生需要用到大类)。支持不同年级使用各自版本的培养方案,并允许多个版本的培养方案并行共存。每个培养方案版本可供多个年级共用,且应支持对在使用中的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系统还应提供方案使用
4、情况的查询功能,能够准确检索各版本培养方案正在应用的年级和专业信息,便于管理与追踪。培养方案制定可以直接管理员维护或者通过模板、专业年级继承,也可通过学院申请审核流程完成。培养要求通过树形结构节点方式展现,直观,形象,节点可以挂课程,课程库,课程类别等。培养方案需可以按照英文中文导出,符合不同的培养要求。培养方案查询可以配置不同的查询对象,便于学生或教师查询该学期所需要的培养计划。系统中与培养方案管理相关的所有内部配置(包括界面按钮名称、数据项名称、字段含义等)应与我校现行培养方案中的专用术语保持一致,确保术语统一、使用规范。系统应为教务管理人员及学生提供便捷的学分查询功能,支持按学分类型分类
5、统计。学生可随时查询自身已获得和尚未获得的各类学分(如必修学分、选修学分、通识学分等),系统应明确展示差额信息,为学生提升自我,提供必要的规划导向。针对复学或转专业的学生,系统应在学籍异动完成后,自动比对学生原修读课程与现行培养方案差异,精准识别需补修的课程与学分,并向学生及相关管理人员推送补修提醒,确保学业衔接顺利进行。支持培养方案从专业教研室制定、学院审核的全过程管理,具备权限控制与流程配置功能。同时,支持将已确认的培养方案导出为多种格式(如PDF、Excel等),用于资料存档与纸质备案。具体包含以下功能:(1)控制条件设置培养方案制定控制条件维护,如:培养方案/执行计划增加课程是否需要审
6、核,培养方案课程类别显示级别,培养方案修读方式默认展开层级,导出的培养方案中是否显示培养要求信息等。(2)培养方案管理培养方案模板制定、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方案输出。专业(专业大类)信息管理:根据教学计划号(年级+专业代码)设置其所在校区、学生人数、毕业最低学分、按课程性质分类的各类别的毕业学分要求等信息。专业方向模块管理:根据教学计划号设置其下所分的专业方向或模块,并设置相应的毕业学分要求等信息。课程信息管理:包括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修读要求节点、建议修读学期等。能够自动连接到教务处网站(或内网),在系统和教务处网站(或内网)可以根据年级、学院、专业打印或导出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基
7、础信息维护界面中体现培养方案标识(原则意见、大类、专业、二级专业);以树形目录的方式显示培养方案的修读要求,可以灵活的根据培养方案制定要求自定义每一个修读节点,每个修读节点的信息包括学分节点名称、要求最低学分、要求最高学分、课程最低门数、毕业审核要求、专业方向、是否末节点、子节点之间关系等;以专业选修课模块最低学分要求、总学分,以及专业选修课模块下的最低学分要求和总学分直观展示;辅修等培养方案既可以与本专业共用一个培养方案,也可以在树形目录下单独制定辅修、微专业培养方案。(3)培养方案变更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信息变更申请、审核。专业负责人变更培养方案,确定无误后提交给学院审核,学院审核通过后教务
8、处审核。学院审核专业负责人制定的培养方案,审核通过后提交给教务处审核;如果学院审核不通过,则将流程返回给专业负责人修订。如果教务处审核不通过,则将流程返0给专业负责人修订。根据管理员设置的相关项,专业负责人变更培养方案,学院审核,学校审核,变更历史要留底。(4)执行计划管理执行计划从培养方案继承或重新制定。执行计划延伸于培养方案,每个年级专业拥有自己的执行计划,可通过模板、培养方案、执行等多种方式继承。执行计划修读要求通过树形结构,以节点方式展现,直观、形象,节点可以挂课程,课程组,课程类别等。可分方向指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同时,提供查询执行计划中专业班级以及分方向的人数,不同班级开课情况。支持
9、学生发起课程替代申请,并可实时查询和跟踪课程替代申请的处理进度。(5)个人培养方案管理学生个人培养方案是学生根据学校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个人发展情况制定自己的个人培养方案,功能有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申请、审核。(6)课程地图支持根据培养方案,自动绘制课程地图。三、开课管理包括计划内开课管理、选修课开课管理、板块课程(含体育项目课程)开课管理、辅修开课管理、重修班开课管理。(1)计划内开课管理包括不开课课程申请、开设课程任务落实。对不需要落实的课程可由院级管理员巾请,审核通过的课程该年级专业课程落实时将不再显示。根据年级专业执行计划,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教师,上课周次,学时及场地等落实教学
10、任务生成教学班。任务落实过程中可以指定教材,设置选课面向对象,考试方式,考核方式,考试形式,成绩录入时间,排课时间等后续教学流程需要的基础数据。通过三个纬度(教学班,教师,行政班)来查询统计具体学年学期内上课的课程,教师,场地,教学班人数,选课人数等数据。支持教务管理人员在安排教学任务时指定所使用教材。教材可从系统内置的教材库中直接选择,也应支持通过教材巾报流程新增并指定新教材。系统应具备教材申报、审核、入库与选用的全过程管理能力,确保教材信息的规范管理与教学任务的有序衔接。任课教师也可申请使用新的教材。查询所有的教材申请流程进度并且可以导出存档。系统应具备对开课设置的智能校验功能,能够根据培
