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docx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我国房颤患者人数超过1200万,且新发患者不断增加。房颤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等风险。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在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中,房颤导管消融的适应证逐步扩大,推荐级别不断提升,全国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射频消融是最常使用的导管消融方式。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联合40家心律失常中心、60位房颤导管消融领域资深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房颤相关指南及共识,结合我国近年来积累的大量临床实践经验,从围术期管理、
2、房间隔穿刺、建模与标测、消融、并发症识别与处理5个部分拟定本通用标准,用于指导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实际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超过1200万,且新发患者不断增多。房颤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等风险。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主要采用射频、冷冻、脉冲场等能量,消除房颤的触发灶和维持基质。目前常用消融策略包括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基质改良、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及其他等。导管消融可降低房颤负荷,提高生活质量,延缓房颤进展并改善预后。通
3、过导管消融恢复/维持正常心律所带来的临床获益在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等人群中均积累了充分的临床证据。国家心律失常介入质控中心资料显示,20092021年,全国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量持续迅猛增长,年增长率13.2Ql7.5%。我国消融例数从最初的10年1万余例增加至1年10万余例,开展中心也从省级三甲医院普及至县级医院。在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中,房颤导管消融的适应证逐步扩大,推荐级别不断提升。目前国内外房颤相关指南及共识主要为理论指南及临床证据总结,不能指导导管消融的实际操作。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技术标准,提高消融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
4、分会组织国内各大中心专家,参考国内外房颤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MR结合我国近年来积累的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本标准。第1部分围术期管理一、范围本标准规范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管理的诊疗,包含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辅助检查、左心耳血栓筛查、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干预、术后房颤的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围术期管理。二、围术期规范用药方案(一)术前用药1 .术前抗凝治疗:对于存在1个及以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CHA2DS2-VASc-60评分男性21分,女性22分)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前建议服用抗凝药物至少3周。对于CHA2DS2-VASc-60评分男性0分,女性1分的
5、患者,若为持续性房颤或存在其他可能增加血栓栓塞风险的合并症(如瓣膜病、心肌淀粉样变)等,也应考虑术前予以至少3周的抗凝治疗。术前均建议不间断抗凝治疗,开展导管消融的中心宜备有口服抗凝剂(oralanticoagulant,OAO拮抗剂,用于术中大出血的治疗。2 .术前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drug,AAD)的使用:导管消融术前应停用AAD5个半衰期(胺碘酮除外),以便术中能够对房性心律失常机制和消融效果进行评估。(二)术中用药1 .术中抗凝治疗:(1)导管消融术中应在完成房间隔穿刺前或房间隔穿刺后即刻实现全身肝素化。(2)给予负荷剂量普通肝素静脉注射。给药后每1015分