11、养方案中设定的课程开课学期,对计划内课程的开课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当检测到课程存在未开课(遗漏)或重复开课等异常情况时,系统应自动生成提示信息,提醒相关教务管理人员及时处理,确保课程安排的准确性与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支持对开课计划的完整性与规范性进行自动校验,能够基于培养方案设定的开课学期识别计划内课程的开课安排情况。若存在课程遗漏开课或重复开课设置的情形,系统应及时生成提示信息,提醒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与处理,确保教学任务安排的准确性与一致性。(2)选修课开课管理选修课教师网上申请、审核,选修课课程任务落实。支持教师在教务系统中发起公选课申请。对于拟新开设的公选课程,教师须在线提交课程大纲、教
12、案等相关教学材料,供相关教学单位组织试讲和审核使用。系统应实现公选课申请的全流程管理,包括提交、审核、反馈等环节。仅当课程经全部审核流程通过后,排课教师方可获得将该课程纳入课表的操作权限,确保课程开设规范、程序合规。(3)板块课程(含体育项目课程)开课管理板块课程的主要功能分级教学课程通过板块先占时间。板块课课程上课时间设置、板块课任务落实。板块课管理主要有板块类型、板块类型课组、板块类型等级、板块类型等级课组、板块信息维护、板块专业班级维护、板块任务落实、板块类型等级分数维护、学生板块类型等级。板块课程的配套功能D板块课程课程代码的设定维护板块课程课程,板块课程课程代码:采用3位,1-2位为
13、某一类课程,如大学英语(注:不能为00),第3位为这一类课程的级别;2)板块课程信息遗传继承根据条件可以复制以前学年学期的板块课程课程信息。3)板块课程信息创建根据学校的情况创建板块课程课程的板块课程个数。4)板块课程时间设定设置板块课程及课程各个板块课程的上课时间。如果有多次上课的(比如周课时为4,分两次上课的),一个板块课程代码可以增加两条记录,设置不同的上课时间。5)各板块课程对应专业、班级设定设定板块课程课程各板块课程的对应的上课专业、班级。6)板块课程课程任务的落实可以增加、删除、修改教学班。7)板块课程教师教室安排板块课程教室要求安排完成后,再自动安排教学场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手工安
14、排教室。如果板块课程排好课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教学班,为了不影响前面已安排教学班,则可使用“取出新加的任务”将新加任务取出,然后再安排教室。(4)重修班开课管理重修课程单开班任务落实、重修课程重组班任务落实。四、教学进程管理系统应在教学进程设置完成后,具备根据课程属性自动识别课程类型的功能。在落实开课任务过程中,系统应允许对实训类课程实施特殊处理,支持其在不受进程计划限制的前提下直接安排排课。此功能应满足实训类课程在教学安排中的灵活性要求,确保教学组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体要求包括教学进程填写、教学进程变更。(1)教学进程填写设置教学进程维护时间、教师网上填写、管理岗位审核。(2)教学进程变
15、更教师网上变更申请、管理岗位审核通过并更新课表。五、排课管理系统应根据学校实际开课情况(教学任务),结合教学场地资源及预设排课规则与要求,提供自动排课功能。支持学院及教务处对自动排课结果进行人工调整与优化,调整界面应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操作简便、反馈及时。系统应同时支持适用于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的排课逻辑,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学制下的教学组织需求。止匕外,应具备处理按学科大类招生情况下的排课管理能力,确保不同类型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安排合理、高效。课表查询、打印权限可以分用户角色控制,可以在教务处指定的日期内导出或打印课表,避免在课表没有完全排完的时候导出和打印。在排课前可以落实初步的主讲教师或多个
16、教师(有些任课教师需要开学前才能定下来),选择排好课的教学班,更改其他周次的任课教师(至少3个教师),同步更新课表。任课教师任务展示。支持在排课过程中,无论任课教师是否为本学院教师,均可从教师角度直观展示其所承担的开课任务,确保排课操作的完整性与教师任务信息的统一呈现。可排教室智能筛选与统一分配。支持根据课程需求设置相应筛选条件,智能搜索在不同时间段内符合课程要求的可排教室。排课时,同一门课程在不同时间段应优先分配使用同一间教室,以提升教学连续性与师生适应度。教师排课需求提前录入。系统应允许教师提前录入排课要求,包括教室类型偏好、时间段限制等信息。教务处可对班级课表设定特定规则或状态要求(如制
17、度性限制、考核性分布等),以指导排课逻辑并保障教学秩序。人工微调与智能互补机制。系统应实现智能排课与人工排课的协同配合机制。自动排课完成后,通过界面友好的调整模块,管理人员可进行必要的微调,确保教学安排的合理性与柔性匹配。任课教师替换机制。支持对于排课时暂未确定任课教师、以“外聘”标识代替的课程,后续可直接进行教师替换,无需删除已有课表信息并重新排课,避免因二次编辑造成错误。若因教师原因导致课表冲突,支持删除对应课程后重新进行排课安排。(1)教室基本信息管理支持全校各类教学用房的基础信息维护,并提供图片概览功能,涵盖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制图室、机房、实验室等,便于排课人员直观了解教室环境与布
18、局,提升排课的准确性与使用效率。(2)排课参数设置排课基础信息维护设置排课的教学周期(校历)、日课表节次及对应的上课时间段、教学楼之间的间距、专业排课优先级要求、课程排课优先级要求、教师排课是否集中、学时分配方案、禁止排课时间等的维护。1)排课日周次设置排课日周次的维护,实现日期和周次的对应关系。包括日周次创建、新增日程、修改日程和删除日程功能。2)日课表结构可以按校区维护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各时间段所对应的节次等。3)教学楼间距维护各教学楼之间的间距,有效避免由于教学楼之间距离过远,无法及时赶到另一教学楼上课的情况。4)专业要求设置各专业排课的优先级。5)课程要求设置各课程的排课次数要求、
19、排课时间要求、优先级、是否统一排课。课程(教学班)要求分散上课(默认),优先级顺序:隔天、邻天、同天、随机。课程(教学班)要求集中上课,优先级顺序:半天、白天、同天(包括晚上)、随机。6)教师要求设置各教师的排课优先级、每天最大可排课时、课时分布(集中排课、随机排课)。教师要求分散上课(默认),优先级顺序:隔天、邻天、同天、随机。教师要求集中上课,优先级顺序:半天、白天、同天(包括晚上)、随机。7)课表(专业推荐课表、班级推荐课表等)排课时间优先级要求(多门课程)。课表要求上课时间均衡(默认),优先级顺序:每天学时均衡、半天学时均衡、随机。课表要求上课时间集中,优先级顺序:上午、下午、晚上、随
20、机。8)教室时间优先级要求9)周学时分配方案根据周学时设置排课次数、排课内容、是否使用、优先级。10)禁止排课时间设置根据学院、专业、课程、教师、教室、年级、班级、年级专业、校区等设置禁止排课的时间。可排课时间设置能根据学年、学期、时间段等组合条件查看可排课时间。能增加、修改、删除排课可用时间。教务处可指定那些课程授权给那些学院来排课。教务处可设置是否由开课学院或学生学院来排课。排课任务设置课程学时分配方案、排课并班维护。对于课程周学时不规则的情况,排课前先设置学时分配方案,如课程第一周周学时2,第二周3节,第三周4节的情况,进行学时分配设置。排课并班是将某教学班和另一教学班打上标记,前一个班
21、级时间排定后,后一个班自动跟着排定对应的时间。系统应提供排课信息导入功能,支持下载统一格式的EXCel模板,由排课人员线下填报排课相关数据(如课程名称、教师、教室、时间段等)。填报完成后,系统应支持通过一键导入方式完成排课数据的批量录入,并对导入数据进行格式及逻辑校验,确保排课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排课设置根据排课学年学期、二级学院设置排课时间。1)设置排课学年学期包括教室下限、教室上限、余量、课表类型(如:五天课表、七天课表)、是否可排课、学院排场地使用范围、学院排课时间控制等。2)学生学院排课时间根据学年、学期设置学生学院排课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3)开课学院排课时间根据学年、学期设置开课
22、学院排课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3)课程上课时间申请排课前,教师查询本人任教的课程,申请课程的上课时间;申请时需要本人已申请或已安排的上课时间冲突判断,以及申请课程对应的班级课表上课时间冲突判断;审核通过后,更新课程的上课时间(学校的教室资源,可满足校内所有班级同时上课)。(4)智能排课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分批次进行智能自动排课。排课时按照之前设定的排课模型对选定排课任务进行排课。自动排方式包括自动排时间地点、自动排时间、自动排地点三种。排课要求采用先进成熟的排课算法,并结合学校排课要求设置,可创建符合要求的排课模型。自动排课过程中,系统自动判断教师、场地、推荐课表(任务按班级落实的,同一个班不
23、同课程上课时间不允许冲突,任务按专业落实则判断同一年级专业下的所有课程课时间不允许冲突)冲突。排场地时,对于有固定教室的班级则采用固定教室,没有固定教室则按场地使用部门限制来排,对于没有限制的,则选尽量选择就近的教室进行排课。任务安排为多个教师时,自动安排时间地点时能体现每个教师的课周次,使班级和教师课表更加人性化。如果排课模型设置有误,可以整批删除自动排课的时间和地点,而不删除手工排固定课程的时间、地点。系统根据排课情况生成年级专业、班级、教师、教室、场地、学生等多维度课表。(5)人机交互排课系统应支持人机交互式排课,用户可通过鼠标拖拽方式,将课程安排至任意节次,实现直观排课操作。系统应支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学院 教学管理 信息 服务 平台 建设项目 需求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