6、钟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直至ACT维持在300s,此后每1530分钟测量ACT,并根据数值补充肝素,将ACT维持在300s0(3)对于不间断应用华法林的患者,肝素负荷剂量为50lU/kg;未使用过口服抗凝药的患者,肝素负荷剂量为75IUkg,服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nIinKantagonistoralanticoagulants,NOACs)的患者,则需给予120IUkg负荷剂量肝素。2 .术中镇静及镇痛药物的使用:(1)目前国内导管消融术主要采取清醒镇静,其间患者对语言指令有反应,也对光刺激有反应。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完
7、好,无须气道管理,血液动力学指标通常也不受影响。注:清醒镇静指的是中度镇静联合镇痛治疗。(2)对于不能耐受疼痛或不能配合医生指令的患者,可在麻醉医生的协助下予以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3)导管消融术中应给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镇痛,必要时(如需要电复律或患者不能配合等)给予咪达噗仑或右美托咪咤镇静。(4)导管室需提前准备纳洛酮注射液以拮抗镇静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及氟马西尼注射液用于拮抗苯二氮草类药物(如咪达嘎仑等)导致的中枢抑制。(三)术后用药1 .术后抗凝治疗:(1)房颤消融术后抗凝治疗优先选择NOACo(2)所有患者术后均建议继续接受抗凝治疗至少2个月。CHA2DS2-VASc-60评
8、分男性22分,女性23分的患者,建议按照指南长期OAC;CHA2DS2-VASc-60评分男性0分,女性1分的患者,消融术后2个月可停用OAC;CHA2DS2-VASC-60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患者,建议术后观察1年,若无房颤复发,经医患共同决策后,在可穿戴设备或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的密切监测下停用OAC02 .术后AAD治疗:建议术后应用AAD68周以预防早期复发,尤其是持续性房颤或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从而减少电复律和再住院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应关注是否存在禁忌证,并应密切监测其安全性,如出现静息心率50次/min、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或其他不良反应
9、时,应及时调整或停用AADo此外,需注意部分AAD与抗凝药物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注:术后常用的AAD包括但不限于:普罗帕酮、决奈达隆、胺碘酮及索他洛尔等。3 .术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尤其是后壁消融或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建议常规予以质子泵抑制剂24周以减少食管损伤及左心房食管屡的风险。三、术前检查规范及相关要求(一)术前基本检查项目术前需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系统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片或胸部CT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检查目的见表1。表1术前检查基本项目检杳项目检查目的血常规筛查术前
10、感染评估有无贫血、血小板减少等C反应蛋白筛杳术前炎症尿、粪常规评估有无潜在的泌尿系统及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如D-二聚体升高还需进一步排除血栓形成肝肾功能辅助抗凝、AAD治疗决策评估出血风险电解质术前需将电解质尤其血钾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免术中或应用AAD时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可能与术后房颤复发有关血糖筛杳糖尿病血糖异常患者进行相应评估和管理甲状腺功能明确房颤是否由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了解房颤类型、颤动波(f波)形态、有无民间歇及其他心律失常等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可通过心电图大致推断其起源,有利于消融策略的制定胸片或胸部CT了解胸廓和心脏结构有无解剖异
11、常筛杳肺部感染经胸超声心动图了解心房重构程度、心功能是否受损明确有无风湿性瓣膜疾病或继发性房颤的瓣膜关闭不全明确有无其他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注:ADD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二)左心房血栓的筛查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左心房血栓的筛查。需重点关注的人群包括:(1)存在血栓栓塞危险因素且术前未规范抗凝3周的患者;(2)合并肥厚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淀粉样变等疾病的患者。目前常用的左心房血栓筛查方法包括:(1)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2)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echocardiography,ICE);(3)左心房增强C
12、T成像。具体血栓筛查方法按照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中TEE或左心房增强CT成像需在术前48h内完成,以避免遗漏围术期新形成的血栓。L经食管超声心动图:(1)绝对禁忌证:食管狭窄、创伤、肿瘤、硬皮病、ManOry-Weiss综合征及憩室等病变;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近期行上消化道手术;食管切除术或胃食管切除术后。(2)相对禁忌证:症状性食管裂孔疝;胃肠道手术史;近期上消化道出血史;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腹主动脉瘤;Barret食管;吞咽困难;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2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对于不愿意接受或无法耐受TEE检查的患者,可术中用ICE进行左心房血栓的筛查。同时,对于TEE提示严重左心房
13、自发显影的患者,亦可使用ICE进一步核实。ICE探查左心耳时应按照以下步骤充分观察:(1)于右心房内观察左心耳开口部。(2)将超声导管送入右心室流出道或肺主动脉内,进一步观察左心耳的体部和尖部,多平面、多角度探查左心耳内是否存在血栓。(3)冠状窦口切面可作为右心房和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探查不确切时的补充方案。3 .左心房增强CT成像:左心房增强CT成像与TEE对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延迟扫描可进一步增强特异性,避免假阳性。该检查同时还能重建胸腔及纵隔脏器的解剖,对指导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的导管消融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对于不愿意接受或无法耐受TEE的患者,亦可使用左心房增强CT进行左心房血栓筛查
14、四、术后康复及随访规范(一)生活方式干预及危险因素管理导管消融术后,应对所有患者进行患者教育,针对可纠正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及房颤负荷,具体内容见表2。表2房颤的危险因素管理危险因素管理目标心衰所有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均须优化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运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处方,以减少房颤复发、改善症状高血压所有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4糖尿病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吸烟建议完全戒烟肥胖BMl每增加5kgm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增加13%;建议所有患者将BMl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病态肥胖(BMI40kgt112)的检者行减重手术可减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饮酒每周
15、酒精摄入量30(难治性高血压20)时建议启动CPAP治疗注:BMl为体芭指数;AHl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CPAP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二)术后心房颤动的监测房颤消融成功的定义为:在空白期(消融术后2个月)后不使用AAD的条件下,无30s的房颤/房扑/房速事件发生。1 .所有患者需至少在术后23个月和此后每年进行1次常规房颤筛查,并且在出现房颤相关症状时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2 .建议通过长时程心电监测设备定期进行房颤的监测,可采用的手段包括动态心电图、可穿戴设备及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等,植入起搏器或者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患者可通过定期程控进行房颤筛查。3 .对于停用OAC的患者,应增加房颤筛查
16、的频率,避免无症状房颤引起的潜在血栓栓塞风险。注:如长时程心电监测年累计时长28d,其房颤负荷评估结果与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4 2部分房间隔穿刺一、范围本标准规范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房间隔穿刺的技术操作要求,包含X线指导下房间隔穿刺技术要点、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房间隔穿刺技术要点等。本标准适用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的房间隔穿刺。二、房间隔穿刺技术要点(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指导下房间隔穿刺1 .经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患者应仰卧位,常规穿刺股静脉,在X线透视下将冠状窦电极置入冠状窦内,指导房间隔穿刺定位。2
17、将房间隔穿刺针鞘送至上腔静脉:(1)经股静脉置入长导引导丝至上腔静脉,沿导引导丝将房间隔穿刺鞘管送至上腔静脉,退出导引导丝,保留房间隔穿刺鞘和扩张管。(2)将房间隔穿刺针送入扩张管,至其远端距扩张管头端12cm处。在送入穿刺针时,宜保留穿刺针内的针芯并露出针尖,以防止穿刺针远端摩擦,甚至穿破扩张管和鞘管壁。推送时若遇阻力,应将穿刺针稍回撤并调整方向再送。3 .下拉针鞘组头端至房间隔卵圆窝:撤出穿刺针内针芯,接上已抽满对比剂的注射器,回抽排气排栓,在X线透视下,转动穿刺鞘和针尾,使针尖指向约左后45,将房间隔穿刺鞘和穿刺针同时下拉至房间隔穿刺点。根据冠状窦电极影像,穿刺点宜选择距冠状窦口水平上
18、方约一个椎体高度。穿刺针鞘下拉至卵圆窝时,有跳跃落空感。4 .穿刺针安全穿过房间隔:调整DSA为右前斜位45,X线透视下,将穿刺鞘穿刺针调整呈一直线状态。将针轻轻向前推送,可刺破卵圆窝进入左心房。穿过房间隔瞬间,有突破感,此时注射少量对比剂可判断穿刺针是否穿过房间隔,若不能突破,可再送入针芯帮助突破。注:特殊病例需要调整角度。5 .房间隔穿刺后的观察与处理:穿刺针尾部连接注射器,回抽见血。正位或左前斜位透视下,如经穿刺针注射对比剂出现房间隔染色,应调整位置再穿刺;如对比剂进入心包腔,退出穿刺针,观察心包渗出情况。若需要进一步处理,详见第5部分“并发症识别与处理”。6 .将鞘管安全送入左心房并肝
19、素化:明确穿刺针进入左心房内后,可同步适当推送针鞘,固定穿刺针,推送穿刺鞘,使穿刺鞘扩张管头端覆盖穿刺针头端,退出穿刺针,回抽扩张管见血后肝素盐水冲洗,将导引导丝送入扩张管,X线透视下将导丝送入左上肺静脉,正位或左前斜位可见导丝出心影左上缘。将鞘管沿导丝送入左心房,退出导引导丝、扩张管,鞘管回抽排气,肝素盐水冲洗后,可送入标测导管或消融导管。肝素化参考第1部分“围术期管理”部分。房颤高危栓塞风险患者可考虑房间隔穿刺前给予肝素。(二)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房间隔穿刺注:ICE可直观显示房间隔毗邻结构、穿刺针鞘位置,有助于提高房间隔穿刺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X线使用和对比剂的使用。1. X线结合ICE指
20、导下房间隔穿刺:(1) X线结合ICE指导房间隔穿刺,操作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房间隔穿刺”部分。(2)下拉穿刺针鞘头端至卵圆窝时,可见“帐篷征”;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点,穿刺针刺破卵圆窝时,可见“帐篷征”消失;穿刺针进入左心房后,可通过穿刺针注射生理盐水,ICE下见左心房大量气泡征,可明确其位于左心房内;推送穿刺鞘,再退出穿刺针,后续操作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房间隔穿刺”部分的“6.将鞘管安全送入左心房并肝素化”进行。2. ICE指导下的无射线房间隔穿刺:(1)将ICE导管自基准位(homeview)扇面顺时针旋转至左侧肺静脉扇面后,可缓慢地打P弯,继而R弯,暴露卵圆窝和上腔静脉。2 2
21、)ICE直视下将导引导丝送至上腔静脉内,将房间隔穿刺鞘组顺着导引导丝送入上腔静脉内,撤出导引导丝,置入房间隔穿刺针,后续操作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房间隔穿刺”部分的“2.将房间隔穿刺针鞘送至上腔静脉”进行。(3)转动穿刺鞘和针尾,使针尖指向左后45。,缓慢地将房间隔穿刺鞘和穿刺针同时下拉至房间隔穿刺点。下拉过程中,需调整超声扇面并追踪穿刺鞘组头端所在位置。穿刺针鞘头端到达卵圆窝时,可见穿刺鞘头端将卵圆窝顶出“帐篷征”。后续操作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房间隔穿刺”部分进行。3 .电刀法房间隔穿刺:(1)电刀法房间隔穿刺应在ICE指导下进行。(2)房间隔穿刺鞘组头端沿导引导丝送至上腔静脉后,
22、回撤导引导丝露出“J”型头端,连同导引导丝一起回撤穿刺鞘组,使之滑入卵圆窝,根据“帐篷征”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后,将“J”形导引导丝回撤至刚好露出扩张管头端。导丝头端与卵圆窝接触,将电刀与“J”形导引导丝尾端接触,20W电凝模式放电1s,瞬间可见“帐篷征”处的卵圆窝回声增强,并在左心房侧出现“点火式白烟”回声,提示穿刺成功,随后将“J”形导引导丝送入左侧肺静脉内。后续操作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房间隔穿刺”部分的“6.将鞘管安全送入左心房并肝素化”进行。第3部分建模与标测一、范围标准规范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进行左心房建模和标测的技术操作要求,包含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结合或不结合心腔内超声
23、进行左心房建模及标测的技术要点等。本标准适用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的左心房建模和标测。二、建模与标测的技术要点(一)建模1.标测导管建模:(1)标测导管进入左心房:将房间隔穿刺鞘管送至左心房中部,鞘管头端与左心房顶部保持一定距离;将标测导管沿房间隔穿刺鞘送入左心房,可通过X线透视或三维标测系统确定导管是否出鞘及出鞘长度。注:若使用星形高密度标测导管/超高密度标测导管需全程肝素盐水灌注。(2)构建二尖瓣环:建模时取后前位及左侧位,将标测导管推送至二尖瓣环区域,观察电位及标测导管形态确定标测导管是否贴靠良好,通过小A大V的电位特征判断二尖瓣环的位置。通过松弯、加弯、顺转、逆转等操作,充分构建二尖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规范 心房 颤动 导管 射频 消融 技术规范 系列 团体 标准
